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在海南岛上颠簸前行,一边蔚蓝平阔的无边大海,一边摩肩接踵的翠色椰树,都在后移。看尽了岛上风光,抬眼就立刻被这里的纯净的天神奇的云吸引。 清澈的'海水里有无数的小贝壳,自然也有无数的游客在尽情玩耍. 杭州的天灰蒙蒙却看不见云彩,压抑沉闷,好像白颜料已经在蓝画布上抹了均匀,将原本蓝色的亮丽遮挡住了,只有数只鸟儿在空中找不着方向地徘徊……海南的天蓝得发亮,亮得刺眼,头顶的湛蓝渐渐往下也渐渐地被海水冲淡。总觉得那是一块只有天上才铺得下的蓝桌布。而桌布上,一团团,一朵朵,一堆堆的,是厚厚的白色奶油,在蓝色的衬饰下,尤为突出,饱满而可爱。
云朵千奇百怪,张扬着个性。有的庞大厚重,向四面伸展,表面似乎软绵绵的,如一朵任性地长着的大棉花,也像一个奶油冰淇淋,入口即化;有的小巧轻薄,表面细得透明,带着飘逸的尾巴,似从棉花上扯下的一丝棉絮,也犹如被水冲淡的泡沫。…… 望着他们,已经忘记了它们是水蒸气,仿佛游鱼忘记了水的存在……我希望扯一块下来,伴我战胜风雪冰霜,它是那么温暖柔和!我发现云层里有一个凹陷进去的不见底的洞,说不定走进去便是金碧辉煌的云中城堡……壮观云层,有大海的澎湃,神话的色彩,却也有棉花糖般无拘束的形状! ……………海水卷着泡沫一次又一次的冲上海岸. 这里不须担心下雨,海南一句谚语:“牛头下雨牛尾晒。”东边雨帘密集,西边正艳阳高照。在杭州,千呼万唤才出来的乌云,雷雨当头,总让我想到“黑云压城城欲摧”,它的气势汹汹,令人心悸。而这里,一块乌云并不影响整片天的明朗,而让人觉得它来给这儿的东海南山盖上一层棉被。
车一直疾驶,我的心一直在云天游荡。目光回到车里,时隐时现的一片绿光——那是云的影子么?也许是吧.
我们住在离梯田最近的旅馆中。第二天早晨四点多,我和爸爸妈妈便背上照相机,食物,水,向梯田开去。(由于梯田海拔较高,所以离梯田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我们为了节省力气而开车去)那个时候,天空已经有些亮了。微微的晨光为天空添上了一笔荧色,牛奶般的雾气层层叠叠的环绕着周围的景物。湿润的空气拂过脸颊,那种宁静,清新,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沿着山路,周围全是竹林。翠绿翠绿的竹叶,一眼望去,只见一片由浅到深的墨绿,我的心似乎也变成绿色的了。
当太阳从山脚升起的时候,等待许久的雾便悄悄地为他缠上一层晈色的白纱,然后带着窃笑逃跑,留下一串淡淡的白绸带。它跑上了天空,变成了一朵棉花糖似的云。这个恶作剧被风撞见了,它笑弯了腰,惹得花瓣从地上飞起又落下。婆娑竹影,投下斑斑点点的碎影,我仿佛听见了她们的欢笑,那沙沙的'声音,那么无邪。
“哞——哞……”啊,是一头老黄牛!不不不,是一头老牛和三头小牛。它们的脖子上各挂着一只金色的大铃铛,轻快的步子和铃铛清脆的叮叮声融合在一起,奏出了一曲自由之歌。它们看见了我们。我们来自城市,几乎没有近距离看见过牛,都震惊地驻足旁观。它们友好地停下脚步,朝我们望了望,行了个注目礼,便离开了,留下后悔莫及的人们手忙脚乱地掏出相机,责备自己为什么没去摸摸黄牛又粗又直的大角。
我们站在一块较高的梯田上,朝下望去。满坡的梯田,波光粼粼,金灿灿的水田简直就像是有了生命,在日光下调皮的跃动着,折射出耀眼而璀璨的光芒,那一片片梯田,就像一面面闪烁的镜子,映出那里比海还蓝的天空,比棉花还白的云,和比树叶还绿的山峦。
日落时,山村、树林、牧童披着金色的纱巾,千山万壑,如诗如画,让人赞不绝口。看那!早上遇见的老黄牛,从两三个人高的小悬崖上慢吞吞地走回来了。在悬崖上,它和小牛们镇定自若,换作是我站在悬崖上,也许,我都吓趴了。而它们竟然那么悠闲自在在!它打了一个喷嚏,甩了甩脖子,那上面的铃铛“叮当,叮当”地响,唱出一曲欢乐的民谣。那头老牛用尾巴赶着小牛,急匆匆地走过。人们伸手去摸摸它,它温顺地点点脑袋,似乎在说:“嗨,我叫老黄,你叫什么呀?”那憨厚劲儿把大家都逗乐了。
我望着它含情脉脉的大眼睛,突然有一种冲动:我要给它喂食!便从地上拔起一根小草,递给老黄牛。老黄牛温和地扭过头来,伸出又长又大的粉色舌头,舔了舔嘴唇。它探出头,小心地凑过来,张开大嘴,用黄黄的大板牙将小草咬走了。我仿佛看见它开心地翘了翘嘴角。它真的笑了吗?也许它笑了,也许没笑。这可能只有它自己知道了。但我知道,它是快乐的。
渐渐的,太阳就这么悄悄地落下去了,而夜,则在谁也不知道的时候悄悄的来了。刷拉一下,天空像是被一块巨大的幕布给蒙住了。无数的星星出现了!星星!那真的是无数无数颗的星星!它们像一颗颗小小的珠子,嵌在深深的黑蓝色天空上。在大城市中,是不可能看见这么多的星星的。也许,是因为我们离宇宙更近了吧,这里的星星格外亮。它们就像是在光芒下闪烁的水珠,一滴,一滴,在天空上折射着奢华又朴素的光。在这样的境界里,什么也不用说,就感到了升天般的神清气爽。
伴着虫鸣,我捧着月光入睡了。在这宁静而又纯粹的暗色天空里,云也睡着了,只有风儿还在与小花们玩耍,渐渐的,它们也睡着了……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到端午,全国各地赛龙舟,吃粽子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习俗。而你又知道其实在各地的端午节习俗都有不同呢?
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1.河北省:五毒饼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2.山东省:端午节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3.山西省:艾叶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4.陕西省:龙舟竞渡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5.甘肃省:艾虎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6.江苏省:鸭蛋络子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7.浙江省:采药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8.江西省:端午习俗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9.湖北省:竞渡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10.福建省:端午节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11.广东省:儿童放风筝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12.海南省:端午节习俗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
我想爬上门外那座最高的山,那我就能看见世间的第一缕阳光,也能在春天的时候,看嫩芽破土,听绿海吟唱,还可以躺在山坡上,且听风吟。
他们说,我是一只疯狂在梦中的蜗牛,只是一只蜗牛。
他们说,山太高了,你爬不上去的,风会把你挂倒。
他们说,路太糙了,会磨开你细嫩的皮,那儿不适合你。
我说,是的。可我是一只固执的蜗牛,为了那个山巅上的幸福,我愿付出一只蜗牛全部的努力。
绿海柔波的时候,我磨开了皮,有了厚厚的的茧,但我不觉得痛苦,一路的不平和粗糙,都是幸福的痕迹。
我慢慢拖着疲惫的躯壳,寻着亮光。春风轻起,划过我的.壳子,我稳稳爬着,恐有闪失。一只麻雀从远处飞来,又匆忙从我身边飞走。巨大的气流,使我一阵摇摆,我长吁一口气,原来我仰慕的飞行竟如此沉重。我努力爬行着,听见风和雨的赞美,还有小山喑哑的细细低语。
快了快了,我飞快地爬着,走上弯弯曲曲的通往幸福的路,跨过起伏的山丘。多么期盼与风的约会,多么期盼与苍苍白云握手。到了?到了吗?
忽然,一阵狂风吹来,我站立不稳,一阵眩晕,我随风飘然而落。
在我醒来的时候,一切都已改变,一切都令人吃惊,现实是——枯井、野草,还有昨夜春雨的雨滴。
我那个山巅上的梦,那个一念天堂的梦呢?
夜幕降临,多情的风在井底盘旋,抬头,繁星点点,好似一盏盏的灯挂在夜空,仿佛照亮了我的心,我觉得无比的惬意!记不清我有多久没有闲下心来看云、看月、数星星了,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追逐那个山巅上的梦了!
此时我明白了:不要把梦想放在山巅之上,我只是一只蜗牛,梦太高,我去不了那里。其实独坐枯井看云、看月、数星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春天,草长莺飞,农民种下水稻。秧苗上流露出翡翠般的.光芒。站在七星墩往下眺望,那秧苗,宛如一群绿蜻蜓停歇在梯田中。
夏天,烈日炎炎,那火辣辣的日光,照得人几乎睁不开眼。但水稻们挺立在阳光下,好比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做着阅兵演练。走在田埂间,望着这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我笑了笑,说:“这一定会是个丰收年!”
秋天,落叶萧萧,秋雨纷纷,梯田被云雾笼罩住了,恰似仙女从天上撒下了帷幔。梯田变成了雾的宫殿,隐约可见稻谷的轮廓。云雾渐渐退散,果然不出我所料,稻穗长满了一颗颗饱满的谷粒,笑呵呵地弯下了腰。
冬天,白雪皑皑,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古老的梯田,默默坚守着。但冬天的梯田,也有自己的美,一夜之间,银装素裹,像是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它望了一眼天空,想象着来年的春天,便安然睡去了……
我爱家乡一眼望不到边的梯田;我爱家乡苍翠欲滴的秧苗;我爱家乡轻纱般的云雾;我爱家乡那张慈悲祥和的脸……
今天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介绍流传较广的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