如果你是一位外国人,对于中国,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是可笑的辫子,还是厉害的功夫?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还是纽约时代广场上的宣传片《中国》?如果你来过中国,甚或你因为对中国的好奇和向往成为一名在华留学生,那么你一定会对中国的美食赞不绝口,对中国的京剧产生兴趣,也许会为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空气污染而抱怨?
这都是中国,你所见到的,你所感知的,都是中国有机构成的元素。但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我想提醒每一个来自异域的的客人:如果你不认真去读懂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你就谈不上真正读懂了中国。
不错,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来生活着勤劳勇敢的人民。你们所见到的著名的长城,是早在三、四千年前(比金字塔的修建差不多早了一千年就开始修筑的防御工程,这座伟大的城墙纯粹是由百姓们人工筑成,凝聚了成千上万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智慧、血泪甚至生命。“不到长城非好汉”,如果你去长城,请一定好好抚摸那些青砖,感受这个民族人民的坚韧和凝重,感受这个民族的脊梁。
当你夜晚或乘车或骑行或夜跑,经过中国城镇的广场,你一定会被一个大喇叭和一群扭腰转圈的大妈所吸引。也许你也听说过这样的广场舞还跳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我建议你走近她们,欣赏她们,这种“中国式健身”的广场舞一定会让你重新认识中国的普通民众。广场大妈们那集体活动的气势,那扭腰的灵活,那甩头的潇洒,那转圈的忘我,无不展现着今天中国人的自信和安居乐业。虽然她们也有“扰民”,有“俗气”,但正是这样的接地气,让中国活生生地展现在你面前。
如果你能在中国停留或生活一段时间,你会为了一项技术惊叹,那就是——移动支付!大到买高铁票,小到路边买几个水果,你打开手机链接“支付宝”或扫一扫相关的“二维码”,交易就完成了,就这么快捷安全。科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这个古老的国度,打造了质量,超越了速度,改变了方式,这一切都归功于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聪明才智,锐意创新。
当然,也许你曾遇到中国人的欺骗、耍小聪明、爱占便宜、不遵守规则,但是,瑕不掩瑜,他们善良、热心、友好、热爱和平,只要你接触过中国人,你一定会深深地被这“龙的传人”所吸引。只要你来过中国,你一定会爱上这片土地。
近千万考生汇聚在这一刻,在人潮中,我挤上通向理想彼岸的独木桥——高考,面对这个热了40年的还将持续热下去的“高考”,写下《我看高考》的题目,我不想说我挤过去了就成了人才,也说不透高考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的道理。我只能说说我十年寒窗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书一说这一刻我的醒悟:
当我走过2017的6月7日,我应该开启我生命的阳关道。
26年前,高考让老爸从农村到城市成功突围,喜脱“农皮”。十年二寒窗苦读,听惯了“要好好读书,不然将来没有出息”之类的谆谆教诲,我心里也扎根了成功走过高考就有了好人生的观念。这不只属于我。
不过,这一刻,我突然想:如果我经过高考,却掉下了独木桥,那该如何?就算是人生失败吗?十二年的苦读就白费了吗?我小学的同学小林,高二读完就留学去了,高考都不参加呢,他是不是比我更加失败?反过来,我记过了高考的独木桥,就算成功了吗?高考之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说:“人类惟有在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过程中才能前进。”我以为者也适合每一个个体的人。十二年寒窗十二年高考备考,我从懵懂孩童成长为奋斗的青年,这期间,有知识的不断增长和成绩进步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和受挫的.伤痛,体味到学习的艰辛和酸楚,也磨砺了意志的不屈和顽强,还学会了学习和一些人生的道理。
写到这里,我瞬时明白,高考这座独木桥我是挤过去了还是掉下去了不是太重要,能够挤上这座桥,本身就是这一种成功。高考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重点,而是开启人生新天地的起点。
尽管每年大学录取比例在提高,但每年高考结束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落榜的考生和不如意者不在少数,周浩弃北大转学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也并非傻子。每年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也大有人在,甚至有些还是名牌大学的。理想大学梦的实现不一定是人生的必须选择。
因此我想,假如我挤过独木桥进入了心仪的大学,我定然会珍惜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才。但如果我掉下了独木桥,我也不会黯然神伤,游泳上岸,还是可以从无数条道路中选择一条通向我人生幸福的道路,因为经历过十二年备考的磨砺,承受了今朝高考的淬炼,我已经获得了不少成长的和前行的力量,足以让我走上人生的阳关道。
流星之所以美丽在于燃烧的过程,人生之所以美丽在于奋斗的过程。高考的独木桥,是人生奋斗过程中的重要一段,认真对待过,这就够了,重要的是走过之后,还要开启人生的阳关道,继续努力奋斗。
最后再我写下“走过独木桥,开启阳关道”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想说,这是我的想法,也应该引起战友们和未来者的思考。
老师,你有没有常识啊?
俗话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作为一个时代的人族子民,每天去上学让我感到非常无语,我总是哀学生之多灾多难。这种感觉,有时候让人宁愿回到石器时代,那个时代,谁不让我睡觉?我捡一块石头就可以表达我的强烈不满了。每当晚自习放学走出学校,抬头看见天空一轮凄凉的明月,我不禁发出千古一问:老师,你有没有常识啊?难道你不知道是人都要睡觉的吗?竟然不让我在课堂上睡觉。
从早上很早就要回到学校了,有多早?7点。作为一个老师,你竟然还很无耻地告诉我们,人家哪间哪间学校,6点多就全部回到教室看书了。我靠,这种语气,和那些白痴女人一整天喜欢说我那个friend,我有个friend的调调完全一样白痴。本来我想举个例子说,人家美国……可惜啊,信息来源实在是太封闭了,只能听见老师说,人家哪间哪间学校,却从来不会听见老师说人家美国。不举美国的例子没关系,老师,我告诉你,中东那边,很生气的人,喜欢玩人肉炸弹的.,这是CCTV的新闻连播说的。
中东啊,水深火热,我们新一代的祖国花朵多幸福,天天早上7点回到学校。但是,我要睡觉啊。我晚上12点才睡,早上6点多起床。早上7点回到学校,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放学。我肯定不够睡。午休?老师,你有没有常识啊?有些人中午睡那么一个小时,不睡还好,越睡越头晕。没办法,我上课打瞌睡。很累了,打瞌睡,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老师你竟然说,上课要睡觉的同学回家睡,我靠,你以为我不想回家睡?我真的好痛苦,好痛苦。我觉得老师没常识,校长没常识,教育界没常识,现在高考写常识,无疑就是给我机会,表达我对整个中国教育界的强烈的不满,还有深深的鄙视。你们没常识。学生是要睡觉的……学校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人是要睡觉的……我要睡觉……睡觉……
漫长的暑假,陪伴我度过的,除了炎炎夏日,窗前蝉儿的聒聒声,便是这枚书签。
一部流年中的史诗——《记忆的碎片》
破碎的记忆,璀璨的光年,那一曲曲哀而不伤的英雄赞歌,那一幕幕感天动地的往昔故事,伴随鼓浪屿阵阵波涛,扑面而来??
《记忆的碎片》很短,但我却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将她读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是一点一点,一句一句的认真品味。李秋沅的文字,似夏日里那一朵朵盛开的花朵,她们如行云流水般流入你的心田。《宁有故人》、《且敛风翼》、《谢园离歌》、《记忆的碎片》、《石上花开》、《井那边的女孩》、《红屋顶上的舞蹈》、《冷杉林里的琴声》这一个个梦幻般的故事,在我的心中刻下了一道又一道深痕。
奇异的好航海之旅——《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奇特、滑稽的故事。格列佛是英国的一个外科医生,在一次航海中遇险,他成了小人国的俘虏,小人国的居民只有格列佛的十二分之一大,但他们却有自己的皇帝、法律及军队,各种人类有的东西,在那里一应俱全。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个小人国认为吃鸡蛋时先吃大头,另一个小人国认为先吃小头,于是两个国家便发生了战争。而在大人国,格列佛成了人们手中的玩物,格列佛整天累得半死四处表演,为那个农民赚钱,而那个农民根本不顾格列佛的死活,最后还是仁慈的王后救了他。
格列佛在大人国和小人国的遭遇,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的社
会、政治、法律和风俗习惯。让我更加了解曾为海上第一强国的英国社会的黑暗、荒唐、贪婪。“英国的历史只是一连串的阴谋、叛乱、屠***和流放。”这正是作者斯威夫特想告诉人们的。
一部讲述中国当代社会变迁的经典——《平凡的世界》
孙少平,一个普普通通的黄原汉子,见证了从“人民公社”和“合作化运动”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几十年中,他在一天天长大,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高中毕业后,少平回到了农村,成了公社的一员,他挥汗如雨,辛勤劳动,只为挣那一点可怜的工分。毕竟是知识分子,由于不甘在农村过一辈子,他打点了行李向黄原城走去。他和无数的揽工汉一样,在桥下等待包工头??工地的状况惨不忍睹,一个阴暗潮湿,臭味呛鼻的窑洞中,挤着十几号像孙少平这样的揽工汉。而就在这艰苦的环境中,孙少平仍没有放弃读书学习,他的高中同学,一位地委书记的女儿每星期会给他送书来,《简爱》、《白轮船》??这些书成了孙少平工作之余的.精神安慰,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了一名煤矿工人,有了自己的生活??
孙少平打拼了十几年,奋斗了十几年,他和所有的农村来人都相同,老实,能吃苦,他是一个普通的人,也是一个不普通的人。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是一部激励万千青年的不朽经典。孙少平就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所不同的是,保尔是为了革命,为了祖国;孙少平是为了生活,为了家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他们都是我们敬仰的。
炎炎夏日,一门书签,三本著作伴随着我,很充实,很满足,很幸福!
彭夫人说:“传统文化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天然美质。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卒成丰富的内在。是的,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风度,也曾大碗喝酒,畅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文化熏陶渲染、陶冶心性,养育情怀。情感丰富来源于文化的底蕴。正如古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恰似朗月清风,不知不觉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就好比沙龙孕育了林徽因这样的奇女子,骨子里都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柔美。亦或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好似山里的黄鹿,从不想痛苦的事,从不发怒,从不伤心。”眸子里显现着山水的灵性。这种无法否认又不抗拒的文化的力量,会让异域之人赛珍珠在晚年念念不忘曾养育她的中国,带着一种文化的忧伤。
文化是一个人的魂魄,无论是信天游还是沂蒙小调或是闵音,都在生命里唱响。《雅舍谈吃》中,梁先生大谈令他魂牵梦绕的正阳楼的烤肉,薄如纸的.烧饼和一鸭三吃的北平烤鸭。老北京的文化符号连同胡同与冰糖葫芦刻到了他的脑海里,在内心中未然成杯。
抑或是叶子说她发了疯地想念南京,想念路边摊的虾皮小混沌,想念夜晚柏油马路上油沆气混着半酸半甜的果皮的味道。嗔怪南京人将车站修在周围绿得不像话的群山。这是石头城的美,南京人的品性。文化地域的美及魅力让生活丰富且安详。所以说,鸿蒙之初接受教育文化自然而然得了地域的灵气。
传统教育中《颜氏家书》更是以“令熟读经史子集”为教育目标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我们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或者说文化成为自我的内在。而这种巨大的影响,是夏怀骂虫,玩物成痴的壬世襄的率性人生,是沈从文念念不忘的凤凰古镇,是莫言传奇魔幻的山东高密乡。今生今世,定时和骨子里的文化白首相依,不离不弃。而罗素感概“参差百态而幸福本源。”那就和鲜活的文化一起,幸福到老,行囊永恒。
那不过是一枚签,慎重地被夹进时光的书页,倾注所有情感。书页轻翻,一念起,一念灭。
一念起,万水千山
那年,孟姜女用泪在长城上注下悲愤的签,留一段传奇;那年,屈原用悔恨在汨罗江畔注下爱国的签,留一个伟大;那年,司马迁用心血在史记上注下执着的签,留一部典范;那年,李后主用柔情在春花秋月下注下不朽的签,留一份亡国之痛;那年,文天祥用气节在零丁洋注下正气的签,留世代民族精神……一种叫历史的东西以时光为横轴把事物串成一本书,而那一枚枚签,则成了亘古的、不变的记忆。
而这所有,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的瞬间。
纵观历史,不免幻想如果可以活一千年,我们大可以像一株山巅的红桧,扫云拭雾,卧月眠霜。如果可以活一万年,那么亦效仿悠悠磐石,冷眼看哈雷彗星以76年为一周期,旋生旋灭,尽情翻览秦时明月汉代边关。如果可以活10万年,那么就做冷冷的玄武岩岩岬吧,纵容潮汐的乍起乍落,浪花的忽开忽谢,岩岬只一径兀然枯立。果真可以活一百万年,你尽管学大漠砂砾,任日升月沉,你只管寂然静阒。然而,我们只拥有百年光阴。其短促倏忽,只如一声喟然叹息。
我们如此渺小,繁华落尽,又是一出剧的落幕,又是一盏灯的熄灭,即使孤独的老演员还在台上等人提词,时光也不再允许。于是,明月再次照到深院的时候,梧桐树不曾变化,却少了那个惆怅的人,飞鸿再过,寒色依旧,那个眺望的人却已不在。
一念灭,沧海桑田
于是心里不忍,因为物是人非。才发觉,原来,这一枚书签才是一直的守候。人类真是神奇,普通的物件,竟可以被赋予如此丰富的意义;一段记忆,竟可以玩味如此之久。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我们吝啬每一轮硕硕东阳,不放过任何一个落叶的季节和斜阳浅照的午后。所有的一切,竟都因为一种莫名的幸福,成了青春的书签。而青春,不过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很多事物,如一段旋律,一场画面,一个背影,在我们的心里拿不去,抹不掉。它们成了我们青春的签。是我们,在青春的书页上,细致做好批注,小心翼翼把它们夹进书页中珍藏,慎重标注那样一段属于我们的灿烂回忆,标注那一次可遇不可求的幸福的感觉。以便有一天,在一个落着雨的黄昏,我们记忆迭起,这些书签带我们回到那个岁月的烟尘所企及不到的地方,便想起了生命中最最光华的那一段时光。
在那段时光里,你曾如一棵树在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前世的盼望。前世,我们因这样一枚枚书签联系到一起,今生,我们续一段尘缘。
豪情不减,嬉笑当年。
一切,都那样熟悉,又都染上了时间的味道。你怅然不已,像个不知所措的孩子。原来,我们都已沿着时间的道路走了那么远。而这一切,都是书签存在的意义。
闭了眼,它们一直都在,仿佛一切不曾改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