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联想的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破空间的阻隔,它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写景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
大自然的出色表演离不开"色彩"的支持,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视野中,充溢着各种色彩,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草、紫的果、黄的叶……请随老师一起走进《美丽的南沙群岛》,感受来自南沙群岛的那份独特魅力吧!
"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这段文字,给大家描述了迷人的世界——南沙群岛,涉及到天、海、海水、浪花等景物,写到了各种色彩。比如:"蓝玉"、"翡翠"、"清澈明亮"、"五彩缤纷",突出了南沙天空的蔚蓝、海水的清澈、海洋鱼类世界的多姿多彩:再看,"碧波浩淼"、"洁白",则紧扣浪涛写出南沙海域的.动态美,那壮阔热烈的浪涛托起的白色浪花跳荡着蓬勃生机,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烈赞颂。
老师高兴地发现,一些同学在习作中也想努力做到色彩斑斓。下面,我们就一起读读习作《美丽的春天》中的一段话:
"青松显得更加翠绿。看,鹅黄色的叶苞绽开了,与紫色的松籽芽苞相映成趣。一簇簇丁香、桃花,比美似的开得正艳。小蜜蜂煽动着金色的翅膀飞来了,小蝴蝶也穿着花衣服飞来了,它们在花间树丛中轻歌曼舞,尽情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这一段中,青松、鹅黄的叶苞、紫色的松籽、丁香、桃花、蜜蜂金色的翅膀、蝴蝶的花衣服,交相辉映,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为写景文添上色彩,只要注意使用一些颜色的词语,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你所描述的场景就会像一幅画一样展现在读者面前。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例如有一篇题为《傍晚》的文章,小作者写被晚霞笼罩着的府山顶、树和望海亭,它们是“静”的,而望海亭上空飘动的云彩却是“动”着的,它们“一会儿像人,一会儿像狗,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匹奔驰着的枣红马,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引颈鸣啼的雄鸡……”小作者把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描写,静态美和动态美交相辉映,把晚霞描述得十分可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