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写节日作文200左右

三年级写节日作文200左右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10-20 02:55:19
三年级写节日作文200左右

三年级写节日作文200左右【一】

人们都知道,春节要放鞭炮,贴对联。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传说中有一个怪兽——年,常常在大年初一来***扰人们过春节,于是,村里的人们就会到深山去躲避那个怪兽——年。

第二个春节到了,人们都跑往深山去躲避年。正在这个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挡住了跑往深山的人们,说道:“大家不要慌!我知道怎么挡住年。”人们不相信,更加快速地跳往深山。

到了晚上,年来了。老爷爷从房间里拿出一串鞭炮,在身上披了一块红布,就跑出了房间。

到了房门口,鞭炮霹雳啪啦地响,红布在风中飘动,年顿时不敢往前走了,转头就跑。人们欢呼着跑下山,称赞老爷爷很聪明。

哦!原来年怕声音和红色。所以,人们过年都要放鞭炮,贴对联。

三年级写节日作文200左右【二】

我家乡隆昌是一座美丽的名城,我爱它那秀丽的山寨,爱它那迷人的古宇湖,爱它那古老的石牌坊。然而,我最爱的还是家乡那香飘十里的——桂花。

一提起桂花呀!我就会争先恐后的去摘。为了能久久欣赏这颇负胜名的桂花,我每一次放学回家都要摸一摸,闻一闻,瞧一瞧或者摘一把放在文具盒里。就这样,桂花在我心里赢得了“香飘十里幸福美满”的赞誉。

桂花的种类分为两种:一种是金桂,另一种是银桂。金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像黄澄澄的金子一样;而银桂呢!它在阳光下像雪白的雪花绽开着,像一位穿着洁白衣裙的小仙女翩翩起舞。秋天,桂花在阳光下显得小巧玲珑,散发出缕缕幽香,真让人赏心悦目!桂花虽然没有牡丹的娇艳,茉莉的素雅和郁金香的芬芳,但是它给我们一种美感外,还有香飘十里的拿手好本领。

如今,桂花已成为一朵人见人爱的名花,它迎着秋风的怒放吸引着无数小朋友,也必将会给隆昌带来蓬勃的生机,温暖而可爱的隆昌也将会变得更加美丽,繁华,富饶,生机。

我爱我的家乡隆昌,但更爱那香飘十里的——桂花。

三年级写节日作文200左右【三】

日子在平淡、偶尔伤感或喜悦中悄然而过,不经意间,一年的时光又接近了尾声。

今晨还未起床,就隐约听到窗外细雨的`淅沥声,拉开窗帘向外一望,霏霏雨滴,如帘密织,如泣如诉,似怨含愁,一望无际,苍苍茫茫,萧瑟寒凉的暮色浸染了河山。瞬间深感寒意威慑,却又有凄楚之美占据心的原野。

这是今秋最畅快的一场雨,仿佛在释怀凝聚了一秋的情感,它越过整秋幽寂,打开重门深掩,用自己的暮霭深沉了俗世的繁华,携与凉风淡淡的寒意,洗涤了一夏的烦燥与整秋收获与成熟的繁忙与孤傲,喧哗了悲欢扰攘,好像在宣布从此将对一切不再斤斤计较、无动于衷。

三年级写节日作文200左右【四】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一个我最喜欢的春节,从我记事起到现在,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传统节日,和亲人们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节日。

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这浓浓的血脉亲情。在这些节日中,我对于春节是情有独钟。每年的春节,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起红灯笼,贴上春联,亲朋好友都大老远的回到自己的家里,为的就是吃上这一年才有一次的除夕夜团圆饭。饭桌上,大人们的讲述则是这一年的所有经历,而我们这些孩子们则毫无忌讳的大吃大喝。我最喜欢是在除夕夜吃完饭、分好岁,拿到压岁钱后,我们一家人一起在火炉边上烤火、吃瓜子、剥花生还有水果,大家有说有笑感到很幸福。奶奶坐到九点多钟就开始做汤圆了,然后,我帮奶奶一起做汤圆,爷爷和爸爸就出去到邻居家里串门,到十二点前他们就回来。等到十二点时,爷爷和爸爸就拿出烟花放在道地中央,然后开始放烟花,随着轰轰响声,天空中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好看极了!随着这一阵阵声响,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啊!美丽的传统节日文化,我最喜欢的春节。

三年级写节日作文200左右【五】

自从上次乌龟赛跑兔子输了以后,兔子一点也不甘心,它每天坚持锻炼,一心想战胜兔子。当它全身都是肌肉奔跑飞速的时候,他又向乌龟发起了挑战,这次兔子信心十足,想:一定要赢!

比赛开始了,小鸟当裁判,哨声刚响兔子就一马当先冲了出去,把乌龟甩在后面,兔子心里默念的,这次绝不能输,再也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了,不觉中加快了速度。突然路边的河里传来一阵呼救,原来有一只溺水的小鸟在喊救命。兔子一心想赢不管不顾的一直往前跑。乌龟也来到了此地,它见状想都没想,立刻折过头转过身扑通一声下水去救小鸟,等乌龟奋力把小鸟救上来之后,兔子已经快到终点了。只见乌龟不慌不忙地拿起藏在龟壳里的火箭筒点燃,嗖的一下直接到了终点。小兔子见了大声嚷嚷了起来,说乌龟作弊。乌龟说:“你又没说只能用脚跑”,最后大伙儿都说乌龟赢了。因为乌龟舍己救人的精神是最高的荣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