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了日照已经是凌晨3点了,虽然我有些疲惫,但是按耐不住我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我们休息了一会。准备去看海。
早晨,因为是阴天,海面上朦朦胧胧的,不过还是可以看见几艘渔船,海鸥响亮的叫声像在说“欢迎,欢迎。”人们都陆陆续续的来到海边,享受扑面而来凉爽的海风。我们就开始了一天的游玩。好多都是外地的游客,大家和我的感觉一样,像是第一次看见大海。大家都不停的拍照留念、恨不得把大海带会自己的家乡。沙滩上当地的人们摆出了海产品在出售,大家在欣赏大海的同时也不忘买一些海产品。一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
简单的吃过中午饭,我们到了一个小沙滩岛上,我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心里激动极了,在岛上我走着走着突然我的脚好像被电了一下,低下头一看是一只水母,就在水母不远的地方有一只小螃蟹,我拿起它把它放生了,我希望小螃蟹好好的长大,健康的生活着。好多当地的居民都来看海,我们也学着当地人买了小铲子、水桶一起挖贝壳、螃蟹、海螺等等。大家都认真的挖着生怕一个不努力就被别人挖去了似的。最后大家一起坐着快艇去大海深处感受海浪冲击带来的喜悦。被海水溅起的浪花打在身上凉凉的很舒服。因为是阴天的缘故,看不清楚远处的大海。有点小遗憾。不过这也让我很期待下一次的看海。
傍晚天边的云彩五颜六色如同“一朵朵鲜花”,海鸥在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平静的海面,渔船停靠在海边。这么美丽的大自然,我们一定不要破坏它。
我们拿着游泳的必需品上了车,经过了12个小时才到代目的地。
换上游泳衣,拿着游泳圈,就下海了,先我和表妹去玩,妈妈在沙滩上守着带来的东西。我小心翼翼的把脚踩进海里,可这海好像在跟我做对,一个浪把我卷进了海里,到了海里时觉的也没什么可怕,随着表妹也来了,我跟他说:“去中间玩吧!”他害怕的说:“沉了怎么办?”“不会的,你不去我去!”我说。
我慢悠悠的游到了比较深的地方,“咦,表妹哪去了?”我四周望了一下,看到了妈妈在沙滩上看来看去,我似乎知道了妈妈的'心思,我也到处找表妹。实在找不到了,我就回沙滩告诉妈妈。我用尽全力蹬水,很快就到了岸上,她对我说:“表妹呢?”“我也不知道!”妈妈又说:“你在这守着,我下海找你弟!”她这样说我当然得答应了,于是我就在沙滩上守着。看到有人把沙子堆在自己身上,我也用沙子往自己身上堆。大概十多分钟,妈妈和表妹出现在我面前,我对表妹说:“你跑哪去了?”妈妈说:“他玩到那边下面去了。你们要在一起,这样我不用一个一个的找你们!”“哦”我们又去玩了。
这次我把表妹看紧了,我要他陪我去中间也有借口了,我说:“表妹要我们在一起玩,现在我要去中间,你无论如何都得去,走!”我一边拉着表妹我又一边划水。累死了,不带他去了,我心里想着。过了一会儿,我说:“我上岸了啊。”我走着走着,一个大浪把我推到岸上,不用走的,呵呵。妈妈呢?原来在那!我冲了过去,说:“妈妈,我玩累了,东西我来看,你去游泳吧!”“好嘞。”
妈妈终于回来了,我又去了。我到了海里,越游越深,表妹也来了,他就知道往我身上泼水,海水咸的我不知道怎样说了……有个人对我和表妹说:“小朋友,我不会游泳,你能把我推回去吗?”我心里想:不是有游泳圈吗?这样都不会啊。没良心的表妹转身就走,我就义不容辞、二话不说、三下五除二的把她推了回去。这时我才知道帮助别人有多么的快乐。突然,我肚子咕咕响了,我就和表妹回沙滩吃面包了。
到了妈妈身边,她说:“怎么,玩累了?”“嗯”我说。“来吃面包。”妈妈又说。我们吃饱了,我说:“妈妈,带我去中间吧!”表妹也要妈妈带他去中间,妈妈说:“干才带你去了,现在带哥哥去,你在这守着,有人拿我们东西你就大声的喊‘抓小偷’,明白了吗?”“Yes!”她回答道。
我和妈妈一下子就游到了中间,中间有一条线,还有几个泡沫,我们又游到了防鲨鱼的网边,我看到几个不要命的人,他还敢游出安全区域,牛!休息了一下,我们游了回去。妈妈去守东西了。
我和表妹改玩“冲浪”了,只要浪一来,所有的人都“哦”一声,浪来了,我冲了上去,结果人仰马翻,还有一个大浪向我们扑过来,把我们所有人都冲上了岸,我呢,被浪冲飞了一下,感觉爽极了……
游泳、冲浪不仅好玩,还具有挑战性,你也来玩吧!
孙家栋爷爷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仍感谢中央、人民“正是因为有了中央的关心支持,人民的不懈努力,才打造了今日我国的优越性。”爷爷还对我们祖国未来的栋梁充满希望,他坚信我们能为祖国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我观后正充满信心时,接下来我看到了一幕令我难忘,更让我目瞪口呆。一张白色的病床上一位身体健壮的男士全身伤痕,一张黑灰灰的脸上有片片血红色,我顿时震惊了。原来这是一位叫王峰的叔叔,我观看短篇后不经叹息,但我更为他自豪。他是那样英勇无畏,不顾自身危险闯“鬼门关”救人,最终救了一幢楼的'人,自己却在经历160多天的抢救后永远离开了人世,他的肉体虽亡,但精神永存。人们需要这样的英雄,面对着一千度的高温下,无畏不退的活雷峰。
支月英老师是一位年轻的乡村教师。是她每月长途跋涉教给孩子们知识,带给山里孩子无限的希望,给予母亲一般的爱。但她却流下了泪水,支月英老师说“我虽成为孩子们的好老师,但在我女儿心中我却不是一个好母亲。”听到这句话,我不经心寒,泪珠在眼眶里打转。而我对支月英老师更多的是一种崇敬。她每月长途跋涉,但从未离开过大山,自己吃了不少苦却从不抱怨,只希望让山里的孩子们尝到无限甜头。
我崇敬这位教师,但接下来一位叔叔也让我佩服不已—秦玥飞叔叔。他当上村官却心系故乡的人民“俯首甘为儒子牛”,他脚踏泥泞,重返故土,为了修好一条水路,他日夜奔波,到处走访,不为自己,只为大家。是他用汗水撒下青春的梦种,不断实践着梦想。
是他!他是这军队里最年轻帅气的军舰小伙子。这一切只为了一个梦,他日日练习,在队里拔尖突出,只为了圆自己家人的一个飞天梦。这就是张超叔叔,拥有着坚强的毅志力。但就是在那最后的4.4秒种,祖国失去了最好的儿子,但他的浩气展虹宽,你永远是我们大家的航标。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将一直传递下去,相信有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
我尤其喜欢这部电影的光影,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红色和绿色,仅有少量的黄色光作为过渡,通常是阳光和灯光;但多数情况下都是用红色或绿色,用来表现环境,或是突出主题人物。这部电影的色调严格约束在绿色和红色之间,可以看出导演对色彩的运用很讲究,很用心。观众其实可以专门从色彩运用上分析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
炙热的红色,冷冽的绿色,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是如此冲突,仿佛随时就要爆发,给人的观感很强烈。但这部文艺片的调性很闷,既冷漠,又孤寂,强烈的冲突压抑在影像中,所以观众看起来会比较难受。这也是多数文艺片的特点——一股情绪憋着。有的影片会在最后爆发,但有的影片那股情绪会一直压抑到结束,故意让你难受,但同时也触动你去主动思考。这部电影就是这样,压抑而孤寂,从开始,一直到结尾。
粗略地说,这可以算是两个故事,但又彼此交叉。两个女主长得一模一样,但又不是同一个人,一个是在法国,一个在波兰。第一段故事里:法国女孩邂逅了一个男人,之后便抛弃了他,去了波兰,她去见波兰的好朋友的时候,因为出色的歌唱天赋进入了歌剧乐团,担任女歌手,但是她有心脏病,后来猝死在歌剧会现场。第二段故事里:波兰女孩是一个音乐老师,他喜欢上了一个剧作家,突然某一天开始她收到陌生人的电话、礼物,最后才知道是剧作家,是关于他们两个人的爱情故事。结尾部分,女主发现的照片里的法国女孩和自己一模一样,呼应了前面的伏笔,表示两个女孩在现实时空有交叉。剧作家拿出自己木偶玩具,点题——双面。
这里说一下第二段故事结尾情节部分的缘由。
女主接收到一连串的礼物——陌生人的电话、镜光挑逗、鞋带、空盒子和录音带——最后收到剧作家的一封信,女主赴约了剧作家的约会。女主以为剧作家之所以做那些事,是因为他喜欢自己。其实不然,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剧作家否认了,但是在女主的追问下说为什么那样做的时候,剧作家却说不知道。女主愤而跑出咖啡店。意料之外的是,剧作家焦急地追了出去,搜寻女主的身影,但最后他们是一起躺在了女主的房间。后来,剧作家对女主说“我爱你”,女主也呼应说“我爱你”。这实在是有些奇怪。这是为什么?
这是典型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一种心理学效应。简单说,人会不自觉地被自己期待的人所影响。
相传,在古希腊时期,有一个叫做皮格马利翁的雕塑家,反感女性,发誓终生不娶。后来他用象牙雕了一位美丽的少女,这位少女太美了,以致于雕塑家爱上了她,却因为雕塑不是人而感到伤心。最后他向神祈愿,感动了神,神把那位雕塑少女变成了人,最后他们结为夫妻。
很早以前,英国的剧作家萧伯纳也写过一个类似的故事,剧名就叫做《卖花女》,也有翻译译成《皮格马利翁》。故事讲述一位语言学家希金斯,把一位底层的、说着底层土语的买花女训练成了一个名流,言谈举止都和贵族小姐绝无分别。最后,这个厌恶卖花女的希金斯却爱上她。
回到电影的那个情节。剧作家写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个男人给一个女孩送礼物,一开始匿名给女孩打电话,后面送鞋带和空盒子,这些故事情节已经成书了,所以后来女主看完剧作家的书之后,能够猜到邮递员送来的东西是空盒子。当时邮递员感到很意外,而女主也感到很惊喜,这是因为她事先看过剧作家写的书。其实,剧作家在现实对女主做的那些事,恰恰是按照自己构思的那个故事来的。所以当女孩以为剧作家喜欢自己才做那些事的时候——包括约自己见面——剧作家却说自己不知道这么做是为什么,他没有说自己是因为爱她才那样做,还说在印证一个心理学原理剧作家说她呼应了自己的行为,确证了他的理念……这让女主和观众都大为吃惊。这是为什么呢?后来女主生气跑走,剧作家追了出去,在房间里剧作家又说爱她。为何剧作家一开始没说爱她,后来却改口说爱她?这又是为什么?
需要解释的是,女主答应和剧作家见面的那一刻,她已经变成了剧作家的理想型,她从他的文学作品里面走了出来,触发了剧作家真实的情感,让本没有情感的剧作家爱上了自己的文学形象——他爱上了现实中的女主。所以剧作家是真的爱上了她,只是女主跑了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情感。
然后就是剧作家的玩偶。到故事结尾的`时候,剧作家向女主展示两个玩偶。到这里,导演终于要说“双面”的主题了。有的人认为,每个人都闪过一丝念想:“这个世界有没有一个另外的自己?”也许是因为人生而孤独,我们在寻找陪伴,心灵相通的陪伴。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我不这么认为。电影里面的两个玩偶,呼应了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女主角——虽然一个在波兰,一个法国;一个头发长些,一个头发短些——但当女主角看到两个一模一样的玩偶的时候她很惊讶,她以为那个玩偶是唯一的。多出来的那个玩偶打破了她的一厢情愿,于是,之前的那个玩偶变得不重要了,因为后来有许许多多的玩偶可以替代它。我想这里是不是和之前女主哭泣的缘故一样,当她看到照片上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本质上,我觉得是在表达人在疑惑“个人存在的价值”,或者是“活着的意义”。
这就是我的思考。
这部电影是我喜欢的好电影,会不自觉的让你跟着电影过一回人生,然后唏嘘不已;也许好的电影,就是看别人的故事,感叹自己的人生;也许好的.电影,就是没来由的被触动,好像一根刺,扎到你原以为已经麻木的神经。
故事从时间上分三段,跨度差不多三十年,那些时代感很强的影像元素,像讲个不动声色的故事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徐徐展开,那些微凉的清晨,那些暮色四合的日子,那些故人,都被不知不觉的代入又消失,过往的日子不再,很多人来不及说开始,来不及说再见,就成了故人,是老朋友也是想不起的记忆,不变的只有冻了又化的河、黄了又青的山,以及汹涌前流的时间……
电影就是纯叙事,庆幸没有落入俗套的窠臼,没有什么大团圆,没有那么多交代前情旧因,有的人过去了就过去了,就像人生哪有多为什么啊,那些有过的发生的正在的相识、相知、相爱,麻木、分手、怨与恨以及再见永不见,没有原因!没有原因!没有原因!也或者早已忘了原因。时间就是忘记,忘记了初衷,忘记了誓言……
电影里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孤独,世界繁华,人来人往,每个人内心深处依然孤独,像宿命。不要奢望永远的拥有与爱恋,朋友、家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世界越快,这段路越短,来了又走了,亲了又远了,有人在有人离,不必互道珍重,人生就是珍重。
山河故人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片尾的雪中独舞了。没有人能陪你一直走到最后,而每一个在你旅程中出现过的人,请自己珍重,独留我自己任性独舞!
最后一刻场景最感人,也最升华。已年迈的涛,松绑遛狗的绳子,雪中独舞!漂亮!感动!配乐就是这首Go West。
有疼痛的牵挂又怎样!有离去的故人又怎样!人生路程过半又怎样!自己一人独过又怎样!漫天大雪花,涛忍不住,松开狗,应该是欣喜的,在Go west音乐中欢快的起舞!
这一刻,无需多言;这一刻,人生欢喜;这一刻,时光有温情;这一刻,人生有意义!
感谢这个电影,让我凭空生出感动,释放了一点情怀,多了些思考,放下一些执着,释然并感动。借片中贯穿全剧的配乐“珍重”对所有的人说:余生请多珍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