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轻易知难而退的作文提纲(不要畏惧失败的作文提纲)

不可轻易知难而退的作文提纲(不要畏惧失败的作文提纲)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11-09 05:05:58
不可轻易知难而退的作文提纲(不要畏惧失败的作文提纲)

不可轻易知难而退的作文提纲【一】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以前德国最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而写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题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可见其内容的深刻价值。

社会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贯穿《关于费尔巴哈的题纲》的主线。

马克思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一语中的。马克思用敏锐的眼光和锋利的刀笔直指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问题所在,为更深一步的解析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提纲鲜明的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後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等十分具有针对的观点。马克思从每个点入手展现自己的观点。道理虽大,但却讲得丝丝入扣,极为平实。

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终究是高深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经历是很难理解、很难融会贯通的。该提纲没用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雕琢,没用冗长的篇幅,而是简明扼要、思想深刻。所以作为学生的我的认识是肤浅的,不能详尽理解其中的真谛。如果几年后再重读,肯定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受益更多。

不可轻易知难而退的作文提纲【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计11条,近1500字,各条在形式上相互独立,内容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第二和第三点内容),是马克思对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

物主义的批判,第二部分(第四点至第七点)是马克思结合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及其宗教观点,对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主义的批判,第三部分(第八点至第十一点)是马克思阐明新唯物主义同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对立观点。

不可轻易知难而退的作文提纲【三】

通过对《提纲》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早在1845年已经写下了答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提纲》第二条中马克思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第三条中马克思写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第八条中马克思写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点构成了《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通过学习《提纲》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定要注重实践,牢记实践出真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不可轻易知难而退的作文提纲【四】

我喜欢阳光,因为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明亮的心情,就有幸福,就有欢乐。当你活在寒冷的冬天很久了的时候,你就会深深地感受到,没有阳光的世界是多么的难熬……五彩的云霞是太阳编织的;浩瀚的大海是江河汇成的;美丽的花朵是春风吹开的;丰收的稻谷是大地捧出的。我们幸福生活是哪儿来的呢?是众多革命者、劳动者用汗水鲜血浇灌的。它来之不易啊!因此我们要倍加懂得珍惜!

望着窗外的.景色,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世界不会因为你伤感而有所改变。我在想:\"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好想自己是自由的小鸟,飞到广阔的天空去,不用再受到学习的压力……\"可一切都只是空想,学生注定着要被学习所累,要为学习而活……然而在学习上面对的任何困难你我是如何去解决的呢??大家都听说过只有努力勇敢去克服一切,都会成功的……那勇敢又是什么呢???

当面对困难的时候,勇敢就像一股力量,推着我不断前进,克服困难!因为有了勇敢,所以我学会了进步!当受到欺压的时候,勇敢就像一个盾牌,让我毫不畏惧!因为有了勇敢,所以我学会了自卫,勇敢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没有了勇敢,你就只能做懦夫,不敢大胆地去尝试和创新。如果把人想成一台机器,那勇敢便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零件!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勇士,他们并不是战死沙场的烈士,也并不是受人崇敬的领袖!他们只是努力工作,为国家为人民献出绵薄之力的普通人民!哪怕只是一个清洁工,他也勇于牺牲啊!哪怕只是一个小护士,他也勇于关爱啊!哪怕只是一个老师呢,他也勇于奉献啊!勇敢,伴随你我!

上面就是勇敢的力量!无论你是残疾的或有缺陷的!但你有一颗能激起勇敢的心,只要你敢去创新敢去发现……那颗心是永远伴随这你,然而在你面对一切困难的时候,心也随着你沸腾而勇敢将慢慢复苏到你身上,你会感觉到你越做越勇,让别人欣赏你;羡慕你!

让我们勇敢的去面对一切!迎接风雨的来临吧!相信自己勇敢的心!困难不再是我们的断桥!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有阴天、雨天。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有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在人生路上走,难免会有坎坎坷坷。

假如我是一艘船,在我的航行中即使我出航的那一天是风和日丽的,但不一定代表它会一路都回顺风,途中,大海会有大风大浪,还会有暴风雨。只要坚持走下去,会发现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在暴风雨中航行的本领,使船不会被暴风雨打翻。

“谁愿常躲在避风的港口,宁有波涛汹涌的自由……“这是《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守歌里面的一句歌词,人生只要经历了人生路上的坎坷,以后的坎坷就会顺利前进,百无阻挡了。

人生总有失利的时候,但一时的失利并不代表一生都会失利,当失利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呢?

面队人生的狂风暴雨,有许多人却就此滞流下来,冰雪一寸寸地封住了他命运的出口,笑着走吧!我的朋友,前方没有夹道的鲜花,没有风平浪静可供停泊的港口,但有希望在闪光,有烈酒在喷香。

人生道路有风雨,风雨路上有人生。让我们向美好前进,冲破暴风雨,去迎接新的希望吧。

不可轻易知难而退的作文提纲【五】

在《提纲》的第一条中,马克思直言不讳的指出了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就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缺乏实践的和主体性的观点。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不彻底的。

在《提纲》的第二条中,马克思阐述了实践是检验思维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思维是否是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这一检验的标准不能在人的主观范围内寻找,用人的主观的东西去检验人的思维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的。马克思指出只有在人的主观范围之外的实践能够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这是由实践的特性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诸客观的活动,它能够把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起来加以比较,如果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符合,那么人的思维就具有真理性,反之,则否。

在《提纲》的第三条中,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只看到环境对人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对环境起影响作用,也就是说,人不是被动和消极的被环境所影响。旧唯物主义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然而这种所谓“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又是由什么来改变的呢?他们没有指出来,看来在这方面,他们只能寻求上帝的帮助了,这样旧唯物主义者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在《提纲》的第四条中,马克思承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积极方面,因为费尔巴哈把宗教世界从神学世界观中剥离出来,把它归结为产生它的世俗基础。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刚走到这一步,就止步了,对宗教的批判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批判,而没有付诸实践来改变宗教世界。

在《提纲》的第五条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认识论的错误根源——人的感性知识单纯的直观,马克思指出人的感性应该来源以人的实践。

在《提纲》的第六条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批判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

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普遍性”。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人的本质必然是历史的和变化的,也就是说,在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的本质不同的,是变化的。因为,社会关系是历史的和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必然不是固定的,那些所谓的人性自私论是必然错误的。同时,要指出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所指的人的本质是就人类区别与动物来说的,而不是单指具体每个的本质。弄清楚这个问题,就不会陷入所谓“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是否可以说只要弄清楚一切社会关系,就能弄清楚人的本质呢?”的疑惑了。

在《提纲》的第七条中,马克思接着第六条继续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只有从社会性的角度上,才能真正把握人所以为人的本质。

在《提纲》的第八条中,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是从事实践的人,只有实践才能揭开挡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切神秘面纱。

在《提纲》的第九条中,马克思指出,旧的唯物主义只能做到把感性理解为“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然而它不能理解市民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它不能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

在《提纲》的第十条中,马克思鲜明的指出了自己新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和立场,旧唯物主义是“市民”社会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唯物主义,是为实现人类解放的唯物主义。

在《提纲》的第十一条中,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鲜明的点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说明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纵然,马克思在向人说明了自己哲学的特征在于改变世界,但是他并没有说,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相比谁更重要。在马克思看来,这两者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改造世界必须以解释世界为前提,从排除科学实验之外的人类实践活动来讲,如果缺乏解释世界的前提,那么这种实践活动也就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必然是盲目的,就算取得了成功,那也是机会主义性质的。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解释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而改造世界反过来又能够促进解释世界。

总的来说,在《提纲》中,马克思主要突出自己的唯物主义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践,因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也被后人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不仅

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同时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性。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陷入了困境,有的人把根本原因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根本特性。这些人的基本观点是,学而不能用即等于无用。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去变革世界,改造现实社会中的不合理问题。然而,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并不能很好提供这种能够让我们去变革的条件,就目前来讲,我们很多人都是在适应这种社会现实,尽管其中存在许多不合理,在他们眼里,能够适应社会现实已经是一种不易的成功了,至于变革社会现实不亚于痴人说梦。因此,他们认为对很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社会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缺乏运用的现实基础,是没有用的,既然没有用,也就没有学习的必要。然后大家就都不愿意学,那自然而然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就陷入了困境。

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不能把它归结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的根本原因。因为,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它片面性在于他们把“改造世界”片面化的理解了,认为改造世界就只是过去的变革不合理的一种革命性的社会现象的活动,而没有看到,技术的革新也是在改造世界。从这一点上讲,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已经什么有用了。至于,如何解决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这种困境,如何有效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还有待学术界的进一步探索,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不可轻易知难而退的作文提纲【六】

最后,主人想反正这头驴子也老了,不值得再费力气救出来。与其看驴子被饥饿和绝望折磨死,还不如现在埋了它,减少它的痛苦。他开始铲土,往井里填。泥土一铲一铲填进枯井中。驴子知道主人要埋掉它了,叫得更凄惨了。但过了一小会儿,它安静下来了。主人好奇地往井底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泥土落在驴子背上时,它就把泥土抖落到井底,然后站在泥土上面。泥土越堆越高,驴子也就越站越高,最后它跳出井口,得意地叫了起来。

人在长长的一生中,也会经常陷入困难的“枯井”,被各式各样的“泥沙”掩埋。要从这样的“枯井”里爬出来,秘诀就是对自已说“不”,不向困难屈服,把“泥沙”抖掉,把失败作为走向胜利的垫脚石。这就是失败的“”给你的礼物!李白不是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吗?考试失利不是可怕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是摔倒的时候,我们不要在困难的`面前对自已说“不”,我们要对自已说:“摔倒了,我也要爬起来。”我们看那些成功者,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不向困难低头,坚持着自已的信念。

如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在双耳失聪的困苦下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以生命的激情奏响了《命运》。再看美国的著名作家海伦,一场病后,他双目、双耳的功能都丧失了,可她没有轻易对自已说“不”,她自强不息,神奇般地掌握了五种语言,成为了哈佛大学的高才生。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轻易对自已说“不”。

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已,甚至当所有人都不相信自已的时候,我们自已还是要坚信,摔倒了我们依旧爬起来。我们不是生与具来就被击败的。没错,人应该要有这样的豪气,不要轻易对自已说“不”。在我们陷入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对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翻身,并不困难,当我们“还击”的时候,也正是我们重新展现自我风采的时候!

不可轻易知难而退的作文提纲【七】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为了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而撰写的一份提纲,这份提纲后来由恩格斯整理出版后,才公开发表。恩格斯给予了这份提纲高度的评价,认为它是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这份提纲的发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实践观。整篇提纲不足1500字,一共分为11条。

在《提纲》的第一条中,马克思直言不讳的指出了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就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缺乏实践的和主体性的观点。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不彻底的。

在《提纲》的第二条中,马克思阐述了实践是检验思维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思维是否是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这一检验的标准不能在人的主观范围内寻找,用人的主观的东西去检验人的思维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的。马克思指出只有在人的主观范围之外的实践能够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这是由实践的特性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诸客观的活动,它能够把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起来加以比较,如果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符合,那么人的思维就具有真理性,反之,则否。

在《提纲》的第三条中,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只看到环境对人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对环境起影响作用,也就是说,人不是被动和消极的被环境所影响。旧唯物主义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然而这种所谓“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又是由什么来改变的呢?他们没有指出来,看来在这方面,他们只能寻求上帝的帮助了,这样旧唯物主义者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在《提纲》的第四条中,马克思承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积极方面,因为费尔巴哈把宗教世界从神学世界观中剥离出来,把它归结为产生它的世俗基础。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刚走到这一步,就止步了,对宗教的批判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批判,而没有付诸实践来改变宗教世界。

在《提纲》的第五条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认识论的错误根源——人的感性知识单纯的直观,马克思指出人的感性应该来源以人的实践。

在《提纲》的第六条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批判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

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普遍性”。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人的本质必然是历史的和变化的,也就是说,在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的本质不同的,是变化的。因为,社会关系是历史的和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必然不是固定的,那些所谓的人性自私论是必然错误的。同时,要指出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所指的人的本质是就人类区别与动物来说的,而不是单指具体每个的本质。弄清楚这个问题,就不会陷入所谓“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是否可以说只要弄清楚一切社会关系,就能弄清楚人的本质呢?”的疑惑了。

在《提纲》的第七条中,马克思接着第六条继续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只有从社会性的角度上,才能真正把握人所以为人的本质。

在《提纲》的第八条中,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是从事实践的人,只有实践才能揭开挡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切神秘面纱。

在《提纲》的第九条中,马克思指出,旧的唯物主义只能做到把感性理解为“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然而它不能理解市民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它不能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

在《提纲》的第十条中,马克思鲜明的指出了自己新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和立场,旧唯物主义是“市民”社会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唯物主义,是为实现人类解放的唯物主义。

在《提纲》的第十一条中,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鲜明的点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说明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纵然,马克思在向人说明了自己哲学的特征在于改变世界,但是他并没有说,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相比谁更重要。在马克思看来,这两者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改造世界必须以解释世界为前提,从排除科学实验之外的人类实践活动来讲,如果缺乏解释世界的前提,那么这种实践活动也就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必然是盲目的,就算取得了成功,那也是机会主义性质的。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解释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而改造世界反过来又能够促进解释世界。

总的来说,在《提纲》中,马克思主要突出自己的唯物主义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践,因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也被后人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不仅

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同时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性。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陷入了困境,有的人把根本原因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根本特性。这些人的基本观点是,学而不能用即等于无用。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去变革世界,改造现实社会中的不合理问题。然而,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并不能很好提供这种能够让我们去变革的条件,就目前来讲,我们很多人都是在适应这种社会现实,尽管其中存在许多不合理,在他们眼里,能够适应社会现实已经是一种不易的成功了,至于变革社会现实不亚于痴人说梦。因此,他们认为对很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社会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缺乏运用的现实基础,是没有用的,既然没有用,也就没有学习的必要。然后大家就都不愿意学,那自然而然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就陷入了困境。

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不能把它归结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的根本原因。因为,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它片面性在于他们把“改造世界”片面化的理解了,认为改造世界就只是过去的变革不合理的一种革命性的社会现象的活动,而没有看到,技术的革新也是在改造世界。从这一点上讲,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已经什么有用了。至于,如何解决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这种困境,如何有效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还有待学术界的进一步探索,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