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是歌的海洋,舞的故乡!”
赴希拉穆仁草原路上,阴海燕导游绘声绘色的介绍,让我们又是高兴,又是担心。高兴的是,晚上我们就能赶到草原参加篝火晚会了,草原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就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担心的是,一路上大雨淋漓,草原上水淋淋的,还怎么举办篝火晚会呢?
车到目的地,就有盛装的蒙族少女唱着歌来迎接我们,向我们献上哈达,还敬了马奶酒。
住进毡包,吃罢晚饭,转了一圈,发现我们所到的蒙古人度假村,虽然建在希拉穆仁草原上,但度假村毕竟已经是村,而不是草原,它的中心有个很大的水泥场地。所以,不用担心今天晚上没有场地举办篝火晚会,而今天路上所遭遇的.大雨,则给晚会带来了凉爽宜人的天气。
夜幕笼罩四野,水泥场地上点燃了熊熊篝火,游客们纷纷聚集到场地上来,文艺晚会开始了。
第一个节目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叔叔演奏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独有的弓拉弦鸣乐器,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人称为“莫琳胡儿”。马头琴的音色淳朴、浑厚,用它来演奏草原上的代表曲目《万马奔腾》显得气势磅礴,形象地表现出骏马在草原上奔腾的景象。
接着,就是一个接一个精彩的歌舞节目。蒙古族人的身材,男人魁梧,女人高挑,男女都嗓音洪亮,《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吉祥三宝》和《骏马奔驰保边疆》等歌曲被夜风吹送得很远很远。舞蹈节目中,大家最认可的是顶碗舞,由一位名叫美丽,人也长得非常美丽的姑娘表演。顶碗舞的特点是融舞蹈与杂技为一体,她一边跳舞,一边把一大叠碗顶在头上,或托在手掌上,无论怎样上跃、下蹲或转身,都不会把碗摔落到地下,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她的表演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鼓掌,她也成了整个晚会的焦点人物。
参加当天晚会的,除了普通游客,还有一批长虹佳华公司的员工。这个公司的老总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还向晚会赠送了大批焰火。悠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再加上五彩缤纷的焰火,使整场晚会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祥和快乐的气氛。
晚会最后在全场观众的《敖包相会》齐声合唱中结束。“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有趣的是,我们第二天离开草原,就有两位演员搭乘我们的车进城购买物品。她们在车上热情地为我们清唱了许多歌曲,其中有些是昨晚曾经演唱过的经典曲目。
“马儿啊,你慢些走,慢些走哎,我要把这壮丽的景色看个够……祖国啊,我爱你壮丽的景色,我想看个够,总也看不够!”
草原上的篝火晚会,我会把你牢记在心底的,永远!
作者也就是故事中的女主角,她将童年的回忆写成一本书,书里充满了美国早期拓荒时代的精神,勇敢、简朴、坚强,跟我们现代真的有天壤之别。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罗拉一家人得了寒热病,幸亏家狗杰克找来经过门口的医生,还有邻居史考特夫妇不眠不休、不分日夜的照顾他们,才捡回一条命,正和我们所说的“远亲不如近邻”。
还有一段情节让我觉得很温馨,居住在大草原的人都认为印地安人很坏,但他们不知道有一个印地安族一直帮助着他们,那些印地安人为了阻止战争,和同族起了争执“真是为善不为人知”。如果社会中有着这种的“坏人”,对大家来说真是大福利啊!
罗拉的故事让我想起胆小如鼠的自己,真是羡慕她可以经历那么多可怕的事还是那么的勇敢,希望能像罗拉一样无忧无虑当个天真、勇敢的小女孩,可惜我已经长大了!
今天,我看了《草原上的小木屋》,书中大致的内容是这样的:
劳拉、玛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草原去垦荒,他们离开原先居住的大森林,经过几个昼夜,他们渡过了一条非常急而宽的溪流,终于来了梦寐以求的大草原。通过盖木屋、盖屋顶和铺地板等小故事来写建造小木屋中发生的和在草原上稳定生活的故事:他们还养了两头得克萨斯长角牛;去了一个印第安人废弃的营地参观;还因为蚊子叮咬而染上了疟疾……
可最后因为政府的一则命令,使这一个来的劳动全部白费了,大家也不得不和这些自己建立下深厚友谊的邻居分手,告别这美丽的大草原。
这本书是一部类似自传型的儿童文学小说,创作背景是19世纪后半期的西部垦荒热潮,以及小作者父母带她去垦荒的亲身经历。书中描绘的大草原充满了欢乐、宁静和和平,我非常希望在那么美好的环境下生活,可惜最后他们离开了大草原,真是非常非常的遗憾。
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主人公劳拉,她自私、贪玩,喜欢自作主张,在关键时刻表现的很勇敢,还热爱大自然,对印第安人非常好奇,到达草原后就一刻不停地问有关印第安人的问题。
这本书中还讲述了一些野外生存的知识。如果在野外遇到狼群千万不能惊慌,也不能主动攻击狼群;在遭遇土著人时,一定要按照他们的手势做事,不能阻止他们做任何事;在草原上打井时,一定要事先准备好井绳,每天都要用照明工具查看一下,以免会有瓦斯气体喷发……
这本书是部草原知识宝典,也是一首宁静的草原叙事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