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围垦精神作文

萧山围垦精神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11-15 06:31:17
萧山围垦精神作文

萧山围垦精神作文【一】

??忘那段围垦筑坝的日子

盛泽西白洋西岸边的白龙桥东侧楹联“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似饮水更思源”和西侧楹联“式廓旧规模,有客来游歌利步;蔚成新气象,行轮无阻便通商”描绘了西白洋湖面开阔无阻挡,交通方便易经商的壮美景象,然而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人们为了拓展种粮面积,开始围垦西白洋来增加种植水稻面积。本文主要叙述我亲身参加围垦的经历。

春日的阳光散发着温馨的暖意。下午1点多,盛泽“市河”两侧的走道上,行人稀稀落落。我正用借来的双轮板车将自己制作的“铺架子”、竹榻及一只木箱在“发小”的帮助下推往“市河”最西头的“西塘口”(那时盛泽人习惯叫法)。“市河”北侧的路面坑坑洼洼,板车的轮胎在上面滚动不断弹跳,帮忙的“发小”忙不迭扶着上面的竹榻,怕掉下来散了架。那是1969年4月初,也是我响应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出发的第一天。

“西塘口市河”的入口两边停满了农民临时停放的木摇船和水泥船。我一下子找不准哪条船是来接我去插队的,只能挨个询问。当问到第五条船时,我见到船里中舱两个箱子上已经坐着两个梳着两条小辫和我差不多大的姑娘。一个大眼睛的30多岁的妇女,操着一口坛丘方言说:“那阿是到西扇下放的?”这时站在船头的两个农民也向我看过来。一对上号,两个农民赶紧帮我将板车上的东西往船上搬。

阳光仍旧懒洋洋地照射着河面。本来我们到目的地只要一个多小时的水程,现在由于西白洋开始围垦,原本的水路上已经作了坝,只能兜远路,从平望走,要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我所插队的地方。摇船的农民一边摇一边解释。听他们一说,我才恍然大悟,所以本该往西走,怎么变成往北走了?七兜八转,经过弯弯曲曲的小河,终于来到了开启新生活的地方。接下来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是让你腰酸背疼、精疲力尽,从来没干过的农活。用农民的话说:“下放人,瘦瘦细细的,这下可要吃苦了。”

经过几个月的抽水,西白洋终于抽干了,时间也到了初秋。一天队长找到我,对我说,队里要抽10个劳动力去西白洋筑坝,你要么也去吧。这个季节本来在队里每天爬在田里耘苗,大腿内侧被水稻叶片划了许多细小的伤痕,膝盖上也伤痕累累,一浸到水里火辣辣地疼。再加上耘苗整天趴在一移动就滋滋冒泡的水田里,确实难受,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顿时升腾起一种似乎可以离开“面朝泥土背朝天”的境况了,马上答应,生怕队长一转眼叫别人去了,但是后来真正到了现场,几天下来,肠子都悔青了。

队里这次抽调的劳动力应该说都是最强壮的,把我也抽出去大概是队长想让我换换环境吧。第二天,我和大家一样,带上睡具、洗漱用品及10斤左右的米,拖上几捆稻草(用来做饭和铺在地上当褥子),再带上挑泥用的“土汏”和“满刺”铁搭,用一条水泥船,向西白洋筑坝处摇去。

我们筑坝地段是在白龙桥东侧,要把蚬子斗(西白洋水域靠西北处的一个水域名)保留,东西方向筑一条大坝,当时好像取名“大寨坝”。晚上睡觉在靠近白龙桥的一户农民家(大概是预先安排好的),他家有三间平房,东屋已经搬空,是我们晚上睡觉的地方(其实那时人家基本都是家徒四壁,没有家具之类,有三间平瓦房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在泥地上铺上稻草,带来的草席一铺就是床了。一铺完,带队的副队长就嚷嚷着催我们去干活了。

我们来到工地,工地上已经有许多农民在劳动了。分到我们干活的地段大约有10多米长,坝底宽度估计有20多米,高度在那时还没有标出,因为都还在做坝底。从离坝底大约50多米的地方挖泥取泥,向坝底用“土汏”挑过去垒坝。如果放在岸上,这也许并不太困难,但是我们在原湖底挖泥,湖底的泥又黏又烂,放在“土汏”里,挑到堤坝处往外倒,怎么也倒不干净,有将近三分之一仍然留在“土汏”里,更要命的是整个工地都是这样的烂泥滩,人一负重,脚就陷下去,要花好大力气才能拔出来。没几个来回就把大家折腾得没有了力气。队里出名的“靓小伙”绰号叫“雄怪子”的也累得直呼:“要吃力死了,要吃力死了……”副队长见到这样的状况,看了看我,对大家说:“下放人这样下去不行的,要么叫下放人帮助装泥。”听到这样的安排,我望着副队长瘦削的身子,皱纹密布的脸盘,心中涌起一股热浪,因为这时我已经快要坚持不住了。之前心中满是沮丧,原本还以为可以暂时逃脱队里单调而又辛苦的农活,事实却比在队里干活还要折磨人,现在听到这样暖人心的话,怎不叫人感激呢!

虽然副队长照顾我,叫我为大家装泥,可以不用负重担泥,但是装泥却也一点也不省力!9个人的泥一个人装,几乎不能停歇,而且“满刺”铁搭挖泥也常常被黏住,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提上泥装进“土汏”里,没到半天,手上就弄出几个血泡,一握铁搭柄一使劲便疼得龇牙咧嘴。“雄怪子”见了,幸灾乐祸地笑着说:“下放人,细皮嫩肉的`,这下可要真正吃苦了!”嘴上这样说,但他没有站在我面前等我装泥,而是放下扁担自己装泥了。其他几个农民哥儿,也会时不时地自己动手装泥,这样一来,大大减轻了我的劳动强度,我总算可以时不时歇一下了。

随着筑坝进程,坝开始逐步上升。用“土汏”方式运土越来越吃力,到了坝处还需要爬坡,这时有的生产队开始用土办法往坝上运送烂泥。刚开始时用绳子结在木板上,在木板上装上泥,然后几个人在坝上用力拉,将泥拉上坝,显然这样比直接用“土汏”挑上去省力一些。但是随着大坝不断上升,人力拉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了。有人又想出在坝的南端装上绞盘,再用类似“小划子船”的工具来装泥。他们用钢丝把绞盘和“小划子船”连接,并在运送道上泼水,形成一条泥水滑道,几个人在上面推绞盘,把泥拉上堤坝,这样效率提高了许多。在那个年代,对于科学认识和科学技能的运用不像现在这样清晰和重视,但是农民中的“能人”还是能想出各种土方法来减轻繁重的劳动。遗憾的是我们没有采用这种比较省力的方式来筑坝,不是我们不想“创新”,而是我们没有办法弄到这样的设备,因为我们生产队实在太穷了,队里拿不出钱来置办工具。

繁重的劳动日复一日,每天重复让人不堪重负的劳动还不算最折磨人的。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一天下来,人已经浑身筋骨酸疼,恨不得马上躺进被窝睡上一觉,但是潮湿的地铺以及被子里的跳蚤,让人睡觉时浑身发痒,这里刚抓好,那边又开始痒了。有时屏住呼吸,轻轻伸手想要把跳蚤按住,但是这家伙实在太机灵了,跳跃腾挪,几乎每回都按空。有时幸运按住了,但是要想把它“消灭”也不容易,它的身体在软软的手指中间简直是“铜墙铁壁”,必须要用指甲才能划破它坚硬的外壳。尽管想睡,但总是难以入眠,第二天起来昏昏沉沉,没有力气。那时我最期盼的是下雨,因为下雨不用干活,我可以回到盛泽的家里,美美地睡上一觉。为了不将跳蚤带到家里,到家后,要将所有衣服轻轻脱下来,团在一起,然后用烧滚的水马上浸泡,只有这样才能灭***跳蚤。

筑坝的生活无法逃避,在我们历尽千辛万苦的劳动中,我们生产队的大坝任务终于完成了。队里为了减轻我们的劳累,还轮换派来一些妇女给我们做饭,让我们在每天歇工后能休息一下。还有些农民因为家里有事也进行了轮换,但是我竟然全程坚持了下来。这种能吃苦的精神给队里的农民留下了好印象。“下放人细皮白肉吃不了苦”的话语从此销声匿迹。

大坝筑成后,插队在坛丘公社偏北地域的知青回盛泽家里时,常常从这座大坝经过,能节省很多时间。直至我当上教师后,每逢我走过这座大坝,就会想起自己在这里筑坝的经历,回忆丰盈,让人感叹万分。

岁月留痕,我想重新去走走那年我参与筑的大坝,找了好久,竟然找不到了。只有那座在没有围湖造田前“风情万千”的白龙桥还坚守在那里。盛泽的发展日新月异,原本西白洋变成了丝绸贸易的集散地,名扬四海的东方丝绸市场就坐落在西白洋。沧海桑田,人走景迁,那段筑坝的经历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尽管回忆起来不是那么美好,但是农民哥儿对我的关照和帮助永远印在了我的心中,成为我为人处事的榜样。

萧山围垦精神作文【二】

暑假里,我们一家四口去了萧山楼塔古镇——爸爸的战友家所在地。

早上6点,我就兴奋得睡不着了,直接起床、洗漱,等着出发。爸爸开着车上了高速,坐在车里望着远处的风景,渐渐地,我睡着了。

当我睁开眼时,目的地已经到了。叔叔阿姨家是开幼儿园的,所以有各种玩具和滑梯,弟弟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跑到了滑梯旁玩了起来。因为刚刚到,所以也没有去外面玩,爸爸妈妈就跟叔叔阿姨一起聊天,我荡起了秋千,重新感受一下幼儿园的乐趣。

这里最让人难忘的还是风景。第二天早晨6点多,爸爸和我伴着凉风走到了一条小溪边。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溪底下的石头清晰可见。因为溪水特别干净,所以当地人都用溪水洗衣服,洗澡。我们脱了鞋走进小溪,溪水很冰凉,就像有人提前在溪里放了冰块似的。溪底还有很多青苔,毛茸茸的,虽然滑,但摸起来很舒服。溪边有很多大石头,我拉着爸爸的手,走到石头边坐了先来,溪水有规律地在我脚边滑过,看着远处的风景,让人感到惬意极了。

中午,叔叔带我们去山上的.一个农庄吃了中饭。我们欣赏着山上的美景,吃着当地的土特产,热了还可以在小溪里玩玩水,真是舒服极了!吃完中饭后,叔叔给我和弟弟买了一个桶和两个渔

山上的风景真是不一般的美,那里生长着许多苍翠的树木和挺拔的毛竹,远远望去,一片绿油油。它们那么生机勃勃,看着很清新;山上的风也是不一般的凉,人在上中,就像待在空调下一样。

晚上吃好饭我们又一起去了古街。古街,顾名思义,就是很古老的街道,那里的房子特地改造过,全部都是古色古香,就像是爷爷奶奶那一辈住过的一样。地面也是特地装修过的石头路,虽然走起来很不方便,但这种感觉很好,让你觉得像是走在鹅卵石路上一样,走了一会儿就像做了一回足底按摩。古街里还有很多胡同,有些是死胡同,有些会通到别的地方。路边有小渠道,渠道里有很多鱼在游动,其中有些鱼很奇特,是金色的,闪闪发光。

古街里还有许多店铺,店铺也是那种很老式的样式,比如:布店,粮油店,床上用品店,水果店等,跟我们城市里的超市感觉完全不一样,我挺喜欢这种风格,感觉像是穿越了一样,回到了爷爷奶奶小时候。

楼塔古镇,真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

萧山围垦精神作文【三】

一片西瓜地里,阳光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的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自愿呆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所以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其实,人也是如此,经历过苦难,才能使人生的果实更加甜美。

傅说是周朝重臣,深得天子信任,周王在他的辅佐下开创了一代盛世。可是谁曾想过,就是这样一个贤德之人,从前却是个奴隶。傅说的前半生是在一边筑墙一边学习中度过的,他在苦难中奋发,最终成为一朝贤相。

孟子曾经感叹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勾践卧薪尝胆,终成春秋一霸;苏秦悬梁刺股,得配六国相印;司马迁承受宫刑之辱,才有《史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众多事实无不表明:经过苦难浸润的人生可以更加出彩。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一定会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坎坷、挫折,但是我们不要放弃,应该勇于面对它们。困难就如同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当你想放弃时,前方一道道坎坷会是你无法跨越的屏障;但是当你勇敢面对时,他们只是你通向成功的垫脚石。

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曾经写过一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朱元璋崛起于草莽之中,从一个连饭都吃不起的小和尚变成了义军首领,最后建立了辉煌的明王朝。抗元过程中,即使生活再艰苦,他也不会抱怨;即使身体再劳累,他也不会偷懒。最后,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他打下了天下。

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写了最难懂的科普畅销书《时间简史》,提出了“黑洞无毛”理论,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由于严重的渐冻症,他年仅21岁就只能坐在轮椅上,全身上下只有一颗眼珠能够活动……他承受过最大的苦难,见过最深的黑暗,却依然有勇气回过头来用尽力气微笑。

苦难磨砺人生,挫折激励人生,坎坷成就人生,困难辉煌人生。没有了苦难的人生就如一颗有华无实的果实,没有了本身的意义,只剩一个无用的外壳。

萧山围垦精神作文【四】

等我们从停车场出来,看见湘湖岸边的草地上和树荫下有好多好多的帐篷。走近一看,原来里面都有人在休息,我心想,下次我们也来这儿搭帐篷,玩累了还可以在里面休息下。

外公在湖边草地上找好地方铺上爬行毯,外婆把旅行包里吃的东西都放到毯子上。突然,我听见弟弟叫道:“哥哥,水里面有好多鱼,快来看!”我回头一看,原来爸爸和弟弟早就拿着家里带来的网兜在水里抓鱼了。嗨,这种事情怎么能少得了我呢?我连忙从妈妈那拿来自己的网兜跑了过去。来到岸边,我看见不远处的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水草间游来游去。我掰了一小块饼干扔到水里,果然引来了一大群小鱼,它们争先恐后地吃了起来。有几条抢不到饼***小鱼,游到岸边好像在说:“饼干再多一点。”哈哈,真好玩。于是我把剩下的饼干都掰成一小块一小块,一下子扔进了水里。我望着湖面,好像自己也成了一条小鱼,和别的小鱼一起玩耍……

这一天,我玩得特别开心。

萧山围垦精神作文【五】

??观萧山博物馆750字

老远,就能看见一座独特的建筑——古代的印纹陶器器形,陶红色的外墙面、蓝幽幽的玻璃窗透着一股浓厚的陶瓷文化气息。再走近些,由书法家启功所写的“萧山博物馆”五个红色大字印入我们的眼帘。

博物馆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他们都想到里面一饱眼福。我也迫不及待想进去。 “萧山博物馆新馆成立于2008年,文物有4千余件,国家文物1700件。包括陶瓷,书画,金属,玉石……其中陶器最多。”老师介绍说,“下面,我们要跟着解说员一起去参观陶器馆和名人馆。”

我们跟着解说员先来到陶器馆,解说员介绍萧山是中国瓷器发源地之一,有一个完整的陶瓷发展过程。萧山先民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烧造软陶,历经秦、汉,直到成就两晋南朝越窑青瓷辉煌的整个历程,整个过程表现了萧山人民的勇敢和善于创造的特点。后来解说员带我们到“烧制工艺”这个景点去看,她说:“做陶瓷要经过这几个程序:采泥、陶洗、石展、羼砂、作胚、修胚、晒干、装窑、投柴,出窑。”

大约半小时过去了,我们要去参观名人馆了。名人馆里精心展出了许多名人的蜡像: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有民族英雄葛云飞,有历史演义作家蔡东藩,还有“萧山相国”朱凤标等。这一些蜡像惟妙惟肖,跟真人一般。

接下来,我们自由参观博物馆。我先到钱币展厅去参观,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古钱币,令我眼花缭乱,有金条,有银锭,还有银元宝。后来,我们又到多媒体厅去参观,厅里主要运用了幻影成像,虚拟制陶、火焰跟踪等多媒体技术,能让人在虚拟的制陶中感到欢乐。我好奇地摸住那根圆柱,图画里面的泥巴渐渐地变细,变长,不一会儿,一个陶瓷成形了。

十一点了,该是离馆的时候了,但我仍有些留恋。今天的收获真不小,在这里我免费做一趟穿越千年的陶瓷文化之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