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顾名思义就是用火烧烤的饼,这是我从小就给它的定义,因为我第一次吃的时候就是看着它这样成型的。
十年前——遇到烧饼
夜幕降临,天边还有几束霞光。
那时我还是个只有五岁的小女孩,妈妈拉着我的小手走在小区回家的路上,在经过那里时,B小区46号楼和47号楼之间的小花园里,一股香香的烧烤味就这样飘到我的鼻前,我拽拽妈妈的手小声带着央求的口气说:“妈妈,我要吃。”我用期待的眼神感染着我妈妈。妈妈说:“去问问多少钱。”“好!”我撒开妈妈的手,跨着小步伐,用“哒哒哒”的脚步冲过去。我看见一个饭店,在前面,阿姨正烤着五六个饼,他们整齐的躺在铁架上,下面火热的煤炭冒着热腾腾的烟气,时不时还有一串串火苗。“阿姨,这个多少钱一个?”我用稚嫩的声音说。“小朋友,这烧饼一个要五毛钱”阿姨用温柔的口气告诉我。“哦。”说完我又急匆匆地跑到妈妈那里“妈妈,阿姨说一个要五毛。”妈妈把手伸进她的挎包,摸索着什么,然后拿出了一个铜硬币,上面有“五角”的字样,然后递给我说:“去买吧”我顿时眉开眼笑,用小手接过硬币又一次冲到那里,然后气喘吁吁地说:“阿姨我要一个烧饼!”“好,这就给你烤。”说着,阿姨从一个泡沫盒子里拿出一个长方形的饼,大概宽8厘米,长14厘米,厚3厘米,(经过我精确的目测)呈米黄色(烧烤前),放到铁架上,熟练地抹油,几分钟后,经过抹撒翻烤,一个棕咖啡色的烧饼呈现在我面前,阿姨把它递给我,我用左手接过那两根插进去的铁棒,右手把在手里早已捏地湿湿的硬币,张开在阿姨面前给她。然后说了一声谢谢撒腿就跑到妈妈哪里去。在路上,我一边啃着热腾腾的烧饼一边笑着说真好吃,这种在里面没有任何馅的饼,以纯白的色彩冒着香喷喷的味道。
六年前——吃烧饼
天色已经是黑的了,只有几颗亮亮星星。
我已经是小学生了,因为爸爸妈妈整天奔波于工作中,我每天吃饭都在一个托管班里吃,里面的伙伴都是同班同学,打击一起吃饭一起做作业。照顾我们的是其中一个同学的妈妈,我们都叫她老师,当然就是在那个同学家里。而碰巧的是托管班就在B小区46号楼,对面那个饭店就是我吃烧饼的地方。那时我就常常吃烧饼,每次买的时候,阿姨就把烧烤架摆出来给我烤,好像那就是我专属的一样。那时候什么都在涨价,烧饼变成了一块钱一个,就算这样,我还是会卖。日子久了就熟了,每次我跑过去,阿姨就知道我要卖烧饼,不用我说,就烤起来了。在托管班的时候,常常是等我们放学老师就已经买好烧饼和晚饭放在一起,因为老师知道我喜欢吃烧饼。还像往常一样,我第一口都是大大地咬下去,到最后越吃越香,我想烧饼已经变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现在——再遇烧饼
天是晴朗的,因为现在是中午,但还是有云在天空上不让阳光直射进来,不,现在已经见不到什么一块一块的云了,是整片天。
我已经是中学生了,自从四年级来到厦门就没再吃过烧饼了。妈妈和妹妹在过年的时候回青岛,就算我再三的央求也去时,妈妈还是以人多机票贵拒绝我,但告诉我今年暑假老爷要过寿可以去,我才没有继续纠缠下去。在妈妈问我要我带什么回来时,我大声地说:“一定要带烧饼回来!”就在昨天,妈妈和妹妹坐着飞机回来了,她让我如愿以偿的看到了烧饼,当我捧起它时竟激动地大叫起来,亲了好几口。就在刚刚,我在拼命构思作文时,肚子叽里呱啦地反抗起来,于是,我就把我那好久不见的烧饼用微波炉热。虽然不是新鲜的,热过后是软绵绵的躺在那里,但那香醇的味道还是依然那么让人喜欢。不知道现在烧饼一个要多少钱,我没问我妈,因为我要等到自己去买它,烧饼,我再次遇到你了,真好。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耿庄还是个集市。集市上很热闹,卖东西的、买东西的都来到集上,还有些人并不买卖什么,到集上只是看看热闹而已。
因为时间久远,我已经记不清当时的耿庄集的布局是怎样的了,但我却清楚地记得那次我跟大哥二哥到耿庄集上买烧饼的事,年过八旬的母亲还常把这真实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哩。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是最艰苦的时候,人们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尽管每次集上都有卖烧饼的,别说我,就连大哥二哥也从来没有吃过烧饼呢!那天正好耿庄逢集,学校又不上课,母亲见三个面黄肌瘦的孩子齐刷刷地站在她面前,从口袋里掏出三毛钱,给了我们三人:“你们一人一毛钱,到耿庄集上买个烧饼吃吧!”并让大哥领着我,别把我给弄丢了。我们三人欢天喜地、高高兴兴地到三里外的耿庄去赶集。
一路上都是赶集的人,他们有的挑一担青菜,有的牵两只小羊,有的拎几个鸡蛋,总之只要能换几个钱就行,勤劳而贫穷的人们勒紧裤腰带打发着清贫的日子。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卖烧饼的地方,眼巴巴地看着人们买烧饼。烧饼的香味儿溢得满条街都是,实在令人垂涎。只见做烧饼的人把面和好,做成小圆饼,撒上芝麻,用刀把边缘切出一个个小口,然后送到锅上去烤。那是特制的烧饼锅,倒扣着,留有进入烧饼的小门,下边烧着炭火,把生饼送到锅上烤。直到烤得烧饼正面黄里透红,芝麻的香味飘出来,也就熟了。看着匠人们忙碌着,我们不停地吸着口水,烧饼的诱惑多大呀。大哥递上三毛钱买了三个烧饼,我们一人分一个。大哥二哥拿着烧饼轻轻地咬着,品尝着,仿佛那就是人间最美的美味。我却舍不得吃一口自己的`那个烧饼,母亲也从来没舍得吃过烧饼,连菜叶做的馍馍都让给我们吃呢,她总说:你们正长着,你们吃吧!我要把自己的烧饼留给母亲吃。大哥听了我的想法后悔得直搓手,那一个烧饼根本没填饱他的肚子,甚至没品出是什么滋味就没有了。二哥只吃了一半就停住了,他要留一半给母亲,只有最小的我握着一个完整的烧饼回到了家。
到家后我把它交给母亲,甚至像她命令我们那样命令她:“吃下去!”二哥把他的一半烧饼也交给了母亲,他觉得一个烧饼不够母亲吃。大哥一个劲地愧疚地说:“我吃完了,唉……”此刻母亲被深深地感动了,她挨个抚摸着我们的头,端祥着那一个半烧饼很动情地亲了亲我们,夸我们都是很懂事的好孩子。母亲在我们的要求下,只咬了我那张烧饼的一点点。然后让二哥把自己的一半烧饼吃完,把我的又掰给大哥一点。而她咬下的一点点又喂了还不懂事的弟弟。那一刻我们都很感动,一个半烧饼演绎成了一个亲情故事,母亲很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
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听说我们单县农村老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贫困的年代已经成为我们人生一种珍贵的记忆,母亲至今仍对那个烧饼的事念念不忘,并不断地讲给孙辈们听。她是在向年轻人灌输一种精神,那就是孝敬老人的美德。现在这个社会很需要这种美德,也很需要把这种美德发扬广大,并一代代地把它传下去。
烧饼,顾名思义就是用火烧烤的饼,这是我从小就给它的定义,因为我第一次吃的时候就是看着它这样成型的。
十年前——遇到烧饼
夜幕降临,天边还有几束霞光。
那时我还是个只有五岁的小女孩,妈妈拉着我的小手走在小区回家的路上,在经过那里时,B小区46号楼和47号楼之间的小花园里,一股香香的烧烤味就这样飘到我的鼻前,我拽拽妈妈的手小声带着央求的口气说:“妈妈,我要吃。”我用期待的眼神感染着我妈妈。妈妈说:“去问问多少钱。”“好!”我撒开妈妈的手,跨着小步伐,用“哒哒哒”的脚步冲过去。我看见一个饭店,在前面,阿姨正烤着五六个饼,他们整齐的躺在铁架上,下面火热的煤炭冒着热腾腾的烟气,时不时还有一串串火苗。“阿姨,这个多少钱一个?”我用稚嫩的声音说。“小朋友,这烧饼一个要五毛钱”阿姨用温柔的口气告诉我。“哦。”说完我又急匆匆地跑到妈妈那里“妈妈,阿姨说一个要五毛。”妈妈把手伸进她的挎包,摸索着什么,然后拿出了一个铜硬币,上面有“五角”的字样,然后递给我说:“去买吧”我顿时眉开眼笑,用小手接过硬币又一次冲到那里,然后气喘吁吁地说:“阿姨我要一个烧饼!”“好,这就给你烤。”说着,阿姨从一个泡沫盒子里拿出一个长方形的饼,大概宽8厘米,长14厘米,厚3厘米,(经过我精确的目测)呈米黄色(烧烤前),放到铁架上,熟练地抹油,几分钟后,经过抹撒翻烤,一个棕咖啡色的烧饼呈现在我面前,阿姨把它递给我,我用左手接过那两根插进去的铁棒,右手把在手里早已捏地湿湿的硬币,张开在阿姨面前给她。然后说了一声谢谢撒腿就跑到妈妈哪里去。在路上,我一边啃着热腾腾的烧饼一边笑着说真好吃,这种在里面没有任何馅的饼,以纯白的色彩冒着香喷喷的味道。
六年前——吃烧饼
天色已经是黑的了,只有几颗亮亮星星。
我已经是小学生了,因为爸爸妈妈整天奔波于工作中,我每天吃饭都在一个托管班里吃,里面的伙伴都是同班同学,打击一起吃饭一起做作业。照顾我们的是其中一个同学的妈妈,我们都叫她老师,当然就是在那个同学家里。而碰巧的是托管班就在B小区46号楼,对面那个饭店就是我吃烧饼的地方。那时我就常常吃烧饼,每次买的'时候,阿姨就把烧烤架摆出来给我烤,好像那就是我专属的一样。那时候什么都在涨价,烧饼变成了一块钱一个,就算这样,我还是会卖。日子久了就熟了,每次我跑过去,阿姨就知道我要卖烧饼,不用我说,就烤起来了。在托管班的时候,常常是等我们放学老师就已经买好烧饼和晚饭放在一起,因为老师知道我喜欢吃烧饼。还像往常一样,我第一口都是大大地咬下去,到最后越吃越香,我想烧饼已经变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现在——再遇烧饼
天是晴朗的,因为现在是中午,但还是有云在天空上不让阳光直射进来,不,现在已经见不到什么一块一块的云了,是整片天。
我已经是中学生了,自从四年级来到厦门就没再吃过烧饼了。妈妈和妹妹在过年的时候回青岛,就算我再三的央求也去时,妈妈还是以人多机票贵拒绝我,但告诉我今年暑假老爷要过寿可以去,我才没有继续纠缠下去。在妈妈问我要我带什么回来时,我大声地说:“一定要带烧饼回来!”就在昨天,妈妈和妹妹坐着飞机回来了,她让我如愿以偿的看到了烧饼,当我捧起它时竟激动地大叫起来,亲了好几口。就在刚刚,我在拼命构思作文时,肚子叽里呱啦地反抗起来,于是,我就把我那好久不见的烧饼用微波炉热。虽然不是新鲜的,热过后是软绵绵的躺在那里,但那香醇的味道还是依然那么让人喜欢。不知道现在烧饼一个要多少钱,我没问我妈,因为我要等到自己去买它,烧饼,我再次遇到你了,真好。
——刘伯温
这是在明初,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方啖一口,内监忽报国师刘基进见,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礼毕,帝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基乃捏指轮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开视果然。
刘基与朱元璋的这一首烧饼歌,算是中国历史上甚为准确的一次预言。烧饼哥刘伯温在烧饼歌里有一句话非常有气魄--------手执钢刀九十九,***尽胡人方罢休。当时袁世凯称帝,一共在位八十一年,刚好应了刘基这句预言。之后的辛亥革命的`口号又恰恰与后半句相呼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一点来说刘伯温倒是有点像诸葛亮先生了。
刘伯温之后就说出对西元2000年后中华民族之预言,各位且仔细看刘先生为中国日后命运所下之注解:
胡人至此亡久矣,四大八方有文星,
品物咸亨一样形,琴瑟和谐成古道,
早晚皇帝又中兴,五百年间出圣君,
圣君尚问真人出,周流天下贤良辅,
大开文风考,猴子满盒鸡逃架,
犬吠猪鸣太平年,文武全才一戊丁,
流离散乱皆逃民,爱民如子亲兄弟,
创立新君修旧京,千言万语知虚实,
留与苍生作证盟。
这一首诗就预测出了西元2000年后中华民族之预言,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矣。他的头脑和智慧是令后人疑惑且折服的。
一首烧饼歌,预言天下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