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令我想起一段话: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原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国人编辑嫉妒成性的剧本台词。
这句话2000多年来一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要求大家都得一个样,如果你要特立独行,与众不同,那就对不起了,会有很多人群起而攻之。历史也为这个理论书写了许多注解,可谓淋漓尽致。庞涓害了孙膑,范雎害了白起,李斯害了韩非,这是嫉贤妒能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血腥雕刻。人类的弱点绝对超越国界,西方也有这样的历史事件。哥白尼创造了太阳中心说,却不为教会和当时的社会所容,这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乔尔丹诺.布鲁诺,因为宣传太阳中心说被教会当作魔鬼处以火刑,这叫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欧洲的教会长期以来一直充当着压制民众思想的工具和刽子手,有多少科学研究的人才被他们当作魔鬼处以刑罚,是标准的枪打出头鸟的做法。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重点在于风、在于流、在于众。这风、流、众其实就是当时的潮流。一个健康的社会,是张扬个性和特长的社会。人们都希望放大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技压群芳,各呈雄长。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绝对是想让自己的子女有专长有本领有个性,而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滑头。再说个性和特长的张扬,可以行善,也可以作恶,另外还有一种用途,那就是人们知道自己在别处有缺陷,有失败,要把自己和他人的注意力转移到这独标一格的个性和特长上来,放大这种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长来对比出缺陷和失败的微小。按说这样无可厚非,既人性化又艺术化还不伤害别人,可就是难容这样的人存在。墨子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在有五把锥子,其中的一把锋利,锋利的一定最先折断。有五把刀子,其中的`一把磨得快的一定先损坏因此比干被***,是因为他敢于直谏,孟贲被***,是因为他逞英雄,西施被沉入江中,是因为她太美,吴起被车裂,是因为他有才能。所以这些人很少不是死在他们的特长上,所以说:太冒尖了,就难以自保。木秀于林,不是风故意摧之,而是那高出的枝叶,挡了风的运行,风才摧之。过分、过度、过头的背后都有着损害他人利益的因素,因此必然要遭到风摧。说白了,嫉妒是人类争斗的次要因素,利益之争才是根本,就是说你的才能千万别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否则后果堪忧。
现实是残酷的,如果你聪明,你能干,那么你就会去处理很多棘手的事,做很多艰难的事,领导会说:你是一个想办事、能办事的人,你办事我放心!哈哈,于是乎,无论是遇到什么难以搞定的事,你都要当急先锋,大有这个单位离了你就会搁浅的危险。长此以往,就会留下两个最坚硬的后果:一是透支了你的精力掏空了你的能量,二是树立了很多不干事却嫉妒你的敌人。
东方朔说:一个哑巴让他说话会很难,但让一个会说话的人不说话会更难!假如东方朔生在当世活在今天,会怎么样呢?我会告诉他说:东方兄弟,别太聪明了,虽说人人都喊尊重人才,但有时候确实需要把聪明变为愚笨的程度,需要迟缓到木枘的层级。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潜台词是:不该出手的时候千万别出手。否则,手不但使不上劲,反而遭到刀砍斧剁,从而造成被动,陷自己于两难境地。你知道现在的人比你们哪个时代聪明多了,大智若愚都变成大愚若智了。我告诉你,这可不是教你诈!
估计东方朔会用一个智者的口吻说:现在是人才辈出的时代,风能摧折你说明你只秀不强,流能冲垮你说明你高出了岸但不够坚固,众人非议排斥你说明你才高德不厚,好好检讨一下自己吧!我肯定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个圆,有人看来是一轮红日,有人看来是一轮满月,有人看来是一个封闭的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有人看来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多样的人,多样的思想,多样的答案,无限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
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们在诗词的浩浩海洋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是惜时,李太白“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同是咏梅,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而***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同是黄昏日落,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跃,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同是战争残酷,曹孟德慨叹“千里无鸡鸣”,而***“战地黄花分外香”,你能说,谁人更佳,谁人更出色?不不不,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谁都不可以对之妄加否定!
前日偶读一文《我们究竟在考什么》,文中阐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物理系的高才生面对用一个气压计如何测楼高的简单物理题,坚持用十多种不同于标准答案的方法予以解答。最妙的一种是,轻敲守门人的房间,再问:“请问这座楼有多高?”哑然失笑之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在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究竟是一个标准答案好呢,还是鼓励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呢?
近日偶看一画展,画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眼中的太阳,有的是红色的太阳,名曰《光明》;有的是蓝色的太阳,名曰《地球的颜色》;有的是黑色的太阳,名曰《灰尘满天的可怜的太阳》。惊奇之余,我愕然,看着这些雅气未脱的字迹,我惊叹于那无限的想象力。
无限的多样性归根于个性的多样性,在这个崇尚创造的世界里,在这个崇尚创新的时代里,它是最最不可忽视的。不难想象,没有创造,我们很可能还生活在茹毛饮血、混沌未开的原始社会,我们很可能还在黑暗中挣扎,我们很可能还在大自然的淫威下不知所措。
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记住:“第一个形容女人是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形容的是庸才,第三个这样形容的是大大的蠢才!”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那一天,我拿着一元钱去小店买吃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慈祥地说:“你要什么?”我一边把钱递给老奶奶一边说:“给我一个五毛钱的糖果!”老奶奶眯着眼睛接过我的钱,拿了一个五毛钱的.糖果以及找我的零钱。我接过糖果和那张褶皱的零钱一看,哇!竟然是一张十元钱耶!真是天上掉馅饼啊!我怕老奶奶发现,就迅速地把钱塞进口袋,离开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甜滋滋地想:这回可发大财了!一元钱拿去就找了个十元钱,是买饼呢,还是买米米卡呢,还是……我想着想着,突然小店里那位老奶奶微微驮着的背脊浮现在我眼前,我想:老人生活很困苦,没了十元钱,她一定很着急吧!于是,我返回了小店……
“老奶奶,您刚刚找错钱了,把十元钱当成五毛钱找给我啦!”我说道。“是吗?”老奶奶眯着眼睛接过我的钱看了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真是个好孩子!”
虽然那十元钱没留住,但是这件事却印在了我的心里。
一棵葡萄树上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故事,那一丝丝绿丝腾就是蜗牛爬上去的痕迹变出来的呢?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刚发芽的葡萄树,树叶嫩绿嫩绿的还闪烁着光芒,每片叶子上都仿佛有一个小生命在颤动。有一只乳白色的蜗牛背着它的小房子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爬,汗水从它触角上下来游玩一番,已不是第一次了,这时顶上传来一阵哈哈的笑声,哦!原来是只黄鹂鸟在那儿笑他呢!黄鹂打开了话匣子:“小蜗牛呀你别急呀!现在春天才开始不久呢!”黄鹂鸟又说:“再说连个葡萄都没熟,你爬上来干什么呢?”蜗牛微微一笑回答:“我爬得这么慢,上去时葡萄就应该熟了!”黄鹂鸟听了蜗牛的话不再说些什么,拍拍自己美丽的`翅膀飞回去了。夜色吞没了世界,小星星们起来了,见了蜗牛,便好奇的议论起来:“它是在干什么呀?”“恐怕是要吃叶子吧!”这议论将小精灵们吵醒了,它们一听蜗牛要吃自己了,便纷纷求饶道:“蜗牛伯伯您千万别吃我们呀!”蜗牛一听便哈哈的笑道:“我是吃葡萄呀!”小精灵们一听便抬头一看:“哪儿有葡萄呀!”蜗牛说:“它长在我心中,不然我为什么向上爬呢?”星星不解地向它眨眨眼,要说些什么“可是你爬上去恐怕还葡萄还未熟呢?”小精灵***嘴,“那我就等呀!”小星星与小精灵不再说了,因为太阳出来了,他们都得走了。葡萄树上又静了一下来。
这样春姑娘走了,夏哥哥又来了,这时已经有葡萄长成了,闪着耀眼的光芒,像一颗黑紫色的珍珠,这时黄鹂鸟又来了,葡萄成熟了,但不见蜗牛,便在树中找,她在一颗葡萄上发现了蜗牛,蜗牛也发现了她,它们便互相向对方问好,黄鹂鸟说:“我给你编了一首歌。”小精灵们说:“我要听!”便拉长耳朵调皮地闪着自己的精灵之光。“阿门阿前有棵葡萄树,阿嫩阿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往上爬。阿树阿上有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他……”
这个故事是在葡萄架上发生的,它应该比我更清楚,你还可以问别的葡萄架呀!
我在路上遇到了我最好的同学们,他们看到我一只脚光着,一只脚穿着鞋,纷纷哈哈大笑,甚至还笑得前仰后翻。同学们惊讶地问:“你另一只鞋子呢?”我平淡地说:“给雏鸟当家了!”同学们嘲笑地说:“是吗?我们才不相信你呢!”他们异口同声。“是真的!”同学们又讶异起来了,不服气地说:“那有本事你带我们去看看啊!”“好啊!走就走,谁怕谁!”到了目的地,我开心地说,“你们相信了吧!”同学们这回都不好意思了。我兴奋地说:“你们自己慢慢看啦!我走了!”
回到家,妈妈奇怪地问我:“孩子,你另一只鞋呢?”我开心地说:“我不仅帮助了雏鸟,还给雏鸟了个新家呢!不知道您会不会不高兴。”妈妈兴奋地说:“没关系!你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你真棒!”听了妈妈的表扬,我心里比吃了蜜还开心!“我会继续加油的!”我回答道。
第二天,同学们都知道了我助人为乐的事情。那天我可开心啦!下次我还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做更多助人为乐的事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