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尝试过学校里品尝美味的绿茶香芋汤圆呢?没有吧!今天作文课,老师神秘兮兮地说:“等一下我们来。”我听了也觉得很新奇,作文课!
开始了,首先锅里放下适当的水,然后盖上锅盖。过一会儿,开始有水蒸气冒出来,接着冒出了一些小气泡,仿佛有一个调皮的孩子吹泡泡,不一会儿,水里的小气泡变大了,发出了嘟噜嘟噜的声音,就像一大群快乐的孩子海边吹泡泡玩。这时,水开了,老师用勺子把汤圆推进锅里,然后用勺子搅拌。有些汤圆沉到水底,就像一个个潜水员海洋里遨游;有些汤圆沉下后又浮起来,就像峡谷蹦极一样,真有趣。我们真希望汤圆早点熟,可汤圆就像要跟我们作对似的,一直没动静。有的同学等得不耐烦了,便提议玩脑筋急转弯。正当我们玩得高兴时,老师说:“汤圆熟了,汤圆熟了!”同学们听了,赶紧去看汤圆,发现许多熟的汤圆都浮水面,像一个个热气球一样,还有少数没熟的汤圆飞快地滚动,像一个个杂技演员一样。终于,汤圆全熟了,同学们用碗筷奏起了交响曲。
分汤圆了,同学们蜂涌而至,把老师围得紧紧的,而且还拼命地喊:“老师,先给我!”终于,汤圆分完了,同学们各自喜滋滋地捧着自己的碗回到座位品汤圆。蔡任同学囫囵吞枣,不到一分钟就把汤圆吃完了;开宇同学却如数家珍似的,吃一口,看一眼。我仔细品尝汤圆,汤圆吃到嘴像棉花糖一样,软软的,粘粘的,香香的.,真好吃!
这次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不能太着急,因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今天,我来到了学校,一到学校我就听到同学说今天我们要举行包饺子活动,看谁包的最好,我听了之后非常的开心,但是我从来就没包过饺子啊,每次妈妈包饺子的时候我都没仔细的看过,这下不知道该怎么办啊!但是我的心里还是很开心。正在这时已经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先给我们讲包饺子的过程,然后发给我们每人一片饺子皮,又给我们放上饺子馅让我们自己包,这时我迫不及待想一展身手。我先把饺子皮上的饺子馅放平,然后将面片对折,最后把面片的顶端封好,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可我万万没想到我将这个刚刚包好的饺子放在桌子上时它就露馅了,于是我在包第二个的时候我总结了上次的,认真而仔细地包,并且使劲将饺子的口封好封紧,这次的饺子我比较满意,接着我按照这样的方法包了一个又一个都还可以,现在该调调料了,老师在我们的碗里让我们放上五香粉。醋、蒜、生姜和盐,最后老师给我们煮了我们包的饺子,煮好后放在碗里调上我们刚才准备的调料开始品尝,吃着自己做的饺子真的香啊!
今天在课堂包饺子的亲身体验活动,我的感受真深刻啊!我希望以后的课堂上能够多做这些活动。
在新年来临之际,家家户都要包饺子来庆祝新年。今年的大年三十,我不仅尝到了美味的饺子,还亲自过了一会包饺子的乐趣。
大年三十晚上,爸爸和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包饺子的,我溜进厨房,看见爸爸正在和面,妈妈正在准备饺子馅,我说:“妈,让我也试试吧。”妈妈看见我点点头,表示同意了。我高兴极了,因为我就要学包饺子了!妈妈拿起擀面杖给我做示范,只见妈妈左一下右一下,一个个又薄又圆的饺子皮就成了,我一看,心想:原来这么简单。看我的吧!我胸有成竹的接过擀面杖,学着妈妈的样子一手拿着面团一手推动擀面杖开始了,不料面却粘在擀面杖上,弄了好半天手上面板上都成面了,真烦人!妈妈看着我焦急的样子笑着说:“要撒点面粉才能不粘,但也不能撒太多否则就不好包了。”妈妈又给我讲了许多要领,并耐心的指导。我尽量按着妈妈说的去做,可刚开始擀出来的还是四不像,看着妈妈那么不厌其烦的教我,我想:我绝不能气馁!经过反复操练,我越擀越熟练的了。看着圆圆的饺子皮在我的擀面杖下快速飞舞,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的!
擀好了面皮,该包饺子了。我兴致勃勃地拿起面皮加上馅照着大人的样子包了起来,可饺子馅好像成心与我闹别扭似的,一个劲儿往外跑。我站到妈妈身边想看看妈妈是怎样包的,却看见妈妈把硬币放在馅里包进饺子里,感到好奇怪。就问妈妈是干什么的,妈妈告诉我,谁要是吃到这个饺子,他就会在新的一年里有好运。为了能吃到这个饺子,我迫切希望能把饺子赶快包好。我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耐心的琢磨着,思索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一番努力的学习,我终于学会了包饺子,我用手不经意的擦了擦头上的汗,却弄得一脸面粉,变成了一只小花猫的。
饺子熟了!妈妈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我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虽然包饺子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我学会了包饺子,也值得的。
这就是包饺子的乐趣,我体会到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克服了所有困难后,我们才能成功。
最近,拜读了黄武雄先生的《学校在窗外》一书。书中,作者以“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受教育与不受教育有什么差别”、“知识是什么”、“学校要不要存在”等一连串涉及教育的根本问题,探寻和揭示了学校教育和当下教改的真面目,从而引发我们进行深入思考,重新去认识学校教育,认识社会……作者认为,孩子去学校是为了与世界互动,打开经验世界与发展抽象能力,以便于与世界联结。学校教育应做,而且只要做两件事,一是打开人的经验世界,二是发展人的抽象能力。如果说学校教育还有第三件事该做,那么便是留白,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去冥思、去幻想、去尝试错误、去表达自己、去做各种创作。学生应能通过学校教育,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看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教育应以个人内在的发展作为唯一目的,而不能以这一代人的价值观为标准,复制成为下一代人的思想行为。
那么,我们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呢?学校教什么?孩子如何学?现今的教法与目标是否正真适合孩子内在的发展呢?我们的教学宗旨,是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而事实上,教学时,大体都是将“套装知识”和简单技能进行传授,给予学生简单的知识骨架的建构,这些知识技能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为了加强孩子的竞争力,为他们的未来出路而服务的,是一种追求短期和直接目标的实用主义的行为。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缺失了知识积累过程中的自我经历、自我体验以及自我创造的过程,教育只是复制知识的机器,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而学校的主流价值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利于学生心智的成长。当孩子们离开学校后,就会对曾经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甚至,在学校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们考完试会把书本扔掉、撕掉,呐喊道我们自由了、我们解放了。相对封闭的学校就像象牙塔,很多学生从学校毕业以后到社会上很难适应这个大环境。他会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的知识跟这个社会没有太大的`关联,甚至会自暴自弃。当孩子视学校为樊笼,书本为锁链,那么这种学校的存在和这样的教育方式一定不符合和不能适应孩子的内在成长。
实际上,人的学习大部分靠自己,而非依赖教师。教师最多从旁协助。所以,教育的重点,首先在于解除学生身上的压抑,让他恢复童年时的好奇,让他想学;其次是向他提出问题,让他看到方向;再次是营造讨论问题的环境;最后才是“教材与教法”。作为一名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探索经验、交流经验、验证经验的机会,并通过各种方式拓展知识的视野,把知识真正还原为人与世界互动的经验。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的学问,而在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孩子们创造的空间,给学生多点时间与自由,给学生多点问题去思考。
读完此书,我深深觉得,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真的应该在埋头工作的时候,抬起头来看一看,看一看自己,看一看学生,看一看窗外,审视一下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并积极地行动起来去进行一些改变,做真正适合孩子内心成长的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回到家里时,疲惫不堪的我非常失落地扑在床上。爸爸见况,思考了一会儿中,吐出了一句令我震惊的话:“既然没有,那我们自己做!”我顿时来了精神,半信半疑地说:“自己做?怎么做?”爸爸找来了几个零件和一个音乐播音器,便认真地做了起来。
只见他拿起一个零件,装在另一个上,又用螺丝钉钉上,这样,两个零件便组合好了。百音盒有点难做,但爸爸并不在意,他的表情时而严肃,时而放松,手不停地安装着,真像一个熟练的工程师。
终于做完了,一个崭新的百音盒展现在我们面前。爸爸按了开关,百音盒发出了一曲动听的音乐。“真是好听,”爸爸说,“明天你的比赛肯定不比他们差!”我的担心已经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放心了,就看明天的比赛吧。
一眨眼,第二天来了。我来到学校,有很多人已经到了。有些人不禁注意到了我的'百音盒,说:“是哪个牌子的?自己做的吗?”我一听,脸不觉红了。是的,这个百音盒不美观,全身棕色,结构简单,而且有时候不能正常运行。我只能坦白了:“是的,是我和爸爸一起做的,”出乎我的意料的是,他们没有笑我,他们露出羡慕的目光,纷纷说道:“唉,我爸爸从来不跟我做这些事的!”
我不禁得意洋洋起来,心里想: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父亲,他能牺牲他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我。这时,我仿佛看见,他坐在我的位置上朝我微笑。
比赛结果出来了,我没有获得胜利,原因是别人的百音盒比自己的好听,况且自己的百音盒不够流畅、完美。尽管如此,我并不遗憾,因为我已经获得意义上的胜利。
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惯性思维认为所有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都应该去学校接受教育的。当身边有一位朋友,他们的孩子是没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他们选择小学阶段由父母来教孩子相应的知识,有些科目请专业的教师来教,我从心底挺佩服他们的勇气,当然也有所怀疑这样的方式是否存在弊端?
书中大江健三郎对于孩子为什么要去学校阐述的观点是:为了与世界联结,进而反观自己,了解自己。
我比较认可这样的观点,人活在这个社会中,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人总是与其他一些人相互联结的,首先是父母,兄弟,姐妹等等,还有就是同学,朋友,同事等等。孩子去学校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在学校生活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学习知识。
关于学习知识,很多教育者们都提倡孩子自主学习,我在想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而言,他们如何懂得自主学习?现在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学期从学习拼音开始,然后学习认字、写字,数学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被迫的学习,孩子们在期中和期末都要面临考试,对于考试家长和孩子都很紧张,分数考得好的孩子家长自然高兴,分数低的孩子家长心里不舒服,可能会对孩子各种批评,此刻想想自己也是这般焦虑的家长之一。
我不知道孩子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认字,有没有想过我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来的?在我小的时候我好像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只知道老师教认字我就认字,教写字就写字,很少去思考过我为什么要学习认字,写字,读书?似乎就是应该做的,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那么这个学习上的主动性要从哪里来呢?我不记得小时候老师是否惩罚过抄写生字多少遍的事情,现在却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孩子写错了题,某老师会惩罚孩子写多少遍?对于这样的问题,孩子会有怎样的理解?有一次,我儿子有几个字写错了,他的堂姐建议多多抄写,我反问我侄女,对于惩罚抄写是否有效,他的回答是无效的,我很奇怪明知无效的方法却仍然选择,其实这样一个惯性的思维,因为她以前也是被老师和家长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过,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去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而不能用惯用的方法来对待孩子。
最近还有一个问题使我很纠结,儿子期末考试考得不是很好,孩子爸爸觉得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所以他要求孩子在这个暑期把学习过的课文都默写,对于这件事情,我开始不是很同意,当然我开始是心疼孩子,也有一些觉得不妥的地方,只是似乎说不出来,通过看了《学校在窗外》,我似乎有点明白,背多少书,写多少遍也只是让孩子在重复着机械的工作,这样的默写意义在哪?孩子通过默写只是会多写几个字,多背诵几篇文章,那么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是被我们一点点破坏掉呢?
这些问题我还需要慢慢的去思考学习,或许在《学校在窗外》这本书可以帮助我找到答案,我要继续细细读下去。
我呀,拿手绝活很多,比如洗衣服、做饭、画画等等。但我最拿手的是包饺子。你看完这篇作文,一定想要拜我为师了呢!
我们洗完了手,老师把我们分成五组,一组十个人,然后在每张桌子上铺上了保鲜膜,拿给我们一盆面,一盆肉馅和一杯水。
老师先教我们把水倒进面里一点,然后用手把所有面和在一起使劲揉。终于,一块大面团诞生了。接下来,我们把大面团滚成一条条“长蛇”,挥动着活灵活现的尾巴,真淘气。我用手捏着“蛇”的尾巴,一点一点就成了一个个“小精灵”了。
最后,老师发给每个组一个擀面杖,用来擀饺子皮,我一开始擀的皮和脸上起了个疙瘩似的,难看极了。第二次,饺子皮又头大身子肥了。第三次,我没有像前两次那样急躁,而是静下心来,细心地擀起来,一个饺子皮终于在我的手中诞生了。
最重要的一步开始了,我拿起勺子,勺了一大堆肉放进皮里,我一捏,哎呀,不好了,饺子顶了个“将军肚”,一直合不拢嘴,这下我可有点手忙脚乱了。没办法,第一个饺子只能在我的手中“牺牲”了。接下来,我经过刚才的教训,馅放的不多不少,包了一个“活宝”。
老师把我们辛辛苦苦包的饺子拿去煮,饺子在锅里个个活蹦乱跳地。不一会就出锅了。我津津有味的吃着饺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哈哈,这次包饺子不仅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你也肯定想拜我为师了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