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八日下午,我从南昌出发,第一站到青岛。
目前正值旅游旺季,火车站人声鼎沸,只见成群结队的游人,大家兴高采烈像过年似的,我也挤在人群中,乐此不疲,此时,心早已飞到了海边。
经过十多个小时一路“颠簸”,火车晚点一个半小时,于第二天上午11:30分到达青岛。
在青岛贝蒙特宾馆住下,这里离火车站很近,条件也不错。放下行李,就迫不急待奔向海边,这是第二次到青岛,我知道栈桥离这不远。约十分钟路程,就感觉到海风一阵阵吹来,栈桥印入了我的眼帘。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她位于青岛湾中,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现宽8米,全长440米。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两层八角亭,题名“回澜阁”。
虽然“独身”一人,一点也没有影响我游玩的兴致,脱下鞋袜加入了他们的行列。站在宽广的海面上,心胸也仿佛开阔了,一阵阵海浪打来,冲击着脚踝,在海边嘻水真是一种享受。“请帮我拍张照吧”,我不停的“求”着游人,真想把这开心快乐的瞬间永远留住。
来青岛前,看过海涵在博客中发表的《青岛天主教堂》照片很美,我从没有到过天主教堂,对她似乎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从沿海往城区延伸,顺着马路漫游,一座直逼云天的庞大建筑令人怦然心动,青岛天主教圣弥爱尔大教堂到了。
这里,与栈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游人很少,6元一张的门票,进入教堂,是一个高达18米,可容千人的宽敞明亮的大厅,厅内不准拍照,很安静,就连走路的声音都会引起“回音”,庄严、肃静,大厅中间是一排排的座椅,座椅前面地下摆着一条宽带,可能是给人跪着时垫脚用的。我沿着大厅四周边走边看,只见大厅东西两侧设有走廊,后面设有两个大祭台,四个小祭台,厅的`穹顶绘以圣象壁画,灯光炫目,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氛。
只见一位年轻的女士,跪在椅前的宽带上,双目凝视前方,神情严肃,虔诚的向上帝祈祷。还有一位老人,一对年轻恋人,也同样若无旁人地在祈祷上帝。
下午两点多钟,在海边花园旁边,我正在考虑游玩的路线,有人向我推荐坐游艇可赠送市内大巴免费游,价线也不贵,每位20元,还有导游全程陪同讲解,我没有多加考虑,就跳上了大巴车,一车人到齐后,一个临时“旅游团”就出发了。
在车上,导游从海、陆、空三个角度为我们介绍了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在海上,蓝天碧海,一望无边,我们看见了海的辽阔。在陆地,我们沿途经过海军博物馆、八大关风景区、海滨浴场、雕塑一条街,“五四”广场“,穿过东部新区直达高科技工业园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一条新的海滨风景旅游大道,令岛城的黄金海岸线更加多姿多彩。最后,我们来到空中花园,这里俱高临下,可以看见青岛的全景。在空中花园的转盘上面,我们看见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尽收眼底。
\"你好,我是时间精灵,我是来实现你想去不同时期的海南旅游的愿望的。现在,请你跟我走吧!\"我面前一个散发着光亮的精灵说道。
\"时间精灵?真的有这样东西?而且,你真的能实现我的愿望吗?\"疑惑得问。
\"当然!我们现在开始我们跨时空的旅行吧!走咯!\"
一眨眼,我就身处于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中。
\"好茂盛的树林,花花草草都好多喔!空气也是那么的清鲜,让人舒服极了!\"看着眼前如此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不禁感叹。
\"是啊!一千年以前的海南就是如此美丽!古代人技术不发达,难以改造这里的环境,原始热带森林没有遭到什么太大的破坏,这里有大量物种,你看,河流是多么清澈,甚至可以看到深处的鱼群。但随着人类的发展,许多珍贵物种急剧减少甚至灭绝,到你那个时代的生态环境已不是太好了。\"
\"没有啊,空气虽不比这里氧气十足,但也很清鲜。我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太大破坏,树木哪都有,挺好的。\"
\"那是你没有去观察!你看。\"
眨眼间,我来到了一片风沙地。
\"这是怎么回事?\"我惊道。
\"因为砍伐和不合理耕种,土壤肥力下降,难以恢复,最终导致这种结果,还有河流污染。\"
我看到了我最熟悉的河流————万泉河。河水浑浊,还有垃圾漂浮,沿岸多处已建起楼房。
\"由于沿岸居民不懂保护环境,生活垃圾,堆在岸边,河水变会冲刷走一些,河面上有时会漂浮着一些石油。河里的鱼种也很少了。那首<<万泉河水清又清>>已离得远了,而且为了搞经济,海南正大力发展房地产,吸引各地人来购买,房地产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这样的结果是残酷的。你看。\"
转瞬间所看到的景象令我惊愕。
放眼望去万楼丛中无点绿。因为楼房已高过树木,身边的河流更似黑油,空气是那么的稀薄。
\"这就是发展的结果,人们为追求好的生活环境纷纷移居海南,人口过度增多,为海南的生态环境所不能承受。污染更加严重,仅存的森林也被破坏殆尽。\"
我泪流满面,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
\"回去吧,去告诫海南人民,一定要保护好现在珍贵的自然环境,不要让这种事发生,一定不要!\"时间精灵说着,身体在渐渐消失。
我从床上惊醒。拭去眼角的泪水。这个梦,令我心惊,收益匪浅。
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早就听说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是如何的振聋发聩,充满着真知灼见,只是一直没有心思拜读。直到最近,在等考研成绩的百无聊赖之中,才硬着头皮啃起了这部竖排繁体的历史教科书。不过,钱先生的文笔显然比我们的那些苗正根红的史书要好读的多,再加之条分缕析的分析和多如浩海又恰到好处的史实,任何关心历史的人都会爱不试卷。
说起历史教科书是怎么样的,大家恐怕都不会陌生。以分阶段的社会进化史为纵线,阶级斗争为轴线,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条目虽然清晰,但文字干枯发涩,千篇一律。我们所做的是将一些冷冰冰的事件从历史长河中抽出来让你死记硬背,不许质疑书本,不许有独立思考,这根本不是学历史,这是把意识形态强行灌输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去。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对历史的反思,即使将整本课本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不知道中国是怎样形成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落后下去的。像义和团运动那部分,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如何轰轰烈烈,一点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愚昧,如何残忍。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理性对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恶,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恶的口实。
钱穆先生想做的就是这一点。在全书的序言中,先生就说的很清楚,他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全盘否定,以为整个中国封建史就是黑暗专制的代名词,没有任何光明可言;一种是全盘美化,以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两种泾渭分明的倾向到现在依然如此,前段时间关于中医关于新儒学的争论就是很好的例子。先生看来(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的,只是有时候不是这么做的)两种态度都失之偏颇,前者以西方现代政治理念为标准进行生搬硬套,自然看来事事不顺;后者则是抱残守缺,这种观点本来没什么市场,但现在有些却因着民粹主义而复活,说什么儒家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出路这样不着边际的话。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在没分清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的情况下,要形成理性的共识无疑是缘木求鱼。
不能理性对待国史不能算是懂得历史的人,不懂历史就不是一个有知识的公民。要对本国的历史有一种敬畏之心,知道本民族繁衍生息之不易,同时又要明白中国落后之根源。作为一本教科书,《国史大纲》达到了目的,它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先生理性、进步的历史观,那它和现在的教科书究竟不同在哪里呢?
《国史》反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样阶梯式进步的历史观,这是最大的不同,因为文明的延续不能用某种标准斩断,让前后之间截然不同。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明,这样的观点来源于历史不断进步这一乐观主义的信念,以为社会是从低到高慢慢演化的。这种划分历史阶段的思维是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产物,划分的依据是劳动工具的不同,举个例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开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我们书上的标准说法是公元前476年春秋战国的分野为标志,之前为奴隶社会,之后为封建社会。但是,铁器的使用是一个过程,什么时候占主导地位这不好判断,占了主导之后是否引起了上层的.变化这个也不清楚。先生举了《盐铁论》中的一段话,说明到了西汉仍有一部分农民用石器进行耕作,而在南方有些地区,春秋时期就广泛使用了铁器农具。
随后,钱穆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梳理社会的变化。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的论述在宏观层面还可以,但到了微观层面就容易纠缠不清。仅就政治制度的演化来说,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基础变动不大,但政治制度却有了不少的变化,书中把它归结为这样一条线索,秦之前家国不分,王室即是政权,大臣皆为天子私臣;秦至唐是王室政权逐渐分开的过程,王室高高在上,丞相作为朝廷领袖是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门下执行中书封驳,读后颇有点君主立宪的错觉;从宋开始君主集权加剧,但丞相仍然是公认的领袖,直到明太祖出私心废宰相直领六部,王室和政权又合二为一,所以先生才会借助顾炎武说出“我朝政事崩坏皆从太祖废宰相始”的话来。反过来,专制的政府为自己的利益又限制了民间经济的生长,否则在明一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于同一原因。对此,先生持有的似乎是一种混合的观点,在某一具体时期,重点论述其中的某一部分,战国时期以思想流变为核心,两汉以制度变化为核心,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思想和经济变化为核心。在特定时期某一部分会占主要地位,影响其他两部分,形成那个时期的主要风貌。
钱穆先生是主张改良的,认为革命是一种极端,是矫枉过正,而真正的进步是在和平的环境中产生的,他用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对比证明这一点。革命是否正确,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社会的持续进步不能单靠革命的带动,则是确定无疑的。托克维尔说,自由是大革命的合法子女,但靠着百年的努力才赶走了专制暴政这一革命的私生子,使得自由民主成为现代政治的首要原则。小布什有句名言,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将政治家关进了笼子,我现在是站在笼子里给你们说话。成熟政治的产生有赖于社会理性的共识,找到病根再抓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钱穆先生理性积极的态度是多么的可贵。
最先跳入眼帘的是白茫茫的一片。到处模糊不清,远山近树只剩下童话般的幻影。我们踏着栈道,轻轻走进了云雾缭绕的仙境。
云雾又浓了几分。微微听到背后的脚步声,接着又在身后不远处,看到零零碎碎的人影,我不禁停了下来。等那人影“晃”到近在咫尺时,我才看清了形象。擦肩而过, 又只留下模糊的人影,还渐渐消失了。我无奈地笑了笑,蹭着悬崖峭壁,往前挪。
身边的云雾缓缓地退到了栈道上,能隐隐约约看见自己的鞋子了,心中满是莫名的兴奋。毕竟是走在悬崖峭壁边上的栈道,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点腾云驾雾的感觉,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点成为神仙的幻想,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点掌管万物的自恋……浮想连翩。
云雾慢慢地变薄了,还慢慢地下降了,如同从山上飘荡下来的\'轻纱,柔柔的,轻轻的,薄薄的,随着轻纱的落下,远山近树若隐若现,隐隐约约。身临其境,似置身于古雅清幽的水墨画中,翩翩然,飘飘然。
终于,云雾填满了整个山谷,正像白色的大海一般。是云海!
那种白,不是银白,不是乳白,不是雪白,是纯粹的白!它是那样的纯净,是那样的绝对,没有任何杂质,让我不禁感叹大自然这位艺术家,不仅仅有着鬼斧神工,还会调配出如此震撼人心的色彩。大自然给我以心灵上的洗礼,洗去了城市中的喧嚣,洗去了喧嚣中的不安,洗去了不安中的悲哀,让我在三清山悬崖观“海”时,得到一份宁静致远的心情。
若有人问我:“蓝色的大海,白色的云海,你更欣赏哪一个?”
我会回答:“白色的云海。”
蓝色是心计、不安,是经历过城市中尔虞我诈的心境;白色是单纯、宁静,是没有经历过城市中尔虞我诈的心境,或是经历过洗礼中淡泊一切的心境。
从白色到蓝色,
从蓝色到白色,
又返朴归真为白色……
人生就是无休止的循环,
而在这无休止的循环中,
我慢慢长大……
回到家,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地说:“我早就听别人说那个地方不错,值得一看。”
星期五下午,同学们都早早来到学校,好像晚一秒钟就坐不上车似的。那几辆接我们的大车终于来了!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坐上了车,行程不算太远,大家一路说说笑笑,一会儿就到了。
进了博物馆,讲解员先带我们去了电教厅,在那里,我们欣赏了影片——猛禽归来,它讲的是鹰的故事。同学们都说拍的不错,但我觉得不如《人与自然》精彩。
出了电教厅,讲解员就带我们上了二楼。在二楼有一个生态厅,进了生态厅,就听见有鸟叫声,在悦耳的鸟鸣声中,我知道了有红地毯景观、芦苇景观和草地景观。景观中还布有野鸭、白鹭、天鹅、黄莺等鸟类的标本,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好戏还在后头”这话说得可真不错。我本以为生态厅是最好的\'地方了,却没有想到还有更好的——生物厅!
进入生物厅,那可真是大开了眼界,里头有很多我闻所未闻的生物:扁脑珊瑚、夜光海螺、鹿角芽、蓝翡翠、菊花珊瑚、雪狐……其中最有意思的就要数扁脑珊瑚了,它是乳白色的,为什么要叫它扁脑珊瑚呢?因为它那独特、奇怪的花纹,不经意地一看,还真有点像大脑呢!其次就是菊花珊瑚,它的颜色跟扁脑珊瑚的一样,不过就是花纹跟扁脑珊瑚的不一样……
通过参观,我充分了解了家乡的自然资源,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同时受到了爱护大自然、珍惜鸟类、保护环境的教育。
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城南旧事》,我很高兴,也很期待里面写了什么。
翻开那漆黑而又带有一点神秘的封面,我的\"读书之旅\"开始了。
我每看完一章故事,都感到有那么一点儿惋惜。因为,每一次一章故事告一段落后,故事里面英子(林海音小时候的乳名)的各位亲戚或者是朋友,都以种。种理由离开英子,一直到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几乎所有的亲人,都像影子一样消失后,她的童年也消失了。
整本《城南旧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英子在惠安馆遇见并且和那个被大家称为\"疯女人\"——秀贞相处的那段时光。一开始,我还是担心“疯女人”秀贞对英子作出身危险的事情,但惊人的是英子却和秀贞友好的相处了,这也足以向大家表现出她童年时的善良和天真。直到有一天后,秀贞突然对听故事的英子谈起了小桂子(秀贞的女儿,也就是书里讲的小妞儿),并常常谈起她,秀贞还和英子说,小桂子有一条青疤。
有一天,小妞儿对英子说她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并且转过身来,英子却在她脖子上找到了一条青疤,英子赶忙把她领到秀贞那里,她们母女俩当晚就坐火车走了,英子也晕了十天。这里也能体现出英子对她的所有朋友的离去都怀有思念之情。
第二段:我们看海去,这句话使井边一位小偷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就这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五个字的背后,却一直衬托着英子儿时到现在的梦想。小偷也告诉她会带他去看海。可当时一群人一直在追捕他,这是英子没见着它既几会她就被抓去被人笑话,这也使英子一直没能出去见见世面。但是英子的那种友好的精神却值得让我们学习。
还有最后一段:爸爸的花儿落了,题目取得很悲伤连同与结果,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英子在最后得知爸爸去世后为什么显得那么冷静?爸爸的花儿落了,石榴也落了……爸爸精心培养出来得花几乎全落了,但是爸爸养育出来的英子却没有倒下去。爸爸的死,成了英子不再是小孩子的最好证据,也同样证明了英子十三岁不用亲朋好友照顾的最好依据。这也能教导我们十三岁能独立的能力。
《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它讲述的是她小时候童年是在北京城南的故事。虽然故事主人公有时候显得弱不禁风、微不足道,但是她却教会了我很多知识、本领和心态,这本书的确让我受益匪浅,我要好好珍藏着!
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题记
炎炎夏日,独自呆在家中,窗外知了声和着喧闹的人群声,使渐渐成长的我心烦气躁。懊恼童年远去的自己已不能顽皮,大人们已经用成人的规范来要求我了。唉,丢失了童年的我有什么值得庆幸的?
于是随手拿起床头的书翻过多遍的《城南旧事》,它竟像炎炎夏日中的凉茶,消去了热意,深深吸引了我。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这些人都随着我长大没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也一块儿失去了吗?”文末的“我”也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也正是因为爸爸的死,让“我”童年美梦顿破。在别人还需要照管的年龄“我”已经负起许多父亲的责任。“我”的童年随着我的成长“丢失”了,这是好还是不好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们的童年,总是快快乐乐过每一天,不必担心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成天被爸妈捧在手里做“小公主”“小王子”,一切都只要顺着父母为我们铺好的路走下去。
其实我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缺乏独立,不敢一个人在家写作业、玩耍……全部都要有人陪伴,文中英子的独立勇敢让我立刻感到羞愧,但是怕黑,不敢一个人做任何事似乎已成了不可磨灭的困难,独立?独立!
曾独自走在黑乎乎的大街上,四周是那么安静,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将脖子缩进衣领里,就像一只蜗牛躲进自己的壳里才觉得安全一样。四面的路灯下树枝不断左右摇晃,就像是魔鬼的乱发飘呼着,隐约听见了轻且慢的脚步声,好像是害怕敲打在夜的寂静中。
我要战胜的只是一段黑夜中独自前行的路!在路上将童年的依赖丢却,赢得父母的信任和独立的尊严——这是好事。这样的事还会有很多。
我们在童年的梦幻中慢慢长大了,学会自己度过难关,羞于向人伸出求援的手,每一个进步靠自己的力量,以受人怜悯为耻,不受他人恩惠。褪去幼稚,得到锻炼的机会。“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过去了”——这是好事
请别再叫我小朋友,因为摇拽的小花终会有盛开的一天。《城南旧事》给我带来的不仅是一个故事,更多的是一种“得”与“失”的人生启迪。请别懊恼自己的成长,人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朝着正确的前方一步一步勇敢地走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