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爱的理解是什么样的?爱一个人爱到最疯狂会变成什么模样?李米用了4年的时间寻找她最爱的人,可是当他意外遇见方文时,方文却变成了马冰。带着马冰面具的方文,为了给李米更好的未来,不惜走入歧途,最终带着对李米的爱离开了人世。如果说李米对方文爱到无可救药,那么方文对李米的爱就已经到骨子里了。李米和方文只是大城市里的小人物,但他们的爱情却那么的刻骨铭心,让人感动!
“83天。我打算回去了,李米,反正我也成为不了那种你们想要的那种人,看来只能这么普普通通了。我真的很没用。是不是你也觉得我很没用啊?”“221天。我就要回去了,李米。我现在算是一个有用的人了,我已经能够看到我们未来超市的样子。你会原谅我吗?”“430天。我和以前不一样了,李米,也许我已经成了你父母想要的那种人,谁知道。昨天我从电视上看到了昆明,我突然一下哭了。你还在等我吗,李米?”“708天。告诉你一件事儿,李米,几乎都快成真的了,我今天早上我到了机场,我站在大厅里,那一刻思念像一条在草上爬行的蛇。我突然想要回去了。我买了机票,过了安检,一直走到登机口!最后我还是出来了,机票钱退了一半。我多想回去啊,你知道吗?”
当李米重新遇见方文,追在他身后说着这番话的时候,我哭了。方文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李米都记在心里。一个女孩子在大城市开出租车打拼生活,日子过得多么不容易,李米整整找了方文4年,每一封方文来信的日期,李米都记得清清楚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在想与方文之间的联系。当叶倾城问李米,你怎么就那么确定是马冰是方文呢?李米吼着说,你老婆你能不认识啊!
当然,方文对李米的爱更深。当看到影片最后一段播放方文留给李米的影像时,你才知道,原来方文一直都在李米身边。方文在李米的家外各个地方都装了摄像头,甚至在李米的出租车上也装了摄像头,李米每天点点滴滴的生活,遇到的各种困难。方文通通都记录了下来。那一刻李米的心里哭疯了。可是,方文却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米和方文,他们是大城市里的小小人物,但他们的爱情那么深刻,那么令人感动!虽然方文离开了,但是李米一定会将这份刻骨铭心的爱深藏在心底,好好的替方文活下去!
一组数字揭开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坚守的故事,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一根香烟点燃了一段人生,一段有关坚强的人生,一段有关寻找的人生,一段有关爱的人生。
香烟的烟雾在出租车里弥漫着,在这些烟雾的笼罩下出现的\'是一张普通而平凡的脸。李米的一出场或许就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悬链,或许我们会和那些乘客一样都不知道她口中一直默念的那些数字的真正涵义,这些数字让我对接下来所展开的故事充满了兴趣。
四年到底有多久?它是一千四百六十一天,也是三万五千零四个小时,更是两百一十万零三千八百四十分钟。李米为爱坚守了四年,也寻找了四年,在这四年里她每一天都没有放弃她的寻找,她无时无刻都坚信爱还在,方文也还在。而我想能让她一直这样坚守下去的除了心底的那份爱,再就是这四年中所收到的五十四封信件了,是这些信件让李米坚信方文还是过去的方文,他们的爱还一直都在。五十四封信方文用了四年的时间去书写,从李米的口中我们知道了这些信是方文坚守为帮助爱人早日实现理想努力奋斗(虽然误入了歧途)的见证,也是这四年对他们坚贞爱情的见证。
在这一百分钟的时间里我和李米一起都一直在寻找,不同的是李米寻找到的是爱情,她坚信的一直都还在的爱情,而我寻找到的则是两处感动,对这份爱的感动。
感动之一:李米在发现那本贴满方文照片的杂志丢失之后,在被劫持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人身安全对着劫匪发出了发自内心的嘶吼,更是对着已经失去了理智的劫匪大打出手。或许在此时李米的心中,她丢失的已经不仅仅是一本杂志了,而是她那份坚信能找回爱人的信念。在那一刻,方文在李米心目中的那份重量早已超出了自己生命的重量,这份爱不得不让人为之动容。
感动之二:李米在拉开保险柜的那一刻,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个DV,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里面应该留给警察的犯罪证据(我估计当时叶倾城也是这么想的,嘿嘿)。不曾想出现在我眼前的竟然是一个可爱的“大男孩”和他那腼腆的笑容。原本以为故事到这儿该结束了,然而后面的情节给了我惊喜,也给了我感动。那些画面告诉了我,这四年来方文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李米,一直都在身后默默的关注着她,也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她,他就像是一个天使用自己的爱守护着自己的爱人,他最后用DV告诉了自己的爱人,其实这四年来你一直都不是一个人,你也一直都不孤单。相信李米最后的泪水和笑容也告诉了我们,那一刻她一定是幸福的。
看完影片我很满足,因为我看到了爱的力量和信念的力量,更让我兴奋的是我看到了超的精彩演绎和周迅的真实投入的表演,他们告诉了我:有时候为爱坚守也是一种幸福。
一根香烟点燃了一段人生,一段有关坚强的人生,一段有关寻找的人生,一段有关爱的人生。
香烟的烟雾在出租车里弥漫着,在这些烟雾的笼罩下出现的是一张普通而平凡的脸。李米的一出场或许就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悬链,或许我们会和那些乘客一样都不知道她口中一直默念的那些数字的真正涵义,这些数字让我对接下来所展开的故事充满了兴趣。
四年到底有多久?它是一千四百六十一天,也是三万五千零四个小时,更是两百一十万零三千八百四十分钟。李米为爱坚守了四年,也寻找了四年,在这四年里她每一天都没有放弃她的寻找,她无时无刻都坚信爱还在,方文也还在。而我想能让她一直这样坚守下去的除了心底的那份爱,再就是这四年中所收到的五十四封信件了,是这些信件让李米坚信方文还是过去的方文,他们的爱还一直都在。五十四封信方文用了四年的时间去书写,从李米的.口中我们知道了这些信是方文坚守为帮助爱人早日实现理想努力奋斗(虽然误入了歧途)的见证,也是这四年对他们坚贞爱情的见证。
在这一百分钟的时间里我和李米一起都一直在寻找,不同的是李米寻找到的是爱情,她坚信的一直都还在的爱情,而我寻找到的则是两处感动,对这份爱的感动。
感动之一:李米在发现那本贴满方文照片的杂志丢失之后,在被劫持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人身安全对着劫匪发出了发自内心的嘶吼,更是对着已经失去了理智的劫匪大打出手。或许在此时李米的心中,她丢失的已经不仅仅是一本杂志了,而是她那份坚信能找回爱人的信念。在那一刻,方文在李米心目中的那份重量早已超出了自己生命的重量,这份爱不得不让人为之动容。
感动之二:李米在拉开保险柜的那一刻,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个DV,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里面应该留给警察的犯罪证据(我估计当时叶倾城也是这么想的,嘿嘿)。不曾想出现在我眼前的竟然是一个可爱的“大男孩”和他那腼腆的笑容。原本以为故事到这儿该结束了,然而后面的情节给了我惊喜,也给了我感动。那些画面告诉了我,这四年来方文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李米,一直都在身后默默的关注着她,也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她,他就像是一个天使用自己的爱守护着自己的爱人,他最后用DV告诉了自己的爱人,其实这四年来你一直都不是一个人,你也一直都不孤单。相信李米最后的泪水和笑容也告诉了我们,那一刻她一定是幸福的。
看完影片我很满足,因为我看到了爱的力量和信念的力量,更让我兴奋的是我看到了超的精彩演绎和周迅的真实投入的表演,他们告诉了我:有时候为爱坚守也是一种幸福。
平时很少看纯哲学方面的书籍,总认为纯粹讨论哲学的书籍太过于枯燥和复杂。由于辩证法课程的关系,最近大体看了看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这本书,可是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感觉自己对哲学的看法改变了很多,有些东西是我以前就模模糊糊有过的念头,但却一直并不清晰,通过这本书觉得有些东西一下子清晰了许多。而有些观点则是以前所从未接触或很少接触的,通过这本书对这些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以前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却是知之甚少。虽然只用了很少的时间,也没有在细节上深入分析研究,但我通过这本书和我所查找的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思考和关于波普尔的文献资料中,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在这里不仅了解了波普尔的对于科学哲学的思想,还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重新的定位;从这里我改变了对传统的看法,对我们一直所接触的和学习的主流科学与哲学有了另外的较为理性的思考。另外从这里我再一次深刻思考了关于理性和感性,其中有些观点我并不能完全明白。
首先我认为波普尔科学哲学的观点基本上和他的书的结构是相同的,即包含猜想与反驳两部分:对于他的猜想,他通过驳斥了归纳分析法和观察证实的方法,提出“科学理论是真正的猜测,他们不可能被证实但是可以北批判。”其意思就是说科学理论并不是在观察和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而是一些大胆的猜测,这些猜测我们是无法证明的,因为我们只能在个别的场合下证明它的正确性,但是我们无法把所有的场合都证明出来,因此归纳法也是不能成立的;犹如我们在孙老师的课上所讨论的“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命题一样,我们只能证明世界上所有乌鸦中有限的部分,而不能证明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因为这个实际操作是不可能的,因此通过观察的归纳法是无法符合逻辑的来证明命题的正确性的。那么波普尔认为我们是通过大胆的猜想来引出命题的,哲学家的思辩才是命题的源泉。而且这些命题并不具有可证实性。
对于反驳,波普尔认为对于科学命题的验证,应该是通过证伪来批判;具体就是说我们看一个命题是否是假的如果是假的,这个命题就被证伪了,如果是真的,我们继续进行证伪,知道它被证伪为止。波普尔在这里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他认为用实证的方法是不能证明命题的正确性的,原因和猜想部分里的是一样的。
对于实证主义,它认为科学的发展或者说关于命题的提出和证实是这样的路线:由观察到归纳到命题证实。这样就是命题的提出到其成立的证明。而对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则不是这样,证伪主义的关于命题的提出发展路线是这样的:思辩到猜想到证伪如果是到下一猜想如果否到继续证伪。也就是说首先一个命题的提出并不是由实际观察所得到的,而是由哲学家(科学家)的思辨所得到的,而且关于命题的证明,波普尔认为命题的永远不能够被证实正确的,我们只能通过实际的观察实验来证明这个命题还没有错误,而这个证明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这个命题被证明是错误的(即证伪),从而通过思辨提出下一个命题,并接着进行证伪,推动科学的不断向前发展。
通过以上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波普尔认为科学的构建是建立在猜想与反驳之上,而不是一般认为的归纳和证实。由这样的区别确实可以有很多的不一样的认识,因此波普尔的体系也是建立在这样的基本观点之上的。与传统的认识体系不同,从实际观察>猜想>理论体系>证伪的检验,每一个的理论体系我们都不能称其为真理,只是至今没有被证伪的理论。对于已成体系的反驳和改进也成为科学工作的必然,而不是应当被奉为神明,由是科学逐渐接近真理。
对于波普尔的观点,我是基本支持的,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永远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适用度。只有暂时的、一定范围内的适用,而没有绝对的和永恒的真理。譬如我们所熟知牛顿力学及三大运动定律,在牛顿体系建立以后有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就是科学的终极理论了,因为利用这些理论可以解释当时所能观察到的`绝大部分现象,从微观到宏观,一直到星球的轨道运行,并且运用这个理论可以很准确的预测许多现象,并得到了证实。但是随着科学的深入发展和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这个理论体系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出现了,从而导致了二十世纪初期的物理基础理论的一次大革命。另外我联想到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很有趣的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大都来源于他的思考,而不是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中归纳总结出来的。
如果我们运用波普尔的观点来看,也许这个就很容易解释了:在牛顿体系建立的时期及其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人们是用证实主义来分析科学问题的,人们从当时所观测到的现象,运用了证实主义“证实”了这个体系的绝对正确性,并把它推为了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终极真理(其中出现了关于机械的人和机械的社会的哲学观点)。而当科技的发展最终打破了这个“终极理论”的适用范围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它是具有一定适用范围的,于是作为终极理论,这个牛顿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被证伪了的(被反驳掉的)。这个时候,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科学体系正在逐渐建立成熟起来,这两个科学理论都是在假设的基础上提出的,而且是基于科学家的思考想象提出来的,我想这个或许就是波普尔理论中所说的由思辨而提出猜想吧。关于这两个理论的证伪,现在还没有重大的突破,不过已经有些矛盾的东西出现了,例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理论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这两个理论却是不相容的。我个人认为这将是另一个更高级的理论的生长之地,当然了,或许这两个理论本身的不断修正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波普尔的观点,我有一点不太明白,或许是我还没有深入的研究过这个哲学体系的原因,就是关于数学中的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确实可以证明命题的正确性,而不是所谓的证伪,我想这个或许是因为这个方法中的“完全”的因素,因为它就包含了直到永远的成分。还有ε–δ语言证明关于极限的问题,也许也是因为它包含了直到极大或者极小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有的数学方法确实可以证实命题的正确性,这是研究工具的问题了,至于由这个工具所证明的命题是不是真的正确则是不一定的。
通过这本书我又重新定位了我的哲学观,我以前的哲学观(也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基本上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哲学观,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排他性很强,而且我们所受到的哲学教育也有故意贬低其他哲学流派和观点的嫌疑;对于其他的哲学理论批判的态度很多而且对于西方的其他的哲学观点也是知之甚少。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发现如果真正的要想了解哲学,就需要稍微抛开阶级和政治的思想;学习西方哲学家们的思辩和逻辑的思维,学习他们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不去考虑他的流派的问题,每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想财富,从古代的苏格拉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复兴时期的笛卡尔、牛顿、康德等,到近代的罗素、维特根斯坦等。这里面我对康德的看法是改变最大的,在我们的学习里一般认为他是唯心主义的代表,但是康德的很多观点确实值得让我们好好的思考;他说:“我们的理智不是从自然界中引出规律而是把自己的规律强加于自然。”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认为我们现在的人类社会正是如此,我们很多东西都是人造出来的都是人为的制度和规律,这些东西是随着人的变化而变化的,即我们的知识是人的思想,虽然我们存在与物质之中,但是我们的知识是我们自己的意识,我们无法证明这样的规律在自然中是正确的,我们只能批判它的错误;这正是波普尔的观点的来源。
所以宣扬一种终极理论,无论是关于自然科学的,还是关于社会科学的,都只是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一种愚民手段,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是历史的必然,但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时间会证明这一切的,这就是证伪主义,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两亿年前,曾经有着一群霸主驰骋在地球上,它们形态各异,习性也各不相同,它们就是人类以前,地球的主人——恐龙。但不知为什么,恐龙这一词竟奇迹般得从历史的篇章里消失了。对此,人们众说纷云,陨石撞击,食物中毒……这一个又一个猜测充满了根据,却始终徘徊在“恐龙灭绝”这一框框里。虽然人们都在猜测着恐龙是如何灭绝的,但我却固执地认为恐龙并没有灭绝,只是进化成了我们身边的生物。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无稽之谈,恐龙早就灭绝了。但我们谁又真正看到过恐龙灭绝呢?所以我们不能否定恐龙进化后的存在。也许它和猿人一样虽然原样不在了,但它们却在进化中进化出了新的.种类。就像三角龙与犀牛一样,三角龙也许在时代的变迁与生活的需要中逐渐将头上两根如利剑般锋利的尖角退化了,容貌与体形也改变了,就成了如今的犀牛。
在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一切生物都有变异的可能,包括恐龙和人。谁能肯定以前的梁龙不是现今的大象或长颈鹿?以前的鱼龙不是现今的海豚……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世界是奇妙的,生物本身更是奥妙无穷,我们不能轻易否定一个理论,也不能随意信服某一事物。
恐龙灭绝猜测众多,无可否认,恐龙时代肯定发生过自然灾害,但并不表明恐龙就此绝种。就算是自然力量让恐龙灭绝了,但为什么比恐龙微小、脆弱的生命都存活了下来呢?智慧?还是“武装”?
与其说恐龙灭绝是因为陨石撞击等,我宁愿固执地认为恐龙并没有绝种,只是进化成了另一种类。恐龙永远是个永恒的话题,在没有任何记录的情况下,就要靠人类自己去想象,去开拓。终有一天,恐龙之谜会被揭开,被公众于世,也许那时,人类已进化成了另一种新的种类!
大约6500万年前,地球遭遇了小行星的撞击。撞击产生了大量灰尘遮天蔽日,使得地球上靠太阳赖以生存的植物枯竭,大量以植物为生的恐龙因为食物缺乏,而大量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撞击引发了地球温室效应,使得卵生动物的后代不能孵化出来(蒸熟了恐龙时代结束了。 然而一种胎生的“地老鼠”躲过了这一劫,重新引发了生物大爆发,进化出了人类。
如今人类统治了地球。人类运用好奇心,研究了周围世界,搞出了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出现了工业革命,引发了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很贪心,有私有制。有虚荣心,嫉妒他人富有。战争来解决问题,用肉体消灭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暗***,陷害,及尽所能的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大搞阴谋诡计。
这个地球交给人类也许是个错误的选择,但是自然规律选择了人类统治地球,一定有他的道理。 将来的世界必然还会遭遇类似“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遭遇,人类你们做好了灭绝的准备了吗?一种新的生命可以活下来,他们就是蚂蚁。蚂蚁再次引发地球的革命。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目前不是人,而是蚂蚁。他们吃掉植物,产生甲烷。
今后的地球可以是以甲烷为主要的气体的大气。人都需要带着面具去活着。北京的PM2.5的天数越来越多了,人们出门带口罩。寓言开始被证明了,中东还在为了石油大打出手,意识形态还是多样的,每个不同意识形态的人还在争吵。
政治家们还在互相攻击者。许多人还得为了吃饭而奋斗者,做着那个什么“梦”。斗吧,世界的末日我们是看不见了,但以后呢?为了忘却未来梦,现实的活着吧。
大家好!我是一个快乐的洪水,在以前的生活中我无处不在,可到了3002年,我们洪水却变得寸步难行!
在3002年,人类发明了许多治我们洪水的工具,比如——自动防护器、变形口袋,但最让我头痛的就是变形口袋了。
“哗,哗哗!”正当我和流沙哥哥玩的正欢的\'时候,突然,一陈“葱葱”的声音响起,刚才还是一片光秃秃的沙地,转眼间变成了一片茂密的树林。它们如同一大群英勇的战士站在我和流沙哥哥的面前,“这可怎么办?洪水妹妹,你看!头上的口袋……袋正在……在冒出一棵棵粗壮的树,我们快点逃吧!”说完,流沙哥哥拉起我就要跑,可是眼前又冒出一堵厚实大墙,原本我以为很容易突破,谁知,不管我们俩怎么使劲冲,但它依旧稳如泰山,就在这危急时刻,我想出了一个“狠心计”,于是,我跟流沙哥哥咬了咬耳呆,便行动起来。
“哗!哗啦!”我们一起往那堵墙上“跳”去,忽然,出现了一个人影:“哈哈,瞧你们这疲倦的样子,要不如——装进我的口袋里吧!”你们的“鲤鱼跳龙门”不管用了!“怎么办?我着急地想,一看,“呀!流沙哥哥怎么被那……那堵墙吸收了!”我被吓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接招!坏蛋!”刚才的大口袋竟变成了一个大水罐!一股强烈的引力把我吸进去。接着,又有一群我的姐妹们也被吸了进去,她们遍体鳞伤、惨不忍睹。“咚!”一阵响声传出来,那个人按下了“转害为宝”的按扭,一阵刺痛之后,我便失去了一切知觉……
就这样,人类又以同样的方法把别的洪水也给转害为宝,就这样,我们洪水家族就从此灭绝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