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辽娜是一位将近六旬年迈又孤苦的老妇人,她一生遭受了很多苦难,年轻的时候丈夫就从战场上一去不复还,生下的六个孩子都先后夭折;领养的女儿吉拉并不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结婚之后就很少再来看她;年迈的马特辽娜因为机关办事总是互相推托和冗长而一次次白白奔忙却拿不到抚恤金;自己又因为体弱多病而被赶出了集体农庄,时常在生病的时候没有人照顾而一个人孤独地躺在简陋的家中的床上。像这样的境遇换到其他任何一个人的身上恐怕早就受不了了,但她不仅没有对生活和命运抱怨,默默地忍受这一切,还能以一颗耶稣般博爱的心善待周围的人,处处舍己为人,非常可贵和值得人尊敬。
她吃饭的时候总是把最大的土豆留给伊格纳季奇,自己则吃小的。马特辽娜生活十分贫苦,她的早餐只有没削皮的土豆或者大麦米粥,大麦米最便宜,大家都成袋地买来喂猪,而这种食物却出现在马特辽娜的餐桌上,但她却十分关心别人,当对待别人的时候总是倾其所有、毫无保留,总是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别人。当轮到马特辽娜给那些牧羊人管饭的时候,她总是大肆张罗,准备的都是平时连她自己都不舍得吃的砂糖、奶油等美食。就连当养女和女婿来拆她的房子拉走木料的\'时候,她还是盛情款待了他们和工人们吃饭,甚至还酿了私酒给他们喝。别人有点什么事要她帮她就热心地去帮,不要报酬。
马特辽娜不仅善待周围的人,她还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动物和植物。马特辽娜的家虽然破旧寒酸,但它却是那些弱小生命的避难所。她的一个房间里摆满了橡皮树,“像森林一样”。 有一天夜里失了火,马特辽娜不是急着去救火,而是首先把那些橡皮树放倒在地板上,以免它们被烟熏死。“我”看到房子里蟑螂猖獗,想下一些药,但马特辽娜却不让,她怕连那只收留的跛脚老猫一起毒死。为了能让那头“生着弯犄角”的母山羊吃饱,她不顾自己体弱多病,每天早晨都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割草。她热爱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反感一切反自然的东西:她最害怕火车;听收音机里的新闻全是接待外国代表团的宴会报道就皱起眉头;听广播里说要放一颗人造卫星便连连摇头:“他们什么都要改变,是否连冬天或者夏天也都要改变一下哟。”她不喜欢夏里亚宾演唱的歌曲,格林卡的抒情歌曲才合她的口味,把她感动得热泪盈眶。
然而,这样的一个好人,最后却惨死在火车轮下!还是因为去帮助亲戚拆自己的房子运送木料才会发生这个事故的!读后真是让人为她不值和不平!她几乎贫困到一无所有,木屋是她仅有的一点财产,本来她就是要把它留给自己的养女的,但她还没死还住在那房子里,她的养女的父亲、她曾经的爱人法捷就急着逼她把自己住的正房交出来,好拆下木料盖新房得到一块地皮。善良的马特辽娜你同意了已经对他们很好了,干嘛还要这样尽心尽力帮他们?!结果害的自己惨死在火车轮下!唉!其实根本就是那个可恶的法捷害死了她!
马特辽娜不贪图金钱,对物质生活无欲无求。她没有购置家具,也没有拼命挣钱买东西,然后再将它们爱惜的胜似自己的生命。她过日子不仔细,甚至不养小猪。她节衣缩食,也不追求漂亮的衣服,总是穿的土里土气,使得她的丈夫嫌弃她而在城里找了情妇。她就是这样的纯朴。
而法捷和她的亲戚们却是亲情冷漠,金钱至上。法捷害死了马特辽娜和自己的一个儿子,却没有丝毫的内疚和悔过,他想的只是怎样和马特辽娜的亲戚们争夺马特辽娜的财产。马特辽娜的亲戚们也和法捷一样,他们不为马特辽娜的死而悲伤,哭丧只是在表演,为的也是马特辽娜的财产。
而那些经常得到马特辽娜的帮助的村民们也没有为她的死多悲伤,只是形式性地来站一站,看一看,哭一哭,不是出于真诚地哀悼死者。他们和法捷都是一类人,以金钱和财产为重,认为如果失去这两样东西,”在人前就会被看作是无耻而又愚蠢的“。他们利用马特辽娜的善良,却还对此蔑视,认为她很傻,帮别人白干活不要报酬。他们与马特辽娜形成鲜明对比,也体现出社会中人们传统美德和道德观的丧失。
马特辽娜不被人们所理解,”终于被遗弃“。但她所具有的代表俄罗斯民族的高尚精神品格将永在,她那颗圣洁美好的心灵所放射出的明亮光芒将永远不会熄灭。
正如小说的结尾所说:”她就是那种最正派的人,没有了这种人,就不会有村庄存在,不会有城市存在,不会有我们的整个地球存在。“面对社会中人们传统美德和道德观丧失的现象,更需要像马特辽娜一样的人所带来的正面的精神引导,才能使一个民族正常地生存和发展。
春姑娘来了!她把迷人的春光撒满人间,美丽的公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你瞧,那座圆形的大花坛,开满期千姿百态的花朵。白色的月季,紫色的玫瑰,红色的花花等等,分别组成一个个艳丽的花环,真是万紫千红呵,彩色蝴蝶被吸引住了,它们一群群飞来,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公园里,到处都是一簇簇、一片片不知名的小花儿,红、黄、蓝、白各式各样。有的钻在狭窄的石诚意缝里,有的躺在树下的泥土堆上,有的长在假山上,把假山中间的山洞当面镜子照,真像一群顽皮的小姑娘。
路边树木欣欣向荣。樱花树上,怒放着一簇簇红白相嵌的樱花,白的像雪,红的像火,好似像雪山火炬合成的彩绸,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晃,欢呼春的到来。有几株桃树的树杈上,缀着一朵朵红艳艳的花,就像害羞的小姑娘,露出半边带着红晕脸蛋朝着你微笑。春风中,不时飘来阵阵淡雅的花香,令人心醉。
春天的公园充满了活力,春天的公园把美丽印在人们心中,愿明媚的春光永驻人间!
玛特廖娜是我们很熟悉的名字,因为俄罗斯著名的民间工艺品就是这个名字,她是由“母亲(mather)”转译而来,我们的主人公也正是有着母亲的胸怀和圣女的心灵的人。玛特廖娜一生坎坷,她总是用宽容和仁爱对抗着世界的不公与残忍。她对自己的物质生活无欲无求,但是在精神生活上却是有着最崇高最虔诚的向往,她深受历史悠久的东正教的影响,按照东正教的教规来规范自己的生活,在言行举止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都流露出东正教女圣徒的那种神圣性。她为别人帮忙从来不求回报,在她看来,一切物质利益都是身外之物,都只是一时而无法永久保存。与她相比,那些还在玛特辽娜活着的时候就开始惦记着她的财产,在她死后马上就跑来瓜分她的.遗产的那些人是多么的卑微和渺小。正是在像玛特辽娜这样遵守教规的人的身上,体现了大多数人已经丧失了的珍贵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准则,而这些正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东西“没有这样的圣徒就不会有乡村,就不会有城市,就不会有我们整个地球。”
玛特辽娜最后死得很惨,但是面容安详,并且保留了右手,因为上帝用来祝福的正是右手。
大家认识我吗?我长着两只又大又圆的眼睛,锐利的爪子,坚硬带钩的嘴,圆圆的脸和一双宽大的翅膀,与众不同的是我的头部上侧左右各长着一丛毛,很像猫耳朵。你们猜猜我是谁?
对了!我就是鼠类的克星、田园的卫士--猫头鹰。
人家都在电视、画报上见过我们,对我们并不陌生。我们住在郊外或田野的树上,白天休息,晚上出来觅食。我们的眼睛在白天没有多少用处,是个睁眼瞎,但一到晚上,我们的双眼能洞察一切,在黑暗的林间或田野中准确地发现诡秘的鼠类行踪,无论多么狡猾的老鼠也休想在我们的爪下逃生。
我们的翅膀也很特别,翅膀的骨头中间是空的,而且非常大,这样我们能够轻盈地飞起,无声无息地接近捕猎目标,以至于它们往往还没有发觉,就做了阶下囚。
我们猫头鹰是候鸟,冬天,我们到气候温暖、食物充足的\'南方去过冬,等到春天来了,我们再回到北方繁殖后代,壮大我们的队伍。
我们的种类有十多种,我们的踪迹遍及世界各地。我们这个庞大的家族,抑制着鼠类带给人类与自然的灾害。不信,你瞧!我们每只猫头鹰一个晚上能吃十五只老鼠,这样一年就能吃五千多只老鼠,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当人类的食粮受到保护,减少了财产被鼠咬的破坏,危及人类生命的鼠疫得以控制,人们不会忘记这里也有猫头鹰的一份功劳吧!
当然功不必自论,我们只希望成为人类的朋友。可遗憾的是,有的人把我们视为灾星,什么夜猫子进宅,祸事到来,这是个别人的偏见,我们不计较;可气的是,有些人大肆砍伐树木,使我们无家可归;更不能容忍的是,有的人用各种器具对我们肆意捕***,照这样继续下去,我们这些鼠类克星就会面临灭绝的危险。我们保护着人类,而威胁我们生命的却恰恰来自于人类。
人类——我们的朋友!你们想到没有,当我们在地球上消失之时,就是鼠害成灾之日。到那时,庄稼被破坏,财物被咬食,鼠疫横行威胁人类生命,再想起我们岂不晚矣!大自然不止一次地向人类发出警告,谁破坏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无情的惩罚!
我们真诚希望人类不要再向我们举起屠刀,猫头鹰和人类永远是最亲密的朋友,让我们共同努力消灭鼠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