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卷新课标2语文作文

2013高考卷新课标2语文作文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3-09-04 05:43:13
2013高考卷新课标2语文作文

2013高考卷新课标2语文作文【一】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年复一年,届复一届地传授着同样的内容,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许多知识也会逐渐遗忘。作为“授业”和“解惑”者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觉的终身学习者,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如果教师能把自己的学识与所教的内容融会贯通,课堂教学活动就会变得生动而有趣,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轻松自然地获取新的知识。

2013高考卷新课标2语文作文【二】

语文课程不是主要获得知识的课程,而是获得运用能力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通过不断尝试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在课上要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将感悟语言和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在组织协调学生对文体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又促使文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推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2013高考卷新课标2语文作文【三】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经济繁荣,文化昌明的大好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经济不必说了,单说文化就很让人头疼――我们正处于泛文化时代,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眼前身后,醒里梦里,到处都有文化的影子。比如流行文化、网络文化、城市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烟酒文化、手机文化、拇指文化、课桌文化、墙壁文化、口水文化、板砖文化……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试问,这些所谓的文化真的都是文化吗?在泛文化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来做?

在泛文化时代,我们要建一道“文化防火墙”,用时间和心灵来淘洗芜杂的文化,甄别出真正的有生命力的能给人幸福的文化,除去那些“非文化”“伪文化”“垃圾文化”。我们知道,真正的文化是用时间和心灵,用智慧和胆识创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和物质创造的成果,是长久自然积淀而成的。在这个少有恒星、流星乱飞的时代,多少所谓的文化只是昙花一现?时间和大众的心灵就是一道文化防火墙,那些禁不住时间考验的事物当然会速朽于无形,那些不能植根于人们心灵的事物自然会萍散于江湖。那么,这个时候,只有真正的文化才能够流传开来,成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既然是财富就必然有长久的价值——有没有价值是我们鉴别真伪文化的一个标准,价值判断是文化防火墙的重要功能。

根据价值判断,如今风行世界的流行文化、网络文化是不是真正的文化呢?我说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都客观存在,都不会轻易消亡。但这并不意味着构成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的各个元素都能长久存在永不消失,也不意味着流行文化、网络文化就是纯净无比、可爱无比的。实际上,我们要像鲁迅先生那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来作出甄别与评判。面对流行文化、网络文化,我们须要发挥文化防火墙的作用,须要认识到它们的特点,分清它们的面貌,从而使它们纯净而丰富,活泼而健康。

那么,流行文化与网络文化有什么特点呢?大体说来有三点。其一,时效性,也就是瞬时性。这两种文化兴起的时候,其中的某些元素像一阵风似的闪现,“各领风***一两年”就不错了,风行过后很难再引起人们的追忆。其二,新奇性。这两种文化的最大魅力在于它们的表现形式通常是空前绝后的,于是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粉丝”。其三,不稳定性。这两种文化一般没有稳定的精神内核,随机而变,随时而动,不能凝聚人心,因而常常变异为其他形态。正是这些特点致使流行文化、网络文化不够纯粹更不够完美。那么我们就须要启动***毒系统,查毒***毒,将这些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危险因素彻底清除,让积极因素、健康因素持久发挥作用。于是乎,真伪文化就被区分出来,那些“非文化”“伪文化”“垃圾文化”会被剔除,真正的文化就会更好地促进我们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

这样,我就可以说,在泛文化时代我们倘若都能建立起一道文化防火墙的话,我们将不会被不良文化侵蚀,我们将会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享受真正文化的灿烂阳光!

2013高考卷新课标2语文作文【四】

教师使用课堂用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对于知识点和书面表达的掌握程度则要通过作业来练习和检验。教师多使用作业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课堂用语转眼即逝,而作业评语却能长久保存。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逐一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所面对的是每一位学生的作业,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可以说,评语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师生对话的一种方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