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
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记叙文出彩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一定要学会巧妙而综合地表达。具体而言:
1.“叙”的思路要开阔。要将所叙之事及所写之人写活,除了要有细节上的成功刻画,还得打开思路,学会由此及彼、由今及古及展开联想。如此一来,内容才会呈现充实之美。
2.“叙”的详略要恰当。对于正面描写的内容,得泼墨如云,重点地写;对于侧面或反面叙述的内容,则要惜墨如金,简要衬托。如此安排,才会收到相映生辉的效果。
采用第一人称使读者产生真实、亲切的感觉,便于表达自己的感情;用第三人称写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但较难驾驭,没有第一人称写起来亲切感人。
岁月匆匆流逝,我们终将会长大,我们是否会因为生命中不得不进行的离别而落泪,是否会因为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终将老去的年月而落泪?
岁月,流星般穿过我梦幻的心灵,如诗如梦的小学生活挥手与我告别,就要别了,我爱的母校,我深爱着的母校!我们在这里度过了美梦般的青春,蜜罐般的童年,六年的时光年华。
我要让青春像风帆一样,在狂风摇曳波浪敲击的时候,也要潇洒地走一回,哪怕最终被风浪淘汰,也无悔这一生毕竟经历了富有意义的旅行。
我要让青春像种子一样,在泥土重压冷水浸泡的时候也要吐一吐志向,哪怕最后在秋节里枯萎,也无悔这一生毕竟孕育了果实。
我要让青春象寒梅一样,在冰天雪地的日子也要吐一吐我的芳香,哪怕最后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无怨自己曾经拥有的美丽,
于是,我启程。只有启程,才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追求,才会放出生命的色彩。成功和喜悦从来就不是翻转手掌那般容易,金牌和鲜花从来就不是撞树而死的兔子,骄傲和自豪也不是滑天掉下来的馅饼。只瞄准不射击的猎手不是好猎手,只呐喊不冲锋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永远躺在摇篮里,四肢就会萎缩,永远在黑暗中,双目就会失明。心动永远不如行动,朋友还等什么呢,跟我一起上路吧!
征途是曲曲折折的小路,有寒冰,有大雨,有绊脚石。不知道前面的路是深不可测渊池,还是风平浪静的湖面;也不知道前面的路是崎岖坎坷的羊肠小道,还是布满鲜花的阳光大道。我不管,我不管路上的荆棘也不顾前方的危险,系紧我的鞋带上路。
辛酸的汗水伴随着我艰难的脚步,兴奋的泪水伴随着我成功的`喜悦,只要到达了的地方,都是昨天的历史,我追求的是明天的未来。当胜利再次悄悄来临,当掌声再次热烈的响起,我不骄也不燥。因为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因为我知道我还得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大雨再次冲刷过喜悦,当冰雪再次湮没过兴奋,我无怨也无悔。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有所行动,有所付出,就有所收获,就有所成功。因为我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梅花香自苦寒来。
鲁迅曾经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而我想说的是:“人生路无须过多的忧虑,只要迈出脚步,路就在脚下展开……”
两文从写作内容及整体思路上看,差别不大,然经过修改之后的升格文,却有化茧成蝶的效果。细细探究其亮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侧重烘托,景物含情。虽是写美食,升格文却出人意料地引入了一段景物描写。无论是“麦海随风摇曳”的金黄画面,还是爷爷奶奶在风景中辛勤劳动的情景,均仿佛让人嗅到了清新的面香,品味到了面条里蕴含的那份美好情感。笔墨不多,却让文章大为添色。
2.反面迂回,突出主旨。升格文一改原文一味正面记叙的方式,在收束时将妈妈做面的情景,修改为“家里再也没有做过馒头与宽面”,顿时让人生出无限怀念。这种反面迂回的笔墨,让情节有了波澜,并且由物及人、由事入理地挖掘出了美食给自己带来的无限美好与幸福,自然地升华了主旨。两相比较,升格文真是漂亮了许多。
改写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反复诵读原诗,反复琢磨诗句的含义,想想作者写诗的创作背景,明确诗歌所写的是何时何事、何人何物、何景何情等,这些其实也就是我们中的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好,能跳出原诗形式的框架,把原本提供的内容信息熟记于心,这样改写起来才会顺手
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时间:夕阳地点:天涯人物:游子事件:一位肝肠寸断的游子拉着一匹瘦马行走在西风瑟瑟的天涯。
枯萎的藤——衰朽;古老的树——衰弱;昏昏沉沉的乌鸦——打不起精神、不祥的征兆。三个在情调上极其相似的意象重叠在一起,仿佛音乐旋律的重复,又似反复述说,给人深切的凄婉、肃穆、忧愁之感。古道:苍凉寂寥西风:萧瑟悲凉瘦马:疲惫无力断肠人:悲伤欲绝的人
”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就改:“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一路走来便来到这里,我彷徨于此,已经步履维艰;这一片便是我的风景,像青青的树藤枯萎衰老。已没了蔓延的青春可以燃烧。我像雨,又像那迁徙的候鸟,又像风,又是漂移的浮云,每个幻想都支离破碎。我是藤,总是把我的\'思念与爱慕将树缠绕,而你并不是那雄伟的老树,会把我与我飞去渐远的昏鸦一同埋葬...
每一段时光都有它独特的味道。青春,是酸涩的青苹果,承载着我们无忧无虑的记忆。即使有些事,已经好久不曾重演,我却依旧记得那舌尖上的味道。那种记忆,挥之不去。
又一次站在了乡间的小路上,金灿灿的麦海随风摇曳着,荡起一圈一圈的波纹。天气已经渐渐地冷了,这些麦子却还在这儿贪婪地享受着午后的阳光,再过一段时间,那些轰隆隆的大家伙就会来把它们封进那些白色的大口袋里。坐在田埂上,我突然想起了爷爷奶奶肩并肩挥舞着镰刀的情景。那暖暖的阳光洒落在他们的牙齿上,他们咧着嘴,笑得那么快乐。我就坐在田头,抱着那碗奶奶做的宽面,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记得爷爷最爱吃馒头,奶奶一年要不停地做馒头。当那蒸气慢慢地向上钻,跑到天花板上时,烟雾笼罩了整个厨房,也在我的牙缝间穿梭。往往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奶奶会把做馒头剩下的已经发酵的面团放在桌上,拿擀面杖来来回回地抚平,然后改大刀切成长条,最后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旁边的火烧得很旺,水咕咕地冒泡了,奶奶把一大把面洒下去,拿勺子来回搅几下,最后不紧不慢地盖上锅盖。往往这个时候,我便会踮着脚,拼命盯着锅沿,想看面什么时候能熟。
当我专心致志等的时候,奶奶已准备好配料,麻利地掀开锅盖,依次丢进配料,再淋入麻油,放入香菜。一股好闻的面香立刻钻入我的鼻底。不等奶奶说,我便飞快地坐到椅子上,拿好了筷子。奶奶见我这样总是先慈祥地笑一下,然后吩咐我慢点吃。我哪里听得进去,张开嘴就往里送,立刻我舌尖都麻了。那面条刚碰到舌尖,一点微微的辣和酸便在口腔是跳起了双人舞,它们陶醉了味蕾,伴着麻油的香味,蔓延到我的全身,我抱着碗“呼呼”地往下灌。当时的我狼吞虎咽,哪里顾得去仔细品尝。
如今,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再是那么麻利,住到了城里,家里再也没有做过馒头与宽面了。即使是逢年过节,也只是随便买一些用于祭祀罢了。我曾经在面馆里吃过各种各样的宽面,可味道没有记忆里的那般美好。
我渐渐地明白,人生像是一次旅行,沿途的风景充满了诱惑,路上也会有形形色色的人出现,但风景总会悄悄离去。唯有那些回忆会一直陪伴你,就像那舌尖上滚烫的记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