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旗花的准备工作须提前几天进行,到坟林山坡拾扫柏颗,寻找来废锅用石臼捣碎,选街面中央刨冻土、修地臼。做这几样很辛苦费力,此外,还要准备好麦秸、锯末、旗杆、拴羊的铁索和凿好眼的废铁桶。
我小时候,来金是我们村的孩子头。旗花的事都是他领着我们做。天不黑就闹着叫大人烧汤,吃饱喝足了,拿着家伙到宽阔点的街面上集合。旗型铁桶里表层装的是豆秸,然后锯末,靠中心和底部便是柏颗和锅硝。旗杆约丈高,用铁索把上头和铁桶连结实后,先将豆秸点着了,来金迅速把旗杆下头插在地臼里,开始转动。随着火势,慢慢加快速度,一条吐着火舌的游龙便呈现在人们面前。随着四周的人们的呐喊声,转动者越发卖力,直到汗流浃背被换掉为止。当碎锅硝烧红之时,正是最精彩之处,火红球变成了白炽球,四射的金星噼啪作响,漆黑的夜晚亮如白昼。速度再快点,铁索拉平成水平状,迸发出的锅铁打到石墙上,再反射回来,围观人群生怕飞到自己身上,不由得往后撤了再撤。伙伴们不怕疲劳,轮番上阵,这一旗烧完了再装第二桶,把舞旗的都热成了光脊梁。一直把伙伴们累得不能再玩了为止。
明末崇祯年间,我村有个叫张大力的,力大无穷,他年青时就舞过这个,传说他一口气就能把一旗舞完,而且把整个旗杆举起来舞,拿在半空划大圈,这是咱常人难做到的,几百年了,人们只说他一人。
舞旗花,源于何年?大概是源于明朝洪永年间。大量的士兵转业到苏鲁豫皖,垦农安家。为增添节日喜庆气氛,把军队的火药成份改过了,装在铁桶里摇,后来便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这在我们嘉祥农村,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上演。这是一个充满无限乐趣而又欢快的夜晚,是孩子们的天下。
我的家乡在陕西,我爱家乡的苹果。
每年四月份,苹果花就开了,果园里到处白茫茫的,像雪的世界,花谢了,树上挂满了果子,这时你来到果园一看,花美、树美、果更美。
苹果圆圆的,和桃子一样大小。它很爱打扮,苹果先是淡绿色的,成熟后它就把那绿色的外衣换成了红色,一个个红色的苹果挂在树上,就像一个红色的灯笼,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更漂亮了。看了迫不及待地就想摘一个尝尝。
没有熟透的苹果是青色的,吃起来有点酸,熟透的苹果红彤彤的,吃起来又甜又脆。你轻轻地咬开它,黄白色的果肉立刻浮现在你眼前,顿时就会让你垂涎三尺。
苹果不但色鲜味美,而且还有很多的作用。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人有很大的好处,还可以做成罐头,开胃消食、老少皆宜。
欢迎你到我的家乡品尝又大又红的苹果,绝对让你回味无穷哦!
是从明代兴起的南京地区独特的民俗活动,流行着“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的.说法。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由于城墙遭破坏等原因,这一民俗几近消亡。现在,随着台城、石头城、中华门、中山门、汉中门等段城墙陆续修复和向市民开放,这一活动又得以延续。现在可看到的是,登上城墙的主要是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不少人费力地扶墙登临后,只在上面走动一下就下去了。他们中多数人住在附近,也有的住在张府园等平日虽然也会来这里转转,但今天却是冲着“爬城头”来的,有位奶奶还随口说句“正月十六爬城头腰不疼”。记者在现场看到,也有为数不多的中年人此,借爬城头来找回自己儿时的记忆。记者在中华门城堡看到,爬城头的人明显多了,络绎不绝,但也以老人小孩为多,大多数人表示,因为是多年的风俗,所以一定要来爬一爬。但是登中华门城堡是要收费的,他们对此颇有看法。据中华门城堡一名负责人表示,收费的规定已沿袭了一段时间,不会因为“正月十六爬城头”这一风俗而改变。
我的家乡在湖北武汉,那里最有名的特产应该是热干面了。
热干面是武汉人最早的首选小吃,所以武汉人对它的感情很深。单单从外地来武汉游玩的人,再想起武汉,多半是因为想起了武汉的热干面,或在武汉住过一段时间的朋友们来说,它不仅是一种小吃,还是一种情怀。
热干面的来历很意思。大概是在30年代,一个为卖凉粉和汤面为生的武汉人,怕没卖完的面发馊变质,便把面条煮熟了捞起来摊在案板上,不小心碰倒了麻油壶,将麻油洒在了面条上。第二天,他将这些大致已经熟了的面条在开水里烫了几下,放在碗里,加上葱花等佐料后,一尝味道十分鲜美。就这样他在无意中,创造了文明全国的热干面。
热干面的制作很简单,它是用上好的精粉面加盐和纯碱轧成面条后,放在锅里用大火烧开,煮熟捞出,沥干水,而后用食油一点一点的拌匀,放在阴凉处晾干。这是第一步,等客人到后,将煮熟的面,放到热锅里烫一下,然后放到碗里,加少许盐,白糖,味精,榨菜丁,芝麻酱,香油,葱花,拌匀,就这样一碗香喷喷的热干面就做成了。
热干面的口感很好,面条劲道,香气扑鼻,吃完满口留香。喜欢吃辣的朋友,还可以放上一层红红的辣椒油,吃起来又香又辣,胃口大开,百吃不厌,回味无穷。
如此美味的食品,你一定很想品尝吧!那么,快来我的家乡武汉吧!
我的家乡在河南汝州,汝州的粉皮是最出名的。
每次也也回老家总带回好几箱粉皮。因此粉皮也成了我们家餐桌上的美食。
汝州粉皮薄如蝉翼,奶奶做菜时有时会放一些黄瓜、香菜淋上香油,浇上蒜汁,做成凉拌菜,吃上去清凉爽口。有时她会加上牛肉丝或鸡肉丝做成凉荤菜,一股令人无法抗拒的香味很快飘满了整个房间。这盘菜一上桌就被大家一扫而光,真是好吃极了!
一百多年来,汝州粉皮被作为传统的新三宝(粉皮、粉条、粉丝之冠,而闻名遐迩,并漂洋过海,登上了异国他乡的宴席,中国汝州的名字也深深地铭记在她们的\'心中。
这就是我家乡的特产粉皮,这儿的粉皮不仅好吃还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你一定忍受不了诱惑了吧!那就到我的家乡来品尝吧!一定让你吃个够!
我的家乡在河南,我爱家乡的花生!
在秋天的季节里,我的家乡会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农民伯伯到田中收了许多的粮食,为冬天能过一个开心的春节。
今年我在家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家一起忙着收花生,正在这时,我忽然想起一个谜语:麻布衣裳白夹里,大红衬衫裹身体,白白胖胖一身油,建设家乡出力气。我想你们一定猜出来了吧!对!就是花生!你们可真聪明!
到了第二天,妈妈给我们煮了一大锅花生,剥开花生皮,就看到红红的花生豆豆,我和弟弟馋得口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流。妈妈看到了笑着说:“你们这俩小馋猫,花生煮好了,你们开动吧!”于是我和弟弟迫不及待的伸出了手,忙乎起来。满满一大盆花生转眼就化成了满地的花生皮了!真是太好吃了,摸着鼓起的小肚子,我和弟弟对着脸笑起来了。
我家乡的花生真是好吃得不得了,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我的家乡不只有花生,还有好多好多好吃的特产,你来了,热情的河南人一定会让你满载而归的!
端午节习俗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