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些莲藕,我看了看,莲藕像刚生下的小宝宝的手臂,胖嘟嘟的,一节一节的。
它老的一头很粗,嫩的一头很细,顶端尖尖的,像小笋芽。莲藕穿着灰色的衣服,用手弹一弹,能发出响声,能感觉到里面是空的。我帮妈妈洗莲藕,洗呀洗,洗呀洗,不知怎么了,莲藕一下了断了,呀!莲藕那么脆!我看到莲藕的里面有很多光滑的`小孔隙,这是谁钻出来的呢?
妈妈把莲藕切成圆片,一个个小圆圈围成一周,像要做游戏一样,排列的太整齐了,真好看哪!等妈妈把莲藕煮熟了,我捏起一片,还有丝线拉着呢,妈妈说这是藕断丝连。我尝了一口,哇!莲藕那么脆!还有点甜!爸爸说,莲藕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它的全身都是宝,都可做药材,以前莲藕可都是皇上吃的呢!
很少写到家乡,总觉没什么可写的。
一切都那么平常,又是穷乡僻壤。
家乡的东西也都常见,没什么稀奇。
莫说景象,连像样的地方也没有,这样的地方,到底可以写些什么呢?
思来想去,惟有附近的山还可以写两笔,说是山,实际上不过是个小土丘子,或者说是小石岗,用书面语说就是培嵝。
但是,那山是我的灯塔,一看到山,我就明白自己离家不远了,望着山,也望着家,一股暖流就涌上了心头。
那山矮矮的,是地图上找不到的一个小不点儿,我们叫它“旗山”,听说有几十米高,可我觉得只有几层楼的'高度。
旗山本来并不小,连绵一大片,可人为的开山采石挖空了它,如今它只剩了一副空架子,中心的洞像怒目而视的眼睛,直直地瞪着苍穹。
从北边看,旗山倒还中看些,像一个标准的三角形,可当你登上这三角形的顶点时,你会发现,另一侧是切削整齐的石壁,削壁百仞,形容它还算合适。
旗山上很少有树。
山脚下有很多桃树,还有一些柳树,那是种在坟堆旁边的。
山脚往上也有坟堆,但由于土壤贫瘠,所以无法种树。
现在往山上看,坟包一个连一个,十分有趣。
山上没有树,所以山显得更加矮。
春天,山上有的地方冒出了绿芽,有的还是不毛之地,到了夏天,山下一片青,一片黄,青黄相交,错综复杂,就像《白杨礼赞》中描写的黄土高原一样。
秋冬时节,那仅有的草也枯萎了。
说“衰草连天”吧,它没有那么大面积,说“草木凋零”吧,它上面并没有树。
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现成的词语来形容它。
只记得那枯萎的草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有些不屈的还站立着。
早上,有时还有霜结在草上,显得山也有了几分白了。
跑到山上,看着那凝霜挂露的草,也算一种悠闲的方式。
冬天,一场小雪过去,山更显得白净了。
走在盖着草的枯草上,那声音是与普通雪地上不同的。
当然,肯在冬天跑到山上喝风的人并不多,所以雪在山上能待很长时间,那是山最长也最好的妆束了。
等到雪化了,露出红褐色的土壤(平时是很难看出来的,因为那时大多是灰褐色),那柔软疏松的土壤是很有意思的,以前我们常用红色的细土捏泥巴玩,晒干了很硬,不易变形。
不过那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
以前读赞美故乡的文章,总觉做作,自己写来,也不免同样做作。
其实,故乡是那种你不觉得美但又任何美景都比不上的地方。
生在苏杭的人未必认为苏杭美,生在大漠的也未必割舍得掉大漠。
故乡的胸怀像山一样广阔,它能包容你的全部情感。
莲田中,一阵风吹,这些身着绿群的姑娘正偏偏起舞。微雨过后,荷叶上的水珠滴溜溜地转,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的,像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几朵隐藏在荷叶下的荷花,偷偷钻出了脑袋,仿佛和人们捉迷藏。我看见荷花姐姐们都不一样,有点还是花骨朵儿;有点饱胀地好像要裂开了似的;有的半开着,在其它的荷花姐姐中若隐若现;有点全开了,露出了花蕾。
秋天,就是主人公我粉末出场的'时候了!荷叶慢慢枯萎,荷花渐渐凋谢。凋谢的荷花下面就是一个个鼓鼓的我和兄弟姐妹啦!
我的身体里面躺着白白胖胖的莲子宝宝。这个季节可是农民伯伯最开心的时候,他们说着笑着,在自家的藕田里,用双手剥开黑软的淤泥,把我们挖出来,把我们清洗干净!我们被农民伯伯装上车子,拉到批发市场去,销到了天南地北。
我是一种水生蔬菜,体内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我可炖可煲,吃法多样,还可以加工成藕粉、蜜饯等。
我不仅营养丰富,还可以入药,全身都是宝。莲子、莲节可以清热、生津、凉血、消暑,莲藕开胃、化瘀,可治烦渴、吐血等疾病。
这就是我,家喻户晓的莲藕!
莲藕原产于印度,很早便传入我国,在南北du朝时,莲藕就处处可见了。莲藕在柳江也有,属农副产品。它水生植物,生长期长达三季之久。
春天一到,莲藕就从水底长出水面来,那叶子铺在水面上,就像一个个绿色的盘子,水珠溅在上面,珠随叶子的摇晃而滚动,银光闪闪的,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夏天时节,莲藕已是藕叶满塘,叶柄长1-2米,挺出水面;叶形呈圆盾状,中央稍凹,顶生,浓绿色,叶表似有腊毛,叶背叶脉隆起,光滑无毛。硕大的藕叶就像一把把绿伞,又像一个个穿着绿裙的芭蕾舞女,它们的头上、叶下,是星星点点的花苞、荷花和莲蓬,长得茂盛的莲叶可以超出水面一人多高,俨然是一片诗意的天地。怪不得唐代诗人杨万里对其赞叹不已民,留下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千古名句。
莲藕是地下茎。种藕顶芽萌发细长的地下茎,叫做“莲鞭”,粗如手指,横走肥泥,长达1至3米。莲藕的节部抽生叶和环状须根,其先端数节入土较深,节间膨大形成新藕,称亲藕或正藕。亲藕可生子藕2-4个,节数少;较大的子藕还可生孙藕,藕小只有一节。夏末秋初,莲藕成熟,叶子枯黄凋谢,在水面上略显萧条,而泥土中却长成肥肥胖胖的藕娃娃,从泥巴里挖出水面,就像一只只婴儿可爱的小手。
莲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我们食用莲藕,要挑选外皮呈黄褐色,肉肥厚而白的,如果发黑,有异味,则不宜食用。另外,莲藕的药用价值相当高,它的根根叶叶,花须果实,无不为宝,都可滋补入药。用莲藕制成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是妇孺童妪、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质食品和滋补佳珍。在清咸丰年间,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在我们这里,莲藕最盛产处当数百朋乡了,那里的万亩藕田每年都招引来广东等外地商人前来采购,成了我县的产业支柱之一了。
莲藕还因与“偶”同音,故民俗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又因其出污泥而不染,与荷花同作为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不但是诗人墨客,画家笔下的爱物,也是所有人心中的爱物。
莲藕,是很有名气的一种一年生蔬菜植物,人们可喜欢它啦。我就来给人介绍一下吧!
莲藕的身体呈节状,每一小节都是中间粗壮,两端瘦削,样子长得挺怪的。刚从田里挖出来的莲藕,浑身污泥包裹,又脏又难看。但当你去洗去它身上的污泥时,那白嫩的藕枝可真叫人喜欢哩!
莲藕,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吃。从我能记事起,每到我生日,妈妈总要为我准备一些藕片。妈妈把生莲藕切成一片片薄片,每片都布满了有规律的大不不一的管状圆孔,带出许多藕丝,活像爷爷的白胡子,难怪古来便有“藕断丝连”这个成语呢!每当吃的时候,我都要拿起莲藕,先端详一番,然后咬一口,细细地品尝那又脆又嫩又甘甜的滋味。
莲藕,不像荔枝、龙眼、石榴那样,把鲜红艳丽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它深埋在泥中,满身污泥,但它却托起了了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亭亭玉立的莲花留下了千古传唱的名词佳句啊!但我想,更应该歌颂的却是默默奉献的莲藕。
藕成熟后,人们把藕挖出来,做成各种精美的食品。藕节泡在盐里,谁遇上感冒喉痛声哑,取出两个藕节泡在开水中吃了就几乎“药到病除”了!
莲藕,它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人们。大家看看莲藕有多好啊!那还不快去品尝品尝!
今天,我读完《名人传》后深有感悟。本书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曾经说过:“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我觉得这句话说出了整本书的主旨。
这本书分别给我们介绍了三个伟人: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列夫.托尔斯泰。这几个我们“熟悉”的人,被罗曼.罗兰描写得淋漓尽致,自愧不如。
贝多芬,他在音乐方面有很大的成就,是家喻户晓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贝多芬长得并不漂亮,甚至还有几分丑态。他的人生是不幸的,贫穷围绕着他,孤独伴随着他,然而这一切还不够!双耳失聪让他变成了一名残疾人,病痛让他经常卧床不起。但贝多芬没有被打垮,仍然坚持着,当我看到他把树枝插到钢琴内部,咬着树枝感受音乐波动的事迹时,被深深地感动了。命运对他如此不公平,他却丝毫没有怨言,也从来没有放弃,甚至还在歌颂世界的美好。贝多芬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世界给他一片黑暗,他却给世界一片光明。”
书中第二位是著名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我不得不佩服米开朗基罗的毅力,尽管家庭的重担拖着他的腿,病痛扯着他的'手,他仍一步一步往前跨。人们都太注意他的成就了,并不想去了解他的生活。他出门在外,处处有人讽刺,处处有人讨厌,要不是教皇保护,早就家破人亡了。我只想说:“米开朗基罗就是一块钢铁,千万次的捶打,只会让他更具有光芒”。
最后介绍的是托尔斯泰,他是俄国民族的伟大灵魂,是当代人民的光芒,是文学世界的一个太阳!他跟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是贵族出生,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使他债台高筑,只能逃之夭夭。不过,托尔斯泰很快改邪归正,先后出版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引起了文坛很大的风波,深受人民喜欢。然而托尔斯泰很热爱生灵,他曾说过:“世界上还有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什么都在这里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