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宏村作文1000字(徽州宏村作文1000字)

水墨宏村作文1000字(徽州宏村作文10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2-18 09:18:12
水墨宏村作文1000字(徽州宏村作文1000字)

水墨宏村作文1000字【一】

国庆节,我们全家去宏村游玩。在我印象里,我觉得宏村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没什么好玩的。我妈妈说宏村是国家5A级景点,我不相信,可一到宏村,我就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

宏村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我觉得它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流水。水从一个半月形的池塘——月沼,经过家家户户门口的沟渠,汇入村口的南湖。就好像是古代的自来水,居民们有了“自来水”,就不用千里迢迢的去打水了。正是“浣汲未妨溪路连,家家门前有清泉”。而且流入南湖的水还可以浇灌村庄里的古树,月沼、南湖、沟渠,这三者成为了宏村的标志,使整个村庄灵动起来。

二是建筑结构。宏村是徽派建筑的代表,房屋的屋檐像高高扬起的马头,所以又叫马头墙,这是宏村建筑的一大特色,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另外,导游还介绍说,宏村又被称为“牛型村”,山为牛头,房屋为牛身,月沼与南湖为牛肚,沟渠是牛肠,古树是牛角,木桥是牛腿。这真是太神奇了。

三是徽派文化。安徽是个崇尚“仁义礼智信”,崇尚教育的地方,从宏村建筑的名称就可以体现出来,“敬德堂”、“敬修堂”、“承志堂”等,充分显示出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另外,宏村还有很多的美食,除了臭鲑鱼,毛豆腐,还有两样我非常喜欢。一样是小烧饼,直径大约五六厘米,里面是梅干菜和肥肉,又酥又脆;另一样是甜甘蔗,大约只有手指头那么粗的甘蔗,特别甜。

宏村,是个充满了传统智慧和美食美景的地方,我还会再去的。

水墨宏村作文1000字【二】

在国庆七天假期中,舅舅和舅妈带上我和老妈去宏村游玩。

10月5日上午9点,舅舅驱车带着我们向黄山市出发,大约11点多钟我们顺利的到达宏村。

我一开车门,一股滚烫的热浪扑面而来,强烈的阳光照得眼睛几乎睁不开,只能皱着眉头、眯着眼睛看东西,脑袋上方飘过一句话:这地方真热呀!

我们踱步进入大门,只见左右两旁栽着挺拔的金桂树,一股清甜的香气钻入鼻孔,感觉格外清爽。往前走了约20米左右,一个大池塘映入眼帘,再定睛一瞧,池子中心还有鸭子嘞!有的把深黄色的扁嘴伸入水中,食用美味的水藻和小虫;有的站在礁石上,眺望岸边的游人;还有的一双一双的在游水嬉戏。淡绿的池水、可爱的鸭子,搭配的多么协调啊!

岸边有许多的大学生在写生。有的画房子、有的画池塘、有的画树木……真是棋逢对手---各有千秋啊!

我们先选了一个比较安静的宾馆入住了,吃完美味可口的午饭后,大家在房间里美美的睡了一觉。下午2点,浙江的叔叔阿姨也赶到了宏村,稍作休整后,我们一起结伴去欣赏景区的景点。

我们浏览了许多景点,最主要的就是南湖书院。跨入志道堂,只见中间摆放着几个方方正正的木桌,再往里走,一幅孔子的画像高高的挂在墙上,格外引人瞩目。我站在这里,有一种仿佛回到了古代和弟子们一起听先生授道解惑的感觉。晚上,由于大家累了一天,所有人都安安静静的进入了梦乡。

水墨宏村作文1000字【三】

今天我们住在宏村的村民家里,慢慢享受这里的生活。结果发生了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我们住的地方是一个乡村农家乐小旅馆,店里的老板是一个英俊的伯伯,他煮的菜真是美味无比,个个都是美味佳肴。

伯伯有一座两层的小楼房,也是白墙青瓦,门窗都是徽州木雕,图案非常精美,院子里有假山、小池塘,摆满了漂亮的植物,绿油油的,还有五颜六色的花点缀着院子,这可真是个美丽的花园!

伯伯养了一只母猫,母猫有一只猫宝宝。他们在院子的树下乘凉。我和哥哥、姐姐非常好奇,因为我是过敏体质,爸爸妈妈不让我多看猫。于是,趁大人们中午休息的时候,我跟着哥哥、姐姐偷偷去看猫。

这两只猫可真漂亮,它们身上的毛黑白相间,泛真亮光,一看就知道营养不错。猫宝宝还在吃妈妈的奶,我们很好奇,想看个究竟,猫妈妈烦死我们了,就老换地方。最后,他们躲到了花坛后面的树下,再没地方躲了。姐姐趴过去,给它们照了不少合影。

我挤不过去,就一屁股坐在花坛边的石头桌子上,结果一不小心把石头桌子给坐翻了,我迅速一闪,石头桌子落了地,“咚”的一声,爸爸妈妈被惊醒了,出来一看,我呆呆地看着石头桌子,椅子全倒了。爸爸妈妈十分生气,批评了我,于是我赶快向伯伯道歉,伯伯说:“没关系,只要没打到你就好了”。接着,他和他妻子准备去搬那个石桌面,结果根本搬不动,伯伯的脸沉了一下,爸爸妈妈又批评我了,也跟伯伯道歉了,但伯伯还是说:“没事,没事!”

我很感激这位伯伯,这里的村民真善良,我再也不敢添乱了。

水墨宏村作文1000字【四】

黄山的宏村,是我去年暑假重点选择游玩的地方。它位于黄山市的黟县,离黄山市约40多公里。

一进入宏村口,便看到一片黑瓦白墙建筑群,徽味十足!顺小岛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塘清水,池塘被一座小石桥一分为二,那石桥中部突出,呈拱形,站在桥上可以欣赏到池中成片的荷花与荷叶,不时的在傲风中摇摆着,岸边的古屋配上后面的青山,真是古韵悠悠,意境浓浓啊!

我们本想放慢脚步,却又迫不及待的顺着人流“闯”进了古村,村里的小路很窄,最多过一辆小推车的宽度,路面是青石板路铺成的最引人注目的是路边始终有一条流动的水渠,清澈见底。原来这就是宏村最讲究的地方了。

据介绍,在南宋绍兴年间,宏村为了灌溉、防火、饮用,独具匠心,利用仿生学建成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细水顺着存了就偶去十八弯,好似“牛肠”,流过家家户户门口。

接着,我们拐进了古村的中心区,是一外月牙形小池塘,水面平静如镜,映着蓝天白云和黝黑古老的院墙,仿佛来到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听介绍说池塘是早先村民傍着泉眼挖掘的,取各月沼,也就是水系中的“牛胃”了。溪水经“牛胃”过滤后又顺“牛肠”又绕回每家每户,最后流向村南边的“牛肚”――南湖。

有了这样的一个水系,整个村就更加有灵气了,不过,最主要的是实用价值,村民们喝水、洗衣、洗菜等等,都有村约规定,可不能混乱了,这样才能“家家门巷有清渠”噢!

宏村完全被古老的气息包裹着,古屋飞檐翘壁,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充满着诗情画意,有许多人在河过写生作画,怪不得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呢!

水墨宏村作文1000字【五】

研学之旅的第三天,我们去了一处世外桃源——宏村。

从高空俯视宏村,其形状就像一头牛。村前两棵参天古树就是牛角,大大小小的徽派建筑挤在-起,组成这头白灰相融的牛。

徽派建筑只有白灰两种颜色,透出一种别致的美,青砖灰瓦也承载了一代代人的回忆。亭台楼阁,宏村样样都有,有大家大派的豪气宅院,也有小门小户的别致精心。小巷众多,以砖石铺地,古朴自然,轻步穿过,仿佛置身于某个古老的年代。徽商通过六角窗来卖商品,使买卖的过程变得十分有趣。

宏村整个村庄的设计也是十分考究。巷子边有条条水沟,走在巷子里,就好像走在桥上,叫人想起“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这些水沟可以将雨水、等都引向南湖,南湖又通向村外的大河,这样就解决了排水问题。

在大户人家中,丫鬟也是有住宅的。大夫人陪嫁丫鬟的住处自然是最好的,屋檐的木雕十分精致,让人有穿越之感。丫鬟的房间中也是有小秘密的,里面通常开两扇门,一扇通向厨房,一扇通向堂,这是主人要求丫鬟“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宏村,古色古香,纯朴典雅,让人留恋。

水墨宏村作文1000字【六】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开着车,沿着弯弯曲曲像蛇一样山道来到了宏村的停车场。

刚下车我就看见了前边的农田,农田里有几匹休闲自在的小马在吃着一棵棵鲜嫩的小草。不远处还有一群小鸭子在水里游来游去,更有趣的是,小鸭子后面还有一只“跟屁虫”那就是老鹅大婶 。田地的后面就是一座座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高山了。山的上面,就是那蓝蓝的天空,天空上面还有许多好看的白云。

宏村的停车场前面就那么美啦,那不用说了,农村里面肯定比外面更美啦。我和爸爸妈妈一边走一边欣赏身边的美景。终于,我们到了宏村售票处。虽然这里很美丽可票价很贵。大人要104元,小孩半价52元。我想如果票价可以少点,就会有更多的人来了。可以很多人欣赏这么美的地方。

我们买完票以后就进了宏村,我刚一进宏村,就被水里的房子倒影吸引住了。因为,那房子让我像穿越到了明朝一般,白墙,黑瓦,雕梁画栋。仿佛周围的人和我一起穿越到了古代,说话的语言也变不同了。这么美的景色,怎么能错过拍照。我和爸爸妈妈在水边拍了几张照,妈妈还说回去可以把照片洗出来。

中午我们来到了古色古香的饭店吃了饭,香菇炖鸡汤真是美味绝伦。饭后又去逛了几个景点,最后依依不舍的离开宏村。在回家之前去纪念商店买了12张明信片,希望把这美丽的美景带回家。

爸爸说:“宏村是幅画,西递是本书。”今天我欣赏了一幅画,希望下回可以去读那本“书”。

水墨宏村作文1000字【七】

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太阳早就挂在了天空,把大地照的一片金黄,小草伸了伸赖腰,抖落身上闪闪发光的露珠儿,池塘里的睡莲也醒了,开的分外娇艳动人。

吃完了早饭,我们就向宏村走去。一路上,左右两边的枫杨迷住了我,树干粗的需要我和妈妈两个人才能把它抱住,我不由得想,那得需要多少年才能长这么大呀?通过一座不宽的小桥,我们就进入了宏村。导游阿姨让我们回望南湖,的确很像一把蓄势待发的弓箭。然后,我们参观了宏村的民居,木门、木窗、木横梁、木柱子,一件件都精心雕刻。特别是横梁上的人物、花鸟雕刻得栩栩如生,让我不得不佩古人的手艺。宏村里每户家的房前屋后,都有水由北往南流,最终流入南湖。听导游阿姨说,这是先人为了防止火灾而设计的。先人真是了不起啊!

大约一个小时的工夫,我们游遍了整个村庄,真让我恋恋不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