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灯有多少古老。走进老街,走进塔园,走进典当,走进顾炎武故居……
小时候,只知道千灯有个塔,在我家乡村庄边向西望去,就能看得到那高高的塔尖,光光的矗立那个远方,像一把没有打开的雨伞,巍然屹立在那个地方。不仅我能看得到,只要在千灯地方,不管是东南西北,都会看到。后知道一点点“秦峰塔”是什么用途,据史志记载,是吴淞江与淀山湖一带航船出行的标志。
以前在石浦工作,很少到千灯,后来到千灯工作,几乎是天天在古镇上散步。却还是读不懂千灯这块古老镇子里,到底有多少深沉的文化底蕴。就边走边看,慢慢的在街上行走,看着风光,确实有点古色古香的味儿好浓。那些古老的街巷,有原始的风景小巷,一下子让我沉恋在这街、弄、桥、河,所带给人的一种美感心情。飘出那悠悠的昆腔、细腻的丝竹,那些唱腔乐曲,一直流传到今天的人们心中,已经成为一种历史文化遗存,把它定格在历史的舞台上,继承和发扬。
千灯古老的,有多少古老的屋子,有多少古典建筑,有多少古老街弄。只要认真去品读那远去的风貌,确实有点味儿的老屋,静静的院落里,铺设的石板有一种感觉,知道远去的时代和深沉的岁月留给后人深沉记忆,和多么美好的视觉。破旧的门窗框,不朽的石库门,灰旧的砖木墙,显得苍老而无力。房子里老者,坐在门内,活像一尊古老的雕像,凝沉的目光看着每一个游客。
古老的镇,总有古老的河,也有古老的桥,石板街上,从南到北有着多座不同的小桥,穿越一座石结构的小桥,来到棋盘格式的古街,古老与现代的交叉和变换着动与静的经典文化。琴行、书画、昆曲都围绕这方寸地。双口古井、小巷小弄也能展示特有的深沉文化底蕴。老房子临河而建,从河里以石头垒成驳岸,然后再用砖砌的墙。转角处有一条深长挡风雨的廊棚,旧时大户人家的河滩,独用享受一道特有的小镇风景。
我曾经从事地方修志工作后,对古老的千灯,又一次认真的阅读,了解和探究千灯的.文化。一些河流、街弄的名称,都离不开千灯这个古老文化的遗存。小溪小巷一条条深深的弄廊啊,浜连着巷,巷绕着溪,溪连着岸,这些名称的来历,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形成了一个小镇的整体,活像一个九曲十八弯的风景图。
来千灯必去的是顾炎武故居,坐落石板街南端,走进那个院落,炎武铜像屹立在门口中央,静观肃然。看羊他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言就在这里呐喊。这里留下的不是风景,是做人的尊严,是爱国的热情,是激励人的奋进和士气。游客们走进来是继承文化和传承爱国精神。沿着故居向里面走,看到的是另一种文化。那是顾炎武从小生活过的地方,浓缩一生的精华。并不懂的文化有多深奥,不知有多神秘,只知他是七十二伟人之一。
然后,来到“典当”那个院落,踏进这个门槛里,一下子让我想起那种深不莫测挡墙门,到底有多少神秘,笼罩在人们心头。走进细看才知道,典当存在了几百年,原是商贾生意上的经营之道,流传千灯是商贸重镇。为开发旅游,这里住进20多户人家,都搬出典当院落,住了好多年住户却相互还不认识。可想而知,庞大的徽州建筑在那岁月里,有多么的气派和深奥啊。
看着一些斑驳的、破堪的、废旧的墙壁;石级、驳岸、河滩;街道、河流、长廊、庭院,都是人们眼中的风景。旅游开发以来,一些新颖的古典建筑,长廊、亭子遍及到古镇的每一处风景中,人们坐在亭子里一边品茶,一边看风景,一边听悠扬的昆曲。行走的年轻人,时不时伸出相机来,喀嚓、喀嚓的拍着千灯那古老的风光照。尚书浦的几座石拱桥,还有好多条船只,人们享受河光风景的最佳游览。河溪中,传来了船娘的民谣声,一位摄影朋友,盘坐在船头上,认真、细心、专业看风景,听到不断喀嚓声,只看到他专心致致,把古镇景色拍到他喜爱的相机里,也许回去静静的欣赏。
当然,想走出古镇时,却知道还有好多的地方,没有看够,旅游项目在开发和完善之中,只能等待下次的到来,再去慢慢的品味这古镇的风景。身临其境却还是不知古镇奥妙,到底这里有多少文化能让你懂得真正的涵义,唯有在书本里翻阅一些古老的东西,才明白最有说服力的价值。穿越那些小巷小弄,别有一番新的视觉,在我的脑海里,像一幕幕电影镜头一闪一个美……千灯真的美在何处,无法解读之妙。
兴化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兴化是个不大也不小的城。兴化有万亩荷塘,千垛菜花……我的老家虽不出名,但那儿的风光还是很美的。
我站在大门口,可以看见小路旁边种着金黄的油菜花,白的、黄的、黑的蝴蝶在花朵上翩翩翩起舞。花瓣随风飘飞,空中除了黄色的花瓣,就是辛勤劳动的.小蜜蜂和美丽的花蝴蝶。
从大门往里走,是一个园子。园子不大,种了很多韭菜,绿油油的,让家门口充满了生机。不少毛毛虫一边啃着嫩绿的叶子,一边躺在太阳底下晒太阳。叶子上那晶莹透亮的露珠,如珍珠一般,仿佛轻轻一碰它就会消失了。在阳光的照耀下,露珠闪闪发光。
从房子旁的一条小路可以绕到后面的园子。那园子可要大得多。嫩绿的蔬菜,茂密的果树,在露珠的点缀下到处都有春的气息。后园也有成片的油菜花。听奶奶说,整整种了一亩的油菜花呢!油菜花那种金黄色,是春姑娘用心调制的颜色。那颜色黄里透金,绿里透银,十分好看。后园里还有碧绿的草地,芬芳的花朵,可爱的柳树姑娘……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很想来我的老家游玩一下呢?
兴化、高邮都具有两千多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地域同属苏北里下河水网地区,河渠纵横、土壤肥沃,自古以来,两地人民安居乐业,重文乐道。两地的土壤不光适合出产优质稻米,还特别适合出产文人。古时,高邮有秦少游、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兴化有郑板桥、施耐庵等大文人。当代:高邮诞生了汪曾祺,而兴化涌现了以毕飞宇为代表的一群中青年优秀作家。
扳起指头算算,我游历兴化、高邮的次数比到任何其他县级市都要多得多。“民以食为天”嘛,这两地吸引我的,还有那难以忘怀的美食。
兴化菜、高邮菜都风味绝佳。在我看来,高邮菜浓油赤酱些,更讲究外观的美观、精致;而兴化菜,讲究原汁原味,更原生态、更家常些。
每次到兴化,都会有满桌的鱼虾。兴化鱼的品种很多,最好吃的是野生的菜花大昂嗤,听说每到春风和煦菜花黄的时候,就是昂嗤鱼肉最丰美的时候。汪曾祺也特别喜欢吃昂嗤鱼,他在《故乡的食物》里对昂嗤鱼的外形有详尽地描述。他还特别提及昂嗤鱼腮边的两块拇指大的蒜瓣肉,堪称至味。
昂嗤鱼熬汤特别奶白,极富营养。在兴化,我吃过昂嗤鱼豆腐汤,与我记忆中的鱼汤一样浓白鲜美。多年前,我剖腹生下女儿,奶水一直很少,据说月子里吃的都被自己吸收了,补了开刀时失的血。女儿处于半饥半饱状态,那会儿没有洋奶粉,只能每顿打些米糕补充,实在没什么营养。好不容易女儿半岁了,根据育儿手册,需要增加辅助食物了。我马上行动起来,在小菜场寻寻觅觅,每天买回两条小昂嗤鱼,只有三四寸长,用小奶锅小火炖汤。不要看只有这么小的两条,也能将汤炖得浓白,飘着鲜香。再放入剁碎的一小撮鸡毛菜,小半个馒头煮成糊,一口一口喂女儿。当然,鱼被我先挟出吃了,结果女儿和我很快都像吹了气一样胖了起来。
那时昂嗤鱼价格很平民,我口袋里也没什么银子,记得每天就花一毛钱买两条小鱼。现在昂嗤鱼变身为高档鱼了,模样也壮实多了,动辄十几、二十几元一斤,我很少买了。
在兴化吃得更多的是红烧大昂嗤鱼,这种大昂嗤都有五六寸、七八寸长。一盘上桌,一圈推辞过后,我会毫不客气地挟起一条整鱼放入自己的盘中,慢慢品尝。昂嗤鱼煮得久了,挟起来轻轻抖抖,一条完整的鱼骨就会与鱼肉分离,那抖下来的碎鱼肉入口即化,鲜嫩味美极了。
兴化的螺蛳也令人难忘。南京人烧螺蛳,叫炒螺蛳,螺蛳倒入锅中与酱油、酒、辣椒、盐、糖一起煸炒,需炒好一会,然后放水煮熟。兴化螺蛳不放酱油,葱姜白水煮,味美极嫩,又是一绝。
去年夏天因参加兴化中学与上海少儿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大赛颁奖仪式又一次来到兴化。落住的饭店早晨供应蟹黄包子。蟹黄包应该是靖江最有名,是汤包。馅用猪皮冻和蟹黄搅拌冷冻过后包,蒸熟后猪皮冻化成水,用吸管吸。现在各地都仿照靖江做起了蟹黄汤包。我在淮阴吃过,前不久在扬州富春也吃过。说实话,我每次都浅尝辄止,猪皮冻和冷冻过的蟹黄都有些腥,两腥相加,就有些难以下咽。原本对兴化的蟹黄包也没什么期待,端上来发现不是汤包,是一只硕大无比的肉包子。因还有其他吃食,就有些发怵,怕吃不下。谁知一口咬下,香味四溢,蟹黄和猪肉馅都非常新鲜,没一丝腥气。估计猪肉是农村散养的黑猪肉,且肉馅量足汁多,嚼起来颇有弹性,异常鲜美,一桌人埋头大吃,不一会儿,所有人把大包都消灭了,连食量原本很小的上海少儿社女总编也如此,我们都意犹未尽咂着嘴,真正齿颊留香啊。此蟹黄包非常受周围百姓的追捧,这家饭店的早餐是要翻台的\'。此后我逢人便介绍:“兴化的蟹黄包你们一定要去尝。”
兴化的阳春面也很好吃,酱油汤中撒着细小的葱花和黑胡椒粉,味道很独特。面汤里还有些许虾籽,吊鲜用。我刚陪一个台湾作家团采风江苏,全国台联的梁会长介绍苏州的酱油面和白汤面如何如何好吃,让他们一定要品尝。梁会长肯定没吃过兴化的面条,我便向台湾作家们介绍起兴化的阳春面来,说到虾籽,他们都不懂,问是鱼露吗?又说,奥,是虾卵啊。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们说的是不是一回事。
今春,又来兴化,同行的朋友说她爸爸爱吃兴化的阳春面,特地买了一盒兴化特产:虾籽。分给我们一人一小瓶。如今这小瓶虾籽还摆在我厨房的柜子里,每每下面条时我都会撒些虾籽,家中的面条因此会吃出些许兴化面条的味道来,好不快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