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景色习俗初二作文(初二作文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家乡景色习俗初二作文(初二作文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2-22 22:47:37
家乡景色习俗初二作文(初二作文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家乡景色习俗初二作文【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赏月:在中秋节,家乡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等月亮出来以后在桌子上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要先敬月亮神之后一家人才能吃月饼。

吃月饼:家乡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已成为家乡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家乡景色习俗初二作文【二】

刚下火车就大吃一惊。导游介绍西安的第一句话竟是:“没有到过西安就不算到过中国!”不禁哑然,我竟做了十八年的不是中国人的中国人。再看周围,稍感安慰,同一团中有数位五十多岁的团友,他们竟做了半个多世纪的“假”中国人。话虽有些不妥,但西安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尽在其中。

西安人很喜欢叫这座城市为“古都”,抑或直接呼其古名——长安。更有甚者要求国家更改城市名称,叫“长安”或“西京”。我想,这就是西安特有的文化内涵,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沉淀。尽管有高楼大厦、有高速公路、有商业中心,但西安保留着全国最完整的古城墙,为了保护地下文物,他们甚至放下建设地铁。这种对文化传承的坚持在过于重视经济建设的这天尤为宝贵。

西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古老,继而,我发现了她的坚持。

第一站是西岳华山,初中时就读过“山河表里潼关路”的诗句,华山之险,历来称颂。在周围黄土高原的大背景下,华山的岩石变得十分突出。黄土的中心竟是一座石垒的高山,怎能不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凭借索道,我们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北峰。但相比于其余的东、南、西、中四峰,北峰但是是半山腰上的一个平台。也许是古人明白华山难爬,所以称此为北峰,聊感安慰而已。抬头望去,海拔2187米的南峰高高在上,刚刚还埋怨这来回110元的索道费太贵,此刻才发觉值得,否则爬死也到不了山顶。

没有爬到顶端,我便打起了退堂鼓。第一站就遇到了本次旅游的第一大遗憾——没有征服华山。但是,看过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险峻,相信不虚此行。

如果要评一个“最名不符实奖”,我想西安将有两样东西入选。一是羊肉泡馍。来西安前总认为它是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象征,一见之后,但是是将羊肉汤浇在碎面饼之上,遂大失所望。另一个便是钟楼。初到西安,问当地人何处最好玩时,十有八九都推荐了钟楼、鼓楼。它的地位就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世界之于上海。记得当时有人到上海来玩,总会被问“大世界去白相过吗?”去过,那很好。没去过,哎呀,你怎样大世界也不去?可惜啊。于是,我对钟楼、鼓楼也充满期盼。

钟楼位于西安市的正中心,周围车水马龙,因此钟楼就好象车流中的一座孤岛,需要由地道才能抵达。沿着地道走了一大圈,方找到钟楼的入口。拾级而上,才发现那但是是一个二十多米高的平台。所谓“一览”西安市区根本不可能,更不用说“鸟瞰”了。匆匆游览一圈便走了下来,心中还暗自庆幸——还好没有买钟楼、鼓楼的套票。第二天,从买套票的团友之抱怨声中,我更觉庆幸,似乎还有些幸灾乐祸了。

到中国就必须要来西安。

来西安又怎能不去看兵马俑?

今年年初,上海博物馆展出了数座由陕西空运来的兵马俑。那时也没觉得如何,但是是几个泥人罢了。然而,当真正站在兵马俑博物馆的一号坑前时,成百上千的“泥人”所构筑起的气势丝毫不逊于千军万马。我想,很少有人能不心潮澎湃。周围有不少外国游客,大多数人对中华文化少有涉猎,但他们同样在那里啧啧称奇。他们所感到的,不是中华礼貌的源远流长,不是秦朝工匠的精湛技艺,而是那股不可抗拒的气势。人们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它的旋律能感动世上几乎所有的人,兵马俑有何尝不是如此?

在兵马俑博物馆内参观了一圈,已觉双脚无力,心想秦始皇也够猛的,光陪葬的军队就怎样多。然而,当看到几十平方米的秦陵复原模型角上一小块标着“兵马俑遗迹”的模型时,我真有些惊呆了。我已经找不出词语来形容秦始皇以及这座偌大的陵墓,剩下的只有可惜与愤怒——为这座陵园的荡然无存而可惜,为项羽当年的暴行而愤怒。

如今仅存的只有秦始皇的墓地,一座兀然孤立的土丘。据说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而没有进行发掘。因此我们只看到了根据《史记》记载复原的墓内情形。豪华、奢侈等词已不能描绘其中的装饰,我也只能再次发出一阵阵惊叹。看过模型,却已再无气力爬上那座土丘(昨日华山之行已消耗了太多的体力)。于是有了此次西安之行的第二大遗憾——没有将秦始皇踩在脚下。

旅游途中,听到了一副搞笑的。上联:翻身要靠共产党。下联:发财不忘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老杨”即是1974年发现兵马俑的四位姓杨的当地农民。巨大的陵园因项羽而付之一炬,堆砌如山的珍宝只有一小部分仍伴秦始皇长眠地下,另一大部分却似乎鬼使神差地到了当地人民手中。因为旅游业,秦陵、兵马俑所在的临潼区已成为西安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这,是可笑,抑或是可悲?

曾有一种说法:看近几年的中国要去广东,看近几十年的中国要去上海,看近几百年的中国要去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则要去西安。似乎一个“古”字足以成为西安的定语。

但是,我为西安鸣冤,因为西安有华清池。且不说当年蒋介石“督战”时住的五间厅,单是骊山山腰上的一座小亭就足以见证中国的五十多年历史。自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它的名字历经“总统蒙难亭”、“捉蒋亭”、“兵谏亭”的变化,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历史。如最后的“兵谏亭”是近几年为缓和海峡两岸矛盾所改的。历史总是由小处折射,由此可见一斑。

家乡景色习俗初二作文【三】

中秋节的晚上,我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观赏着又大又圆的明月。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挂在幕布一样的天空,像一个大玉盘。月亮倒映在水面上,让人以为月亮真的掉进了水里。看着天空中皎洁的月亮,我小小的思维中情不自经的冒出几个小问号。为什么在中秋节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为什么要吃月饼?中秋节还有其他的习俗吗?

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我们早早便在庭院前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我们才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我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就有些讲究的,长辈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妈妈告诉我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这时已经是午夜了,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我们在庭院中吃柚子,妈妈一边剥着柚子一边说:“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在这个中秋节的晚上,我不仅仅会吃月饼、赏月亮,还懂得了一些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就例如,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家乡景色习俗初二作文【四】

一.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民间流传“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很多人腊月都不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据考证,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二.吃龙食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农历二月初二还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龙抬头吃什么美食推荐

二月二龙抬头,自然要吃点和龙有关的传统美食,寓意吉祥的大餐,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

三.金豆开花

春节过后农村很快就要进入春耕春种季节,要对种子发芽率进行鉴定。那时是把上一年留作种子的玉米、大豆弄一点放到锅里炒。遭虫蛀或者受潮变质的种子不会炸裂,农民以此来判定种子发芽率,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时还有关于龙王为救黎民百姓违抗玉帝旨意的传说,玉帝要金豆开花才放他,民间于是炒玉米爆开花救出龙王的故事。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四.放龙灯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五.围粮仓

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六.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七.接姑娘

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过了正月,二月二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尤其那些怀有身孕的小媳妇,有将龙气带回娘家的说法。在娘家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轻松而愉快。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北方大多数地区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八.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的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九.敲龙头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十.芥菜饭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同时芥菜饭也是永定客家正月二十必吃的一餐饭。因为芥菜味苦,用来闷饭代表年已经过完了,大家过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为新的一年奋斗的用意。

家乡景色习俗初二作文【五】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字串9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