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月下竹林情景作文400字

四年级月下竹林情景作文400字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09-14 07:48:26
四年级月下竹林情景作文400字

四年级月下竹林情景作文400字【一】

我外婆家有一片竹林,一眼望去,郁郁葱葱。

竹子,直立挺拔,两端直冲云霄;竹叶如同一片片小舟;竹竿像用砂布搓过似的光滑,低头一看,哇,一个个小竹笋破土而出,有的长的又高大又肥壮,有的还细细尖尖的正努力的生长;有的才刚刚探出头来正在望着这新奇的世界呢!

早晨,一层白白的薄雾缠绕着竹林,犹如仙女那飘逸的裙纱覆盖着,朦朦胧胧。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竹林,如同利剑一般射入空地。小鸟都飞出窝来,尽情地放声歌唱,那婉转甜润的叫声在竹林里回荡。

傍晚,晚霞把竹林打扮得焕然一新,让竹林变得更加迷人。看,竹子变得翠绿,花草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金黄色,枫叶则变得通红通红。劳累了一天的鸟儿都欢快地飞回了家,渐渐地热闹的竹林又幽静了。只有那凉风从竹梢上掠过,吹得瑟瑟作响,仿佛在给我们点头微笑。小溪发出潺潺得流水声,奏出美丽的乐曲,给林中的鸟儿静静地享受。

竹林的景色多么美丽,多么幽静,我真喜欢这片竹林。

四年级月下竹林情景作文400字【二】

我家旁边有一片美丽的翠竹林,那是我和朋友的天然乐园,我和小伙伴常常到竹林里玩。那满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竹子,一走进竹林,你就会闻到淡淡的清香。你会看见十几米高的大毛竹和只有手指头粗的黄毛竹,你会听见小鸟那清脆悦耳的歌声。

以前,竹林后面还有一条小溪,听说那还是泉水呢!小溪旁的野花会让你看得眼花缭乱。

春天,竹林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笋芽儿从地里探出头来。它穿着那棕色的外衣,它慢慢地睁开眼睛,看着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想:我要快快长大,早日穿上那翠绿的长裙。

夏天,笋芽儿已经长成高高的翠竹了,密密层层的竹叶把竹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火辣辣的太阳,这时,我们都喜欢在竹林里做游戏,就是在跑步的时候也不觉得热。

秋天的晚上,皎洁的月亮爬上了竹林,竹林显得更美了,可爱的萤火虫提着灯笼在竹林里做游戏。淘气的蝈蝈也在竹子下开始了演唱会。秋天的竹林充满了生机。

冬天,竹子都穿上了银白色的衣服。晶莹透亮的冰覆盖在竹叶上,真像一座冰雕。

这是一座让人陶醉的竹林。

四年级月下竹林情景作文400字【三】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就算在破岩中也挺立不倒,正是竹子的这股韧劲让古今的文人墨客喜爱并歌颂它,同他们一样,我也喜欢竹子。

在奶奶家旁,有着一片茂林修竹,竹子一节一节的,仿佛是一根根藕连接起来的。竹子的叶子小小的,细长的,碧绿的宛如一片片晶莹剔透的翡翠。当夏日炎炎的午后,走进那绿荫如盖的竹林里,立时就感到一股沁人的凉意,炎热荡尽,疲劳无踪,心中是一个清凉世界。

一天,来到竹林,想寻找细细的竹芽。但只有高大的成竹与渺小的竹笋,高大的竹子一根根都一般粗细,一样长短,好像同年生的姐妹,修长,挺拔而窈窕俊美。我很奇怪,就问奶奶:“奶奶,你是不是把不高不低的竹字都拔了?”奶奶摸摸我的脑袋说:“这些竹子用了四年的时间,仅仅长了三厘米,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六周的时间就能长到十五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里,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礼物数百米。”

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是啊,其实学习成长亦是如此。我们的学习不就是一字、一词、一句、一段、一篇慢慢积累起来的吗?我们现在的学习不就是像竹子一样在“生根”嘛,等到我们的“扎根”成功以后,终有一天我们会登上人生的巅峰!

这时奶奶已经回到家里,屋头冒起炊烟。我对着竹林心里默默的说:“谢谢你,竹林,你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生的真谛!

四年级月下竹林情景作文400字【四】

在我搬家之前,我就住在那片小竹林对面,我和我的小伙伴都很喜欢去那里玩。

竹子在长成之前是笋。一到春天,就会有很多小笋芽从土里探出头来,密密的,麻麻的。这时,我们就会拿上小刀,偷偷割几个来。我们并不是割来吃,而是一层层剥开它的皮玩。

我们也很喜欢在竹林里玩捉迷藏。尤其是夏天,这时竹子长得最密、最茂盛,我们在竹子间跑来跑去,追逐打闹,躲躲藏藏。玩累了,就叼根竹叶,拿本书,坐下来靠在竹子上,享受这夏日里的阴凉。

到了秋天,天气转凉,有几棵竹子开了花。我们坐在竹林旁的小石凳上,看看竹林,聊聊天,打打牌。柔和的秋风和竹林的沙沙声让人昏昏欲睡,我们说着说着就开始打瞌睡了。

冬天是最让人开心的了。此时,翠绿的竹子已经落满了雪,变成了白茫茫一片。我和几个朋友躲在竹林里,一旦有人经过就一块儿撞一下竹子,那些人就浑身落满了雪,一个个都成了雪人。

如今,我已经搬家好几年了,也有好几年没有见到那片小竹林了。我好想再去看一看那片留着我美好回忆的小竹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