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妈妈来到东坡公园游玩。
我们来到牡丹花盛开的地区,只见那里的牡丹竞相开放、美不胜收,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翩翩起舞。这些牡丹五颜六色,红的似火、白的像雪、黄的如金……有的牡丹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展开了五六片花瓣,露出了嫩黄色的花蕊;有的完全盛开了,绽放出绚丽多姿的花朵。这些牡丹散发出浓郁的清香,让人陶醉在其中,久久不愿离开。牡丹花不愧是“国色天香”,深受人们喜爱。
我们来到瀑布旁,只见那瀑布像银河似的坠落下来,我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瀑布那哗啦啦的水声,显得十分雄伟,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我们来到假山,只见那假山高大雄伟、葱葱郁郁,如同一位强健有力的巨人。假山上的小朋友活蹦乱跳,假山下的大人们谈笑风生,欢乐声回荡在假山上空。有的小朋友玩捉迷藏;有的跑步锻炼身体;还有的在打羽毛球。
东坡公园在古运河旁,是一个古典园林公园。
东坡公园的门不大,门前蹲坐着两只石狮子。白墙黑瓦,白墙上分别浮贴着石头刻成的梅兰竹菊。古朴的大门上方有三个金黄色的大字:东坡园。
从大门进入东坡公园,是一个庭院,迎面是满墙爬山虎的绿墙,走廊连着漏窗和洞门。穿过洞门,来到另一个庭院,看见水从造型别致的石头上欢快地流下来,哗哗的流水声仿佛一位歌唱家不知疲倦地唱着欢迎曲迎接着从四面八方来的游客。
走出庭院,眼前豁然开朗,公园里是绿的海洋,有青翠高大的树木,有低矮丛生的灌木,还有像毯子一样的草坪。春天娇艳妩媚、雍荣华贵的牡丹让公园充满生机;秋天桂花盛开时,整个公园都浸在桂花香中。
东坡公园里有许多亭子,最有名的是舣舟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龙亭,龙亭临池建造,造型奇特,亭角向上翘起,据说这亭子是因为乾隆皇帝在亭内召试地方文人,且亭顶有二条龙而被称为龙亭,人们可在亭中休息和欣赏公园景色。
在龙亭旁水池的东边有座假山,苏东坡的洗砚池就在这里,是一个石头凿成的长方形小池子。在龙亭的南边有御碑亭,里面保存有乾隆皇帝南下时所写的六首诗的碑刻。
东坡公园东面有个半月岛,跨过古老的三孔石拱桥广济桥就上了半月岛。岛上有座塑像,就是苏东坡。半月岛上最壮观的是仰苏阁,阁楼有三层,但有六层楼高,是为纪念苏东坡而造的。
古朴的东坡公园吸引着我,也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五一假日,我和爸爸妈妈去东坡公园赏牡丹。刚进公园门的时候一株牡丹都没有看见。往里走了一会儿就发现了一盆一盆的牡丹花。
又走了一会儿看见了大片的牡丹花。
牡丹花的品种很多,有胡红、赤龙焕彩、白锦……它的'颜色有红色的、粉红色的、黄色的,开得都非常灿烂,但是还有一种黑色的,可能比较稀少到现在还没有开放。有几种牡丹花的花瓣很多,一片一片簇拥着,有些花瓣透明的,就像妈妈平常吃的银耳一样,很漂亮。
赏完了牡丹,我们还继续往前走,还在东坡公园里看到了洗砚池、香泉井、舣舟亭、苏东坡的石像。
我们又沿着大运河走了一圈,爸爸说运河以前一直是水上交通运输的通道,往来的船只很多,现在东坡公园这一段运河里基本上已经没有运货的船只了。
出公园门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吃棉花糖,我想起妈妈和爸爸上次还欠我一支棉花糖,妈妈答应了,就帮我买了一支棉花糖,等我吃完了棉花糖,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家
东坡公园,顾名思义,一定与苏东坡有关,不错,东坡公园就是我们常州人民为苏东坡而建的。一路上,妈妈告诉我们:“苏东坡对常州情有独钟,曾十一次来到常州,最后终老在常州。由于我们常州人民对苏东坡十分敬佩,因此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座公园。”
进入公园,我们看到了许多竹子,此时的竹子正翠绿欲滴,显得格外耀眼,一下子把我们的目光夺了过去。表弟指着哪些竹子满脸疑惑的问我:“为什么这里只种竹子呀?”“这些竹子都是为苏东坡而栽的,因为苏东坡在诗里说过:‘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自豪地告诉表弟。穿过一扇拱形门,欣赏着一路的竹子,便看到了苏东坡的雕像,只见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摸着胡子,似乎正在思索着什么!正当我们在欣赏雕像的'时候,表弟指着弯弯曲曲的小河道,天真地问我:“这些弯弯曲曲的小河道是干什么的?”我看了看,说:“这些啊,是苏东坡和几位大诗人在一起喝酒聊天的地方,这些弯弯曲曲的河道里是小溪水,上面飘着一碗酒,飘到谁那,谁就要吟一首诗,吟不出来的就要喝酒。”“哦,原来是这样!”表弟点了点头说。我点头“对,这就是著名的曲水流觞!”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御码头,听妈妈说,当年苏东坡就坐船来到常州。听着运河水拍打堤岸的声音,我眼前仿佛出现几百年前的情景: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许多人来到了御码头,过了一会,一个人乘着船来到了码头,他就是苏东坡,乡亲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喊道:“苏学士!苏学士!”......
接着,我们又去了牡丹园、洗砚池等,激动的心情从未停止过,我真想从心底里大喊一声“啊,苏东坡,你真是我们常州人的骄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