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恩师的邀请,在写下这篇感受之前,我思量了好久如何构架文章能够表达清楚我的感受。再次翻看书籍,回想这两年多走过的路,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压根就不会有框架,有的就是一个心态,具体说来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我的孩子还不到两个月。朋友送来,翻阅过后,感受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对其中一句话很有印象。那句话的大概印象就是,要从父辈对我们的教育中进行反思。是的,我的母亲对我属于那种相对高压的教育,学习至上、规矩至上。从上学开始,自己衣物,自己洗,在培养我独立性的同时,或多或少得缺失了一些少年应有的快乐。甚至为了我的学习,母亲把家里的电视剧给卖了。那个时候的我,虽然没有太多的抵触,但是那种近似空虚和孤独的感觉,至今让我难忘。
按照母亲的想法,我如愿进入大学深造。但是,母亲万万没有想到,高考志愿我一个省内的学校也没有填,一心想着自己闯荡,全然不顾长辈的心情。时至今日,母亲埋怨我离家太远,而我也开始后悔,亲情的释放被空间的距离生生地拉扯开。尽管安家落户首都,孩子天真,丈夫顾家,但是那种思乡的心情和无法照顾长辈的感觉却时不时让自己心塞。
说了这些,并不是埋怨母亲,而是因为《规矩和爱》的那句话让我想到这些,时至今日,我甚至对我曾经不顾一切的“离家”行为有些许后悔。映射到我自己身上,为人父母应该怎么做?是延续母亲的做法?还是实行新时代父母所推崇的“自由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凡事不可过度和偏激。作为华人家庭,尽管接受了一定西式的教育,但是毕竟我们暂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让孩子进入西方社会,所以一定还是有一些传统的内容渗入家庭教育中。对于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必须要做的。
我的家庭中有四个人:我、爸爸、妈妈和年迈的奶奶。我们的家庭像一张桌子,桌子永远离不开桌脚,是个整体连在一起。
在家中,是爸爸和妈妈撑起了这片蔚蓝的\'天空。他们从早忙到晚劳动,也从不叫苦,遇到困难总是努力一起想办法,从不相互埋怨,给我的是甜蜜的幸福。他们像一把伞,把我紧紧的呵护在他们的怀里,让我健康地成长;他们又像一颗大树,帮我挡住风沙雨雪,把春的生机带给我;他们又像是电灯,把光明带给我。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他们总是那么坚强。在他们眼中,我始终是颗小树苗,总是需要爱的呵护。在家中,还有一位热情善良的奶奶,只要人家有困难,她总是毫不犹豫去帮助他们。
虽然我们生活在农村,祖辈也没有任何家产留下,但是靠爸爸妈妈的艰苦创业,白手起家,也造起三层楼房,房子还装修得很漂亮。最关键的是妈妈在爸爸最困难的时候嫁给爸爸并且毫无怨言,对奶奶一直也很孝敬。
中国有句古话:家和万事兴。我家就是家庭和睦、团结互助,才会有这样的美好生活。我相信我们全家人会更加珍惜这样和睦的家庭。
说起爱,有许多种;如:母亲给予我们的爱,父亲给予我们的爱,同学们给予我们的爱等等好多爱。但是你知道爱,就在我们身边吗?
记得,上三年级时在体育课上时,我不幸磕破了腿,血哗哗地流着。班主任辛老师问讯赶来,迅速背上我往医务室跑,同学们也十万火急[注: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多用于公文、电报等)。]地跑了起来,有的到校门口给我爸妈打电话,有的在出主意。顿时,安静的校园开始吵闹起来,当辛老师把我背到医务室时,我感到爱,就在我们身边。
“这我没法治,小腿骨折了。”医务室的阿姨无奈地说。辛老师一听火了,连忙给我简单包扎,一时间一股暖流在我心中出现,辛老师用学校里的车把我送到石横医院,立即挂号我感到辛老师真像我的父亲,他把他所有的知识教给我,我感到爱,就在我身边。
我的父母也赶来了,就在这时辛老师和我父母谈起话来,谈了一会儿辛老师就走了。父亲和母亲安慰我,让我早会睡觉,说:“多睡觉有助于你的伤好的快。”我在不经意间睡着了,父亲和母亲望着我也睡找了。
放学后,辛老师到医院无偿地给我辅导功课,教给我知识把下午学过的知识给我讲了一遍,还看着我作家庭作业。
事后,辛老师到我家来看我,我才知道那天晚上辛老师在我身旁陪了我一夜,你们说这是不是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
灿烂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看到了辛老师,看到了辛老师在教我的小弟弟小妹妹们,看到了辛老师给我的爱。
我想说:“爱,就在我们身边。”
鼓励孩子自由发展和探索,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态度,拥有快乐生活的能力。
还有一点,我觉得挺重要的,那就是立“规矩”前,父母一定要做到,做规矩的过程一定要以一个享受和玩的心态来面对。例如刷牙,我都是当着孩子面刷牙,让他参与进来帮妈妈们刷牙,然后趁势告诉他自己也可以刷牙,但是需要妈妈帮忙。现在,喝奶、漱口、讲绘本、牙线、刷牙、涂护牙素,对我儿子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程序,如果少一样,反而他还会告诉妈妈,他要坚持。
孩子兴许生来就是改造父母的。时至今日,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人预料到我会成为这样的母亲,我想着就是孩子给我的改变,愈发懂得面对一切该有一个怎样的心态。现今社会有很多极端伤人事件,很多人在抱怨社会环境不好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人情商能力低的一个因素?情商教育有很多因素,但是作为初入人世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确是情商培养的第一道防线。
也许生活可以不富有,但是情感不能贫苦,乐观的心态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作为新新父母,我希望我能够成为我儿子的朋友。等他成长为一名会快乐生活的普通人时,我想我就可以真正享受我的生活,而生活中却有了一个年轻、乐观的朋友。想到这些,我就又有些激动了,陪伴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激情再次燃起。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被这一样一个问题所困扰:“怎样让孩子在幼儿园既快乐又能主动遵守规则?”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也让我获益匪浅。
他认为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他不是父母的私属品。父母可以爱孩子,但却不能占有孩子。作者的另一个观点也为我所推崇,即:尊重孩子。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因此动辄对孩子进行呵斥。实际上,孩子也有其人格,你不尊重孩子,就不要期望获得孩子的尊重。你所采用的方式,实际上也会被孩子所学习。权威教育表面上很有效果,但是却存在隐忧。真正的教育,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置换。
就像王涛博士所说的:当孩子闹情绪,很抓狂的时候,我们不能和他讲道理,这时他们没有接收能力,没有学习能力,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交流,而且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轻声轻气地说重话。通过这种交流帮助孩子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对待孩子,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可以理解或是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能被我们带领……
这些方法不正是我们老师常用的吗?
所有的孩子都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让他懂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爱;另一个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书中有很大篇幅介绍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我们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相信我们合理的有效的借鉴书中的方法,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快乐幸福的成长!
本书看似是给家长准备的,其实对于我们老师也是非常实用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仅只有孩子还有家长。我们也需要这些有效的家教方法来指导家长,为他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和孩子、家长们一起快乐的学习,一起健康的成长!
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次朋友的关心,一条中肯的建议。都会让你明白:爱就在你身边。
记得我的老师说过:“愿意对你说真话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不管话语多么尖刻……”
我认为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讨厌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尤其是背后。我认为我也是一个爱听好话的人,起码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她——却改变了我……
她曾是我的同桌,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你知不知道你很烦啊!每次出去都要拉着我,像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似的。真是的,你难道就没有独立性嘛!”她冷漠不屑平淡地脱口而出。当这些尖酸刻薄的话语进入我的耳中时,我的心像被刀割了似的。我做人怎么那么失败啊,真是一点想法都没有了。想着想着,鼻子一酸,眼泪就像细小的珍珠滴落了下来。仿佛每一颗都那么珍贵,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无情却又自私地挥霍着我的眼泪,仿佛每一滴都是廉价的眼泪,当心被撕碎麻木,不再疼痛的时候,眼泪也停止了,冷静地回想,反思刚才发生的一切。我抽泣着回到了坐位,之后擦干了眼泪……放学回家后,又回放了一遍情节。下课,我让她陪我去交作业,她不肯,然后的不想再想起了,她无情地甩了我搭在她身上的手臂。
也许,她并没有做错,她也是在关心我啊,我思考着。“嘟”的一声,一条短信刺痛了我的眼球,“对不起,今天不应该这样。我们和好吧。”眼泪肆意地下落着。可我知道,这是因为感动。爱就在我身边,对啊!朋友说的好话,是关心。难道坏话,我听得不高兴的话就是责备,就是厌恶么?只要是真话,她对我说的,我都应该接受,不是吗?
我拿起手机发了三个字给她:“谢谢你。”
第二天,我们依然是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只是我不再那么霸道了。爱,朋友的关爱。时刻在我的身边。只要是对我说真话,即便不是那么赞美我的语言,我,都会接受!
爱,就在我的身边。朋友,真心的关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