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单层膜围成的小泡,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的细胞器。内含多种水解酶,可分解从外面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局部细胞器或整个细胞。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给我们介绍了几本关于生物学方面的书,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师范生,经常阅读有关生物学科的书籍是十分必要的,除了专业书籍外,看一些杂志报刊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报刊会有关于生物学科方面的最新成果,或是其他一些老师专家对于生物教学方面的一些新的见解,这对于我们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以后出去的教学工作等都是很重要的。在老师介绍的书中,《中学生物学》是其中的一本。最近,我在图书馆翻阅了《中学生物学》第29卷第10期,其中介绍了许多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看完之后我有很大的收获。在这一期报刊中有几篇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高中生物学科易混淆名词之辨析》。文章作者陆新华辨析了高中生物学科中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名词,如:蛋白质与蛋白,着丝点与着丝粒,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逆转录和反转录等,看完这些名词辨析,我们会发现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经常会忽略对那些概念比较接近的名词的辨析,有些名词虽然我们知道两者之间有所不同,但要我们仔细辨析我们一时之间会说不出来,甚至有时会把两者混为一谈。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认为着丝点和着丝粒是同一个概念。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用“着丝点”,而在细胞生物学教材中讲解染色体结构或细胞分裂时,又常出现“着丝粒”,我一直以为两者为同一结构,之前也没有仔细去探究两者是否不同,但看了这篇文章后才分辨清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染色体主缢痕处的特殊分化区域由富含重复碱基序列的DNA异染色质区组成,称为着丝粒,将染色体分成二臂。在细胞分裂前期和中期,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到后期两个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分开。着丝粒是一种高度有序的整合结构,在结构和组成上都是非均一的,包括三种不同的结构域。着丝点就位于着丝粒的其中一个结构域—着丝点结构域中,是着丝粒两侧各有一个蛋白质构成的三层的盘状或球状结构。着丝点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在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纺锤体忽的纺锤丝(或星射线)直接附着在着丝点上而不是附着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上,没有着丝点,染色体不能由纺锤丝牵引移动。因此,着丝点和着丝粒并非同一结构,它们的动能也不同,但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由于着丝点与着丝粒联系密切,结构成分互穿插,功能方面联系紧密,两者常合称为着丝粒—动粒复合体。
生物学科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学科,专有名词很多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及范围。但在平时我们常把相近的名词混为一谈,甚至有人完全分辨不清,曲解其意,如果教师的教学中出现这些问题将会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成会带来相当大的阻碍。这篇文章也给我们敲了个警钟,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师范生,不能很好的分辨这些名词,甚至有时把两个名词混为一谈,说明我们的专业知识学得不扎实,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时候就多注意这些意思相近的名词之间的辨析,只有我们把专业知识学扎实,注意把我们学过的知识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分辨清,在以后的教学中才不会误导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讲解,而且我们应注意在以后为学生讲解到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时我们应特别强调。对自己的学生负责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另外一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让前概念为生物教学服务—“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教学的思考》。该文章中提到一个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有些知识明明在课堂上已经强调多次了,可是还是有部分学生记不清楚,经常弄错。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原因往往会被教师忽略的,就是学生的前概念在作祟。文章结合《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这节课的教学从前概念的产生,如何发现学生的前概念及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前概念等方面讲述如何让前概念为生物教学服务。
看了这篇文章有利于我们现在学习的教学设计,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记住新知识外,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前概念,对重点的新概念要重点的与之前学生可能接触过的错误的前概念区分,这也是我们这是以后真正去给学生上课应该注意的问题之一。
这篇文章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的前概念我们避免不了,学生在进入高中的时候,已经在小学的科学课、初中的生物课接触、学习到了许多生物学科的知识,而且学生也会从互联网,平时生活学习到相关的生物知识,这些知识数量很多,有部分学过的知识是因为当时知识水平不够而没有深入学习,只学习浅表,而有一些信息是错误的,这就使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生物的时候会有这些前概念的干扰。作为老师应利用各种方法,如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及发现学生是否有错误的前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受到干扰、误导,影响学习效果。
生物学科中的很多知识其实与其他的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如文章作者举例说明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在其中涉及的化学键在化学学科中有学习到,而在政治学科中也有对“通货”的学习,老师可以利用学科交叉,以及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帮助学生辨析前概念。这就要求教师终身学习,在学习专业的知识外,也要相应的了解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使自身的知识面更广,利用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课堂的教学。
虽然有时候一些错误的前概念会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但只要正确处理,前概念也能为生物教学服务。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注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学习前一个概念时能为后面概念的学习作铺垫,学习后面概念时能以先前学过的概念为例,巩固前后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过程中还有一个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作为教师,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一些概念,通常会举例,打比方等,这时要特别注意自己举的例子是否合适,要避免因为教师不经意的失误也可能成为干扰学生以后学习的前概念。
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师范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方面的知识,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看这些相关的杂志报刊书籍能使我了解到更多的新的知识,与时俱进,汲取其中对自身有用的知识充实自己,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形成:细胞体积生长阶段时产生。
特点:由纤维素,少量半纤维素及果胶质组成,薄、柔软。
功能:具弹性和可塑性,并可透水分和溶质。
我们迎来了第一次实验课。在周三老师说时,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上生物实验课了。
周四到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心情被激发了一般,纷纷跑了出去,只有几个同学知道还有眼睛保健操没有做。这时,一个人大喊:“还有眼睛保健操没有做!“大家纷纷又回到座位上。有几个同学看着我的旁边,哦,原来是李冉喊得,大家看看李冉又回到座位上,好像在说这次多亏了李冉提醒,否则,我们班就被扣分了。
第三节课了,同学们飞快的跑到了生物实验室。刚到实验室时,同学们兴奋着:“我们想坐哪儿就坐哪儿!”但老师一声令下:“按班里的位置坐。”“啊,旁边的人又没有变啊!”我在心里说。
老师发下来了玻片,一个是人血图片。一想到人血图片,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我和同桌迅速按书上说的完成了对光。第一次,我们观察,李冉说:“我看到了两个细长的东西。”我也去看时我发现我能控制这个东西,我向左它向左,我向右它向右。我仔细一看这个东西,不是生物而是我的眼睫毛。哈哈哈,我在哪儿大笑。到后来,张乐涛说:“我看到了。”同学们都议论着说:“他为什么这么快?”好多同学都议论纷纷。
接下来,好多同学都说:“我也完成了。”我和同桌却什么也没有看见,我们去请教已经完成的,但依然什么也没有完成。
分布:植物体各处。
特点:生活的薄壁细胞,较大,近于等径。细胞壁由纤维素与果胶质组成,细内
液泡较大,原生质较少,细胞器排列疏松,具明显的胞间隙。
分类:同化组织(细胞中含叶绿体,营光合作用,多数分布在叶,茎的表层部位)
通气组织(细胞间隙大,多见于水生物)
吸收组织(根毛细胞)
贮藏组织(细胞较大,细胞内储存大量后含物,淀粉)
高尔基体由一层扁平、碟形的泡囊所组成, 边缘往往分支,形成复杂的管状网络。与分泌作用有关。
大概是从我的高中开始,我就喜欢上了生物这门学科,在枯燥繁杂的知识里,我看到了从没有见过的严谨的、规律的又别具一格的东西,小小的细胞里面充斥着无数的细胞器,忙碌又有序的进行着各种生命活动。最喜欢奇妙的遗传学可以跟数学联系,幻化出无数的组合,带给我许多的乐趣。带着这份喜爱,大学里我选择了生物专业,深入地学习让我更加的热爱生物。大学毕业后,如愿当了一名生物老师。
最开始,我很用心的从专业的知识入手,让他们了解生物这门学科,慢慢的我发现,讲解的越是专业反而效果越差,学生并不喜欢这样的生物课堂,当我看到孩子们对生物不热情,甚至是不喜欢时,心里很着急,我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我多么想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奇妙,体会生命的奇特啊。
有一次,我在讲解《花的结构和类型》一节时,做了新的尝试,先结合图片讲解了雌花和雄花的区别,又将盛开的鲜花带到了教室,让他们尝试着去摸一摸花蕊,通过手感去区分它们的差别。我发现孩子们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
我开始反思,生物来源于生活,又很好的应用于生活。我就应该从身边的生活常识出发,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食品保存》一节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一到两个食品包装袋,通过对配料表、储存时间、储存条件以及保质期的分析和了解,结合课本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分析食品为什么会腐败?怎样不让食品腐败?不同的食品保存方式一样吗?孩子们除了学会了关于食品保存的问题,也学会了怎样正确分析食品包装袋上的内容,也对零食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借助直观生动的纪录片的片段,导入课堂,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芽的结构和类型》一节,学生对芽的认识还就是身边植物上的嫩芽,我就从纪录片中截取了一小段视频,是关于芽的生长的延时摄影片段,在视频中,树藤的枝桠快速的攀爬伸展在树干上,枝芽的生长快速又明了,孩子们发现芽的力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对接下来的学习不由自主的就会带着一种敬畏的心情,课堂效果更进一步。
上课时,我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形式多样化,风格多元化,有时候可以诙谐,有时候可以严肃;有时候可以玩笑,有时候也要冷峻。孩子们对学习微生物的内容没有具体的认识,在进行讲解时,尽量的.用故事、例子来引导他们,给他们设置活跃的课堂;而在讲解《婴儿的诞生》一节时,由于孩子们正处于青春期,对人类的生殖很感兴趣,但又不好意思,既兴奋又扭捏的心情让他们在课堂上无法专注的学习,所以一上课,严肃的课堂气氛必须稳定下,告诉他们要端正学习态度,科学的认识人的生殖,不要害羞,给他们讲解了“无知者”为什么“无畏”,了解知识的力量,压下他们过于***动的气氛,提升了对知识的正面的认识。
在生物教学之路上,我将继续稳步前行,不断创新,相信会带给孩子们一个灿烂缤纷的生物世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