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在诗中这样写道。当迷茫和疏离成为年轻一代的常态,“远方和人们”成为新闻上茶余饭后的谈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或许在自我之外,关照社会,与彼此相连,如米兰昆德拉般“在美感的引导下谱写人生的乐章”。
诚然,利己主义在历史发展历程上有其正面的意义,但是当它逐渐的“精致化”,“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必将如同方鸿渐一般困于自我利益的围城之中迷失自我,最终被自我反噬。偏激的利己主义带来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割裂,使人失去生存的必需的群众基础,从而让利己主义者们一无所得。此外,当所有人都是孤岛后,社会分崩离析,人类文明就是黑暗森林里最显眼的猎物。
“感情世界里的孤独,有时候像黎明前沉寂的雪原,喧嚣都在梦里,温暖亦如此,声音落入风中,万劫不复。”作为个体的人,天生就是孤独的。而在孤独兀自构建起的冰冷世界中,人与人的温情是唯一的救世主。人情,如无际黑暗中的微光,为人们带来方向和指引,使人们重燃一颗美好的心灵。唯一的小王子和唯一的狐狸互相依靠,一起聆听着风吹麦浪的声音。一封封书信跨越大西洋,串联起两个大陆的奇缘。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紧紧相连,互相温暖,互相宽慰,互相改变,穿越时空之海,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相依前行。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更进一步讲,在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上,个人也被赋予了时代的责任。古代史官将自己的历史责任渗透在文章的风骨之中黑暗中独行的逐日者匆匆留下的几句绝笔,如同困境之兽,所做最后一声长啸。而这些仁人志士的责任与道义,大抵就是在一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的自白。“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平凡人生,亦可书写传奇。陈胜贫寒,出身低微,却一身是胆,打响农民起义第一枪,以佃户身份书写历史。于谦爵轻,兵部官吏,却视死如归,以寡敌众,迎战塞外虎狼之师,以冲天豪气留名青史。正如鲁迅所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追寻这光,追寻着那灵魂深处的热爱发出的光时,便会发现自己在人生的征途上探究出生命的觉醒。
在飞速前进的车轮中,我们似乎发出“时代呵,等一等你的人民”这样的感慨,与时代隔离。但孤岛再远,总会有洋流相连,星球再远,也总被宇宙包围。凝望深渊之时,不要忘记仰望星空。
诗人在结尾写下“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敲响”,于是我们将孤岛连成大陆。
这本书唯一不喜欢的大该是腰封写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这句话将书变得庸俗。你会发现,人生没有最艰难,只有更加艰难。正如我反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句话一样,这些话只是旁观者给予在困境中的人的一碗无关紧要的“鸡汤”,甚至还带有暗示要享受这样的困境。
书中的章节分布很有趣,每一章节的开头都会引用A.J.费克里写的书评,他热爱文学,并且有自己的坚持。书里面我有三段最喜欢的句子,一个是A.J.费克里的写的书评,另外一个是伊斯梅探望A.J费克里说的,最后一段话是A.J.费克里向阿米莉娅求婚说的话。之所以印象深刻大概是因为与自己产生了共鸣,而共鸣意味着开始。
“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正如在不同的时候我读《小王子》。初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纯净心灵的美好童话,接着我爱上了狐狸,因为它说驯服意味着要流泪;再然后我发现了玫瑰掩藏在骄傲之下的脆弱,每一次读,每一次以一个新的我去的重新发现书里的人物。而最重要的生活,教会我的是妥协,教会我去适应新的改变。但同时我也会很感谢那些在悠长岁月里不变的东西,也正是因为有了改变,才会觉得不变是弥足珍贵。
“我知道坏人的下场是罪有应得,但是哦,坏人也真的不想孤独一人 。”这句话让我想到的是这个***手不太冷里面开着交响乐***人的流氓头子,想到了朋友和我说过的王家卫电影里”***手也是有小学同学的。“特别文艺,有思想追求的坏蛋才能够成为不一样的`坏蛋。虽然我觉得这句话出现的不合事宜,但是还是不能阻止我热爱这一句话。
"我只能说,我只能说我们会找到解决办法的,我发誓,当我读一本书时,我想让你也同时读,我想知道阿米莉娅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我想让你成为我的。我可以向你保证有书,有交流,还有我的全心全意,艾米。"当时觉得这是一个超级棒的求婚词。后来发觉这也是自己对于婚姻的一个态度:柴米油盐是生活的基础,但是精神之间的相互交流才是生活的内核啊。如果连共同的话题都没有该如何继续下去?
最后的最后,我也想拥有A.J.费克里的岛上书店,我会给每一本书写上书评,我会把自己的看过的书认真的推荐给读者,虽然我也可能会不喜欢那些和我品味不相同的人,也有可能讨厌和我品味一致的家伙。可是这无碍于我成为一个书店老板,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的进书卖书。
我忧心如焚,怎样才能找到食物充饥呢?我带着我仅有的财产
我不停的走,突然看见一条小径,小径中间的草很少,基本上没有,我又慢慢的俯下身驱细心的看了看,发现有许多不同动物的脚印,其中野羊的脚印最多。相信这条道路是野羊的必经之路吧。我学着猫步,小心翼翼的不行前进,当要靠近野羊们时,我立刻躲进了旁边的大树后面,悄悄的观察它们,它们大约有十几个成员,其中有一两只大概刚出生不久的羊羔,我悄悄的冷笑一声,心想:哼!野羊们啊!成为我的口中之食吧!
然后,我开始小心观察这里的地形,尽量不让野羊们发现我。除了我站的地方是大约一米多长宽的通往森林的.路外,野羊们的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和几棵大树,在石缝里流出了一股清泉,清泉四周长满了青草和各种香料,我断定它们会在这儿停留很久,甚至过夜。这样的地形简直就是最好的打猎场,我堵在那条小径上,用斧子在那个出口地方艰难的挖了一个大约一点五米多高,长一米多长,一米半多宽的坑,然后找来一条又长又结实的树藤,一头紧紧的系在一棵大树上,另一头就扔进坑里。然后用斧头砍几根半米长,3厘米宽的树干,然后用小刀将每根树干削很尖,最后一根一根的插在陷阱里,当要插到我的脚边时,我便一只手握着树藤,脚登在前面的土上,另一只手就拿着最后一根插在我的脚刚才站的地方。插好后我便顺着树藤往地面爬去,突然树藤因为在洞口边的石头上磨了很久,如果我在往上爬的话,树藤就会被磨断,如果不爬出洞外我也会支撑不住,掉下去。就在这时树藤终于承受不住我的重量而断了,我就在这时用一眨眼的功夫,敏捷的抓住了那条系在树上的断藤。然后小心翼翼的一只手捉着断藤,一只手攀着石头爬出了洞外。出了洞后,我一边踹气一边想:好悬啊!差点野羊没有捕到,自己就得先升天了。我休息了一小会儿后,便快速的爬起来,将一些大树叶盖在上面,然后又撒了一层薄薄的土后便往山溪边走去。
哇!太好了,它们还在这里,我大胆的拿着小刀走了进去,将其它羊赶散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后便瞄准了一只较年迈的老羊冲走,老羊受到惊吓便往那个陷阱跑去。随着一声惨叫,老羊的胸被削尖了的树干刺穿了,我小心的下去将树尖拔掉后,在陷阱里将老羊剥皮去毛,将肉切成小块运上洞外,然后在溪边采了点山奈、回香什么的做了一顿烤羊肉,而其余的羊我没有管它们,因为我知道一些羊的习性,所以便放心的大吃特吃。吃完后,又在通往森林的那条路口建了一堵只有我可以来去自知的石墙,将野羊关在这个山谷里,以后饿了就不用担心了。
从石器锄耕到大规模机械化,从刀光剑影到炮弹核武器。历史随时代不断更进,科技与日月争相辉映。可是,不知何时开始,冰冷的技术取代了温暖的相处,同在一室的缘分竟敌不过一台机器。每一个人,似乎都成了一座孤岛。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头族成为了大众标签。饭桌上,人手一台,一顿饭就这样热闹吃完。过节时,人手一台,节日就这样欢快过完。此时此刻,任何一句话都像是多余的。人与人之间再没了以往的那种味儿,大家另可与远在天涯的网友聊的火热,也不愿与身边的亲朋好友多说一句。亲情不似,友情亦不似,只当身旁都是陌路人。我们无法否认,新的时代必然会出现的新的交流方式与娱乐方式,但唯一不能改变的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断然不能被没有心的东西禁锢。而要想不被禁锢,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真实,摆脱科技孤岛。
有人或许会这样问和网友的友情难道就不算情感吗?可以肯定的是,当然算。但是反问,和身边人的情意难道就可以抛弃吗?网友有情,身边人亦有情。我们不能否认科技带来的方便,也不能否认与网友的情感。可是,我们是否过于重视机器里的世界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的真实呢?与其整日整夜看着手机,过着抱手机而长终的生活,何不时常抬头看看。看看父母斑白的双鬓,看看朋友甜美的微笑。我们应当放下手机,去和他们说说话,因为我们无法预料,这是否是最后一次对话。和朋友说说小秘密,酝酿一个甜蜜的午后。和家人谈谈心里话,冰释一些年代久远的耿耿于怀。如此,我们不仅增加了与身边人的情感,还感受到了许多手机中无法体会到的滋味。因此,偶尔抬头看看,或许就能看到春暖花开。
有这样一个人,她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她踏上了一段长远的征程。我们都沉浸在她所描绘的唯美画面中,都赞叹于她的洒脱与超然。可实际上,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连平常的一次出门都十分罕见。宅成为了大家的人生理想。东西网上买,吃饭靠外卖,足不出户知天下事,联系只需QQ微信。可是,这样的生活真的快乐吗?错过了星辰满夜,错过了潮起潮落,错过了一叶知秋的凄美,也错过大雪纷飞的意境。如此,值得吗?我们为什么不尝试放下手机,走出去。看看蔚蓝的天空里是否有自己的理想,看看月圆之夜是否有玉兔在捣药。和朋友去逛街,去吃遍美食;和家人去旅游,去看尽河山。手机里的外面世界如此多姿,何不亲自去看看?
当手机屏幕不再是我们眼前的常物,当亲朋好友不再是形同虚设,我们便不再是一座孤岛。
约翰·多恩曾经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诚哉斯言,我们应该时刻秉持社会责任感,而非一味地追求自我发展。
诚然,注重个体发展可以让人以更美的姿态处于世间。海德格尔在南黑森林的陡坡上“诗意地栖居”,建立起了自己的哲学王国;叶嘉莹于沧海横流中秉持弱德之美,成为诗海的摆渡人;利奥波德于沙县的木屋定居,所见所感汇成“绿色圣经”《沙乡年鉴》。他们于心中修篱种竹,给世间留下优美的剪影。
然而,若是过度地注重自我,将自己看作一座孤岛,就会沦为钱理群教授笔下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忆昔如杨朱的'“贵我”人格,“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观彼若鲁迅笔下的“看客”们,目光呆滞而又冷漠。若社会被利己主义与自我主义淹没,人人都成为《局外人》,恐怕“人们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就会一语成谶。
因此,在适度修身养性之后,要将目光投向社会,培养自己的宗教性道德。那是德兰修女“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的坚定誓言,是钟扬教授毅然远赴西藏的挺拔背影,是马丁·路德·金“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和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的梦想,是高尔基先生利用自己的国际声望和著作影响力不断奔走呼号,渴望拯救被逮捕文人的努力与决心。这不就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生动诠释吗?他们不囿于狭隘的时代一角,因为他们深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于我有关”。他们前赴后继,为众人抱薪,成为朗照在大地上空的光亮。
如今社会日新月异,技术的发展让天涯咫尺,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相联结的平台。我们更加没有理由继续“坐壁式的旁观,蒲团式的打坐,倒挂式的修身”,浮于冯友兰笔下的“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而应该努力向着“天地境界”进发。这并非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圣雄甘地般的人物,但最起码可以在众人生命有危时如李文亮般做一位吹哨者,在看到理性为舆论淹没之际如王小波般为沉默的大多数发声。
“一切众生,皆是本源。凡是血气,皆有同感。”丰子恺的一席话犹如黄钟大吕。当我们都在望着彼此,就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在诗中这样写道。当迷茫和疏离成为年轻一代的常态,“远方和人们”成为新闻上茶余饭后的谈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或许在自我之外,关照社会,与彼此相连,如米兰昆德拉般“在美感的引导下谱写人生的乐章”。
诚然,利己主义在历史发展历程上有其正面的意义,但是当它逐渐的“精致化”,“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必将如同方鸿渐一般困于自我利益的围城之中迷失自我,最终被自我反噬。偏激的利己主义带来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割裂,使人失去生存的必需的群众基础,从而让利己主义者们一无所得。此外,当所有人都是孤岛后,社会分崩离析,人类文明就是黑暗森林里最显眼的猎物。
“感情世界里的孤独,有时候像黎明前沉寂的雪原,喧嚣都在梦里,温暖亦如此,声音落入风中,万劫不复。”作为个体的人,天生就是孤独的。而在孤独兀自构建起的冰冷世界中,人与人的温情是唯一的救世主。人情,如无际黑暗中的微光,为人们带来方向和指引,使人们重燃一颗美好的心灵。唯一的小王子和唯一的狐狸互相依靠,一起聆听着风吹麦浪的声音。一封封书信跨越大西洋,串联起两个大陆的奇缘。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紧紧相连,互相温暖,互相宽慰,互相改变,穿越时空之海,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相依前行。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更进一步讲,在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上,个人也被赋予了时代的责任。古代史官将自己的历史责任渗透在文章的风骨之中黑暗中独行的逐日者匆匆留下的几句绝笔,如同困境之兽,所做最后一声长啸。而这些仁人志士的责任与道义,大抵就是在一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的自白。“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平凡人生,亦可书写传奇。陈胜贫寒,出身低微,却一身是胆,打响农民起义第一枪,以佃户身份书写历史。于谦爵轻,兵部官吏,却视死如归,以寡敌众,迎战塞外虎狼之师,以冲天豪气留名青史。正如鲁迅所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追寻这光,追寻着那灵魂深处的热爱发出的光时,便会发现自己在人生的征途上探究出生命的觉醒。
在飞速前进的车轮中,我们似乎发出“时代呵,等一等你的人民”这样的感慨,与时代隔离。但孤岛再远,总会有洋流相连,星球再远,也总被宇宙包围。凝望深渊之时,不要忘记仰望星空。
诗人在结尾写下“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敲响”,于是我们将孤岛连成大陆。
从石器锄耕到大规模机械化,从刀光剑影到炮弹核武器。历史随时代不断更进,科技与日月争相辉映。可是,不知何时开始,冰冷的技术取代了温暖的相处,同在一室的缘分竟敌不过一台机器。每一个人,似乎都成了一座孤岛。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头族成为了大众标签。饭桌上,人手一台,一顿饭就这样热闹吃完。过节时,人手一台,节日就这样欢快过完。此时此刻,任何一句话都像是多余的。人与人之间再没了以往的那种味儿,大家另可与远在天涯的网友聊的火热,也不愿与身边的亲朋好友多说一句。亲情不似,友情亦不似,只当身旁都是陌路人。我们无法否认,新的时代必然会出现的新的交流方式与娱乐方式,但唯一不能改变的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断然不能被没有心的东西禁锢。而要想不被禁锢,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真实,摆脱科技孤岛。
有人或许会这样问和网友的友情难道就不算情感吗?可以肯定的是,当然算。但是反问,和身边人的情意难道就可以抛弃吗?网友有情,身边人亦有情。我们不能否认科技带来的方便,也不能否认与网友的情感。可是,我们是否过于重视机器里的世界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的真实呢?与其整日整夜看着手机,过着抱手机而长终的生活,何不时常抬头看看。看看父母斑白的双鬓,看看朋友甜美的微笑。我们应当放下手机,去和他们说说话,因为我们无法预料,这是否是最后一次对话。和朋友说说小秘密,酝酿一个甜蜜的午后。和家人谈谈心里话,冰释一些年代久远的耿耿于怀。如此,我们不仅增加了与身边人的情感,还感受到了许多手机中无法体会到的滋味。因此,偶尔抬头看看,或许就能看到春暖花开。
有这样一个人,她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她踏上了一段长远的`征程。我们都沉浸在她所描绘的唯美画面中,都赞叹于她的洒脱与超然。可实际上,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连平常的一次出门都十分罕见。宅成为了大家的人生理想。东西网上买,吃饭靠外卖,足不出户知天下事,联系只需QQ微信。可是,这样的生活真的快乐吗?错过了星辰满夜,错过了潮起潮落,错过了一叶知秋的凄美,也错过大雪纷飞的意境。如此,值得吗?我们为什么不尝试放下手机,走出去。看看蔚蓝的天空里是否有自己的理想,看看月圆之夜是否有玉兔在捣药。和朋友去逛街,去吃遍美食;和家人去旅游,去看尽河山。手机里的外面世界如此多姿,何不亲自去看看?
当手机屏幕不再是我们眼前的常物,当亲朋好友不再是形同虚设,我们便不再是一座孤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