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充满了爱,它无处不在,我最清楚的是爸爸给我的爱。
上三年级的时候,数学总是拖我的后腿。每当我望着那只有七八十分的考卷时,较为内向的我总会把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每当这时,我真想大哭。我的一切,都尽收爸爸的眼底,他总是削好一个苹果,放在盘子里,端到我的面前,亲切地说:“女儿,吃吧!”等我吃完苹果,爸爸耐心地说:“孩子,你看······我抬起头,望着爸爸那鼓励的目光,我又重新拾起了信心。
从那以后,爸爸每天都从他那繁忙的工作中抽半小时来给我补习数学。不厌其烦的教我做每一道做错的练习题,直到我会了为止。每次写完一项数学作业,爸爸都会认真地批改。作业本中的每一道练习题,每一个数字,他都会给我讲解清楚。
又是一次。我得了九十五分,这离不开爸爸的讲解与教导。当他看见我九十五分的试卷时,他欣慰地笑了。因此,我慢慢变了,变得有自信和快乐了,这都应该感谢我的爸爸。
爸爸对我的爱是无私的,我尊敬爸爸,爸爸也理解我。我感谢您,爸爸!
人的一生时光非常短暂,而我们应当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努力让自己美好。
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我们在山脚处向上仰望时,会觉得山顶离自己太远了,似乎遥不可及。可是当我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到达山顶时,向下俯视,真的能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反之,如果当初因山高而放弃了登顶的机会,也就永远达不到“山高我为峰”的美好境界,只会站在山脚仰视上方。
让自己美好,这不是我们人类的专利,自然万物皆有此追求。比如蚕的一生会经历不同的时期,而最终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能够破茧成蝶,在天空中骄傲地飞翔。而我们又是否知道,为了这短暂的美好,他们在背后要付出多大的艰辛与苦痛!有多少蚕在结茧时因吐丝过多而命丧黄泉,又有多少蚕在突破蚕茧时变成了令人厌恶的飞蛾呀。但是,为了幻化成蝶的那份美好,它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信念,冲破重重难关,终于成为了美丽的蝴蝶!
郎平曾经说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个成功的人在人前总是光鲜亮丽,可殊不知他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的泪水与汗水甚至是血水。这些人正是凭借着着坚定的信念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在成功的道路上过关斩将,最终到达人生的巅峰的。
所以,让我们挑战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从现在起,让自己美好,从而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
在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爱无处不在,在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我考试考的成绩很差,我想惨了,回到家又要被老爸挨批了,嗨!真是没天理呀。一间屋门,就听到爸爸说:“考试考得怎么样啊。”我埋着头垂头丧气的说出了我的成绩,爸爸大声说:“什么,竟然考的那么差。”我就被爸爸的声音吓得退后了几步,我对爸爸大喊:“人生总会有很多次失误,我就失误了这一次,怎么了。”这时,妈妈走过来说:“原谅孩子吧,孩子就失误了这一次,你没失误过呀。”爸爸妈妈开始吵起来,我冲出了客厅跑进了自己的屋里,趴在床上,我听到爸爸妈妈现在正在为考试这件事争吵着,到了学校又一次考试即将来临,过了几天,开始考试了,我回忆起爸爸批评我时对我说的话,做题时必须认真,考完试,卷子很快就批完了,我考的分对于我来说还行,让爸爸看了看,爸爸说:“还行,上次批评你是因为为你好,看见没,批你一顿,现在考好了吧。”我高兴地回答嗯。
我终于明白了爸爸为什么批评我,是因为为了我好。
近来读《梁启超家书》,感触颇深。这本书上接《曾国藩家书》,下启《傅雷家书》,是传统家教与现代家教结合的典范。
之前对于梁启超的认识和了解仅仅限于近代的变法革新运动“公车上书”,在讲授这课时也仅仅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关注他。慈溪太后戊戌政变后,戊戌六君子被***害,梁启超之后开始流亡日本,之后的事大略了解了一些,对这个人物并不深入了解,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他只是一个政治标签,看了这本书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忧国忧民,勤奋著书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从自己的社会际遇和阅历出发,以独特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女上,使九个子女各有所成,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开楷模。
在9个成年的子女个个成才,其中三人当选院士。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次女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四子思达,著名经济学家;三女思懿,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四女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参加革命;五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与成绩相比,他更关注孩子的的'心性、志趣、健康、幸福。梁启超教育子女褒多于贬,以鼓励为主,尤其强调生活的趣味。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梁启超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他写信告诫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在指点孩子如何做学问上,梁启超反复强调学习要“求理解”,不要“强记”,且要劳逸结合,“多游戏运动”,尤其注重心性的养成,“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事实上,相对学业,梁启超更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在梁启超的父爱里,只有子女,没有自己。他对孩子的任何帮扶劝导都是以对方的终身幸福为考虑的,正因如此,在他看来,学业成就,远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幸福重要。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