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美丽的景区的作文【一】
所谓“多觉描写”,是指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器官,多方位凸显人或事物的特征,从而使叙述血肉丰满。例如,烟台某考生的《总想为你唱支歌》,文中的“你”指家乡茶林,其中一段这样描写:“低头俯瞰,茶影摇曳,碧叶重叠,参参差差,绿玉一般。风儿吹来,茶林又如碧波荡漾的绿色海浪。流翠欲滴的嫩叶伴着采茶女的欢声笑语,不断飞向背篓。放一片嫩叶在嘴中,你会品出乳汁般的醇香,清泉般的甘甜,顿觉沁人心脾。”这段文字以视觉描绘为主,兼有听觉、味觉和嗅觉,使读者置身于茶林美景之中。
描写美丽的景区的作文【二】
例如,山西某考生的《好习惯要逐步养成》,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家里新装了门铃,三次来人都对门铃视而不见,还是敲门,后来“我”在门外贴“请按门铃”的告示时门被风吹关上了,“我”也是同样只管敲门……文章仿佛一幕轻喜剧,围绕“敲门”这一描写点多次进行描写,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拟声描写和语言、神态描写。请欣赏,对父亲:“咚,咚,咚”,三声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来。怎么搞的?没看见门铃吗?哦,原来是爸爸呀!干吗不按门铃,是装的吧!”对表妹:“嘭嘭嘭……”,又是一阵敲门声。“谁呀?”我气冲冲地把门打开。是表妹,只见她汗淋淋、气吁吁的,没等我开口,她便吐吐舌头,笑嘻嘻地说:“我忘了……”对四姨:没隔多久,又响起敲门声,“嘭,嘭,嘭”,一下一下,不紧不慢……门开了,“原来是四姨呀,从乡下来吧,快进屋坐!”……我顺势介绍:“四姨,这叫门铃,按一下就会响,屋里的人就知道来人了。”对自己:我使劲敲打被风关上的门,高喊:“开开门——”猛然抬头看见自己才贴上的“告示”,自我解嘲般地笑了……
上述提及的文字都由门铃这一描写点展开,但行文实现了“差别化”,既为结尾的“点睛”议论作铺垫,又与叙事结合推动情节发展,值得我们借鉴。
描写美丽的景区的作文【三】
近两年的中考作文,倾心交流、触摸内心的命题呈快速上升趋势,例如《悄悄地提醒》(上海题)、“——,我对你说”(泰安题)、“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巴中题)、“有句话儿在心头”(徐州题)、“藏在——的秘密”(株洲题)、“说句心里话,我也——”(贵阳题)、“其实,我也想——”(十堰题)等。此类命题往往不在情节上比差距,而是在笔触细腻,运用独白、呼告等手法进行心理描写等方面见高低。很多考生不适应这类“柔性”色彩较强的命题,描写粗糙,手法单一,失分较多。因此必须注重心理描写训练,努力做到“情节不奇,心理却特”。南通一考生的《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开始叙述的情节很简单:我发烧——一直“严肃刻板”的老师用自行车送我去医院——路上被小轿车碰擦——老师不顾自己,急速回头“一瞥”并搀扶我——我怔住……
描写美丽的景区的作文【四】
上个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去了位于肇庆四会的贞山风景区游玩。
贞山风景区包括有六祖寺、仙女潭、贞山寺等景点。我们首先来到六祖寺,六祖寺是为了纪念六祖慧能大师而建的。它建在贞山的山坡上,越往寺庙里走地势就越高。我们在六祖寺拜完佛之后,就继续往山上走。
在我们刚上山时,云雾还只是围绕着山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云悄悄的跑到山顶上去了。就好像给贞山戴上了一顶乌黑的大帽子,转眼间,天就下起了大雨。俗话说得好:“有雨山戴帽,无语山没腰。”于是,我们赶紧跑回车里躲雨。没过多久,雨就停了,往山上看去,山顶上的“大帽子”不见了,只隐隐约约看见一条白色的云梯架在山腰上。
这时,我们来到了一座塔前,这座塔有七层楼高,当我们登上塔顶时,从高处可以俯看到整个贞山风景区。那连绵起伏的、郁郁葱葱的山峦和从山上流下来的清澈的泉水,仿佛成了一幅活的画。我们从塔上下来后,沿着绿道开始往山下走。
一路上,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小鸟发出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可就是看不见它们的身影。泥土和树叶散发出的特殊的味道扑鼻而来,让我感觉舒服极了。
当我们来到山下时,太阳已渐渐地落山了,我们也有点累了,便一起乘车,带着在贞山风景区游玩的快乐,踏上了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