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不同的人,看到同一片风景,感受会不一样。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自小对大山就有一种母亲样的感情,我把爬山当回归。老公是在平原长大的孩子,他对广袤无垠的平原更喜爱,他把爬山当运动。每次我和老公去爬山,他就表扬我天生有爬山的能力。望着陡峭的山崖,我竟然可以不凭借任何东西,三五下就爬上去了。
那一刻,如同我的脚上有吸盘一般。只要进入大山,我就感到一种神奇的记忆,手脚开始灵便起来,内心湖水一般的平静。进入大山,向内的静音模式启动,树林里的鸟、地面上的虫,一声声清晰悦耳起来。登临山顶,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更是心旷神怡,似乎心里的浊气都可以全数倾吐,再次吸纳的都是清新的山林之气。站在山顶,贪婪的欣赏着眼前的风景,远望可以看到天地相接,近望可以看到树叶和行人。
对同一个人同一个地方来说,想到的和看到的风景,也不会完全一致。站在山脚下,风景是想出来的。山在你脚下,才能领略风景的真面目。我记起去年五月在襄阳爬卧龙山的情形。站在山下看,觉得山并不高,只是隆起的一个大包而已。登到山顶,站在隆中纪念塔上,我们一行不约而同尖叫起来。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襄阳城,可以看到脚下的树木呈现各种不同的绿……上山只为打发时间,到了山顶才知人生不虚此行。
经过千般辛苦看到的风景,其实不再只是风景,它包含的还有付出和收获的快乐。老公说去旅游不如在电视上看旅游节目,那介绍得更仔细,视角也更好。我说,你在电视上看磨基山,和站在磨基山看磨基山,这感觉能一样吗?他想想这么多次的爬磨基山,不再说话。《小王子》里的小王子为什么爱那枝玫瑰,是因为他在那枝玫瑰上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费尽千般苦心得到的,和轻而易举拿到的,风景怎么会一样。
再一次地,经过千般辛苦,我终于站在山顶看风景。这一刻,我觉得生命是如此美好。当然我也知道,老公不爱山上的风景,所以有时候,我也会陪着他去看草原。和而不同,互相尊重,是我们十几年的相处之道。
冬天终于过去了,春天踏着欢快的脚步来到人间。
寒风被赶走了,取而代之的是蒙蒙细雨。“沙沙沙”地飘向大地,仿佛在说:“春天到了!”公园里的景色焕然一新。
岸边,成排的柳树刚刚吐出嫩芽,叶子小小的,绿绿的。真像是春姑娘的长发,悠悠地在风雨中飘荡。绵绵春风把小草染绿了,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各种花儿
争先恐后地开放了。红的、黄的、紫的、粉的……不用人工栽培,它们就会自己在风吹日晒的关照下竞相开放。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当然,如果没有那一片片青幽幽的小草的陪衬,花儿也不会显得多姿多彩。小草的叶尖上不时滚动着小水珠,像珍珠一般,要是太阳对着它一照,肯定会闪耀出珍珠的光彩。一棵棵落光了叶子的树木,正在给自己穿上绿莹莹的衣服呢!
小河清清的,当绵绵的细雨落到水面上时,就会溅起一圈圈涟漪。
雨终于停了。公园好像被清洗过了一遍,很干净,到处都是湿漉漉的。
春天的公园真美丽!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其实,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
有一次,我们出去爬山时,看到了许多游客也想去爬山,他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而有些人则继续爬山,他们一行人来到半山腰时,看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这时,又有人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很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间流连,有些人继续攀登。他们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风景煞是好看:远处,山峰在白云中若隐若现,远远望去,只能看见白云与山峰融为一体,再也分辨不出哪里是白云,哪里是山峰了。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还有一条小溪唱着歌儿向前奔去,岸边杨柳依依,显得格外唯美。
看着这些游客截然不同的选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有些人因为听信了别人的话,从而没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而有些人却和别人看到了截然不同的风景;爬上山顶的人却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景也收获了坚持到底而带来的喜悦。
春姑娘来了!她把迷人的春光撒满人间,美丽的公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你瞧,那座圆形的大花坛,开满期千姿百态的花朵。白色的月季,紫色的玫瑰,红色的花花等等,分别组成一个个艳丽的花环,真是万紫千红呵,彩色蝴蝶被吸引住了,它们一群群飞来,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公园里,到处都是一簇簇、一片片不知名的小花儿,红、黄、蓝、白各式各样。有的钻在狭窄的石诚意缝里,有的躺在树下的泥土堆上,有的长在假山上,把假山中间的山洞当面镜子照,真像一群顽皮的小姑娘。
路边树木欣欣向荣。樱花树上,怒放着一簇簇红白相嵌的樱花,白的像雪,红的像火,好似像雪山火炬合成的彩绸,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晃,欢呼春的到来。有几株桃树的树杈上,缀着一朵朵红艳艳的花,就像害羞的小姑娘,露出半边带着红晕脸蛋朝着你微笑。春风中,不时飘来阵阵淡雅的花香,令人心醉。
春天的公园充满了活力,春天的公园把美丽印在人们心中,愿明媚的春光永驻人间!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