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在这深秋的日子里,我和小记者朋友们一起去黄坝乡吕塘小学,就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采访。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进入乡村,车窗外一排排新农村整洁美观的楼房从我们眼前闪过,一片片齐整的田地上狗儿在欢叫,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泥土的芳香。呼吸着乡村新鲜的空气,看着那一棵棵渐行渐远的行道树,让我陶醉在这无比美妙的田园风光中。
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黄坝乡吕塘小学。学校不大,校门口的横幅上写着“热烈欢迎颍上实验小学小记者”。我先下了车,帮老师扛起了我校的旗帜,站在校门口合了几张影。
走进校园,学生们还在上课,于是我们先采访了中心校的何校长。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整个黄坝乡有13所学校,其中有2所中学,11所小学,有5所学校总人数不到100人。吕塘小学学生共102人,大多是留守儿童,家里都比较困难。老师有5人,人虽少,但老师都很敬业。其中一位身体有残疾,行动不太方便,却能坚持为学生上课。听了他的介绍,我心头一震:真敬佩乡村学校的师生们这种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叮铃铃”下课了,飞奔出来的同学们和我们开心地玩耍起来。他们虽然少了一份父母的呵护,却个个活泼可爱,满脸阳光。
我采访了一个11岁的女生,她是个留守儿童。
“你叫什么名字?在家由谁来照顾?”我问。
“吕明月!爷爷已经去世了,现在由奶奶照顾我。”她用清脆的声音回答我。
“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我想让父母早点回家,别打工了,在外面太累了!”
听了她的话,我的鼻头一阵发酸。父母的远离,使他们多了一份生活和成长的压力,显得比同龄人成熟。但是虽然父母不在身边,却感觉他们的生活和城里学生一样多姿多彩,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采访了一位老师。她答道:“这些年,在党的关怀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关注。现在孩子们和城里孩子差不多,在宽敞的教学楼里学习,一人一桌,并且每天都能吃上营养餐,这可一定要感谢党和政府呀!”
我们又一起举行了升旗仪式和小型联欢会,把当天的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回去的路上,我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孩子,谁不希望时刻享受父母的爱呢?从这点来说,这群孩子是寂寞的,但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在党和政府的关爱下健康成长。我相信在如此良好的环境下,同学们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回报党对我们的爱。
春节回老家前,父亲打电话千叮咛万嘱咐地一定让我把照相机带上。我很纳闷父亲的这一要求,因为他平时不爱照相,但惧于父亲的一贯严厉和沉默寡言,我又不敢问他,只能照办。
腊月二十八上午,我回到位于鲁西南的家中,父亲立刻给我升起了一个火盆取暖,母亲高兴地在厨房里忙上忙下准备午饭。过了一会儿,父亲说:“让你娘先做着饭,你跟我出去转转,带上照相机。”
“中。我给你照几张。”我一边拿相机一边说。
“不是给我照,你照照咱庄吧”。父亲点燃了手里的香烟低头猛吸一口,说:“乡里盖了‘新农村’(指建楼房,过了年咱庄搬完就要拆了,你多照几张,我好留个‘念想’。”
原来,城镇化的东风吹到了我的家乡,地方政府将我们附近的6个自然村5000多人合并成一个社区,集中一处盖起了8户一排的二层小楼。农民搬入新楼后,这些村的老宅基地全部平掉统一复垦,听说可以节约出2000多亩的土地。
按说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亲,好不容易赶上了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政府将我们的瓦房变成楼房,他应该高兴才对,但是“住楼”要以拆掉整个村庄为代价时,父亲心里却多了一种莫名的伤感和失落,甚至是不舍。
在爷爷生前留下的老院前,在村里早已坍塌的戏台前,在“文革”年间刷在墙上的标语前……父亲让我为他留下一张张影像,我知道在那里一定有他最难忘的回忆。村子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与生活在那里的父亲息息相通,而今这些东西即将不在了,情感就像被狠狠地闪了一下,没着没落的。
在街心空场上,我们遇见了几位晒太阳的老人,嘘寒问暖后,话题自然转到了“新农村”。八十多岁的二爷爷握着我的手忽然掉起了眼泪,哭着说:“小啊,你说建新农村咱庄要是扒(拆的意思了,那不是连祖坟也得刨,等二爷爷老了(去世的意思,还有地方埋吗?以后咱庄上的后代还知道他们是哪里的人吗?”
面对老泪纵横的二爷爷,我只能劝他“大过年的不想这些”、“您老能活到一百岁”,但忧伤的气氛却弥漫开来,不经意间袭上了每个人的心头。坐在一旁的堂大爷说:“咱也不是不想住那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新楼房,可就怕住不起啊!”他嘴角咧了咧,似是一丝苦笑,“听说住楼房得交不少物业费、煤气费,连喝口凉水都得花钱(指自来水费,咱又没工作,地里那点收入也就够填饱肚皮的。再说咱那锄镰锨镢、犁铧耢耙往哪里放?干草秸柴火棒往哪里堆?楼上能养猪狗牛羊吗?……咱庄稼人就是土命,就像庄稼棵儿,根得扎在土里,吊在楼上,和土隔开了,还能过好吗?”
“是啊。要是搬到那边去,以后下地也不方便了,光走路就多了六七里。(地不在家门口,地里长个草、庄稼生个虫也不能立时知道。”老庄稼把式兆泉大爷也忧心忡忡地说。
回来的路上,村里一个个的大红“拆”字又尖利地扎进眼窝,疼得我受不了。我扭过头,不看它们,我厌恶它们,是它们宣判了这个村庄的死刑,是它们夺走了人们年节的欢乐。可这些“拆”字却老在我眼前晃悠,飘飘忽忽,铺天盖地。快到家门口时,父亲望着厨房里升起的炊烟,若有所思地说:“要是烟囱不冒烟了,那还是农村吗?”
中国人常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拆掉一个村子,就是拆掉一处乡思,就是拆掉一群人心中的根。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是大势所趋,谁想阻挡都是徒劳甚至愚蠢的,这个道理我懂。可从小养育我们的农村家园即将消失时,父亲那抑于心底的乡愁又叫我无比痛惜。我无力挽回什么,更谈不上拯救,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手里的相机尽量为父亲也是为我多留下一些影像的“念想”。但是相机里一幅幅行将湮灭的故乡场景似乎一直在纠缠着我,过年的兴味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今天,市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39人,在局党组书记的带领下,到xx县xx镇xx村走村入户,与xx村77户(287名困难户、五保户、低保户、烈军属和残疾对象等特殊群体,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制作了《保山市民政局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民情联系卡”》 154份。全体干部职工个人出资,对xx村77户特殊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送去了月饼、食用油等礼品,表达了市局每位干部职工对xx村困难群众的深情厚意。
来到xx村渔塘村时,已是中午12点钟,天气闷热,没有一丝风。在xx村黄副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xx(56岁家,全家6口人,其父母健在,妻子平时在家照顾老人和家庭,女儿留在家中,生有一个小女孩,在读中学。全家人居住在400多平米的院落,倒也显得宽敞。他的父亲83岁(1931年出生,母亲81岁(1932年出生,两位老人均享受高龄补贴和新农保待遇,由于其父亲属于三级伤残,当地民政部门早已为其办理了低保手续。两位老人行动迟缓,眼睛有点不好使,听力也下降了很多,每天力所能及在家做事;看得出来,他的妻子是一位善良贤惠、勤劳能***农村家庭主妇,她动作熟练的倒茶让座,还拿了几样小吃,很热情的`招待大家。全家人没有技术,靠种庄稼过日子。当问及他父母的养老事宜时,xx不暇思索地说:“现在老人年事已高,我和妻子都会很耐心地照料,父亲虽然到了高龄,但仍然闲不住,打猪草、扫地、喂鸡等能***都干,听说你们要来家里,看,今天的地都是他扫的。”我想,一个83岁的老人,每天还能做这么多事情,无怨无悔,不急不噪,精神尚好,老人可敬。来到老人面前,发给他香烟,他比较热情地接着,由于与老人交流不便,我只好借助手势表达对老人的问候,老人会意的点点头。xx的母亲说:“家里虽说不富裕,但地里产的粮食每年都够吃,除了买油和盐巴,每年粮食换的钱还是基本够用。”
他家里虽然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暂时没有更多的经济负担。但是经济隐患比较大,毕竟双亲年事已高,吃药看病是难免的,老人一旦病倒,无法承担过重的医药负担,这是一个很现实很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与xx告别之后,走在不太平坦的山路上,我想,一定抽时间多到农村、多下基层,多掌握第一手材料。
从xx家出来,已经是14时20分钟,下一个是xx家。
几点:一是农村,民风纯朴,尊老爱幼,只要经济跟得上,居家养老仍是当代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二是农村缺乏技术,致富门路不多,渠道很少,经济发展相当滞后,加之交通不便,发展经济需要政府大力引导;三是高龄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需要有人照料和侍奉;四是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拉扯大,我们也含辛茹苦将孩子拉扯大。我们是父母的孩子,但现在,在父母进入老年时,我们却是父母的大人,敬老要细心,爱老要耐心,养老要爱心,养老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五是农村家庭,虽然经济比较困难,但幸福指数并不算低,有的家庭“用粮食换的钱,除了买盐和油”,似乎钱并没有更多的用处,选择少,痛苦也少;六是局里制定xx村发展“15559”行动计划(即:到2016年,x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并明确了产业支撑;结合村庄规划,建设5个村民和党员活动室,目前已建成两个;架设5条人畜饮水管道;修建硬化5条村庄道路;结合绿化荒山行动,以种植澳洲坚果为主,绿化荒山9000亩。我把它叫做“1万5室、5管5 路,9千亩山”,很具体很管用,对农村发展,具有提升和跨越的作用。
这部影片由贾玲自编自导的贺岁片,没看影片之前不知道李焕英是谁?原来李焕英就是贾玲的亲母亲,贾玲用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影片。
这是一部怀念母亲的影片,她的母亲在她上大二的时候由于发生意外去世了,她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怀着对母亲的思念编导了这部影片。在观影之前我以为是纯喜剧影片,但看着看着不禁流下了眼泪,挨着我的粗狂大汉也流泪了。作为天下的母亲们都在为儿女无私的奉献,李焕英如此,我们的母亲亦是如此!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女孩和她的妈妈,主人公贾晓玲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她太普通了,普通的没有闪光点,她身边永远有别人家的孩子,妈妈对她也总是抱怨,“你怎么就不能争点气”。可即便妈妈会抱怨,她也知道,妈妈是爱她的。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把妈妈带去了另一个未知的世界。
贾晓玲哭着哭着,穿越回了妈妈的青春岁月。
贾晓玲说,从我有记忆那天开始,我的妈妈就是一个中年妇女的样子。然而这一次,她看到了妈妈的青春。
贾玲利用了多个“黑白电视、自行车、化工厂”的多个场景细节,打造了80年代的电影空间。还用音乐在视与听上更加还原那个年代,给观众真实感和怀旧感。但观众也认为电影有些瑕疵。例如贾玲与陈赫的角色爱情线不太合理,分别没有不舍之情的流露。但总体而言,观众对这部影片的感受较好。我们期待贾玲能更好的用细节刻画真实,用真实传递真情。
今天是20xx年大年初四,我和我的家人昨天晚上在电影院一起观看了《你好,李焕英》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看罢,催人泪下…
影片从20xx年贾晓玲冒充考入大学,说起,结果母亲不幸遭遇车祸,贾晓玲情绪崩溃边缘之时,上天给她了重新来过的机会,贾晓玲穿越到1991年。电影就这样以围绕着“让母亲更高兴为目的″开始了。
她先是帮母亲买下厂里的第一台电视机,然后又帮助母亲挽回了排球比赛的颜面,又帮助母亲找对象,然而当他做完这一切准备穿越回去的时候,她突然间发现自己的裤子是母亲缝的,然而当时母亲还不会缝裤子。她这才意识到母亲也穿越回到了1981年。接着便开始回忆与母亲的过往,影片就以这样温馨的结局结束了。
关闭电影的时候,电影院里的人大多都哭了也许大家都听过这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贾晓玲在冒充自己考上大学,被母亲发现时,想要让自己有出息,然而母亲恰巧遭遇车祸,这一切都魂飞烟灭。
我想贾玲拍这部电影就是为了怀念自己已故的母亲,她已故的母亲正是李焕英片尾提到她参加厂里的排球队,和贾玲的爸爸,贾文田,暗恋三年的故事等等,也都是真实的。
统战部元月26日下午组织大家观看了5集《基层新答卷》系列扶贫报道,五个特色扶贫做法,看了以后很受教育。感想有四:
一是带着责任扶贫。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必须努力增强责任观念,不断改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始终有一种干不好就无法向人民群众交待的强烈责任感。立足本职,勤业敬业,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的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
二是带感情扶贫。全体党员干部要真正感知、感受老百姓的酸甜苦辣,解决百姓的所思所盼、所需所难,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工作的一切都要围绕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进行。
三是顺民意,合民心。扶贫工作犹如看病把脉,需对症下药,要充分认识当地产业特色、地理情况,摸清优势作用,因地制宜,集思广益,积极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推进,不能一刀切、一个模子,要量体裁衣。真正从人民群众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激发更多的动力和才智,干群一条心,党群一条心。
四是打基础,管长远。围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摸清贫困村和各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撰写求真务实的调研报告,大胆提出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精心制定结对帮扶计划,细化帮扶内容,扎实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多做基础性工作,不要做花架子,搞形象工程。
扶贫工作并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
在我印象中,我看过的电影中,令人泪目的电影有很多,但是没有一个能比这部电影更加催人泪下,它就是《你好,李焕英!》
这部电影是根据贾玲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的,李焕英是贾玲已故的母亲。这部电影讲述了女演员贾晓玲在经历了母亲出车祸后,由于某种原因穿越到了1981年,并与自己年轻时的母亲李焕英相遇,两个人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贾小玲本以为可以通过自己的超前的思维让母亲过得更加幸福,可最后她才发现,自己所谓的“年轻时的妈妈”,其实就是现实中的妈妈。
电影的前面大部分都还不算很感人,但到了最后那一部分,我的眼泪就开始不受控制地向下流。起初我还有些克制,可到了后来,我就干脆直接让眼泪在我脸上翻飞。真不是我夸张,我的面部肌肉都开始抽搐,这绝对是我看电影哭得最狠的一次。
看完这个片子,我的感受就是父母有什么想做的事情,一定要赶紧陪着他们做完,别等到晚了才追悔莫及,毕竟我们不像影片中的人物一样可以穿越回过去。所以活在当下吧,抓紧做好每一件事!
最近,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火了起来。据说这部电影看哭了无数人,于是我也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观看了这场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贾晓玲的母亲李焕英因意外住院,后来母女二人穿越回李焕英的`少女时代。刚开始的贾晓玲并不知道自己母亲也穿越了,直到后来一个细节令贾晓玲震惊了,他急忙跑回家想抱一抱母亲,可就在这时梦醒了,48岁的李焕英因意外去世。
在我的印象里,最深刻的片段有两个,第一个片段是李焕英母女为了买电视机,联合上演的一出好戏《关爱残疾人》,并成功获取了一台电视。要知道在当时是必须有购物票才能买到东西的。李焕英和劲敌争抢的片段,让我乐得合不拢嘴,我开始怀疑这部电影真的那么催泪吗?
正所谓前面笑得有多开心,后面哭的就有多悲伤,下面这片段里直接就让我“啪啪”打脸了。这个片段说的是贾晓玲看着裤子上的花纹,惊喜的想到少女时的母亲还不会缝花纹呢,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母亲也一起穿越了,她边跑边哭,想赶紧回家见见母亲,后来贾晓玲趴在李焕英腿上痛哭流涕,画面一转,梦醒了,贾晓玲却趴在了躺在病床上的李焕英身上,旁边的心跳检测仪却显示了已停止心跳……看到这里,我已经泪流满面,仿佛我就是贾晓玲,一直泪流不止。
或许我们也忘记了自己的母亲,曾经也是一个花季少女,我想我们应该向贾晓玲一样,承诺过“我以后肯定有出息”。也同样能做到,这才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