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外书,就是一位你的知心伙伴,一本课外书,也是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今天,就由我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一期《我的一本课外书》观后的感觉吧。
第一个出场的是9岁的翟尧玥。他在生活中十分乐于助人,翟尧玥推荐的课外书自然是《雷锋的故事》了。乐于助人当然是好事,但是近期有的人假装摔倒,诈骗别人钱财,当评委老师问起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时,翟尧玥说:“先找人帮忙,再打电话……”看到这里我不禁想,我都已经十一岁了,遇到这种情况我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而他只有9岁,我不禁有些惭愧。
第二位是张涵,她喜欢读书。张涵推荐的是书是《简·爱》,当评委老师问张涵能不能背一个片段时,她立即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了这个片段。当我听到她要改编故事的结尾时大吃了一惊!但她说出理由时,我觉得她说的也不是没道理。虽然没有被选上,但是我还是很佩服她。
是啊,她们读书是人能读到背过;是能读到把自己置身于书的意境中;是能读到觉得可以把结果按另一条思路改写;是能读到从书中读出灵感。而我呢?也就是囫囵吞枣、马马虎虎地读一遍,对其中的内容和要点以及有关知识点略知一二,根本就没有深入细致地读进去。所以每次我谢都无法写好,更无法有感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有所收获,就要像她们一样,读书要读进去,才能有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收获,这就是我刚看本期节目最大的收获。
前几天,看到《我的一本课外书》节目,说实话,小选手的表现使自己感到汗颜。一个大学老师没有读过那多说书。想想自己,总是为了而读书,中专、专科、本科、硕士、博士,英语占了大半的学习时间,自己感到没有一段时间安安心心读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名著,真是可悲,不知何时能毫无功利的读读自己喜欢的书。
首先说明,我对郦波教授是尊重的,敬仰的,他在电视节目中宣传中华文化的正能量,涉书之广,理解之深,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树立了当代大学老师的素养。
对乌呷等几位选手的评判时,三位评委都强调哲学层次理解,我估计比赛到了决赛,对选手要求高了吧。不过,我认为,对青少年读书,应多培养其兴趣,激发其童真,不应该以我们大人从哲学层面的理解为标准吧。因为从哲学层面考虑,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哪个正确还不确定呢。你认为呢!
对乌呷的提问,问她走在陡峭的山边,会不会害怕,这实际上是评委没有爬山经历,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怕这些山是家常便饭,无怕之可言,可见,人要有不同经历才好。
《昆虫记》是著名的科学家法布尔的作品,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深深的迷住了。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青竹峰的巢住在潮湿的泥土下;螳螂的天敌是个头最小的蚂蚁;狼蛛在蜘蛛中毒性最大的,人们被它咬后会失去知觉,小动物被它咬后就会立即死去等,还有好多我没听过名字的昆虫。
法布尔总是珍惜每一个生命,哪怕是很微小的生命,他也从不***死它们。昆虫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有自我可爱的小宝宝,它也有自我的家,各有各的本领,只但是它们不会说话。
昆虫的世界真奇妙啊!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明白管虫还会穿“衣服”,不明白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明白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此刻我全明白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甚至比人类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死毛毛虫,这样的话,就能够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能够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样样?动物们够聪明吧!
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但是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到,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此刻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就应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是我读完《昆虫记》后,深刻体会到的。
你知道吗?在普罗旺斯的村庄里有这样一种杂乱的灌木丛,这种灌木丛长满了小尖叶,没错!它就叫栎树。
栎树长着许多乌黑油亮的“浆果”,村民们经常把它摘下来,放到嘴里吃。用牙一咬它会裂开,有种微苦中带甜的味道,结果会让人产生错觉。
但是这种非常可口的果实,并非是浆果,真相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这种“浆果”其实是一种昆虫叫做胭脂虫。如果你用放大镜仔细寻找它的虫头、虫腹和虫爪,会发现这些作为虫子的基本特征它一个也没有,看上去它就是一个小黑球。
“它不就是浆果吗?连虫子的基本特征都没有,它怎么能叫虫子呢?”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那么就来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做的吧!
科学家们假设也许在小球儿与树枝的接触面上,能找到动物身体构造的痕迹。小珠子很容易就从树枝上摘了下来,和摘浆果一样,完好无损。
但事实却不像科学家们假设的那样,小球的底部根本没有找到爪子和爪钩的痕迹,那它们是怎么固定身体的呢?而且也没有找到虫子的“吸管”,没有“吸管”的话虫子会饿死的,可虫子现在还活的好好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如果你想知道的话就接着往下好好看看吧!
原来,胭脂虫的底端有一个多功能的小口,第一个功能是流淌甜浆的泉眼,第二个功能是固定自己。
科学家们折了几枝有胭脂虫的栎树枝插进一杯水里,不久就看见了从小口处冒出了一种透明的液体。科学家们品尝后发现这种液体与蜂蜜不相上下,但如果用手捏裂它,里面只是一团虫卵。可以说,所谓的胭脂虫,无非就是满满一匣子虫类种子。
这就是神奇的胭脂虫,也是被人们认为的“浆果”,是不是很神奇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