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和三星堆的游览分成了两天,不知是幸运还是遗憾。一方面,分开的游览冲淡了记忆,少了许多对比感。另一方面,间隔的时间也使我没有沉醉于前一景点的震撼,而错过三星堆的'韵味。
对三星堆的印象,大多是面具和神树。也曾在各种渠道欣赏过相关的图片,但亲眼目睹还是有着不同的感触。
在第一个展厅就看到了神树的真容。沿着蜿蜒的参观路线前进,在转角处的惊鸿一瞥便引起了我的兴趣。耐着性子听完导游的讲解,屏住呼吸,去迎接这所谓“重磅炸弹”的洗礼。资料中的3.95米不过是一个数字,但当亲眼看见一层楼高的桐树矗立于展厅中央时,还是会惊叹不已。尽管已经知道这神树分开铸造再组装的工艺,但还是对古人的智慧叹为观止。
神树的上端事实上还有缺损的痕迹,这令人浮想联翩。是不是在神树的上面还有神树?是不是它真如展厅的名字一样,是通天的神树?在人类的早期,大多都有着关于通天的传说。就像圣经中的通天塔,虽然最后失败,但这探索的精神将会永存。
远古的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探索精神,而我们又将如何贯彻?
在我乡下老家镇上的一条小巷里,住着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我不太清楚,只听大家都叫他“老恽”。我呢,就叫他“老恽公公”。每次回乡下,只要一有空,我爷爷就会带我到他家去玩。
“老恽公公”是一个和蔼可亲,精干利落的老人,和我爷爷差不多年纪。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戏,每次还没走到他家的门口,就会听到从他家二楼窗户飘出的“伊伊呀呀”的唱戏声,我爷爷也非常喜欢听戏。所以,他们俩和还有其他几个年纪和他们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就会拉起二胡,打起板鼓,弹起扬琴,敲起小锣……在这些乐器的伴奏下,就会有一个或几个人,有女的有男的,有时还会穿着戏服,他们摆出姿势“啊-伊-呀”的唱起戏来。看他们那种陶醉的样子,真是其乐无穷啊!可我却觉得并没有什么好听的.!
有一次我问爷爷,“唱戏很好玩吗?可我怎么觉得不怎么好听呢。”爷爷和老恽公公听了就笑呵呵地说“这是我们老年人的乐趣啊!我们小时候既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电影也难得看一回。各种戏曲倒是很多,我们就在一起学学唱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了。”“那你们唱的是什么呢?”我又问。老恽公公说:“是锡剧《珍珠塔》。你可别小看这个戏啊,它可是大有来历的。它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艺术瑰宝啊!锡剧最早叫常州滩簧,后来叫常锡文戏,现在才叫锡剧的。”“那既然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剧种为什么不叫‘常剧’而要叫锡剧呢?”我又好奇地问。老恽公公回答说:“那是因为刚解放的时候有许多唱锡剧的名角都住在无锡。后来国家定名的时候就叫‘锡剧’,但锡剧发源于常州的事实是大家都公认的。”原来是这样啊!我终于明白了。
后来,我又上网查了资料,果然锡剧是发源于常州的,而且还被定为首届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它。现在我听老恽公公和我爷爷在唱戏的时候,不再觉得那么讨厌了,反而觉得别有韵味。
每当节假日人们都去旅游的时候,我总是要和妈妈去一趟天津古文化街,我从小到现在去过古文化街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可每次妈妈问我想去哪儿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去的地方肯定还是古文化街。妈妈有时开玩笑地问我为什么总是想去那儿?是呀她的津味、古味、文化味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
天津枕河濒海,水运历史悠久,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古文化街由宫南宫北大街和宫前广场三部分组成,全长580米,街宽7米,除了有天津特色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魏记风筝、刘氏砖刻等,还有全国各地的景泰兰、牙玉雕、双面绣、中西乐器、艺术陶瓷等上万种文物古玩、图书字画等。除了各式店铺外,还有不少小摊,有糖葫芦、烤红薯、糕饼等,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把龙嘴大茶壶冲、配出来的"茶汤",味道和表演的技术让人看后不禁想尝尝。
每到节庆时什么舞狮的、跑旱船的、踩高跷的更是热闹非凡。
漫步古文化街,耳边传来一声声的叫卖时就好象我们又置身于那个已经离现在很遥远的年代,眼前仿佛出现一幕一幕陌生而又熟悉的画面。每次到那里我都看不够,每次都能给我带来新意。
古文化街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很深的文化氛围,所以我喜欢古文化街。
今天,我满怀期待地和爸爸妈妈去古文化街游玩,这还是我第一次去古文化街呢!
一到古文化街,我立刻就被那里的民俗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里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人们各自挑选自己喜欢的年货,有的在精心挑选,有的在兴致勃勃地讨价还价,有的带着称心的年货匆匆离去……咦,那时什么?哦,是一个大铜壶!它可不是一般的大,足有普通壶的十几倍,我伸开双臂都抱不住呢!壶盖上有两条小龙,各自摆着帅气的姿势,显得很神气;壶身上缠着一条长龙,龙头悬在空中,龙口张开,成为壶口。
“是不是书上写的龙口大铜壶?”“就是啊!”卖茶汤的人向我介绍到,“这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看见了茶汤,口水都流出来了。“我来一碗黑米的!”伙计先把少量开水倒入碗里,再放上黑米面,调匀后,冲入壶中的.开水,一碗像果冻一样的茶汤就变出来了。最后加上各种喜欢的小料,一碗热乎乎的茶汤就完成了!盛一勺放入口中,香甜可口,美味极了。
今天在古文化街,我还看见了许多传统商品,比如:糖人、对联、泥人、空竹……这些商品让我深深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前几天,我参观了天津古文化街。很幸运的是,在去古文化街的途中,我先领略了被誉为天津卫“三宗宝”之一的鼓楼的风采。
登上用青砖砌成的鼓楼方形城台,古文化街的景色尽收眼底。我一边欣赏街景,一边继续攀登。到了上面,只见鼓楼中央悬挂着一口高近2米、重达3吨的铜钟。我用尽全力,连敲三下,悠扬古朴的钟声飘荡出去,余音袅袅,真是“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柞早晚钟声”。
从鼓楼上下来,我一直往东行,穿过高达10米、刻有“津门故里”的牌楼,来到了古文化街上的天津民俗博物馆所在地—天后宫。
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对海河,占地536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距今有近800年的历史。整个天后宫用青砖青瓦建成,飞檐斗拱,造型古朴典雅,十分别致。
站在天后宫前,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山门门额上整砖镌刻的“救建天后宫”五个烫金大字。走进山门,穿过高大宽阔的前殿,向西就到了天后宫的主体建筑——正殿。这里气势恢弘,香火不断。大殿里供奉的天后神像头戴凤冠,身披霞被,神情端庄祥和。
出了天后官,广场上正在举行盛大的庙会。远处,戏楼上古曲的唱腔荡气回肠;近处,翩翩起舞的高跷步伐轻盈,舞动的金狮威风凛凛,翻飞的巨龙气势夺人……这里锣鼓喧天,观者如云,掌声如潮,好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离开广场,我又来到了熙熙攘攘的宫南大街和宫北大街。街道两旁的仿清店铺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只见架子板上贴满了火红火红的福字儿、吊钱儿、剪纸和对联;货架上挂满了大红的灯笼和中国结。身着唐装的人们宛如锦鲤穿梭在水中一样欢畅,这里真是红色的海洋!
咬一口一兜油的“狗不理”包子;掰一块嘎嘣脆的“十八街”麻花;吃一串“皮上不沽毛”的“丁大少”糖堆儿;喝一碗香甜浓郁的杨氏“龙嘴大茶壶”茶汤;买一张“连年有余”的杨柳青年画;捏一个“泥人张”的“虎来福”;放一只“风筝魏”的“喜羊羊”;吹一个栩栩如生的“大刀将军”—蜂螂……
古文化街津味十足,犹如一坛窖香百年的老酒,令人回味无穷。
今天一大早,同学们就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学校,原来是一年一度的秋游活动要隆重登场了。我们乘着大巴车,一路上欢歌笑来到了良渚文化村。刚一下车,迎面扑来的就是一 阵 凉 风。啊,真舒服!它像是在为我们接风洗尘,刚才在车里的闷热,顿时间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神清气爽,同学们个个神采奕奕。
我们跟着“大部队”走进良渚博物院,首先来到了特别展厅“书法展示厅”。这里每个橱窗都摆放着书法作品。同学们看后发出一阵阵赞叹声:“哇,这里的书法作品太棒了!”紧接着传出“卡擦、卡擦”的声音,同学们都忙着拍照呢!我也不忘拿出相机,对着那些精美的书法作品拍起了照。疑?这一张怎么不像前几幅一样,凑在一起摆呢?看来这个作品有点来头! 我不禁读了出来:“煌煌百季西泠之光。”嗯,读上去就挺有内涵的。赞一个,赞一个!我及时把它拍了下来。
走出了“书法云集地”,我们来到了第一展厅“发现求真”。我眼前突然一黑!不知是怎么一回事,两眼发黑,难道我的眼睛有问题了?我急忙问在一旁的徐鑫捷:“我怎么觉得我的两眼发黑呢!”徐鑫捷头也不回地说:“王希,快看墙上!”我不由自主地扭头过去,看到墙上有一只发着绿光的.乌龟。要是没有看到对面投影机的话,我绝对会很激动。但我明白了原因后平静地对她说:“这是用投影机把图像投射到墙上去的,教师里的多媒体不也是这样的吗?你激动什么呀?”徐鑫捷恍然大悟地说:“哦,原来是这样啊,我看不清楚。”“这个展厅是干嘛的呀?难道是展示投影的?”我故作幽默地笑说。“嗯,是...”“嗷~~~~”还没等徐鑫捷说完,一声狼叫般的恐怖声就传了过来,紧接着又是一阵。哎呦,一听就知道是人扮演的。要演也要演得像点的嘛!我走着走着,看到了五花八门金银剔透的玉器。哦,原来这里是展出考古出来的文物啊!我顿时醒悟过来了。再往前走,看到三个仿生蜡像人,他们栩栩如生,在我旁边的一位同学差点把它们当成真人了,朝他们幽默地说:“哎呦,蹲在那里很累的,而且又没有古物,赶紧上来吧!”引来了周围同学的一阵大笑。
走出第一展厅来到了第二展厅“良渚古国”。这名字引来了不少非议:良渚怎么能算一个古国呢?难道古代的时候良渚是一个国家?一走进去,就是一块风景墙,那是彩云流霞加上湖光荡漾的美丽景色。比起刚才的名字,更吸引参观者的眼球。它似乎在诉说着古代人的陶器制作业。那些陶罐都很精致,花纹驳杂着,好看得很。突然传来阵阵雷声!这个可不是“人声”了,而是切切实实的打雷声。我和徐鑫捷四处张望,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时,陈慧指着门口那块风景墙说:“快看,雷声就是哪里发出来的!”那么一小块背景墙换成了屏幕,加上广播里放出的雷声,别提多逼真了!徐雯婷眼尖,发现了一处动脚游戏——捕鱼。我们4个人一起用脚踩鱼,东踩踩西踏踏,终于通关了!哈哈,我们的团队合作力,可不是盖的哦!
最后我们来到了第三展厅“良渚文明”。“良渚文明?虽然我知道良渚是一个很文明的镇,但是也不用这样来显摆啊!”我自言自语道。好吧,走进去看看再说。一进去,我就明白了。这里的“文明”不是指道德的那个文明,而是指一种文化。“呵呵,这个有点奇怪,文明=文化?”徐雯婷喃喃道。呵呵,徐雯婷都跟我想到一块去了,这算不算是英雄所见略同呢?这里展示的都是玉器,每一件都是那么精致,那么珍贵。
走出博物馆,我们来到了美丽洲公园。这里的确很美,有清清的小河,有绿绿的植被,更有清新的空气,让人顿感心旷神怡。我们女生第一小组找了一块干一点的草坪,做了“根据地”,铺了垫子,压了书包,脱了鞋子,拿出诱人的食品就开动了!我们狼吞虎咽一番后,“娱乐节目”开始了!有的双双打起了羽毛球,又的摆开棋子对弈,有的四人组合玩扑克,有的则沉浸在书海中……大家各取所好,不亦说乎。
良渚一游,所得所悟让我惊喜,让我记忆深刻。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是中国历史上继孔子后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朱子一生71年中,有50余年在武夷山奉母治学中度过。
朱子奉母至孝,远近闻名,相传其母喜食他亲手做的汤饼。朱子每次出门远行游学,都要亲手制作大量的汤饼贡奉母亲,漫漫长日,以慰老母思儿之情,乡人感其孝心,相互效仿,以饼奉母,教化子孙,乡人遂称此饼为“朱子孝母饼‘’。
此次人文之旅,我们有幸来到了朱子的治学之地——武夷山,感受朱子文化的魅力。在导游的介绍下,我们来到了一家百年老店,品尝了作为当地一大特产的朱子孝母饼。孝母饼有多种口味,包括玉米、大红袍、桂花、莲子、鲜肉等八种味道(除鲜肉外,其余口味都是甜的)。用手捻了一块到嘴里,瞬间,特有的'清香充分地与味蕾结合,满嘴余香,一点一点的咀嚼,细细品尝,融合得更恰如其分。尤其是桂花味与大红袍味,陷料自带的清新花香或茶香,品时更令人觉美妙,可谓是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甜的甜而不腻,咸的更显一份鲜美,足以称得上是武夷山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美食固然令人神怡,但更令人称叹的是其背后的孝亲文化。林语堂曾说过:“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而今天的我们,在品尝之余,更应感受那小小馅饼背后深藏的孝亲文化,学习朱子,用心对待父母,关心父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承这份可贵的传统文化。
很多人说当今中国社会是个没有信仰的社会。然而其实并非缺乏信仰,缺乏信仰,而是我们在前行中逐渐丢失了他们。一个丢下文化的民族,是空虚的,更是可悲的。我们总是抱怨社会乱象,却很少真正意义上地去反思,应如何去解决。
百年风云,朱子已逝,但朱子文化从未消逝,而我们要做的应是传承,这才是最重要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