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聊起小说,“四眼弟”可谓是同龄人中的“战斗机”,他不但看过海量的小说,讲起来也是滔滔不绝,什么《哈利波特》《鬼吹灯》之类,都是他的最爱。不仅如此,一时技痒的他还会动手创作,他经常会把他写的小说给我看,让我给他提意见。看着他这认真的样子,还真有点作家的风范。当然,这对他的学习有时也是有帮助的,他写的《童年趣事》在国内的作文比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呢!
我不喜欢我的同桌。因为,他总是中午睡觉的时候扯我的被子,跟我说笑话。我喜欢睡觉时安安静静的。他上课的时候总是抄我的题,打搅我抄作业,不停地碰我。
他有时吃晚饭走在走道里,从我背后扑过来,把我吓了一跳。妈妈告诉我,既要看到同学的缺点,也要看到同学的优点,要团结同学,一起努力学习。
我和同桌相处的不是很好,经常发生大战,但总是和好了。这不,今天又发生了一次大战。
刚打过上课铃,老师还没进教室,同桌争分夺秒向自己的好友跑去拿什么东西,她回来时,我把脚一伸,同桌立刻四脚朝天,开始\"5555555555\"了,没办法我直好去赔罪,她哭着回到座位上了,还说和我誓不两立,我和同桌就这样度过了上午,没想到下午她来了个以牙还牙。。。。。。 下午有被我们称之\"魔鬼争霸\"的biology(生物课),等到上课我才发现魔\"鬼书\"没带 ,哎,我知道如果被老师发现的话,我头上就会开花结果和植物开花差不多。这时,我向同桌发出求助,没想到她冷冷的说,上午的事你忘了。我想起来觉得有点对不起同桌,但我一个堂堂男子汉怎么可能向区区一位女生认罪,只好应着头皮听老师讲课。终于我被老师是发现了,果然被老师把头上打了两个包,同捉竟然还偷偷的笑,于是我想起一个好办法决定治治同桌。。。。。。
下午我和同桌划分了一条\"赤道\",但老师规定地下有垃圾就两个人一起罚,我故意往地上扔了一把纸,同桌回来后被气得火冒三仗,命令我捡起来,我第一次听她话捡了起来,她还得意的笑了笑,我也暗暗笑了笑,下午放学后她清书包,许多纸掉了出来,老师看了个正着,罚同桌扫一个月,我也偷偷的笑。
终于我胜了同桌。但也放假了,不过最后一天我们还是和好了。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每天都在演绎着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有人沉迷于奇妙无穷的网络世界,有人溺爱方寸间的智能手机游戏,而我却钟情于一片平凡枯黄的落叶。
这片落叶是我和好朋友陈锦川在放学回家路上捡来的,我本想让它当肥料,落叶归根嘛,可是锦川说:“卫新,不要把它扔掉,就让它当我们纯洁友情的见证吧!”于是,我就把这枚普通的泛黄的落叶带回了家,并且小心翼翼地珍藏在我的床头。
有了这枚平凡的落叶后,我每天都快快乐乐地上下学,因为它时刻在鼓励我向锦川学习,锦川连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平时也乐于助人。只要一跟锦川在一起玩耍,我就会开心得像个红通通的大苹果。
有一次,我带着这枚有纪念意义的落叶来到了象山公园,准备把它扔掉。因为妈妈经常看见我拿着这片枯黄的落叶发呆,所以让我把它扔掉。在妈妈的多次威逼下,我无可奈何,只好把这枚落叶放在一株高大茂盛的玉兰树下当肥料。当我把那枚有着特殊含义的落叶摆放在一块阴凉的大树下时,我不禁放声痛哭起来,急匆匆跑回家,一头扎进床上。
过了几天,我经过仔细地思考,还是决定去看看它的“生死”究竟如何。那天一大早,我便迫不及待地来到象山公园,焦急地寻找那枚早已泛黄的落叶。可是找了半天,玉兰树下周围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找了好几遍了,仍然一无所获,急得我满头大汗。我心里暗自想:难道是被大风给刮跑了?还是被人给捡走了?已是中午时分,我决定先回家,明天继续寻找。
第二天早上,我又找来几个要好的同学帮我寻找那枚消失了的平凡落叶,我们在浩如烟海的树林中不辞辛苦地仔细寻找,历经千辛万苦,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一处偏僻阴暗潮湿的石头缝里找到了这枚落叶。我的心情激动不已,兴奋得欢蹦乱跳的。似乎找到了这片发黄的落叶,就找回了我和锦川的友情一样,比捡到金钱还要高兴。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一年多时间,每当看到这枚毫不起眼的枯黄的落叶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好朋友——陈锦川,想起了我们之间珍贵的友情。
她,个子高高,没有什么引人注目地方,但她却有一颗金子般心灵。她就是我同桌——李艳。
这学期开学第二天,老师让我和她坐同桌。开始我没在意,一个黄毛丫头,哪能比得上我堂堂男子汉。
第二天,下午放学时,我因在操场上玩耍,不慎将语文书弄丢了。我急得像热锅上蚂蚁,因为一学期有三分之一是语文课,现在语文书丢了,可怎么办?
早读课,我伫立在课桌前,呆呆地望着黑板出神。这时,同桌似乎发现了什么,伸来友谊之手,关切地询问道:“怎么啦?”说吧?一个硬男子汉,丢脸!不说吧?又闷在心里。算啦!她是大队委员,就当汇报思想:“没什么,语文书丢了!”“没什么?”对方现出惊讶神情。接着,她拿起课本又放下,反反复复。鬼知道葫芦里卖什么药。她稍犹豫了一会儿,将书递给我:“书给你。以后可别毛手毛脚。”什么,给我?我简直不相信我耳朵。我一惯瞧不起黄毛丫头,居然能说出这句话。“什……什么,给我,你可怎……怎么办?”我半天才吞吞吐吐地挤出几个字。”“不要紧,我有办法。”“那今天怎么办?”“那就合看。”于是我俩便认真地开始早读。
上完最后一节课,我将书悄悄地塞进她书包。然而回家后,我打开书包,语文书却工工整整地躺在书包里,我眼睛湿润了。
第二天早读,她拿着一本旧书在读书。下课后,我打开旧书一看,封面已被撕裂,书页上角向里翻,书脊线断了,并且少了两页。上课后,我拿新书和她换,但她不同意。
中午时,我发现她在桌上抄些什么。奇怪,上午没作业呀?她净干鬼事。我走了过去,呀!她正在那儿抄两篇掉了课文。她往书上看了一句,便抄在书页大小白纸上,传进我耳里是“沙沙”写字声,出现在我眼前是一行行整齐清秀字。累了,她便甩甩胳膊,然后又聚精会神地抄起来。我有点不过意,决定拿去复印,但她婉言谢绝了。抄好后,她拿出浆糊将纸粘上,又使劲地一针一针地缝好。
“叮铃铃……”上课了,她拿起那本旧书认真地听课。一瞬间,我喉咙被心中激起强烈感情堵住,我被这种同窗挚爱之情感动,迸出幸福而又骄傲泪花。
在我眼中,张恩泽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有时她也会很严厉,这种严厉在我看来就是不讲道理的“女汉子”,可是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
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踢足球,正玩得高兴,忽然听到一个同学地惨叫声,顺声望去,原来他的脚踢到了一块石头,大脚指受伤了,鲜血直往下流。大家伙都吓坏了,这个同学看到自己的脚血流不止,害怕地大哭了起来。我们几个也在那里呆呆地望着他,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张恩泽路过,看到了这种情况连忙说:“孙钰涵,你敢快扶着他去校医室找王老师,让她帮忙处理伤口。我去通知谢老师,其他同学解散就好了。”我一边扶着同学向校医室走去,一边望着张恩泽跑远的背影,忽然在心底里对她刮目相看。我眼中的这个女同学遇到这么大的事临危不惧,还处理的这么妥当,还真了不起。
还有一次,上数学课,杨老师让大家带量角器,粗心的我忘带了,当张恩泽发现时,对我悄悄地说:“别急,我马上用完,然后借你哟。”此时,我一颗无助的心里升腾起一股暖流,很是感激,这个乐于助人的女孩让我看到了她友爱的一面。
通过这些事,我想:看一个人不能光看表面,要从众多发生的事中去真正认识她、了解她。这就是我眼中的同桌张恩泽。
一本书讲述一段故事,《我与地坛》则讲述了一个有关母爱的故事。以下是“《我与地坛》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史铁生推着轮椅缓缓地进了园子。他想寻找生的理由,或者死的解脱。一个返乡的知青、一个失业的大龄青年,一个多愁善感的大脑,再加上一个高位截肢不得不依靠透析机活着的现实,史铁生的命运真是多舛!母亲悄悄地跟进了园子,落日的余辉把她慌慌张张的影子拉得悠长,满脸的焦灼终于在看到儿子的一刹那散去。她就这么怔怔地盯着儿子倔强的背影,又怕他蓦地转身发现自己,便远远地守着、藏着。地坛的风翻动着安详的落叶,轮椅的车轮轧过青青草坪,母亲瘦削的脚印散落在地坛的角角落落。一位焦急的母亲,一个雕塑般的儿子,共同凝成了一个千年的守望。一天又一天,十五年的日子就这样看似平静地过去了。这便是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描述的一幅令人难以释怀的景象。
所有的无奈和悲怆都源自一个现实:儿子在二十岁这个“最狂妄”的年纪突然截瘫了。一个满心准备迎接爱情和事业的人,却先迎来了残疾。天塌了!他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当时的史铁生想到了死。殊不知,儿子所有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是要加倍的,“她是怎样的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一个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面对着一天天长大、却更加孤僻内向的儿子,已经身患绝症的母亲不知度过了多少个空落的白天和不眠的\'黑夜。只是这一切,儿子在母亲去世后才逐渐体会。
每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总是神情肃穆,喉咙里有个莫名的东西在来回嘀咕,胸口憋闷之极,眼泪就潸然而下,父亲的样子便清晰地浮在眼前。八年前的冬天,父亲在我“最狂妄的年纪”上猝然离世。那时,二十三岁的我刚刚走出村子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花花绿绿的高楼大厦在带给我新奇的同时,也挑动起了一颗早不安分的心,我精力旺盛,骑着一把破旧而快乐的单车把梦想洒遍整个城市。然而,几乎一夜之间,父亲没了,就像一座山的底座突然下沉,我心底某个巨大的东西被猛然抽走了。我不忍回忆2001年除夕那天那一刻,那一刻父亲想对我说的很多很多,但是病魔已经不容许他多说一个字。他把自己56年人生的最后一瞥留给了母亲、姐姐和我。之后,他的瞳孔便逐渐放空,一双饱经沧桑的泪眼挣扎着,却终于不听使唤地闭上了,永远地闭上了。父亲的灵魂在那一年、那一天最隆重的时刻升起、飘走,留下了全家无尽的遗憾、对未来的恐惧和对他永远的不舍。
那些年,我因过去猖狂而生的深深自责和子欲侍而亲不待所带来的无边痛悔,几乎带走了我所有的眼泪和对未来的希望。每天下午,我总是摇摇晃晃地骑车到二环边上,找个没人的角落,坐着、站着,又坐下…… 这个世界熙熙攘攘,却没有了我的父亲!在辗转反侧的深夜、在若有所失的傍晚,父亲那白发苍苍的脸庞总是似有若无地出现,然后淡去,终于无形。史铁生写到:“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呀,迷迷糊糊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难道我的父亲也是由于受苦太多被上帝召回?他像天下所有伟大的父母一样,有着低调的自信,坚忍的意志和对儿女毫不张扬的爱。在乡下干了一辈子民办教师的他,自幼丧父,节衣缩食,养家糊口,数十年风雨交加,有几次濒临饿死的边缘。如果上帝赋予众生均等的苦难,我想他早就应该苦尽甘来、颐养天年了。他勤劳善良一生,却不想会以这样一个残酷的方式来结束人世的苦难。
为了父亲,我发誓要活出个人样来。这种念头从八年前出现到现在依然清晰可见。诚如史铁生所言,“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太真实了”。我开始全面审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对自己的不满与日俱增,逐渐进入一个狂躁奋斗的时期。我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来“使父亲骄傲”,只是频繁地更换专业、不止一次地谋划变动工作。我无法确定现在自己慌慌张张所撞开的这条路是不是父亲所希望我走的那条路?那条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是衣锦还乡的荣贵,还是家财万贯的显赫,抑或是内心的豁达、坚强以及与人为善的真诚?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也可以让一切回归本真。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在母亲去世多年之后,终于明白:“我用纸笔在报刊上所撞开的那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盘点自己的人生经历,突然发现,自己八年来的奋斗,在“使父亲骄傲”这个外衣的包裹之下,并没有完全剔除那些世俗功名的念想。唯一能够让父亲欣慰的,就是自己在生活面前所一直具有的积极姿态,和逐渐形成的坚韧、宽厚、真诚和豁达。读完书,我掩卷长思,我想那些所谓的名、所谓的利,就像地坛上空那鸽子的哨声、冗长的蝉歌和空旷的啄木鸟声一样,早就应该在时光的流淌中一起逝去了……
于是,我再一次想到了地坛。地坛的风轻轻拂过四季,轮椅上倔强羞涩的少年在内心的安宁中变得坚强无比;一位失去了父亲的儿子在悲愤的奔波中逐渐长大。古殿檐头的风铃摇个不停,可是那些受尽苦难、大爱无疆的父亲母亲们却永远地走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