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到了,我们兴奋地下了车,排好队,开始了一天的兰亭之旅。我们首先去了兰亭国家森林公园。我迈着轻快的脚步穿行在“绿荫大道”中,四周环境优美,水与竹的结合反衬出森林公园的静谧,一个个古典雅美的亭子宛如温柔雅静的少女,为公园增添了不少色彩。
我们走到了烧烤区。扑面的食物香味令我们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坐了下来,亲自动手烤食物。可不久我发现,烧烤也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它不仅需要一些基本的烧烤技术,还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们挣脱了礼仪的束缚,大口地咀嚼着,不顾形象,释放出来了我们的`童真与野性。
浏览完了兰亭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又去了兰亭。跨进兰亭的大门,再走一段僻静的小径,就到了鹅池。鹅池,顾名思义,就是有鹅的池子,一只只白天鹅游在水中,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成为兰亭一道靓丽的风景,
再向前走,远远地就看见了一个高大的亭子,里面有一块碑,听老师说,这是兰亭的镇亭之碑:御碑亭。因为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临写的《兰亭集序》,反面是乾隆皇帝题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所以我们也称之为“祖孙碑”。这块由俩个皇帝题写的碑矗立在兰亭中,格外引人注目,也令游客们产生无限遐想。
碑旁边,就是传说中的墨池。据说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苦练书法,写黑了十八缸水,便有了现在的墨池十八缸。到了兰亭,名家书法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参观项目,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乃至世界书法的精髓。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该回学校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兰亭,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踏上了回校的旅途!
今天,天公作美,万里无云,我的兰亭游也如愿的拉开了序幕。
当我们的车缓缓的进入停车场,在通过兰亭的一条幽幽古道边,入耳的好像是黄郦的鸣叫,但浓密的绿叶把它们遮挡起来,真是“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啊!这条古道的两侧虽说有些现代化的建筑,但仿佛古韵犹存,沁人心脾,或许兰亭就是值得我们这样细细琢磨,慢慢品味。
走过小道,我一眼就望到了鼎鼎大名的鹅池了。只见池中有两对大白鹅在昂首欢啼,似乎在说:“我们可不是一般的鹅,我们是兰亭的鹅,是别有一番风味的鹅!”又回首看了鹅池旁边的`石碑上大大的“鹅”字,像足了一只昂首阔步的鹅,摇头摆尾的走了过来,我不禁感叹:“王羲之的书法,真是如神来之笔相助啊!”
在我的赞叹声中,继续往前,便是我最欣赏的“祖孙碑”了。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临的《兰亭序》,背面则是乾隆皇帝的诗。两位满族皇帝对汉族的文化十分欣赏,书法如行云流水一般,尤其是康熙皇帝,将兰亭序写得大气磅礴,包含着对祖国河山尤其是江南文化的赞美与留恋,整个文字潇洒自如,不愧是我最欣赏的君王。
听,有泉水的声音!原来我到了曲水流觞处,在古时,将一个盛满酒的杯子漂在水中,酒杯漂在谁的面前,坐着的人就要赋诗一首,倘是作不出诗,那可是得一饮而尽以作惩罚的。古人不仅有闲情雅趣,更有满腹经论,让我们这些后辈佩服不已。
我虽然到过兰亭多次,但每次都能发现它新的诗情。我想这个书香浓郁的地方定有让人更意犹未尽的美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期待着下次美丽的兰亭游。
到了兰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大字——兰亭,再到里面,“鵞池”两个大字再次抢夺我们的眼球,王羲之的“鵞”苍劲有力,酣畅中凤舞龙翔。王献之的“池”刚中带柔,雍容大度。想要练到那种炉火纯青的`地步一定要付出非常刻苦的努力。嘿!看见了那个“太”字没有啊?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话说王献之曾经练尽三大罐水,就有些飘飘然了。有一天,他写了一个“大”字给他爸爸看,他爸爸(王羲之)为他加了一点,变成“太”字,他拿给妈妈看,妈妈说:“儿啊,你练尽三大罐水只有这一点像你爹啊!”王献之自知不足,便发奋练字,练尽了十八罐水。书法突飞猛进。后人将他与王羲之合称“二王”。 后人评王羲之的《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所以为神品也。 噫,书之法度,无可尽其言!
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生前酷爱鹅,走进兰亭,我们随处都能感觉到“鹅”的存在。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一个水池,里面放养着几只天鹅,它们四处随意游动,姿势优美,难怪大书法家如此热爱它们。紧邻着水池的一块草地上有两只“鹅”形的雕像,它们栩栩如生,我们还在雕像旁边合了影。草地的旁边有一个较小的亭子,亭子的正中央是一块大石碑,一个大大的“鹅”字镌刻在中心。这些都反应出了后人对王羲之的无限崇敬之情。
继续朝前走,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石碑——兰亭碑,上面刻录的就是著名的“兰亭序”的全文。这个亭子坐落在整个景区的正中央。亭子的后方一个长满荷叶的池塘,正前方地一块写着“太”字的小石碑,亭子的右前方整齐摆放着六组很大的天然的.砚台,许多游人拿起毛笔,蘸着清水居然能在上面写出清楚的毛笔字,真是神奇!
这么多景点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曲水流觞”。在这个景点中,一条流淌着清凉泉水的小溪贯穿其中。我们在主持人的要求下穿着古代的服装盘腿坐在小溪的两旁的草垫上。四位穿着古代服饰的美丽“侍女”在优美的古筝声中分别给我们演绎了:古代“上香”的正确姿势、古代长者与晚辈之间的敬酒礼仪、古代女子之间的敬酒礼仪。我们也分别跟着她们进行了模仿。
接下来主持人走到小溪的上游对我们说:“传说这要小溪就是当年王羲之带领众多文人墨客饮酒作诗的地方,侍女们用竹滕编织的勺子将小碗酒从小溪的上游放入溪水中,坐在下游小溪两旁的文人们可以伸手在溪水中将碗酒捞起饮用,但必须要作诗一首。”接着主持人说:“下面呢,我们也要模仿诗人们饮酒作诗,请大家准备好。”首先,侍女们给我们每人送了一个小花篮,里面摆放着几份绍兴小吃和羔点,侍女们在小溪的上游将碗酒轻轻摆入了小溪中,我们也学着古人在溪水中轻轻捞起酒装模作样的“喝”了起来,琴声阵阵,我们仿佛回到了古代。琴声停了下来的时候,主持人走到我们饮酒的人跟前,要求我们作诗。我和二姐分别背诵了《咏鹅》、《望庐山瀑布》。轮到爸爸的时候,他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装作忽然诗性大发的样子,不知道作了一首什么诗,经主持人的鉴定,这只能算一首“打油诗”,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美好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告别“兰亭”,我们下一站是鲁迅先生的故居,我们好期待呀!
到了兰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大字——兰亭,再到里面,“鵞池”两个大字再次抢夺我们的眼球,王羲之的“鵞”苍劲有力,酣畅中凤舞龙翔。王献之的“池”刚中带柔,雍容大度。想要练到那种炉火纯青的地步一定要付出非常刻苦的努力。嘿!看见了那个“太”字没有啊?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话说王献之曾经练尽三大罐水,就有些飘飘然了。有一天,他写了一个“大”字给他爸爸看,他爸爸(王羲之)为他加了一点,变成“太”字,他拿给妈妈看,妈妈说:“儿啊,你练尽三大罐水只有这一点像你爹啊!”王献之自知不足,便发奋练字,练尽了十八罐水。书法突飞猛进。后人将他与王羲之合称“二王”。 后人评王羲之的《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所以为神品也。 噫,书之法度,无可尽其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