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那天,我们怀着期盼已久的心情来到了成都,可这边天气却不好,风雨交加,很冷,不时还有阵阵雷鸣。
第二天,天气仍不见好转。我们游兴难抑,便顶着风、冒着雨,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地处成都近郊的温江黄龙溪。
据介绍,黄龙溪最著名的就是黄龙古镇了。漫步其间,只见它是一个由四条古老的小街围成的开字形小镇,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街面不宽,青石铺成的小路凹凸不平,屋檐水滴下,将石板凿成一排排小洞,两边的房子全是一楼一底的木头修建成的老式建筑,雕梁画栋,双顶飞檐。最奇特的要数他们的铺面了,全是一块块长方形的木板拼成,开时要一块块地取下,关时则要按顺序一块块地装上去,需要很多的时间,不像现代的卷帘门那么简单。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门,感到既麻烦又新奇。临街的小铺子的门口都挂着一面蓝底白字镶白色牙边的帘子,那就是他们的招牌。虽然没有霓虹灯的五彩缤纷,却也是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使我突然想起唐代诗人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句。
岁月的流失似乎给这个小镇没有太大的影响,若不是街上卖的东西和走动的人群都充满着现代的气息,我还以为是通过时空隧道回到了遥远的古代。导游说,正是由于它与世隔绝,保留了浓厚的明清时代的风格,这里才成了电影、电视的拍摄基地,像现在正在播放的《王保长外传》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走到镇的尽头,只见一条小溪出现在眼前。溪面不是很宽,却显得十分壮观。溪水汹涌而下,气势磅礴。浑黄的溪水就像一条奔腾咆哮的黄色巨龙。原来这“黄龙溪”就是因此而得名。
傍晚时,我们虽游兴还酣,但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游程,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黄龙溪。
我早就听说黄龙溪古镇很好玩,今年我有幸到黄龙溪古镇,我当时的心情非常的高兴啊!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受到了全国人民们的喜爱。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黄龙溪古镇的古街道了,小青瓦房,弯弯曲曲的石径小道,古式的房,走入其中,给人一种幽静、高雅的感觉,在买一点儿路边的小吃,此时此刻让我想到了古时,那些妇女在门口编织着草帽,也让我想到了,那时古街道的繁华的景象。人来人往,街上当时一定是非常的热闹,听说这里的古街道已有千年历史,古式的门窗,好像要把人带入古代一样。随着弯弯的石径走下去,那就是几颗百年大树,夏天,站在树荫底上,可以在这里躲晒乘凉,简直就像几位大将军在黄龙溪守着。
在向前面走,就是最值得观看的景点——古码头,这原来的作用是,那些出门做生意的跑商的人等渡河用。而现在,却成了黄龙溪的观光景点,到了码头,有五六艘游艇,我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我要做游艇”。我坐上了游艇,迎着一阵阵春风,在河上飞奔,我感觉我像一只鸟儿,在广宽天上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一边观赏着风景,蓝天白云,也让我知道,黄龙溪的环境是如比优美。
通过了这一次的黄龙溪之旅,黄龙溪是一个非常清静的地方,黄龙溪也代表着四川的风俗风情,所以黄龙溪是我们四川、成都的象征在最后走的那一刻,我想说:“黄龙溪,我下次一定还会来这里玩的。”我的心情那是多么的依依不舍。
驱车赶往古镇,踏上这片土地,一接触到她的地脉之气,心就温婉恬静下来:古镇悠悠,究竟存在有多少个年头了?也许只有长满沧桑的古榕树、青石板铺就的路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窗棂栏杆,从镇子当中潺潺流过的清溪、吱呀作响的木制水车、飞檐翘角的古式寺庙……曾见证过它依稀沧桑的岁月吧!
黄龙溪,顾名思义,一个跟水有关的地方。这水,有人说是“清江一曲抱镇流”的府河,也有人说是滋养古镇的鹿溪河。一清一浊两条河流相汇时,势如一条黄龙奔腾咆哮,那“黄龙骑清江”的奇观令人叹为观止。若是没有它,也就没有黄龙溪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了!但我却认为,这水的闻名,应该是它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文化氛围。若把黄龙溪比作一首诗,那么,这诗肯定有一半是浸在水中的!黄龙溪的水,是不同于任何一片我们习以为常的水域,甚至也不等同离它不远的成都之水:成都的水是平静舒缓,没有多少波澜。黄龙溪的水却给人以灵性摇曳、生生不息的感觉,不单是气象宏阔,也更具本色大方。在它的波光涟漪中,似乎袅袅氤氲着嫩嫩的淡淡的青草香味。一座座房舍在茂树翠竹中参差错落、古色古香、仿似讲述着一段悱恻离奇的故事。
古镇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幽静秀美。颇有民居特色的飞檐翘角的木房泰然立于溪流河畔,别有一番浮于水云间的韵致。古镇的美透着纯朴自然,那条溪清得让人心醉,纯得让人了无尘念。看流水无意,逐浪轻淌,日暮西下是种美;看游人嬉戏水中,戴绿草娇花编制的帽子也是一种美;走进店铺,把玩五花八门的工艺品是种美;踏进书画世界,赏品***人墨客的飘逸字画是种美;随便坐于溪流石凳上,吃一碗古镇的风味小吃是种美;就是捏几条“毛毛鱼”品尝,那种美的感觉也是爽透骨髓的……古镇的美隐藏在人心深处,非得用心品读方可领略其中韵味。
古镇的青石板路很有特点,与两旁的木屋子构成了曲径通幽、无限延伸的一处处美景,就宛如贯穿于生命脉络一般,清晰依旧,朗声依然。这光溜溜的路,承载了太多的风雨人情,曾经粗砺的青石板得经过多少的岁月踩踏,多少的风雨冲刷才能有而今的温润光洁了。
导游说:古镇除了新建的地方,黄龙正街仅200多米长,分别建有“古龙寺”、“潮音寺”“镇江寺”,称为“一街三寺庙”;连同“三县一衙门”成为古镇最著名最奇特的文化遗存。古寺与遮天避日的古树成为黄龙溪古镇的一大标志性景观。寺庙自古香火鼎盛,特别是佛诞节日,游人香客不断,一派繁荣景象。赶得巧的话,每年农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庙会,还能再现昔日古镇的喧闹场面。可惜此次没能亲眼目睹,甚觉遗憾。
古镇的风是轻缓并带着点爽意的,去的那天成都市内闷热难耐,进入古镇就有股凉意,许是溪流的缘故吧!可以想见:有雨的时节,雨打房顶弹奏出的音律一定很是动听,但纵是窗外风雨情深,木房中的人们依旧可香甜入梦……
古镇勾勒出的是一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乡村画卷。想必古镇的夜晚也是幽然而静谧的,因为你可以看繁星银月,听溪流高吟低唱,领略古镇的娴静、舒适、雅趣。
古镇以她特有的'风情万态屹立于世,后来越来越多的古镇人走出去,走向更广袤的天地“求取真经”。古镇不挽留儿女将要远行的步伐,但古镇以它一贯的安祥从容目送每个远行的孩子。每个从古镇走出的人都会对古镇有着很深的情结吧?是这方纯净的水土生就了、陶冶了他们明净单纯的心性,游子们也许会在某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想到古镇的风情万种,在心灵疲倦之时会念及古镇的悠悠岁月……
我想是的,载艺而归装扮古镇的人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粉饰编织着他们的生活,古镇因为注入新鲜的色彩变得明艳鲜亮起来。她以原生态的绰约风姿招引着八方来客。蜀绣,编织,糖人……舶来的、民族的、传统的、现代的各种手工艺品让多少游客爱不释手啊!
古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没有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没有朝九晚五的匆忙和劳碌,给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放松,品尝这种闲适自在的味道,透着一股淡淡的甜味,确是古镇独有的味道。
古镇就像是一册卷面泛黄的书籍尘封在岁月的阁楼里,古镇就像一位婉约如水、素雅若风的江南美女,充满诱惑,极具风采,她等待更多的人,来掀开她神秘的面纱,走进她内蕴的心野,探寻她自然的魅力。很少有人会像我这般急切地想要翻阅她,但一旦用心去鉴赏了那古街秀水,便能品读出她深厚的岁月底蕴。
古镇的浓浓情结也惟有怀揣真爱的人才能读懂。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今天我和妈妈来到黄龙溪古镇。
一进黄龙溪的大门,我就仿佛闻到一种古代风格的气息,仿佛来到一个人间的圣地。我寻问妈妈和该当地人,我解到,古镇黄龙溪之所以为游人所青睐,是因为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更因这里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河边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街道上的茶楼店铺,古庙内的缭绕青烟等,展现出一幅四川乡镇的民俗风情图,给人一种古朴而又新奇的感受。黄龙溪古镇现存的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主街道由石板铺就,两旁是飞檐翘角杆栏式调脚楼,古镇内,路面青石铺就,木柱青瓦的吊詹居民大多建于明末清初,没有官府和大宅,老式民居的一砖一瓦间无不流露出质朴气息。民居的门前屋顶细部尤为精彩,木雕、砖雕、绘画等工艺技术精湛,造型生动。还有几棵上百年的黄桷树!
逛着逛着我和妈妈的肚子就饿,说到小吃我解到,古镇传统的石磨豆腐、黄辣丁、酥皮肘子、各种江鱼等,都是不可不尝的特色美食。可携带的特产首推自制豆豉,这种豆豉的包装几乎具有观赏性,绝大多数是家庭手工制作。黄豆蒸熟加进盐等调味品,用干竹叶包好,用麻绳扎口,12只扎成一捆,然后挂在灶台上方让烟熏烤一定时日,再挂到室外晒干即成。蒸排骨或鲢鱼时,与蒜一起擂烂,拌进肉或鱼蒸煮,食之其味无穷。我和妈妈都买一些尝尝果然味道不错!我两三口就吃的一干二净!
吃完后,我和妈妈来到河边,我和妈妈坐着船,我环顾四周,清澈透底的湖水和崇高峻岭的山坡,让我陶醉在这迷人的景色里!
镇上的居民,就住在这个古朴民风的黄龙溪古镇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