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萝卜皮是我爸爸的拿手好菜。当你们听到“萝卜皮”的时候定是惊奇,我就是要告诉你们这个惊天大事实——没错!就是萝卜皮!好,我多说无益,现在就告诉你们泡萝卜皮如何制作。
第一步:买调料、物品
先买白糖,注意!是晶体的白糖而不是打成粉的白糖哦。如果买错,自认倒霉。之后就是小米椒,小米椒一定要小!还有如果有没泡过的就买没泡过的,如果没有没泡过的就只好买泡过的了。小米椒必须是红色的。酱油、醋,要是家里没有或者用完了就一定记得要买。最后就是锅了,锅的底面要平。
第二步:处理萝卜
先把萝卜洗净,之后用刀把萝卜表面的皮切下。注意!不能太薄要厚。还有萝卜一定是白萝卜。
第三步:混合
把萝卜和调料混合在一起,锅上盖上盖子。
第四步:放存
把半成品的泡萝卜皮放入冰箱保鲜层至少三天,三天后,萝卜皮已经成了咖啡色了,又下饭又下菜。
冬吃萝卜夏吃姜,泡萝卜皮是冬天最好的选择!
在南京,美食可谓是各种各样,花样繁多。
繁华的街道上随时可以见到卖冰糖葫芦的人,他们大声吆喝着:“卖冰糖葫芦了!美味可口的冰糖葫芦啊!”
走近看,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山楂,被干净的长竹签吕成一串。这山楂红通通的,又大又圆。表面上有一些深紫色的,有一点凸起,又像一颗颗长着白点的草莓。接着,再往山楂上淋满深黄色的糖浆。最后一步,就是用薄薄的糖纸裹住它们。
孩子们最爱吃冰糖葫芦了,缠着他们的父母,争先恐后地来买冰糖葫芦。真是感激卖糖葫芦的人,他们给了小孩子们如此多的惊喜与快乐。
鲜美多汁的泪笼包也是最美味的食物之一。一位阿姨把竹编的小蒸笼放在铺上,桌上放着一个装满竹子的桶和几个碟子。有一些人在忙着包包子,有的人在忙着洗碗筷,还有一些人在忙着把小笼包送给客人们。
在些路过这里的人,闻到小笼包的香味便洋自觉的人停下赶路的脚步,来到这犯解馋。先把小笼包咬一个小洞,把汁儿先喝攒出掉,接着把皮吃了,最后用鲜嫩的肉蘸着黑色的醋津津有味的吃着。这些勤劳的阿姨每天辛苦的工作,不就是为了给路过的行人以美味吗?
烤红薯也是个人间美味,卖烤红薯的老人推着人烤箱车,车上有一个个小圆洞,里面放着红薯。
红薯烤好之后,飘出阵阵香味,好远都能闻到。
卖红薯的老人从早晨五点一直烤到晚上八点才回家,十分辛苦。那红薯的香味及老人吆喝的叫卖声给冬日里行走上路上的行人带来一丝温暖。
南京还有许许多多的美食在等着我们去品尝,我爱南京的美食,更爱南京这座历史古城。
说到美食城是我最难忘的。
有一次我和朋友到美食城去,到了门口,一阵香喷喷热辣辣的烧烤扑鼻而来,搞得我直流口水,我和朋友点完烧烤后。
一阵子过去了,当服务员举起香喷喷热辣辣的烧烤来,我忍不住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服务员终于走到我的餐桌上,看烧烤放到桌子上,我都快等不及了,直接那些一个鸡腿就吃,还被朋友说我没素质。
原来与不过如此,还以为我的朋友有多斯文,手都没洗就拿着整个烧鸡吃了,还说我?于是,我也开始抢,我大口大口地吃,没差点被噎死。
我们买了很多,吃了大半小时才吃完,不过可惜的是,我比较慢,他们比较快,他们吃得比我多,吃完了手沾的油还用舌头来舔了舔,我看着真恶心。
虽说我吃的没他们吃的多,但是我也吃得很饱了,晚上都不用吃饭了,那天晚上撑的我整晚都睡不着。
美食城是我最难忘的餐厅。美食城,我爱你!
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了长沙市南门口的步行街。刚下车,我就被一个鸡肉串摊子吸引了。香味阴魂不散地弥漫在空气中,我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缠着妈妈赶紧地掏钱。我尝了之后,更是赞不绝口:“天下美味,天下美味呀!”
我们在摩肩接踵、潮水般的人流里继续前行,见得最多的自然是那成双成对的情侣们了。情人节嘛!
我们挤在人群里,慢慢移动。忽然,我眼睛一亮:在一个卖荸荠的.摊子上,被削了皮的荸荠们露出了白白嫩嫩的果肉,轻轻咬上一口,凉凉的、甜甜的感觉从舌尖弥漫开来,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一条纯正的美食街。这里的人啊,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我和妈妈差点被冲散了
美食街上有好多个新疆人。他们一边载歌载舞,一边烤羊肉串,样子既新奇又滑稽。妈妈告诉我:“维吾尔族人天生爱跳舞。”原来如此!新疆的羊肉串果然不同,香香辣辣的。享用完羊肉串,我已变成一只满嘴是油的馋嘴小猫咪。
边走边看,我又看见有些人捧着一个怪怪的东西:上方是长方形,并且插着两三根吸管,下面是钻石形状。外表是又白又硬,这是啥玩意儿呀?妈妈说,这是削了皮的椰子。我肚子早饱了,可眼睛还想吃,又怕妈妈讲闲话,便说:“我自己掏腰包,怎么样?”“好吧”。嗯,味道不错,冰冰凉凉中有股清甜味。
我大饱了口福。过桥米线、炸酥虾、热狗、鸡肉串羊肉串、咖啡、臭豆腐、椰子汁……应有尽有!我还特意编了一首小诗,与大家共享:
南门口,真正好,美味的小吃不得了。一街连着另一街,把我的肚子填了个饱。好吃的朋友跟我来,咱们一起去逛南门口。
嘻嘻!情人节,我的美食节!
如今,路桥的美食节正如火如荼地举行着。
放学的傍晚,天空还透着一丝光亮,我和妈妈大步流星地走向美食节。
到了美食节,那里可谓是人群的海洋。走到一家羊肉串店铺,那些摊主一边烤羊肉串,一边随着音乐舞动,另外一只手配合着摇动着扇子,像是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火中飞舞。人们欣赏着,沉醉在音乐和舞蹈中。继续往前走,是一家“印度飞饼”。只见一位师傅抽出一团面粉,放在铁板上,飞快地揉起来。接着,师傅熟练而轻快地甩起饼来,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往大饼上撒一些馅料,然后上下左右折叠起来,放火上一烤,就完成了。
但是,在感受喜悦和美食的同时,我们是否想过美食节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吗?
看着脚下的路,遍地都是竹签、泡沫盒、塑料碗。再看看游人,几乎个个都是吃完后就往地上随手一扔。还有就是餐桌上,都是人们吃完东西后的垃圾。
旁边有垃圾桶,我们为什么不扔,偏偏要扔在地上呢?我们手头有刚用过的泡沫盒、塑料碗还可以继续使用,为什么偏要再重新拿一个新的呢?我们自己有纸巾,为什么不在自己吃完后把餐桌清理一下以便接下来的人使用呢?难道我们的素质只有那么低吗?如果有其他地方的游客来参加,我们路桥的形象就这样被“毁灭”了吗?
下面有几组数据:平均每天3000人,每人使用5根竹签,7天共消耗105000根竹签,小小的数据,累计起来却是如此庞大,这也意味着有许多棵树会被砍去。 人类的环保意识,难道只有这么低吗?
我想,只有环保的美食节才真正称地上是美食节。环保和美食不成比例,那么举办美食节才更有意义!
我一直是他的小“粉丝”,只要他一做红烧肉,我就会站在旁边“偷师”。都说“名师出高徒”,不过,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得上“高徒”。
在我看来,做菜不难,便夸下海口,要亲自为爸爸做一次红烧肉。
那天,我将五花肉、姜、蒜、八角、桂皮和糖准备好,开火,放油。可能是因为火太大,油花溅得到处都是,溅到手上,疼得我直跳,幸好有妈妈及时救场,不然,我就成“红烧肉”了。虽然开头不太好,但我越挫越勇,将姜蒜用油煸香,和五花肉一同翻炒,等到香味溢出,再放入八角、桂皮和糖调味,同时放入几滴酱油上色——这可还不是最后步骤,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要用温火煨两小时。
两小时过去,我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盖——虽然,我做的红烧肉闻起来怪怪的,看起来也怪怪的,但味道应该会不错吧?
我将红烧肉端上餐桌。餐桌上,爸爸妈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都不动筷子。我站起来,夹起一块卖相最好的红烧肉,放到爸爸碗里:“老爸,快尝尝!虽然没你做的好吃,但也该鼓励鼓励吧,毕竟这是我第一次下厨!”
爸爸夹起肉,放到口中嚼了嚼。我盯着他的脸,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情——爸爸的.脸就像个调色盘,由红到绿再到紫。
“好吃,好吃,就是有点儿甜了。”最后,他总结道。
“真的?”我连忙夹起一块尝了尝,刚碰到舌头,就条件反射般吐了出来,连喝好几口水才冲淡那怪味。“这根本不是有点儿甜,分明就跟吃糖没什么区别!”说完这句话我就后悔了,这盘“黑暗料理”是出自我的手啊,我脸上的尴尬一览无遗。
“没有,没有,下次别手抖放多了糖就是。”爸爸安慰些我。
我不禁汗颜,说:“真是一勺糖毁了一锅肉啊!”
现在,爸爸还是会给我做红烧肉,味道还和以前一样好。只是爸爸更忙了,我吃到红烧肉的机会少了。我也长大了,不再黏着爸爸,不过,红烧肉的味道永远留在了我心中。
这就是我的美食记忆,一段与爸爸的红烧肉相关的专属记忆。
而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清明时节的青团,那散发着清香的青团,是我最爱吃的。
清明节前,妈妈早早地采来了艾草。这个时节的艾草是最嫩最绿的,这些艾草当然是用来做青团的喽!厨房里烧好了水,把洗干净的艾叶倒入水里,加上一些碱,过水焯一下。焯过之后,嫩绿的艾叶就变得碧绿而柔软了。然后再用糯米粉兑水和面。这时,只见妈妈的手灵巧地把面团推压开去,再折过来,再推压开……一遍又一遍。这动作看起来简单,可做起来一点都不简单,我就亲自尝试过。
看着妈妈和面那么轻松随意,我的手也痒了,真想试试身手。妈妈看出了我的想法,就让我把手洗干净试试看。我早就等不及了,捋起袖子,欢快地跑去洗了手就揉起面团来。一开始我还揉得像模像样的.,可不一会儿,原本光滑的面团,在我手里却变得凹凸不平、又干又瘪了。我一下子就懵了,怎么回事?我明明模仿过很多次了,这动作应该跟妈妈一般无二啊,难道说这面团跟我有仇?无奈,我只好向妈妈投去了求助的目光。妈妈接过我手中的面团,轻柔地润了一层水,又开始揉起来。妈妈边揉边告诉我:“和面这种事,力道可比动作要紧多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和面要注意的是力道而不是动作啊。看来,和面真不是件容易掌握的技术活啊!
面揉得差不多了,妈妈就加进焯好的艾叶,把它揉进面团里,然后再用石锤锤打面团,里边的艾叶就会变得十分细碎,这就是之前焯水时放碱的效果了。面和好之后要醒一醒。醒过面之后,把面团分成小块,再把这些小块按压成饼状,包上先前准备好的豆沙馅或是白糖芝麻馅,然后,小心翼翼地捏住口,团成一个个光滑的圆球,再滚上一层糯米,就算做好了。
妈妈包馅的时候,我看着简单,又忍不住想掺和一把,但是我包出来的青团都不是正圆形的,跟妈妈手里团的圆球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好不容易包了个滚圆滚圆的吧,偏偏还有不少裂口!可怜的青团们,到我手里就只有被虐的份儿了,将就一下吧!做好了所有的青团,然后把它们放入高压锅中蒸15分钟就能出锅了。
刚出锅的青团热腾腾的,透着一股水灵灵的绿色,散发着清淡的艾草香,外边的一层糯米也变得晶莹剔透的。好吃要趁热呀,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就往嘴里送。还是太急了,舌头都快被烫得没知觉了!再吃,只好耐着性子把它吹凉。一口咬下去,最外层的糯米饱满香软,中间的一层很软,黏而不腻,最里边的馅更是香甜爽口,仿佛整个舌尖都被一股春的气息唤醒了,清新的鲜艾草味儿充溢着整个口腔。就是这样的美味,才值得我们代代相传呀。
家乡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在清明节时,将这些青团供奉给逝去的亲人们。或许,这青团,更代表着一种懷念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