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10月4日,我们几家人相约来到了黄河入海口湿地公园,欣赏黄河入海口的壮丽美景。
驱车来到黄河入海口的湿地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密密麻麻的芦苇随风飘荡,像一把把银色的扇子来回摆动。一阵风刮来,芦苇轻拂在脸上,柔柔的,惬意极了!
看着这一片美景,我们不禁下车拍照、留念,想把这一切全部尽收眼底。沿着曲曲折折的木桩小路,我们在芦苇荡里穿梭,大片的湿地有清清的河水,水里偶尔有几条小鱼游过,红色的`,黑色的,还有黑红相间的,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大家兴奋的喊着,你看,你看,那里的鱼……而举目远眺,湿地公园里的芦苇荡一望无垠,随波荡漾。抬眼望去,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秋高气爽,就像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让我们的呼吸无比舒畅。我们漫步在黄河入海口的桥上,放眼望去,隐隐约约看清黄河的轮廓。黄河为什么那么黄?我从网络中搜寻到了答案。
黄河全长5464千米。黄河和它的支流,哺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黄河流域被称作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在很久以前,黄河并不黄,所以它的名字不叫黄河,而叫大河。到唐代,人们看到大河是黄色的,就给它取名“黄河”,没想到竟最终代替了它原来的名字。 在周秦时,黄土高原大半是森林,黄河水也较清澈。随着黄土高原的开发,山上的林木被逐渐砍掉,每逢下雨,雨水夹带着毫无抵抗能力的泥土,由山上流到山下,由小河流进大河,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使得黄河水的含沙量日益增大,最终造成黄河河水浑浊变黄。这就是黄河水变黄的根源所在。
历史上最早的黄河入海口不在东营境内黄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十分重浊。屡有变迁自夏禹以来四千余年,黄河水道发生六次大变迁有时向北流注渤海,有时向南夺淮河水道注入黄海,迁徙于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之间,南北两处河口相距约五百公里。真是不虚此行,黄河入海口,真神奇!
夏天,大地褪去了轻盈的春装,换上了清爽的夏衣。大自然手持一根魔术棒,把冬天的枯枝败叶变成了花繁叶茂、鸟语花香。这个夏天,在我的家乡,各个美丽的风景区也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吸引着大朋友、小朋友前来参观,黄河湿地公园便是夏日的一个好去处。
这天傍晚,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黄河湿地公园。透过车窗,远远就看到了手握鱼竿、微闭着眼睛坐在椅子上的“悠闲者”,以及静静地盯着水面,等待着“笨鱼们”上钩的“期待者”,另一边,还有在清点钓到鱼数量的“收获者”,当然也有提上鱼钩来一无所获的“失望者”,懊恼得连拍大腿。
下车后,一阵阵凉快的风徐徐吹来,远处的芦苇丛“漾起了微波”,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时不时有一个个小泡泡冒上来。我好奇地拽了拽芦苇叶,那家伙结实得很,长得又细又尖,叶边十分锋利,似乎轻轻一划,就能使手上裂开一个口子,芦苇杆韧性十足,任凭我怎么拽也无济于事。
在远处的岸边,有几只叫不上名字的鹤伸着细长的脖子,“谨慎”地迈着步走过来走过去,它们的脑袋时而低下、时而高扬,仿佛在思考,又仿佛在探寻着什么,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野鸭子在水里追逐打闹嬉戏着,似乎非常享受这美好的夏日傍晚。
这就是我家乡夏日里的黄河湿地公园,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做客,一起度过这美妙的夏日时光!
寒冷的冬天还没有完全消退,春姑娘便迫不及待地迈着轻盈的脚步,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不止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漫天遍野都有她的足迹。“春江水暖鸭先知”,在郑州有这样一个地方,春节刚过,已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在那儿,有高大挺拔的落叶乔木,有低矮茂密的灌木丛林。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野花迎风绽放,争奇斗艳,与鹅黄色的嫩叶、翠绿色的草坪相互映衬,把这儿装点的犹如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在大片大片的沼泽地中,一棵棵芦苇就像婀娜多姿的少女随着春风翩翩起舞。就连一向喜欢阴暗角落的苍耳也不甘示弱,努力地向上生长,向人们展示着春天的勃勃生机。
在那儿,可能在你不在意的时候,会有一只小野兔忽然蹦跶出来,还没等你看清楚,它就飞快地逃入了深深的草丛中。如果你的运气比想像中的还好,那你有可能会在一棵大树下,看见一两只小松鼠在那里上窜下跳、嬉戏玩耍,或是看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鹳在不远的湿地上悠闲地散步。
在这里,你既可以走到美丽的母亲河边,观赏她的辽阔无垠,细细品味长河落日圆,也可以在滩地里采摘新鲜的野菜。
这里虽然没有飞瀑流泉、古木参天,但是一样景色怡人,令人流连忘返。
这里是哪儿呢?让我悄悄地告诉你,这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郑州的世外桃源---黄河湿地公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