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半命题的作文(青春是半命题作文)

关于青春半命题的作文(青春是半命题作文)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11-15 17:20:05
关于青春半命题的作文(青春是半命题作文)

关于青春半命题的作文【一】

每一颗幼小的种子,都会离开它们的母亲,进行一场奇妙而惊险的旅程。到它们落地、生根时,它们也就成为了成熟的种子。梦想也不就是这样的吗?

一、绿光

四周静得可怕,黑暗的笼罩中却有着点点闪动的绿光。没错,当我醒来时,就处于这个诡异的环境中。

冰冷的空气袭来,我不由缩紧了身子。我惶恐得打量着四周——即使只是模糊不清的一片,迫切的想知道这到底是哪儿,然而回应我的却只是脚下“咯吱咯吱”的断枝声。

绿光中的我,像刚起程的幼小的种子,惊愕而迷惘。

二、月光

我小心翼翼地走动着,然而那“咯吱咯吱”的断枝声却依然把黑夜衬得阴冷、诡异。

银白的月光星星点点得洒下。我才看清这里是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夜景亦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般清幽秀丽,而我却没有了苏轼的闲情逸致。

月光下的我,似在迷失的旅途中的种子,胆怯而无知。

三、曙光

渐渐的,我变得疲惫而麻木,于是机械般行走在月光下的林中。然而月光漫漫,是问路在何方?

当黎明的曙光重新照在疲惫不堪的我的身上时,我看到世界再次闪耀出属于它的光辉,万物再次绽放出属于它的色泽。

蒲公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摇,它的种子们嬉笑着开始了它们奇妙而惊险的旅程。

曙光里的我,如落地、生根的成熟的种子,骄傲而自信。

阳光明媚。

揉着惺忪的睡眼,听着鸟语,闻着花香,享受这阳光的抚摸,唯独全身的酸痛感,预示这我些什么。

怀着真挚的心,我重新踏上梦想的征程。

关于青春半命题的作文【二】

飞翔的翅膀我总在飞翔,因为我总有一双翅膀。

——题记

小时候,我总渴望飞翔,希望自己有一双翅膀。那时候,父母用亲情的羽翼为我编织了一对翅膀,翅膀很小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我扇动着双翅,没有风吹雨打,没有日晒雨淋,我觉得飞翔太容易了。但我没看到,自己的上空却是父母的双翅,它们为我承受着磨难,是他们为我造就了一片平静的天空,让我能够满足于自己的愿望,自由飞翔。

我的翅膀是柔弱的,但我却不感觉有什么不好。随着自己渐渐长大,我开始厌烦父母为我造就的这一片平静的天空,开始向往着更广阔的天地。我用尽全力奋力一冲,终于冲破了父母的阻隔,飞向远方,背后只留下父母的叹息。

长大后的我仍在飞翔,父母为我编织的翅膀在不断脱落,但我没有不舍。因为这时,我已有了新的动力,我的朋友用他们友情的羽翼又为我编织了一双更强健的翅膀,比起父母编织的来说,那确实强大多了。我奋翅翔飞于天空,感觉外面的天空是多么广大和精彩!我开始埋怨父母为什么不愿放我出来。但不久,风雨便来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场考验。我从没经受过风雨,不禁有点害怕,但忘了我身后还有同伴,还有朋友,他们飞上前与我并肩,与我携手,一同对抗风雨。风雨在友情的力量下逐渐退去,之后我便再次高高飞翔。我再也不惧怕风雨,就在这一刻,友情的力量使我成长,友情的力量使我更加坚强。

我总有一双翅膀,总在飞翔。小时候亲情的翅膀让我感受到飞翔的快乐,长大后友情的翅膀让我不断成长。再以后,还会有新的翅膀带我飞翔于新的天空。

关于青春半命题的作文【三】

家,一个多么亲切、温暖的词。它可以为我们挡风遮雨,可以安慰受伤的心灵,可以让心田如此温暖。别人曾问我,回家的'感觉是怎样的?我却一头迷糊,因为我不曾离开过这个家,不曾想念过这个家,所以我无法回家的感觉是怎样的。

但是,如果你现在问我,回家的感觉是怎样的,我却能告诉你,因为我经历了。

暑假,妈妈帮我报了夏令营,这次去可要呆10天呐,或许这是我离家最长的时间了。在这10天中,辛劳,泪水几乎每天都有。望着桌上的菜,这才忽然明白家里的饭菜有多好吃。躺在床上,才发现家里的床原来如此温暖。仰望蓝天,思念之情袭满心头······

随着时间的流逝,10天的夏令营生活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路的颠簸,熟悉的建筑渐渐映入眼帘。家的温暖我渐渐感受到了。

一进门,扑鼻的菜香迎面而来。原来妈妈已经准备好晚饭等我回家了。我迫不及待地坐在椅子上,我慢慢品尝着。哇!我不禁感叹:真好吃!妈妈看我吃得那么欢快,乐的何不拢嘴。这餐吃的我每个毛孔都酣畅淋漓。我又感叹:回家的感觉真好!

吃完饭后,妈妈还不忘给我削水果吃,说有益健康。我坐在沙发上,悠闲的看着电视,心中满怀沉甸甸的喜悦,我认为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扑通——”我扑到了自己的小床上,床好软啊!10天里的累和苦全在此刻烟消云散。

我真切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父母的思念也如同暖流一般流进我的心田,父母的关怀也如同6月的微风一般呵护着我。我想说:“回家的感觉真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