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蚕豆的小作文(小学生描写蚕豆)

描写蚕豆的小作文(小学生描写蚕豆)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3-03-19 12:12:37
描写蚕豆的小作文(小学生描写蚕豆)

描写蚕豆的小作文【一】

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描写蚕豆的小作文【二】

那天,蚕豆、稻草与火种被聚在橱房,它们仨同病相怜唉声叹气。因为一个馋嘴小孩正去取沙锅,想用火种燃烧稻草炒吃蚕豆,它们都面临灭顶之灾。

“各位兄弟振作精神吧,我们想想有啥办法能躲过这场灾难?”火种首先开口。

“看来只能逃走,能逃过关我们就有救了。”稻草建议说。

“真是好主意,逃走是上策,”蚕豆兴奋的一蹦三尺高:“趁那可恶的小家伙还没有回来机会难得,我们马上就逃吧。”

蚕豆的话得到支持,说干就干,于是它们立即行动起来,溜出橱房顺着一条小路没命地朝前跑,个个跑得气喘嘘嘘满头大汗。

“唉呀糟糕,”连滚带爬地跑在最前面的蚕豆突然停下叫起来:“一条小沟挡住去路,水深过不去。”

赶上来的稻草一看胸有成竹地说:“没关系,让我横卧水面上,你们从我身上跨过去吧。”说罢自告奋勇一步跳下去,横躺在水面上。

火种慌不择路,顾不得谦让或者考虑其它什么,就急匆匆地一步跨到稻草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稻草碰到火种立马燃烧起来,稻草连忙朝蚕豆打招呼:“快,水,水……”

蚕豆却没理会发生的意外更没挺身救援,它见稻草与火种惊慌失措的模样,反而高兴地拍手捧腹大笑,眼看着稻草燃为灰烬,火种也掉入水中熄灭。

但随着发生悲剧,蚕豆笑得过度却把嘴巴笑裂了,因为裂口太大自已无法修补,只好求助于外科医生动手术,把裂了的.嘴巴缝上,但终究留难看裂痕而抱憾终身。

据说,蚕豆的阔嘴巴就是这么形成的。

所以,当别人有危难时应热心倾力相助,切不可漠然处之袖手旁观;倘若再兴灾乐祸冷嘲热讽,那么—请注意自己的嘴巴!

描写蚕豆的小作文【三】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描写蚕豆的小作文【四】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描写蚕豆的小作文【五】

我和表姐各自拿起一个篮子,满怀好奇地跟着外婆后面走在田坝上,开始摘蚕豆了,外婆神秘兮兮地说:“你们比赛摘蚕豆规则是:看谁摘得又大又多。”我和表姐照着外婆说的,摘上面的还没熟,蚕豆要摘下面最低下的,要挑鼓鼓的那种,外婆还演示给我们看,专挑大的,鼓鼓的豆,而且还要小心翼翼的,怕弄坏了豆苗。

比赛开始了,我不想输给表姐,起初我弯着腰认认真真地摘,凡是看到鼓的、大的蚕豆就立即摘下来,可渐渐的,我感到腰酸背痛了,原来摘蚕豆也是这么辛苦!就把离我近点的蚕豆都摘了下来。我又瞄了一眼表姐,她还是认真地挑大的摘,篮子里就一点儿。我暗暗地沾沾自喜。突然,我发现不远处的`蚕豆又大又密。为了不让表姐发现,我一只手搭在凉棚,一只手则过去摘蚕豆。不一会儿,这些蚕豆就被我解决了。只要多摘就会赢表姐,哈哈!我暗自得意。篮子里的蚕豆越摘越多,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的一篮,外婆看见说:“我们比赛不光比多、快,还要认真挑大的。”听了外婆的话,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再看了看表姐正聚精会神的在摘蚕豆。虽然她头上的汗水密密麻麻的分布在脸上,但还是摘得很认真,我看着表姐认真的样子,也认真地摘起蚕豆来。摘完蚕豆,我和表姐比较多少、大小,我因掺杂很多小的蚕豆输给了她。

虽然摘蚕豆比赛我输了,可中午,当我吃着自己亲手摘的蚕豆,觉得很美味。是啊!谁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都会觉得很美味的。

描写蚕豆的小作文【六】

我在书里看到用绿豆,蚕豆等等一些种子在水里泡个几天就会发芽,我其余的都信,唯独对这个有点不相信,所以就想做一个实验来证明真假。

我这人说干就干,第二天就让妈妈去集市上给我买了一包蚕豆带回来,放了十几颗在一个空碗里,然后倒入一些水,便走开了。

到了中午我看了下,没有发芽,只是颜色比刚泡下时好看一些,买回时颜色是土黄色,用手摸上去感觉非常粗糙,而现在的蚕豆呈现鲜艳的梨黄色,手摸上去光光滑滑的`,手感非常好,拿一个起来,远看就像一个身披水甲的精灵。把它放在阳光下,控制好位置还能反光呢!美丽极了。

第二天早上,我急急忙忙的起床就去看我的蚕豆,这时的蚕豆己经脱去了外面的那一层皮,更好看了。我看见碗里的水有些浑浊了,就重新换了一碗。

等了两天,蚕豆已经发芽了,从扁下去的那一块地方,长出了一根细小的嫩芽,可爱极了!

又过了两天,蚕豆的芽已经有三、四厘米长了,碗里的水有些发臭,我记得书上说这样就可以放在土里了,它会生根发芽的。于时我就把它们种在门前的土地上,照旧每天去观察它们。

通过这一次,我认识到做事要认真观察,细心探索才能做好。

描写蚕豆的小作文【七】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穿好衣服立刻跑到妈妈的房间,拉起了正在做美梦的妈妈。“哎哟,老妈起来剥豆子了啦。”我叫喊着,“七点了。”妈妈睡意朦胧地回答:“这么早啊!女儿让妈再睡会儿吧!”“不嘛,妈妈起来啦!”妈妈终于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投降起床了。

一切准备就绪,我拿了一个盒子装蚕豆,又用另一个塑料袋装垃圾。我拿着蚕豆用手指一扣,蚕豆就裂开了,这样就可以拿出豆荚了。一开始还兴致勃勃的我到后来就吃不消了,手指甲也红了。后来,妈妈告诉我一个好方法:把蚕豆的两端拉牢,再用力一捏,蚕豆就变成两半了。然后把手一拨,豆子就会蹦出来,不一会儿一袋蚕豆全被我们剥完了。

蚕豆有两层皮,这次我要剥那层薄薄的皮了。这次,我琢磨出了一个好方法——只要用手指甲划破豆芽下那个凹进去的地方,因为那个地方是空心的,不会划破指甲骨,而且还好剥。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别人的话不一定是对的',但是自已亲身实践过的事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