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贴文化墙的作文(班级文化墙精彩的瞬间作文)

小学生贴文化墙的作文(班级文化墙精彩的瞬间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9-04 10:15:00
小学生贴文化墙的作文(班级文化墙精彩的瞬间作文)

小学生贴文化墙的作文【一】

假如我是一堵墙,当美伊战争爆发时,我用自己结实的身体堵在两国之间,保卫着伊拉克人民,让伊拉克人民不再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当伊拉克发生内战时,我用我高大的身躯堵住那罪恶的枪口,保卫着伊拉克的妇女和儿童,避免冲突,让儿童重新拾起书本,回到学校,不再流浪街头。

假如我是一堵墙。每当猎人的子弹飞向野生动物时,我就把自己放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使野生动物免遭猎***,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野生动物不再减少,使当今世界上那些珍稀动物能够繁衍生息,为人类造福。

假如我是一堵墙,当滔滔的洪水涌向灾区人民时,我就用我高大坚实的.身体堵住洪水,使洪水无法越过我的头顶,我要保护着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假如我是一堵墙。当蓄水的大坝摇摇欲坠,即将坍塌时,我就勇敢地代替大坝,直到新的大坝重新修建投入使用。

总之,我觉得一堵墙对人类有很大的用途,因为我觉得没有了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就会受到威胁,如果有了墙,人们才会生活得幸福和安康!

小学生贴文化墙的作文【二】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小学生贴文化墙的作文【三】

新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厨房的香气四处流淌,爆竹的噼啪不时传来,爸妈的手脚一刻不闲。我呢,等待着春晚,等待着红包……

除夕的中午,爸爸抓起一迭子对联,有长有短,有大有小。“建炜,帮我把旧对纸清理掉。”嚓嚓,毫不留情地一顿扯,只剩下一些碎纸片,仿佛难看的牛皮癣。“用潮布擦!”爸爸吩咐。抹布蘸蘸清水,呀,冷飕飕的。潮抹布左抹右擦,一顿扫荡后,门板清清爽爽。

爸爸抽出最长最宽的一副对纸,递给我。两手捏住上沿,紧贴着院门。嗤——爸爸麻利地剪下一段透明胶带,绷紧、看准、按下。嗤——下沿粘住了,嗤嗤——两边也固定了。贴好下联,我和爸爸退后几步一看,“福临门第喜气洋洋,春满人间歌声阵阵!”红底黑字,多么鲜亮!

“客厅贴什么呢?”我问。“看——”爸爸手一抖,一对金童玉女!用双面胶在背面走上一圈,往玻璃上一抹,四扇不锈钢大门顿时亮堂起来。边门添两个四四方方的大“福”,把手上加一条“开门大吉”,哦,门楣还要请一位神仙镇守: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封门钱是少不了的,每张都有一个金灿灿的“福”,整整齐齐地悬挂在门楣上,像列队的士兵,防止妖魔鬼怪进屋。

嗵——嗒——嗵——嗒——远远近近的炮竹一个跟一个比赛似的,纷纷扯开了嗓门。我走出家门一看,嗬!鲜艳的对联,飘舞的封门钱,哪一扇门不是鲜红的,哪一户人家不是崭新的!整个村庄像穿上礼服的新娘子,跟我一样,在等待着佳节的来临哩!

小学生贴文化墙的作文【四】

在市里,贴春联很简单,就是入户门门口贴一幅。而在农村,大大小小的门口、高高低低的窗子、人住的房动物住的窝都要贴春联、挂钱。贴春联是个很费力的活,一干都得半天。家里有人去世三年内不能贴春联挂钱,所以,不管住不住人的院落,过年时都贴上春联亮堂亮堂,否则路人经过就会口中念念有词:哦,这家死人了。农村老破的房子在冬天没有了红花绿叶的遮挡显得十分破旧,春联挂钱一贴,就添了一份喜气,多了几许美。一般来说,春联要在过年的头一天贴。我觉得,贴春联纯是一种祝愿一种祈祷。我家房子已经五六年没人常住了。鸡窝多年没鸡,猪圈多年没猪,并且由于铁矿打竖井采矿石,地下水过度开采,井也没啥水了,但鸡窝依然要贴金鸡满架,猪圈门口贴肥猪满圈,井边贴井泉水旺。而大小门口等处对联横批都是祈盼祝愿之类的话。

贴春联也要有点文化。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忙着贴春联,爹在屋里涂胶水,儿子在门外贴。其中,本该贴在驴棚门口的横批“六畜兴旺”贴在了人住的屋子门口,正月有人来拜年时才被发现。看来没文化真的很可怕——贴对联都能贴成自己骂自己。


小学生贴文化墙的作文【五】

奶奶18岁嫁给了爷爷,28岁时便守了寡。一个人将10岁的大伯,8岁的姑姑,4岁的爸爸拉扯大。对于那时落后的年代、贫苦的生活来说是何等的艰难。奶奶不知病了多少回,摔了多少次,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声苦,喊过一句累。

终于盼到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奶奶也本该享享清福了。殊不知,还有更痛心的是在等着她。

分家时,大伯和大娘硬说奶奶偏向爸爸,全家大吵了一架,中学生作文《墙作文》。最后,大伯和大娘就再也没有去过奶奶家。奶奶一瞬间仿佛老了许多,爷爷去世时都没有流泪的她,如今已哭干了泪,但她从来都不骂大伯,只是恨爷爷,为什么把她一个人留下来。晚上总要不停地擦着爷爷的遗像,边擦变流泪。

奶奶望着老墙,心里的痛,已经完全不能用文字来表达。我安慰奶奶,奶奶痛惜的告诉我;“养儿养女都是孽,我这当妈的这碗水怎么也端不平……”

墙真的'老了,终于在一场大雨中倒了。

奶奶似乎很高兴,因为她可以在这边清晰的看见大伯,看见朝思暮想的儿子,但这一切却只能让她更心痛。是的,她有两个儿子,她说她没有办法将一碗水端平。其实,母亲的心永远都是不平的,永远都是倾向儿女这边的。而儿女呢,永远都看不到这种倾斜……

如今,大伯将墙修好了,而且修的更高了。那高高的墙啊,却始终遮不住奶奶那思儿的目光。

小学生贴文化墙的作文【六】

吃过润饼菜,爸爸开始张罗贴春联,我也来帮忙。迫不及待地撕开春联封条,摊开春联,反复读了几遍。我傻眼了,搞不清上联和下联,只得愣愣地站着,等候爸爸的指点。

爸爸先拿出横批,让我读一读。从左往右念———新更象万,意思不通,只有从右往左念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万象更新。所以,横批难不倒我,我不假思索就读对了。

没给我炫耀的机会,爸爸紧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横批从右往左念,上联要贴在哪边呢?”“呵,老爸,你,这也太小儿科了吧?读书、写字不都是从左往右吗?当然,上联应该贴在左边。”我稳打稳算着。

“丫头,上联从哪边起,关键是看横批。”爸爸笑着解释道,“横批从右往左念,面对大门时,上联就要在右,下联则在左。”

我提着两副,恍然大悟,赶紧把自己的疑惑给抛了出来:“老爸,再给我支一招吧!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

爸爸一听,来劲了:“这还真是一门学问。今天,老爸就充当回语文老师给你讲讲。”说完,爸爸把对联往地上随意一摊,指着对联的最后一个字,让我说一说它们分别是第几声。

“‘好’是第三声,‘新’是第一声。”我脱口而出。

“‘好’和‘新’就是这副对联的韵脚。对联的韵脚有平仄之分。”爸爸认认真真地讲解着。

“什么是平仄?”我着急地发问着。

“汉语拼音里的一声二声叫平声,三声四声叫仄声。一般上联是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的字结尾,下联是平声,也就是一声,二声的字结尾。”

“哦,我明白了!‘百世岁月当代好’是上联,‘千古山河今朝新’是下联。”我高兴地喊着,乐颠颠地把放错位置的对联调换了过来,帮着爸爸把红火火的春联贴好了。

晚上去酒店吃年夜饭时,在酒店门口,我看见它的上联是“惠通邻里 门迎春夏秋冬福”,下联是“诚待世贤 户纳东南西北财”,横批是“吉星高照”。

“咦?这副对联两条的结尾都是平声,这怎么区分上下联呢?”我的问题又来了。

“看一下第一个字,猜猜看,上下联要怎么区分?”爸爸把“皮球”踢给我。

“呵,难不倒我。一样是平声的.,我可以看头一个字,那么门字开头的是上联,户字开头的则是下联。”我自信满满地回答着。

贴春联的学问可真大呀!这个春节,我还搞清楚了上下联还可以按因果关系分,按时间先后分,按空间范围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