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第二天下午,语文老师给予大家的回答竟与作业本上写的一摸一样,同学们面面相觑,都为之惊讶。在下课前,老师还开玩笑说:“以后可要少吃牛肉哦!”可在我看来这其中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就在这一瞬间,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想法:全家开展“无牛肉月”!
这计划想出简单,实行起来却并非易事。母亲倒好说了,原本就是素食主义者,再一听说是为了环保,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与我一同践行低碳。但过了半个多月,餐桌前的“肉食者”父亲终于察觉有些不对劲,他一手按着桌沿,一手扶着叼在口中的筷子,脖子伸得老长,微锁的眉头下,一双若有所思的眼睛被桌上的菜肴映得绿莹莹的。我和母亲时而夹菜,时而瞅瞅父亲的反应。突然,父亲双手一拍大腿,挺了挺胸脯说道:“我说这几天伙食怎么就不对劲,原来是少了牛肉啊。”我见状忙解释到:“为了环保嘛,我们只要少吃一点牛肉,就能为低碳事业贡献一份力”
但父亲仿佛并未被劝服,说道“哎呀,牛肉怎么能和环保搭上边,我儿子正在长身体,要多吃点牛肉才行,明天让***去买点,给大家改善一下。”
牛肉固然美味,但为了环保事业,我丝毫没有动摇,忙把父亲拉到电脑跟前,经过几番查阅,一幅幅发人深思的图片呈现在我们面前。南极融化,地球变暖,江河污染,动物们无家可归,有些甚至濒临灭绝。之后我又取来了那本语文作业,经过了几番讲解,父亲终于对此引起重视!并决定与我和母亲一同度过这个极有意义的“无牛肉月”!
在一家人的环保意识下,一个月的低碳生活已圆满结束,但是我们大家的环保使命确尚未完成,我们并没有因期限的结束而大肆地吃牛肉。
让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到低碳环保,让我们的环境日益清新!
今天,唇间牛肉变青菜,染青口中之舌。
明天,遍地污染化绿草,图绿整个地球。
我们乘车去天书峡,一路上开满了花儿、草儿,显得很有精神。烈日当空,尽管车里开着空调,但还是能感觉到一丝暑气。
过了一会儿,渐渐凉爽起来,这就到了入口处。买票进了天书峡,暑气就被远远抛在脑后。接着,我们就看见了奇怪的'石头,这些石头近看不像什么,往后退几步看这些石头却像一本本天书。大概天书峡就是这样得名的吧。
沿着小路往前走,有四个木桩,下面是缓缓的溪流,大人们个个都过了木桩,只有我不敢,妈妈过来拉着我的手我才过了木桩。
再往前走,便走进了丛林深处,丛林深处显得那么幽静,一路上都有溪流的陪伴,我们走呀走,看到了一条瀑布,瀑布从高悬的山涧飞泻下来,让我想到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
我们原路返回出了天书峡,又乘车离开了
天书峡是安康市平利县的化龙山下的一处人间仙境。传说中,这里曾是八仙修道处,八位仙人在巴山中修炼时,汇集天上奇书万卷,阅尽人间世俗万象,修成正果后,便让这些奇书化为奇石,堆放在山谷中。这些奇书像极了一本本诺大的天书,隐藏着无法破译的天机,故名“天书峡”。
诗曰:“瑶池仙境绝世殊,王母巡界览天书。洗浴梳理划玉镜,琼浆天露积成湖”。在天书峡谷顶部,四面青山环拥,形成山顶的川道地势,山脊岗峦尽是云杉苍松,白霎雾霭时罩时开,一幅幅飘渺的.幻景,让人感到幽静、空旷而出神入化。泽地的水流从小草的根部渗出来,传递着山间万物的灵性。顺着水流向深山信步走去,望见一股股水流在层林尽染中汇成一片湖,湖四周的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都跌入这湖水中,恍惚间让人分不清自己是在湖面还是湖底。湖面泛着金光,给葱茏的山峦披上锦绣。当夜幕降临时,一轮满月落在湖中,寒风习习、一片幽静,嫦娥玉兔的仙姿时隐时现,天池邀约的胜景出神入化。这便是“天池”。
沿着那一股细水继续向深山探索,离城市的喧嚣越来越远,恍惚间觉得自己仿佛跌入了梦境之中。几股细水汇成了一泓清流,宣泄跳跃,迷曼轻柔,形成百态千姿的涧瀑溪潭。美名曰:“珍珠潭”。镜面般的潭水映着山色云影,潭水溢泄的坝沿上,流水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如同天河中洒下的珍珠。
学校经常需要大扫除,拖地,擦桌椅,都需要水。经过观察,我发现,同学们取水时总是把水龙头开得大大的,用完后随手一拧,经常拧不上,宝贵的水资源就在他们不经意间白白流走了。多么引人深思!它们在不经意间,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水,而且丢下了人格!要知道,节约用水,保护环境,那是社会公民人人理应做到的事,如果他连一个社会公民最基本的责任都尽不到,他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吗?有人说:“不就是一点水费么,我付得起!”啊!节水无小事,地球上的资源不是能用钱来衡量的,如果现在不节约用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如果我们刷牙时少用一杯水,洗脸时不要总是开着水龙头,如果全人类都行动起来,一年可以省出36潘阳湖!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要知道,节水无小事,每个人仅需尽一点点力,宝贵的水资源将不会被浪费,大家行动起来吧!世界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
我第一次经历死亡是在18岁的时候,不是我亲身感受,而是它发生在我身边,近得只有一张老藤椅的距离。
那是一个阳光热烈的午后,窗外冷风彻骨,屋内却非常温暖,人浸泡在阳光里,好像浸在一汪热水里,舒服极了。我陪爷爷在阳台上晒太阳,给他读积攒了一个星期的报纸。棉花被里的爷爷身体缩得小小的,脸上很多平静的皱纹。小土狗趴在我们脚边,非常温顺。煤炉上炖着排骨萝卜,升起袅袅白烟。奶奶在厨房里给我们做桂花圆子汤。我觉得那一刻,很好很好,那一刻内心的温柔平静,余生也没有复现。
奶奶端着的青花瓷碗砸在地砖上,很尖利的一声响,我觉得很美妙的那一刻就倏忽过去了。像感应到什么一样,我扭头看爷爷,静得像一块泥塑。我伸手去探他的鼻息,早就没有了。可是身体还被阳光浸泡得很暖和、很蓬松,我握着爷爷粗糙干硬的手,眼泪一滴滴落下来。
奶奶比我想象中平静得多,她只是红着眼眶握着爷爷的手在他身边坐了一会儿,帮他理了理毛线帽和围巾,像话家常一样对他抱怨道:“老头子,你就等不及了。喝碗桂花圆子汤,再喝碗萝卜汤,热乎乎地上路多好。你要走了也不说一声。你真是一辈子没有良心哦。”小土狗在地上呜咽了一声,大概感受到了什么。
爷爷年事已高,谁都知道死亡一定会在哪个路口等他。但是我们谁也没有想到,他说走就走了,一句告别的话都没有。爷爷的后事办完,奶奶懒了很多,不爱出门也不爱进厨房了,整天坐在爷爷从前晒太阳的地方,发着呆。这样晒了一整个冬天的太阳,一直到来年的春天,她才回转过来,把手在围裙上擦了两把,进厨房给我们做好吃的。
我想奶奶是在心里熬过来了,她比我们多活了几十年,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世情是本最丰富的书,她一定都明白了。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人和事,不会有真正的告别仪式,而是说没有,就没有了。
有一天,奶奶说:“世道残酷着哩,有啥法子呢?只能坚强啊,咬咬牙就过去了。”
奶奶这话是在参加她一个老姐妹80岁的寿宴后回来说的。那个阿婆年轻的时候插队到贵州的山区,一直都没有得到回来的机会,慢慢就死了心,在那里安了家,把异乡当成故乡。阿婆每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匆匆忙忙赶回来看看娘家人、吃顿团圆饭。我还记得小的时候,陪奶奶去镇上唯一的公交车站送阿婆。中国人大概都是不擅长拥抱的,这对感情深厚的老姐妹只是你的手捏着我的手,身影都是瘦小而单薄。她们穿着陈旧而整洁的衣服,阳光迷蒙,风吹乱了她们的白发,奶奶帮阿婆理了理,8路车尘土飞扬地驶来了,奶奶推着她上车,说:“大妹子,上车吧。照顾好自个儿啊。”
这一别就是十几年,老之将至了。奶奶说起寿宴上的场景,流露出很凄凉的况味。那老姐妹和她的母亲都健在,只是脑子不大清楚了。各自穿着一身簇新的衣服,恍恍惚惚地坐在那里,周围热热闹闹的,可是好像完全不关她们的事,她们专注地进入了老人的世界,像那些我们小时候弄丢的铅笔、橡皮、日记本等,它们在岁月里待着的一个黑咕隆咚的地方。
奶奶的老姐妹发着她的'呆,偶尔痴痴地笑,子孙们把她们母女俩搀到一起,历经沧桑的两人却是幽幽地对看了一眼,又无动于衷地把浑浊的眼珠子转向了别处。她们就这么互不认识了,没有一次告别,没有机会再说一句:“妈,你好好看看我,趁你还记得我的时候再看看我。”
老姐妹在酒席散场的时候好像清醒了一些,拉着奶奶的手说:“妹子,大兄弟走了,以后就剩下我们两个老姐妹了。”奶奶一阵心酸,正要跟她多说一些话,她突然就又糊涂了,刚才的清醒好像昙花一现。
奶奶回家以后,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阳台上,我忽然觉得奶奶的身影比从前更加凄凉,她们那个时代的人一个个都走了,就剩下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个世界上。
奶奶如果读过书,会知道有一个诗人叫苏东坡,他写过几句词是这样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奶奶不识字,无法美化她的苦难,她说这都是命。
时间像火车一样轰隆隆地往前走,并不会因为那是一个衰老的人而将它的步伐变缓、变柔和。奶奶在这白花花流走的时间里以她的速度一点点衰老着。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人在老到一定岁数时会暂停衰老,五十岁和六十岁没有多大区别,却又突然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如山倒轰隆隆地老了。
奶奶在70岁的时候成了一个被岁月风***老人,雪白的头发胡乱地散在衣服领子上。为了方便行动,她搬到了底楼由车库改造而成的屋子里。于是一整个秋天到冬天,从日出到日落,她都坐在门口的藤条椅子里晒太阳,像一个深色的球,身上是层层叠叠的衣服,露出花花绿绿的边。我上班前去看她,她问我有没有吃早饭,又说她吃了一碗泡饭,问我要不要来一碗。我下班回来去看她时,她又问了我同样的问题,很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屋里喝一碗泡饭。我倚着门沿站着,打量着她这毫无隐私可言的方寸之地,望着她似懂非懂的脸,一阵心酸。
我的奶奶也糊涂了。也许是一天天慢慢糊涂的,可由于我们的疏忽,察觉到的时候她已经认不出大多数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