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这时,我省各地气温继续下降。盆地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川西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盆地秋色迥然不同。常年寒露期间,盆地雨量亦日趋减少。盆地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省盆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常年寒露期间,华南雨量亦日趋减少。华南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今天晚上,突然下起了雷雨。只听“轰隆隆”一阵巨响,惊天动地,吓得我缩成一团直发抖。我想:该不会是怪兽在敲自家门吧。我越想越害怕。这时,一道耀眼的光从面前闪过,紧接着雷声又“轰隆隆”响起来。
早晨,我一出门就发现天上一片灰蒙蒙,好像有大灾难似的,雨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往下掉。地上已经湿透了,还有几个小水塘,里面的水足有一厘米深。一辆小轿车从门口的马路经过,水花四溅。由于风雨交加,树木也变得东倒西歪,没了精神。我想:昨天还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今天怎么突然又昏天黑地,下起了雷雨。
爸爸开车送我去上学,也很不方便。雨水滴在反光镜上,反光镜一片模糊,有可能会撞车,所以得小心翼翼地往前开。我从车窗往外看,路上行人多不方便,他们穿着雨披,雨水只望他们的脸上打去,把眼睛打的红通通,肯定又酸又麻。
到了学校,更不方便。上厕所时,我像往常一样走过去,脚下一滑,差点摔了个四脚朝天。回到教室,我好不容易才走到位置前,因为地上特别滑,稍微一快,就会滑倒在地,摔得头破血流。
这场突如其来的雷雨真是把我们吓坏了。
今天,我去参加了小记者活动,去的地点是萧山区气象局。
在那里有二十四个节气和四个季节的故事,云的演变过程特别引人注目,老师讲怎样“看云识天气”,她先说“晴天呢,是天蓝蓝的,两朵云隔得很开很开”,她接着说:“下雨、下雪呢,是天很白,云密集在天上,一朵连着一朵。雷雨天气呢,是天呈灰色,云也呈灰色。”
我们还去往北干山上的观测台,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精准的仪器。一位叔叔给我们把所有仪器都一一介绍了一遍。介绍完了我们去了一个房间里,在里面我看到了一些数据信息,比如温度、相对湿度、空气质量指数、穿衣指数等。看完了,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房间,里面摆着许多电脑,原来这是看动画片用的。我们看了一些关于天气的动画片。出了这个房子,我们来到一个叫“演播室”的地方,它是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的地方,我还体验了一把播报天气的感觉。
我很喜欢这个地方,更喜欢这次活动。它可以让我们去用视觉、触觉等感觉去感知天气的变化和不同,更可以让我们提前做出判断。科学的力量真强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