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清晨的空气真好,站在露台上,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呀!好清新的味道,它含有一丝丝春天特有的香气,淡淡地、甜甜地。我情不自禁地闭上眼,再深深地吸一口气,睁开眼,柔和的阳光透过薄薄的晨雾照到了露台上,把我整个包围住,好温暖好舒适。
“鱼宝宝,吃早饭啦!”妈妈的声音清脆地响起。
“来啦来啦……”我一边应着一边转身,眼光不经意间飘过摆在窗台上海棠,咦,怎么有一点一点的红色,“妈妈,妈妈,快来看,我家的海棠花开了!”我兴奋不已,蹦跳过去。
只见,光秃秃地枝头上冒出了点点红色的花苞儿,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原来不知不觉中,这盆海棠长了好多个花苞出来,有几个花骨朵鼓鼓的,快要爆开来一样。
“大概是今年回暖早,所以海棠花也比往年早开了,”妈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站到我身后的,她轻轻地抚着我的头,“海棠花是你外婆喜爱的,要是她还在估计比你还兴奋呢。”
“外婆……”我喃喃着,眼前的海棠变成了记忆中外婆温暖的笑脸。
外婆离世的时候我才四岁,按理说,那么小的我应该没有较强的记忆力吧,但我却是个例外,我居然清楚地记得三四岁时发生的事。我记得那一年冬天,妈妈特别地忙,我几乎每天都见不到她,有一天,妈妈说要带我去看外婆,我很开心,因为可以坐火车啦。
外婆家住在另一个城市,与我们的城市相邻,坐火车四十多分钟就到了,我最喜欢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房子呀,树木呀,河流呀,小山坡呀都唰唰地往后退,感觉很美妙。外婆每次都会来站台接我们,看到我就会“囡囡,囡囡”地叫着,抱着我亲亲,从兜里掏出好吃的塞进我小嘴。
我和妈妈又一次坐上了去邻城的火车,想着马上就能看到外婆,我就坐不住了,不停地问妈妈到了没?到了没?妈妈一脸疲惫,好像有什么心事一样,火车到站了,站台上我东张西望地,始终没看到外婆的身影。
蚕,相信大家都见过吧!别看它小,其实它很伟大,它那无私奉献的品质让我敬佩!
一次科学课,老师让我们观察蚕,了解蚕那短暂的一生。老师告诉我们说:“蚕,会吐丝,吐完丝结成茧,把自己包裹在茧里,经过短暂的养精蓄锐变成飞蛾,它就破茧而出,然后雌雄交配,产下卵。”我好奇地问老师:“那我什么时候才能看见蚕变成卵呢?”老师笑着回答我:“你只要把蚕养壮了,养好了,吐完丝,结成茧,变成飞蛾,那产下卵还不容易吗?”我听了老师的话,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蚕宝宝养好,让它们早点产下卵。
每天我总是嘱咐妈妈给我多摘些桑叶,我要让我的蚕宝宝吃得饱饱的长得的壮壮。作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精心照料下,我的蚕宝宝们很快就吐丝结茧了。
又是一次科学课,我又从老师那了解到:飞蛾相互交配后,就会产下卵,可是过不了多久,飞蛾就会死去。我知道了这些,不禁有些伤感:飞蛾好可怜,产下卵,就会离开后代,如果卵变成小蚕,那它们的爸爸妈妈又是谁呢?谁又来照顾它们呢?于是我带着这些疑问又问了问老师,老师摸着我的头,亲切地对我说:“蚕宝宝们的爸爸妈妈在它们还是卵的时候就离开了它们,它们是靠自己的努力长大的,然后吐丝,结茧……”
过了些天,当我再次打开蚕盒时,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所有的蚕茧都变成了飞蛾,而且都产下了卵,让我不解的`是蚕盒里还有些淡红色的液体,不远处就会有一只奄奄一息的飞蛾,我问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妈妈告诉我那是飞蛾的血,飞蛾产卵时会流血,有的甚至会在产卵的过程中死去……
这就是蚕,为了繁衍后代,明明知道有生命危险也要用尽最后的力气,哪怕失去生命。
蚕哪,你真是太让我感动了,你无私的奉献,繁衍后代,你不惜生命成就一生。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天黑了下来,但小草却一点都不畏惧,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颗不可动摇的心。
沙漠中必有绿洲,一片荒漠中也会见到隐隐约约的小草,不论风吹日晒,他们心中似乎都有一个信念让他们坚强地活下去!小草是脆弱的,一不留意被人们的一个踩错的脚步就会一命呜呼,但是他们却不愿就这样死去,就在倒下的那一刻,把自我的灵魂又给了下一代。不知过了多久,一科微小又嫩绿的芽孢从泥土里钻出来,正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的生命即脆弱又坚强。
而初二的我却好比如一颗没有斗志的小草,整天无所事事,在学校就像行尸走肉。这颗小草是自傲的,但是却十分弱小,经受不住风吹雨打,更难不住煎熬。但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无趣的,无好处的。于是我改变了,改变的同时又上了初三。
初三,一个成熟的名称,一个最具有活力的名字。我不再像从前那样,从初三的每一天开始,一齐床,我的心中似乎就对这个生活充满了期望,初一的我是无知的,初二的我是无趣的,初三,我只期望给我以后留下一个念想。每当想起初三,我就怀念从前的一切活动都是跑着进行,怀念那时的我们放学后一齐在操场上跑步,怀念那是的我们团结一心都考上自我理想的学校,不再抱有任何遗憾打给老师,不再有任何抱怨留给母校,只愿意回来看望老师时脸上能写满感恩、写满祝愿。
之前所经历的种种挫折,种种磨难,都是为了最后的暴风雨来临,当你准备好上战场时,要不顾一切,赴汤蹈火,当面临暴风雨的那一刻,我不会畏惧,在心中,一个微小的心声喊了出来:“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笔者,写子画图的用具,现代汉语字典上的第一种解释。如果要说人类的历史是由什么记载传承的,毫无疑问,就是笔。
在笔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以手为笔,以土代纸,开始在上面画几条横横杠杠,或者画出第一只鸟和第一棵树。直到有一天,祖先们发现,要记录的事实在是太多了,日期、方位、重大事件、晚餐的组成……于是,笔被发明出来了。
一说笔,与炎黄子孙魂牵梦萦千载的毛笔定然当仁不让。一方好墨,一笔狼毫,古代读书人,哪个少的了?一杆毛笔,在无数古人的指间留下厚重的茧。有人练字把屋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人用墨汁浸黑了一个池塘,更有人练字写坏的笔头积了五大簏子。颜真卿的厚重庄严,王羲之的笔走龙蛇,郑板桥的以隶为楷,一杆毛笔何来如此大的魅力?经过千年的沉淀浮沉,毛笔这东西早已不再是东西了,是灵魂之所,是精神寄托,更是文化人物的象征。
一直到了现代,钢笔出现了,矛盾也就出现了。人们一边提高学习吸收新知识、新文化、新事物,一边又激昂地挥洒手中的毛笔。碰撞以时间为推进体,愈演愈烈。最后,毛笔终于败下阵来。于是有了辛亥革命,有了胡适之的白话文,有了纤小的镀金钢笔。文化斗士们陷入了迷茫与彷徨,是前进,还是保留?革新、革新,何时才能新?后来的后来,人们一狠心,将笔倾斜过来,只是手中的笔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惨战并未终结,怎么望也望不到头。
中国人奉行中庸之道,外国人爱用轻佻的羽毛笔。但西方区区百年历史岂能与我中华五千年灿烂篇章相提并论?从笔的这一小面,便看出了个所以然来。也许是我思想封建,个人总是看不上外国人的处事方式与礼貌习惯。毕竟,五千年也不是说轻盈就轻盈地起来的。扯远了,这话题太厚重,我搬不动。
笔触、笔答、笔调、笔钩、笔力、笔路、笔顺、笔体、笔下、笔战、笔债、笔走龙蛇,那么多的衍生,得花多少时间才能看透它的灵魂。
有人说,在这个键鼠时代,笔将会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我不信,就凭着那白纸的等待。
笔底有数不尽的哀怨,有道不尽的沧桑,合上扉页,细细得咂。
我随着人潮来拜访牡丹。
寒流一阵接一阵地袭来。阳春三月的深圳,依然停驻冰冷的冬天。牡丹优雅地举着饱满的花苞,丝毫没有绽放的意思,人群中有人愤愤地咒骂,也有人摇摇头失望地离去。牡丹没做什么,只是随着寒风淡淡地点点头。
我有些失望地望着它。也对,当年,武则天忽然想在冬天游览御花园,便下旨勒令百花连夜绽放,以供玩赏,百花摄于王威,纷纷开放,唯有牡丹不从,因而被贬到了洛阳。那么有骨气的牡丹,怎会轻易移了本性,惟命是从呢?
人潮仍在一抹抹地涌来,散开。我越发觉得,我读不懂牡丹。几百年以来,它被许多文人***客辛辣地讽刺,批判。可牡丹依然不为所动地绽放着,它懂得文人对它的批判吗?也许不懂,也许懂了,可面对这些批判,它又能说说些什么呢?世俗中人将粉雕玉琢的它视为富贵的代表,狂热地爱慕和追逐。这无疑严重违背了牡丹的初衷,它只是想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而已。稍明事理的志士,将它贬为污浊世风的同义词。这无中生有的非议之语,更是扭曲了它原本的面目。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为牡丹说句公道话呢?牡丹也有尊严,它肯定也想为自己辩驳;可面对潮水般的流言蜚语,它沉默了。因为它觉得,积毁锁骨,驳也无益。于是,牡丹无视世俗,一心一意地纳馨吐芳,依然绽放着那淡妆浓抹的花朵。我曾无数次地想,牡丹竟沉得住气,能守住自己的本性,和沧海桑田的孤独。
我走近了牡丹,想细细端详这有着铮铮铁骨的百花之王。但这样一来,我又不禁被它的美丽所震撼。它华丽而不失高雅,温和中透出威严,酷似童话故事中那集美貌,气质于一身的女王,使得旁边的花儿都黯然失色。桃花和梨花风情万种,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就落入俗套,怎比得上牡丹典雅端庄?幽兰和茉莉空灵清秀,但容颜过于素白,意有余而形不足,怎比得上牡丹雍容华贵?尽管牡丹遭人非议,但它的美韵不容抹煞。它热烈绽放的芳姿,依然吸引着无数世人的眼球,也快成了一个跃进的时代的象征。
走进花展,我以往对牡丹的成见被一扫而光。尽管牡丹依然固执地凝在枝头,但我知道它已先在一个过客的心里绽放,告诉她应该恪守自身的高贵,坚持生命的本真。
如此美丽,如此有骨气,如此有灵性的牡丹啊,请让我大声地赞美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