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有更多选择,就不会有这么多咄咄逼人的***。但是我们只能沿着这条狭窄的小道,麻木地走过去。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应该积极乐观的处世至理,读余华的小说《活着》,我的人生观却没有特别大的改变。要说收获,则无非是在感叹之余,再一次被提醒:人应该知足。
我认为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样没事胡思乱想,无非是因为人的软弱,因为人的不懂得知足,总是想要得更多。
《圣经》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软弱的,人的体内人的.成分使人易怒,冲动,不能自制。这一点我是相信的。人的软弱,使人面对困境时往往无力支撑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恶却无胆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旷野独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无声地攀爬,在无桥无船甚至无人的野渡泅过冰冷的河面,充分显示自己的勇气与智慧,那么在现实的世界里,人的日子会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时,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总是难以得到满足的。未经沧桑的人总是容易在现实的捆绑中藉着心灵的不满足幻想着换个环境,一味认为物质的困境使自己忙于无意义的奔波,无暇顾及精神享受。于是,在不如意的现实边缘,痛苦地接受一袭又袭虚无的冲击。却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中,过着看人脸色甚至随时可能遭人毒打,随时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还会为曾经的生活尽不如意吗?或许那时,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恼和追悔了吧。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读了《活着》,我想,接受现实,努力成长,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深山老林里的鸟叫声是那样可爱。那个声音是动听的,牵动着我的心灵;那个声音是美丽的,给予了大自然亮丽的一道风景;那个声音也是悲凉的,听上去是那么的无助、伤感……也许,在繁华城市里,早已没有了鸟儿的的身影;也许,在我们的身边,也早就失去了他们的消息,但是,如今的我也还依稀记得,儿时我曾在姥姥家听到的,清脆的鸟鸣。
记得我四岁那年,妈妈第一次带我去姥姥家,那里并不是我所生活的城市,因此我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感到十分好奇。一天,姥姥带我去附近的山上玩,我无意中听到了一种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声音。它是那样的清脆婉转,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开始寻找声音的来源。我来到小溪边,听到河水“叮咚”的声响,那不是我要寻找的声音,因为那种声音更加纯洁朴实,我听到小狗汪汪的叫声,那也不是我要寻找的声音,因为那声音更加温柔甜蜜。最后,我的眼睛停留在树杈上的鸟窝里,我发现那里有两只大鸟在引导自己的孩子如何出窝,不错的,那声音正是他们所发出。他们和人一样也有各种情绪,这个时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面对困难,并且需要独立完成的重大任务。他们尝试着小心翼翼地张开翅膀,听着爸爸妈妈的鼓励声,他们一起从窝里跳下,先是扑腾了一会,让后逐渐的把翅膀张开,晃晃悠悠的在半空中飞翔,他们成功了,发出开心的叫声。那声音,久久萦绕在我耳旁,把甜蜜、欢乐给予了我,使我陈沉醉于大自然中。
但是,自从我依依不舍得离开姥姥家后,我就再也没听见那叫声,我查过很多资料,空气污染会影响鸟的呼吸功能,能见度降低会影响迁徙候鸟的定位能力和飞行安全;水污染会影响鸟的饮水,水鸟会失去它们主要的食物来源——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土壤污染导致植被死亡。使鸟类可用的栖息环境条件恶化;自然界的昆虫等由于农药的滥用而大量减少,直接影响鸟的食物链完整和繁育质量等等,它们都严重威胁了鸟儿的生存,他们是迫不得已才搬家去很遥远的深山老林,因此,我们很少再听见鸟叫声。只能在清晨看见零零散散的几只麻雀在悲凉的鸣叫,令我很痛心,那声音似乎在呼唤自己的同伴,也同时呼唤着人类。
生命,如涓涓溪流,清澈明净;生命,如绿色的小草,挺拔向上;生命,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永不停息。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用善良去珍惜。
那声音似乎已经远去,但是它时刻警醒我们保护环境,我想:这很值得我们静静的沉思……
《活着》是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书。我深深记得初读《活着》的感受,从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动书页的手指愈渐迟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种隐秘的期待——呼唤着一个转折,一个让主角福贵走向幸福的转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残忍与吝啬,我几乎是一路心痛地读到最终。当我满心酸楚地合上书页,猛然望见封面一袭鲜血般的暗红:刺目一如长长伤口上的血淋淋,却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动……我的泪直直地落下来了。
从一个少爷吃喝嫖赌到最终败坏家业,沦落到为糊口而下地,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孙子苦根,竟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满老茧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与泪水,最终只孑然一身与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应是一个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讲述着,没有大悲大恸,这个被厄运磨砺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
这种生命的韧性似乎讲述着人生绝望的不存在。福贵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盘剥的冬笋——一层层褪去人生的虚华、一层层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层层摧毁着人的坚强。可到最终,白嫩嫩的,却剩下一个人最柔软、最纯净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执着地活着——已成为一个唯一能描述福贵的形容,也是对福贵的最好的肯定与颂赞。
夕阳,明月,繁星……是美丽的、迷人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它们。而我却被那迷人的日落深深地吸引了。
周末的傍晚,我又登上了楼顶,来欣赏那迷人的日落。临近日落,闪耀光芒一天的太阳,依然光焰十足,毫无倦态。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是浅蓝浅蓝的,像明净的海水,现在也渐渐地加重颜色,越来越蓝,越来越浓,像是海水在一层层地加深。转眼间,太阳变成了一个淡黄的黄球,仿佛是一个圆圆的大金盘。一会儿,那淡黄的颜色开始加深,加深,又成了一个略带红色的火球。这时候,太阳的光芒已经不那么刺眼,而变得温暖柔和,仿佛小女孩的红脸蛋似的,美丽可爱。
落日的光芒照射在一幢幢高耸的大楼、楼房,给它们都镶嵌了一道金黄的边框,使千万家庭都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之中。顿时,夕阳旁的云呈现出黄里透紫、白里透红、蓝里透黄……的神奇色彩,这可真是变化无穷、绚丽多彩!
不一会儿,那火红的太阳慢慢接近地平线,天边顿时燃起一大片似火的红霞,宛如四面红旗招展。太阳像似涨红了圆圆的脸,向天空、青山、大地,喷出红艳艳的光芒。那晚霞不断扩大着它的范围,笼罩了一切,想铺开了一幅瑰力无比的织棉。片刻间,太阳终于碰到地平线了,但他还好想在天边多停留一会儿,仿佛要为世界多添加一些光和热。这样想着想着,那金盘似的太阳只剩下半个了。它好像恋恋不舍地对我们挥挥手。最终,太阳钻进了地平线,但日落完美的景象却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里。
我凝视着天空,陶醉在这日落的奇观之中……
今天早上乌云密布,但我们还是前往日月潭游玩。日月潭面积为2264平方米,日月潭分为两个潭——日潭和月潭,但这两个潭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总称:日月潭。
清晨的雾笼罩着湖面,远远望去,就像被纱布盖着似的,又像是仙女撒下帷幄,给日月潭添上了朦胧的一笔,使日月潭更加美丽。
日月潭里有个世界上最小的岛叫拉鲁岛,我们就乘游船向拉鲁岛驶去,到了岛上,我发觉这个岛的确很小,沿着岛边走一圈,大概只要两分钟时间。
我们又乘着游船在日月潭里遨游,我们几个小孩子在船头看着那美丽的风景:在雾中连绵起伏的群山围绕着波光粼粼的日月潭,这景象真美啊!忽然一阵“台风”把日月潭吹起朵朵浪花,真漂亮!
我觉得日月潭比西湖还要美!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