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天,妈妈带我来到河泊所探望外公外婆,河泊所是一个美丽的农村,那里一面靠海,一面靠山,风景优美。被当地居民称为“小台湾”。
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鸡或者狗的,河泊所的人们也不例外,从他们的屋后慢慢走过,往往可以看见一只母鸡和几只小鸡在草丛中觅食,或是瞧见几只鸭子在场地上大摇大摆的家门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终年不枯,透过水面,能看见一片片柔嫩的水草和一群群游动的小鱼。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卷起裤子光着脚丫下河去玩耍捉鱼,一条条活泼可爱的小鱼在小溪中嬉戏,灵活的很,怎么捉也捉不到,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跑来跑去的太调皮了。到了秋天,一片片金黄的树叶飘落下来顺着溪水往下流,好似一只只金色的小船驶向远方的大海。
说到大海,那就让我来夸夸河泊所的大海吧!大海辽阔无限,在辽阔无限的大海中有许许许多多的海鲜供人们食用,在休鱼时期,一只只渔船满载而归,一只只的箱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鱼,大大小小的摆在街道上,有活蹦乱跳的,有半死不活的,还有已经完全死了的,这些肥美的海鲜,吸引了很多其他地方的人前来购买。
海滩上有各种各样的海螺和形态不一的贝壳,还有一只只凶猛的螃蟹。除此之外,最有名的要数碧绿的海苔了,每当海苔收获季节,那一缕缕海苔挂在绳子上或者晾在地面上的,到处都是,一眼望过去就像一片绿色的大草原和碧绿的树林。
啊!我外公的家乡真美啊!,我爱这美丽的农村风光。
今天阳光明媚。这时,想起学校的作业,让我决定去乡村春游,去欣赏乡村的美景。
我和妈妈来到农村老家。呵!入目一片整齐的大棚,就像是士兵在列队。多美的景致。我用感叹的腔调赞美着。不知道究竟是它们寻到了诗?还是诗寻到了它们?看样子,它们正沉醉在一种诗意的朦胧中。妈妈却被他认真的态度逗乐了。欢笑,如同飘荡着的云朵一样,飞扬在乡村的晴空里。
天空好蓝!蓝得晶莹,蓝得澄澈。偶尔滑过几片白云,宛如轻纱飞絮,玲珑轻薄而不可捉摸。小鸟呢?要是有小鸟来剪云该多好。让小鸟把云剪成软软的垫子,铺在哪零落的绿色的原野上,躺在上面,去凝望蓝天,忽忽悠悠地什么也不想了。
踩着松软的泥土,心里的舒服感觉,好象捡回一份童年似的,竟有些飘飘然了!可不是?呼吸青草的气息,呼吸泥土的气息,呼吸着的,芑不就是童年的记忆和思念吗?在乡村里长大的,忘不了乡村,吸吮过泥土的乳汁的,忘不了泥土。我来了,来拥抱曾经呵护过我的村庄。
拥抱田野,拥抱吹着口哨的清风,拥抱每一个村人。我们正陶醉在这仙境般的风景里,可是我得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村庄。
美丽的村庄,可爱的家乡,我一定会再来欣赏你的美景的!
站在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扇深褐色的木门。木门的上方有两张有点褪色的年画,推开木门,一大堆麦杆堆积在地止,金色的阳光照耀在上面,折射出金色的光。院子的角落里摆放着一个高半米的青瓷缸,水缸外围的图案十分美丽,几条锦锂在水底欢快地游着,可漂亮了。言归正传,在水缸里,也养着两条一指长的小鱼,水面上浮着一朵睡莲,它粉色的花瓣,中间点缀着金色的花蕊,小鱼不时还蹦出水面,激起水花,水花落在荷叶上,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钻石。真是别具一番风味。
院子中央,有一个长约两米,宽一米的小花坛,花坛里种着各色的花儿,有月季、太阳光、蝴蝶兰……它们千姿百态,有的侧着脸,好像正倾听着一个伙伴的悄悄话,有的仰着小脑袋,好像正在沐浴阳光……微风吹来,各色的.花儿扭动着自己纤细的腰,在花坛中翩翩起舞,整个院子里充满了花的香味。走进内堂,陈设十分简单,一张红木的八仙桌,黑色的皮沙发,沙发的旁边摆放了一张长约三、四米的柜子,柜子中间有一尊“观音”。其余地方一尘不染。
这就是奶奶的家,是不是十分充满田园风情呢?
每当我走进一间间宽敞明亮的阅览室,看见一张张整齐有致的书桌,一摞摞门类齐全的藏书,我—这个参与创办农家书屋的工作者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甜蜜。
我1980年参加行政工作。1997年人事制度变革时,被分流到乡文化站,在接下来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又从一名行政事业人员转为公益性服务人员。一波三折,让我感到了无比的郁闷和困惑。但我还是硬着头皮接管了当时的乡文化站图书室,然而,图书室图书陈旧,书柜破烂,连像样的阅览桌椅都没有。当时我抱着当天和尚撞天钟的心态上班下班。
2007年,国家农家书屋工程的启动,让我重新看到事业的曙光。工程启动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全乡书屋发展。我作为乡农家书屋的联系辅导员,负责全乡书屋的管理工作。经过请教市里专家,我制定了全乡书屋发展的全面规划。多次深入基层和农户,通过严格筛选,配齐了全乡13家书屋的管理人员。近年来,全乡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全乡成立了农家书屋流通中心,截止目前,全乡60%的自然村已成立了自己的书屋。
建设农家书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我时刻牢记这一宗旨,并努力实践着。三元坝村退伍军人杨志权,在外学得一套珍禽养殖技术后,回家自办了珍禽养殖场,但由于技术不全面,养殖事业始终磕磕碰碰,发展不起来。我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搜集珍禽方面的书籍,驱车十多公里山路,将相关资料送到他的手中。杨志权接过资料感动的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一位‘好医生’。”目前,他的珍禽养殖发展喜人,月收入现可达2万元。 鸦沐羽村村民唐敦福,家中有一片苹果园,为找到“无公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这本书,几次去州城书店购买,但均未买到。一次看球的机会,他来到农家书屋流通中心,找到了有关苹果栽培病虫害防治的很多书籍,当时他高兴的跳了起来,并连声说:“农家书屋简直是农民朋友答疑解惑的活菩萨。”今年2月,巴东青年农民向正锡千里迢迢来到我乡阳天坪村沙子坝组落户,租地13亩,投资10万元,办起了大规模的食用菌加工厂。他得知乡里办起了农家书屋流通中心后,亲自上门搜集了食用菌栽培与加工方面的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食用菌产量逐步增加,月收入由原来的3万元增加到目前的5万元。一本本又一本的书籍成为百姓的“致富经”,老百姓因为通过农家书屋多学习科学知识,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让我这个农家书屋中心图书管理员心里有说不出的甜。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了解、运用“农家书屋”,我加强了对农家书屋的宣传。我常随电影工作队下乡,利用放映前开展书展活动,尽最大可能的扩大农家书屋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农家书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办好,办出实效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特别是农业技术的推广。为此,我亲自到村入户,向他们了解和搜集有关农家书屋开办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不断改进,我的书屋办的越发有声有色。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农家书屋使我对工作充满信心。因为有了农家书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因为有了农家书屋,我的工作更充实。今生,我与书屋结下不解之缘。
去年暑假,我到永春的桃联乡探望爷爷奶奶。那时,正是稻谷成熟的季节,也是蜜桃最甜的时候。金黄的稻子在夏日的熏风中静静地微笑,广阔的田野上飘散着一阵阵清香。
田野里,只见那稻田就像金色的海洋,沉甸甸地稻穗低垂着,有很多农民伯伯正在收割稻子。
爷爷的屋子前方有一块菜地,是爷爷亲手开垦出来的。菜地里种了许多蔬菜。黄瓜的叶子嫩绿,好像小荷叶。它的花朵是金黄色的,果实带刺,一条条翠绿的,真诱人啊!大红的是辣椒,一个个弯弯的,宛如羊角,你碰它一下,手指会辣得发麻。碧绿的、鲜嫩的,是生菜,它好像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绿色的衣裳,给人一种清新亮泽的感觉。瞧,那一串串葡萄似的“樱桃番茄”,全身披着红色的外衣,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艳丽。
菜地右边,有一块桃园。桃园里的蜜桃成熟了,它努着红扑扑的嘴巴,再配上一身小茸毛,那么好看,那么可爱,像含羞的姑娘一样,低垂着头,微红着脸。爷爷从树上摘下一个大桃送给我,我吃了一口,哇,好甜呀,我的嘴已经被它迷住了。
暑假就要结束了,我也要启程回厦门了,我对农村有着一种恋恋不舍的情感。虽然在农村呆的时间不长,但农村给我的印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