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唐的作文(大唐最好的满分作文)

关于大唐的作文(大唐最好的满分作文)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3-03-09 23:43:03
关于大唐的作文(大唐最好的满分作文)

关于大唐的作文【一】

高僧玄奘由黄晓明饰演,黄晓明本就是小麦肤色,搭配上僧袍,俨然一副真的高僧形象。在片中他是一个一心去西天取经,并无二心的“死心眼”僧人,在旅途中历经磨难,重重阻碍,可他丝毫没有畏惧,把每一个情节应有的情绪都表达得准确到位,富有感染力,也让观者容易与之共情。可以说这一次黄晓明的表演是值得点赞的。

全片最为感动之处是高僧玄奘在最后一次磨难的时候,生命危在旦夕,识途的老马就仿若通人性一样,它可能记得这个主人在自己濒临死亡的时候还喂它水喝,老马就像是懂得感恩的人,在玄奘倒地不起的时候,老马迅速趴下,引导僧人玄奘爬上他的马背,载着他找到了那个湖。找到水源的那一刻,玄奘开心的`跳入水中。可以说黄晓明的演技确实不赖,把一个人物从绝境到久旱逢甘霖的过程中应该有的表现演活了。

都说天时、地利、人和,玄奘是幸运的,虽然一路上经历各种磨难并且数次命悬一线,但每一次在将死之时,都会遇到幸运,先是遇到木叉法师,但木叉法师最后败给了玄奘的修行;之后又遇到驻守西域边陲烽火台的孤独大将王祥,玄奘帮其解了心结,于是他将玄奘放走;后来又遇到了瓜州太守李昌,从相信玄奘再到敬佩玄奘,最后冒死讲玄奘放走。这都是玄奘一路上遇到的贵人。更令人感慨的是,在没水喝、人马都将死的时候,茫茫大漠居然下起了一场阵雨,这一场及时雨再次救了玄奘的命。所有的这些命中注定的事件,都说明了僧人玄奘确实得到了天时和地利。最后的人和,全因玄奘这个僧人内心中始终不变的信念,无论遭遇了什么,他都从未想过要放弃,哪怕是去死,他也没有想过要回头。就是因为这样坚不可摧并且常人不可及的信念,助力玄奘完成了这一段不可能的旅程。

片中很多有关佛学的知识都很有道理,有关人生,也有关人心。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参悟不到的道理,但玄奘在取经的漫长19年中都已经参悟了。比如人们经常说起的“念念不忘”,念是念顷,佛学中表示是很短的时间,在片中高僧详细的解释了什么叫做所谓的“一念之间”。在这样种种的道理中玄奘最后参悟了自己的一生。

而他所认为的他的一生,就是为取经而生。历经19年,取回真经,并且不顾昼夜的把经书翻译成汉文,最后编纂成册,为后人学习和参悟,整个过程都是他所喜欢的,向往的,想要做的事情,这就是高僧玄奘人生的意义。他的人生真谛或者说他向往的极乐世界就在于此。

就是这样一部充满艰难险阻和苦难的电影,看过令人久久不能平静。最想感慨的就是,每个人存活于世一定要有一个目标,那个目标会让你想要往前走,让你敢于与一切邪恶力量作对,战胜他人,也要战胜自己,最后才能到达自己的极乐世界。

关于大唐的作文【二】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赶上末班车,邀友人到电影院看大唐玄奘。走进电影院,空旷的大厅,除了我们一行4人,其他观影人寥寥无几。我想一部与宗教有关的电影,在缺乏信仰的社会里,问津者少是不足为奇的。但作为一个对佛学越来越感兴趣的人,我却是带着无比景仰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的,期待一代伟大僧人的生平事迹,去顶礼他的光辉人格,并增进对佛学的领悟力。

影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了玄奘法师,西出长安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天竺国,取回真经,并带回长安翻译传播的故事。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没有激情澎湃,更没有被点燃智慧思绪纷飞的情况,连准备好的纸巾也未派上用场。走出电影院,我有一种落寞的感觉。为什么如此好的题材却拍不出我心目中的味道?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没有资格对电影制作提出专业意见。但作为普通观众,我应该有资格问问导演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现什么?突出什么?既然是一部人物传记类型的电影,刻画人物的个性品质就应该是这部电影重中之重。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不畏艰难险阻,跨越千山万水求取真经。毫无疑问,他除了是一个意志坚强、坚韧不拔之人,更应该是一个有坚定信仰,心怀天下大慈大悲之人。

在创作的时候,我想导演必定也应思考诸如以下的问题:法师他独自一路西行,都遭遇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化解?内心又有什么样的情感变化?他遇见了哪些人,他们各自的命运是否因为这样的交集而产生过影响?他可曾遇到过意志动摇之时?又是什么支撑着他继续前行?这样的经历对他关于佛学、人生的理解又有什么样的帮助?一个好的导演,电影就是他内心世界在幕布上的投射。他一定会精心挑选素材,努力向观众传达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与见地。

可纵观全片,说实在的,《大唐玄奘》的导演让我十分怀疑它的立意和取材能力。导演花了很多时长交代法师经过的路线,并用许多笔墨描绘法师在途中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透过这些表层的故事线索,我理解到取经确实不易,不易来自于人为的阻挠。而法师如何感化这些阻挠的人们放他西行,影片处理得有些含糊不清,前后对照变化有些更是生硬突兀。对于人物设定方面,除了一个戌卫将军以及小国国王,我看不出其它人物对突显主角的个性有什么助益。

再比如穿越沙漠这一幕,本应该是全片的亮点,而导演的处理却令人大失所望。干裂的嘴唇——抱着抛洒的水袋无声哭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恍惚中见到母亲,昏迷——被马儿叫醒——驮到饮马泉。导演这样的取材,真是让我啼笑皆非。尽管演员极力表现,但我也只读到了人类在对大自然时的无助与悲伤,没有其它。似乎这场穿越生死的考验与信仰的力量无关,无梦想无关,只是一场侥幸。

终于到达了天竺,玄奘法师在这里渡过了人生最重要的十几年光阴——在那烂陀寺的佛教经论学习,成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游历印度各国,访师参学,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曲女城的佛学辩论中,任人问难,无人能诘难,从而名震五印;无遮大会成为归国前的谢幕演出。可以说,玄奘法师在天竺的学习与游历,不仅将他推向了人生的巅峰,也深远地影响了之后中国佛学的发展。

可是再回头来看看电影的处理,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导演处理起来有些轻描淡写。如果表现法师努力钻研用了几组与僧人讨论的画面还算差强人意的话,对于访师参学这一部分,只想通过解释一个名词“刹那”就来阐述深邃的佛学,制作人也太小儿科了。另外,对于巅峰对决的曲女城佛式辩论,它之于法师与印度的深远影响,基于影片的基础,我想一个对佛学不了解的人大约也是没有多大感触的吧!

也许我的观点对于电影人而言会觉得有些委屈。但是影片的好坏也是不以我的个人意见所左右的,票房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人们对一部电影的认可程度。对于拥有庞大数量的佛教徒而言,这部电影定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会抽空去看的一部。除去这一部分人群,还有多少人真得会为这部电影点赞呢?我只期待我们中国电影人有一天也能生产出一部有真正文化。

关于大唐的作文【三】

“既已西来,誓不东去。”——这是《大唐玄奘》中的一句台词。

没有大唐皇帝“御弟”的西行通牒,没有会法术神通的三个徒弟,没有暧昧缠绵的儿女情长,没有想吃”唐僧肉”的百变妖精,甚至连一句接地气的现代台词都没有。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看似什么亮点和噱头都没有的电影,看得我和军师泪眼婆娑,感慨万千。

我不懂拍摄手法,我只知道从来没见过那么美的航拍,茫茫大漠中一位孤独的行者和一串长长的脚印;我不懂经营,我只知道这样一部脱胎于史实经过多位佛门大德严格把关的电影,从拍摄伊始就注定了没笑点没噱头没多少人看,今天四个人包场的现实也证明了这点;我不懂演技,我只知道黄晓明真的在用一颗虔诚的心去体会、揣摩、还原玄奘大师传奇的一生,我不是他的粉丝,但在我看来这是截至目前我所看到的他演技的巅峰。

1300多年前,一个僧人,只身行走19年,途径110个国家,历经重重磨难,濒临次次死亡,只为到达佛教发源地取得真经,将佛陀的教育带回祖国,广播智慧,惠泽万世众生。这是怎样一颗至诚至真的慈悲之心?1300多年后,一个团队,历时1年,从策划到投资,从拍摄到发行,不顾得失,不计众苦,只为给世人呈现出一部有历史有生命有内涵有意义的高质量影片。这又是怎样一颗纯粹真挚的慈悲之心?

在这个爱情偶像悬疑恐怖片深受欢迎的快速消费时代,我都能看出这种亲情友情爱情情情都没有的片是不会有市场和观众的,换言之是不会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的,难道出品人和公司看不出来吗?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去做去拍了,在我眼中,他们都是慈悲度世的佛菩萨。

我知道,在这个***膨胀,诱惑繁多的时代,为了幸福的生活,大家平日里都很累,希望得空能看看轻松愉快的电影。但还是忍不住想推荐一下《大唐玄奘》,这部制作精良、用心呈现的优秀电影。山珍海味吃惯了,偶尔换个青菜豆腐,或许也会有不一样的美味体验呢!

“把有带去没有”这句台词很简单,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不主动进电影院的我,还是在军师的推荐下知道的这部冷门电影,现在我真心将它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们也能看到这部电影所有工作人员的精心用心真心尽心。

军师说,她以前看电影出来,心情都是特别“爽”,唯独这部电影给她的感觉是“平静和震撼”。希望有缘的朋友抽空也能走进电影院看看这不电影,让自己的心获得平静和喜乐。

关于大唐的作文【四】

与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西游记》有云泥之别的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故事相比,真实的故事虽远不如传说中那般精彩纷呈,却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口耳相传。《大唐玄奘》与其说是一部潜心打造的历史大电影,毋宁说是一部传统历史电视剧的片段集锦。作为一段不畏艰难险阻、历经重重磨难、跋山涉水、九死一生、求佛之心坚定如磐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佛教发展都作出过巨大贡献影响千年的伟大高僧玄奘来说,他的故事更适合拍摄成一部电视剧而非仅两个小时的仓促的电影,或者可以这样说,作为电视剧的《大唐玄奘》可能会更加详实而具象化。但作为电影版的《大唐玄奘》,黄晓明所卖力刻画的玄奘法师就难以达到如此深入人心的效果了。这样的遗憾并非是演员本身的技差一筹,而是电影艺术时长客观的局限。

作为一部故事片而非纪录片的电影叙事,导演该如何演绎好玄奘法师前后历时19年途径110个国家路遇无数传奇总旅程达五万余里的伟大事迹?这种题材如果拍成纪录片一定能尽善尽美,但若拍成故事片,那只能差强人意了。世界上没有哪个导演能将此题材拍得面面俱到左右逢源,如果定要拍得独树一帜鹤立鸡群的话,只能从某一方面入手,去剑走偏锋以点破面。所以,霍建起导演正是因为太深知这种“一碗水端平”的难处,才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中一枝独秀、大展宏图——色彩、色调与画面构图上齐头并进。

影片的色彩运用非常考究,无论从各位演员的着装、服画、道具、动物,还是宏观的天地、山川、河流、沙漠、阳光、星辰等,都在后期调色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匠心独运:初唐时节的繁华与玄奘法师灰衣行囊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一望无垠的茫茫大漠的黄沙与远方天空中款款落幕的夕阳西下带来的色彩冲击;绿洲的苍翠欲滴生机盎然与沙漠中森森白骨寸草不生的死气既分庭抗礼又交相辉映;西域民族服装的色彩各异与众不同与中原汉服及天竺服饰的强烈落差既碰撞激烈也同样令人留心和好奇。

色调的把控和色彩的搭配有相辅相承的效果,色调必须通过影片的宏观调控来达到相得益彰的有机分配。如果色彩美得出其不意可色调的比例分配上却难以适销对路相匹敌,那么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也必将一败涂地。色调的调控最困难的地方除了要与色彩相互协调之外,还与影片中故事情节具体呈现的环境和周遭人物心理活动等都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比如影片中表现玄奘法师一人一马艰难跋涉在沙漠中缓缓前行时的色调时影片的色调是偏暖色调的,暖色调烘托了玄奘法师不畏艰难险阻一心向西的坚强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是正能量,鼓舞人心积极向上的,但在中间一段玄奘法师因为流沙的突袭导致水囊掉落水散落在沙里绝望悲观地哀嚎时色调转变成了冷色调,冷色调特定的悲观、失落、绝望、难过等一系列负能量能指便通过具体的意象辗转呈现了出来,电影艺术的表达方式也得到了恰如其分水到渠成的呈现。

最后是画面构图。画面构图又是通过景别的形式一一呈现。因为电影是由一个个镜头组合而成的,但一个单个的镜头又是由若干幅静态的图片组合而成,当这些静态图片的翻页速度达到了每秒25张时,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动态电影。我们之所以感受不到电影是静止的其实是基于一个1824年由英国伦敦大学教授提出的科学理论——视觉暂留现象。电影作为美学的一部分必不可少的基础其实就是源于静态图片本身美学讲究的不可或缺。言归正传,影片中表现玄奘法师在西行路上的艰辛的画面镜头大多采用了大全景和近景与特写的拍摄手法构成,大全景用以表现人物的艰难和渺小以及环境的险恶,近景用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还是失魂落魄或者五味陈杂,而特写则是加强和升华了这几种情绪的效果,以达到渲染的目的。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和震撼的地方是玄奘法师在印度待了5年即将归家时忽然在一走廊上看到了一个印度小孩蹲在地上一动不动好奇观察踽踽独行缓缓挪动的小蜗牛,此时天空下起了雨,雨丝如珠帘滴答洒落大地,小孩的眼里只专注于那只微不足道的小蜗牛,仿佛那个蜗牛就是一个大千世界。此时的背景音乐舒缓昂然,应运而起,玄奘法师慈悲的微笑着,望着庙外河渠中纤尘不染的莲花,刹那间,思乡的情感喷涌而出,化为一线热泪,在苦难的娑婆世界中串联不息……

关于大唐的作文【五】

这几年我对佛学兴趣渐浓,关注玄奘自在情理之中。去年我看过央视拍的12集大型纪录片《玄奘之路》(很震撼的,近期听完了钱文忠教授讲的36集《玄奘西游记》。我了解到,作为一名高僧,玄奘不像大多数高僧那样平静,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值得反复学习和回味。听说电影《大唐玄奘》上映,心怀期待,便去看了。

成功之处有二:一是电影的配乐;二是风景画面壮阔唯美。仅凭这两点,这部电影值得收藏。

一部关于玄奘的电影仅取得上述成功,当然不算成功,具体说来如下:

一、编剧缺少重点,情节矛盾缺少力度。以我现在对玄奘的了解,他一生“拍点”很多,如果表现他的一生,电视连续剧恐更为适合(具体可参照钱文忠教授的讲座。如果拍成电影,需要精心选择玄奘人生经历中的动人情节。应该说,这部约两个小时的电影基本涵盖了玄奘的几个重要“节点”,内容足够全面,但感觉哪一段都没表现到位。我个人认为拍玄奘可以重点表现三个节点:第一,九死一生西行路(重点表现野马泉死地而生,克服人与自然关系;第二,感动高昌王,克服人与人之间关系;第三,执意回国。主线是求取真经。比较可惜的是,如此宝贵的电影时间竟然加了个毫无意义的印度图书馆的开头和那位对玄奘含情脉脉的少女,这两个情节实在是不可原谅的败笔。

二、黄帅哥的表演远未成熟。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是黄晓明如何演绎玄奘这位旷世高僧。我的感受是黄仅仅表现了玄奘的“帅气”,而远未演绎出玄奘的内涵。黄还没有学会表达深邃复杂的心理活动。黄在表情、台词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他的台词风格更适合演现代剧。他的表情浮在脸上,怎么也不发自内心深处。上天给了黄无可挑剔的帅气外表,但没有给他太多表演才华,可惜,也可以理解。他还年轻!

三、配角几成道具。这部电影更像一部有角色扮演的纪录片,配角的戏份设计的非常呆板,整个电影感觉就是玄奘一个人。这显然不符合戏剧的经典要求。没有好配角的电影也不可有好主角。

最后,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比较失败,没有塑造出丰满的玄奘形象,也没有从玄奘跌荡起伏的人生经历中导示佛理。当然,拍好玄奘很不容易。从表演角度,演员很难了解高僧的内心世界,对一千多年的高僧更是难以琢磨。虽然黄晓明没有演好,当下谁能演好呢?我期待有人重拍此片。

像玄奘这样的高僧,能演好他的人也许只有他自己。

关于大唐的作文【六】

没有大唐皇帝“御弟”的西行通牒,没有会法术神通的三个徒弟,没有暧昧缠绵的儿女情长,没有想吃”唐僧肉”的百变妖精,甚至连一句接地气的现代台词都没有。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看似什么亮点和噱头都没有的电影,看得我和军师泪眼婆娑,感慨万千。

我不懂拍摄手法,我只知道从来没见过那么美的'航拍,茫茫大漠中一位孤独的行者和一串长长的脚印;我不懂经营,我只知道这样一部脱胎于史实经过多位佛门大德严格把关的电影,从拍摄伊始就注定了没笑点没噱头没多少人看,今天四个人包场的现实也证明了这点;我不懂演技,我只知道黄晓明真的在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揣摩、还原玄奘大师传奇的一生,我不是他的粉丝,但在我看来这是截至目前我所看到的他演技的巅峰。

1300多年前,一个僧人,只身行走19年,途径110个国家,历经重重磨难,濒临次次死亡,只为到达佛教发源地取得真经,将佛陀的教育带回祖国,广播智慧,惠泽万世众生。这是怎样一颗至诚至真的慈悲之心?1300多年后,一个团队,历时1年,从策划到投资,从拍摄到发行,不顾得失,不计众苦,只为给世人呈现出一部有历史有生命有内涵有意义的高质量影片。这又是怎样一颗纯粹真挚的慈悲之心?

在这个爱情偶像悬疑恐怖片深受欢迎的快速消费时代,我都能看出这种亲情友情爱情情情都没有的片是不会有市场和观众的,换言之是不会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的,难道出品人和公司看不出来吗?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去做去拍了,在我眼中,他们都是慈悲度世的佛菩萨。

我知道,在这个***膨胀,诱惑繁多的时代,为了幸福的生活,大家平日里都很累,希望得空能看看轻松愉快的电影。但还是忍不住想推荐一下《大唐玄奘》,这部制作精良、用心呈现的优秀电影。山珍海味吃惯了,偶尔换个青菜豆腐,或许也会有不一样的美味体验呢!

“把有带去没有”这句台词很简单,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不主动进电影院的我,还是在军师的推荐下知道的这部冷门电影,现在我真心将它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们也能看到这部电影所有工作人员的精心用心真心尽心。

军师说,她以前看电影出来,心情都是特别“爽”,唯独这部电影给她的感觉是“平静和震撼”。希望有缘的朋友抽空也能走进电影院看看这不电影,让自己的心获得平静和喜乐。

关于大唐的作文【七】

——地球上最伟大的越野跑者

《西游记》里最为耀眼的明星,不出意外,大家都会认为是孙悟空。唐僧这个角色,被影视剧糟蹋的不像样子。而真正的玄奘是什么样子?

五一小长假,由于惧怕外出人多,所以选择了家中三日游。好久没有看电影了,决定在这难得的几天当中,要看一个电影。选了一大堆,唯一能提起兴趣的就是这个《大唐玄奘》,之前,我知道这是叙实的电影,其中,不会有八戒悟空。

到了电影院,满座。突然发现我前排,有一位母亲带着个4、5岁的小姑娘来看电影,当时就觉得坏了,他们肯定是来看孙悟空的,电影到了一半,我左边的一对情侣已经睡着了。右面的一对,看了一小时后选择了离开。电影结束时候,影院里只剩下三分之二,让我震惊的是,我前面的母女,居然从头看到了结尾。

下面说说剧情: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越野跑者——玄奘法师

因为之前看过流沙800的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就是拍摄流沙800的选手们,如何克服困难,戈壁中跑400公里的`故事。当时觉得这些选手,太了不起了。和玄奘大师比起来,流沙800就是小儿科。大师没有补给,没有护照和签证,属于偷渡性质,依靠自己,穿越隔壁,沙漠,翻越高山,还自带行李。啥比赛能和这个超级越野赛比,生死时刻考验着大师,毅力稍微薄弱的人,马上会退赛。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根据电影里的数据,大师的越野跑达到了2.5万公里,对,是公里。这估计是空前绝后的越野跑,玄奘大师当之无愧为地球上最伟大的越野跑者,作为一个跑步菜鸟,对大师无比敬重。

物质的诱惑

大师本来在长安,清闲快活,为了取得真经。离开了长安,西区取经。路上,吃了很多苦。到了高昌国,国王奉大师为上宾,让大师弘扬佛法,后来国王提出,大师不要走了,就在高昌国常驻。可是,大师坚持提出要走,国王威胁说,如果要走,就把大师当成偷渡者,遣送回长安,大师以绝食相应对,国王最后只好让大师西行。这就好比越野赛,到了补给点,好吃好喝,这时候,会有很多人想着放弃吧,就到这里吧。但是大师抵御了物质诱惑。

大乘小乘佛教

以前知道南传佛教,也就是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去云南出差,当地人告诉我这里很多人信奉小乘佛教,模糊的知道一点他们的区别。这次看电影,大师在佛教网红辩论赛中,辩论了这个题目。我才知道他们的区别,原来谓“乘”,是梵文yana(音译“衍那”)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渡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船,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死此岸世界到达涅磐解脱的彼岸世界,从而成就佛果。所以这一派自称是“大乘”,而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贬称为“小乘”。但是这一称呼,“小乘”佛教派别本身是不承认的,例如现在缅甸、泰国、伊斯兰卡等国的佛教,一直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

这部电影,虽然情节不曲折,故事性不强,但是,画面唯美,很好看。唯一缺点就是,越野赛过程中的各种虐,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美中不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