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电影院,空旷的大厅,除了我们一行4人,其他观影人寥寥无几。我想一部与宗教有关的电影,在缺乏信仰的社会里,问津者少是不足为奇的。但作为一个对佛学越来越感兴趣的人,我却是带着无比景仰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的,期待一代伟大僧人的生平事迹,去顶礼他的光辉人格,并增进对佛学的领悟力。
影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了玄奘法师,西出长安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天竺国,取回真经,并带回长安翻译传播的故事。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没有激情澎湃,更没有被点燃智慧思绪纷飞的情况,连准备好的纸巾也未派上用场。走出电影院,我有一种落寞的感觉。为什么如此好的题材却拍不出我心目中的味道?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没有资格对电影制作提出专业意见。但作为普通观众,我应该有资格问问导演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现什么?突出什么?既然是一部人物传记类型的电影,刻画人物的个性品质就应该是这部电影重中之重。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不畏艰难险阻,跨越千山万水求取真经。毫无疑问,他除了是一个意志坚强、坚韧不拔之人,更应该是一个有坚定信仰,心怀天下大慈大悲之人。
在创作的时候,我想导演必定也应思考诸如以下的问题:法师他独自一路西行,都遭遇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化解?内心又有什么样的情感变化?他遇见了哪些人,他们各自的命运是否因为这样的交集而产生过影响?他可曾遇到过意志动摇之时?又是什么支撑着他继续前行?这样的经历对他关于佛学、人生的'理解又有什么样的帮助?一个好的导演,电影就是他内心世界在幕布上的投射。他一定会精心挑选素材,努力向观众传达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与见地。
可纵观全片,说实在的,《大唐玄奘》的导演让我十分怀疑它的立意和取材能力。导演花了很多时长交代法师经过的路线,并用许多笔墨描绘法师在途中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透过这些表层的故事线索,我理解到取经确实不易,不易来自于人为的阻挠。而法师如何感化这些阻挠的人们放他西行,影片处理得有些含糊不清,前后对照变化有些更是生硬突兀。对于人物设定方面,除了一个戌卫将军以及小国国王,我看不出其它人物对突显主角的个性有什么助益。
再比如穿越沙漠这一幕,本应该是全片的亮点,而导演的处理却令人大失所望。干裂的嘴唇——抱着抛洒的水袋无声哭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恍惚中见到母亲,昏迷——被马儿叫醒——驮到饮马泉。导演这样的取材,真是让我啼笑皆非。尽管演员极力表现,但我也只读到 了人类在对大自然时的无助与悲伤,没有其它。似乎这场穿越生死的考验与信仰的力量无关,无梦想无关,只是一场侥幸。
终于到达了天竺,玄奘法师在这里渡过了人生最重要的十几年光阴——在那烂陀寺的佛教经论学习,成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游历印度各国,访师参学,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曲女城的佛学辩论中,任人问难,无人能诘难,从而名震五印;无遮大会成为归国前的谢幕演出。可以说,玄奘法师在天竺的学习与游历,不仅将他推向了人生的巅峰,也深远地影响了之后中国佛学的发展。
可是再回头来看看电影的处理,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导演处理起来有些轻描淡写。如果表现法师努力钻研用了几组与僧人讨论的画面还算差强人意的话,对于访师参学这一部分,只想通过解释一个名词“刹那”就来阐述深邃的佛学,制作人也太小儿科了。另外,对于巅峰对决的曲女城佛式辩论,它之于法师与印度的深远影响,基于影片的基础,我想一个对佛学不了解的人大约也是没有多大感触的吧!
也许我的观点对于电影人而言会觉得有些委屈。但是影片的好坏也是不以我的个人意见所左右的,票房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人们对一部电影的认可程度。对于拥有庞大数量的佛教徒而言,这部电影定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会抽空去看的一部。除去这一部分人群,还有多少人真得会为这部电影点赞呢?我只期待我们中国电影人有一天也能生产出一部有真正文化内涵,能反映中华佛学的好电影。
忽然间,我想到了我的问题。回首一看,一个人正行色匆匆地走来。我赶忙喊道:“亲爱的朋友,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人生是什么?”
你愣了一下,你用那忧虑的眼神看着我说:“这个问题太沉重了,我们还是别讨论了吧!”
“可是亲爱的朋友,我们晨迎朝阳,暮送落日,早而起,晚而息。生活在重复中重复,生命在轮回中轮回。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吗?亲爱的朋友,你别忙着走,让我们停一停,歇一歇。一起讨论讨论什么是人生好吗?”我问道。
你那深锁的眉头慢慢地展开,笼罩在脸上的愁云慢慢地散去,明亮的眼睛放射着智慧的光芒,拍着我的'肩膀,欣喜地说道:“哎呀!我明白了。人生不就是一条路吗?一条人生之路,你没有看到我正在走路吗?被你猛地一问,我差点忘了自己在干嘛?差点忘了自己在走路。”
“人生是一条路,是一条人人都得走的路。”我疑惑地问。
“对,人生是一条路,是一条人人都得走的路。人人都在走的路,人人都只能走的路。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在人生这条路上,没有回头路,我们只能一直向前走。有时间,我们会走错路,走弯路,误入歧途。我们可以回首走过的串串足迹,反思过去,吸取教训。但我们无法回头,重新走过我们的人生之路。如果说,人生之路可以重新走过的话,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圣人了。我们之所以没有成为一个圣人,就是因为我们只顾走路,而不知道走的对,走的错,不去规划,设计自己的人生之路。别人走,我也跟着走。到头来,我们走的路,还是别人的老路。没有创新,没有发展,只是再重复别人的故事…”你在滔滔不绝地向我说个不停。
我和朋友正在全神贯注地讨论着这个问题,猛然抬头一看,我们周围站了好几位人,正在听着我们的谈论。他们看起来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噢,我想起来了,他们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我和朋友刚想向他们请教问题。
只见一位卷着棕色头发,留着会灰胡子的老者开口说道:“年轻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鲁迅先生摸着浓重的“一”字胡子,笑着说道:“年轻人,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王勃垂手说道:“唉,人生之路难走啊!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范成大把扇子一挥,说道:“王兄莫要悲伤,谁说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苏轼头戴纶巾,手摇蒲扇听着他们的谈论,念着胡须,开口说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之路,难免坎坷。何不边走边看风景?”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和朋友正在听着他们的谈论,刚想向他们道谢,可一转眼,又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空旷的路上,只剩下我和朋友。我的朋友回头给我说。他还要走路,也急匆匆地走了。
我在路上慢慢地走着,不停思考着。我想:路是要自己走出来的,虽然有时难免坎坷,难免有风雨。有过伤,有过痛。但我们的人生之路也会因此而变的充实和丰富。
我们能够走多远,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路长,人更长。
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我独自坐在电脑桌前,查阅各种各样的历史资料。说实话,那枯燥乏味的文字确实使人看得有些瞌睡。不知过了多久,只觉得眼前朦朦胧胧的,神志便进入了恍惚的状态。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我坐了起来,揉了揉眼,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天哪,我这是在什么地方?!我睁大了眼睛环视四周。在不远处靠墙边,摆着一个放着纸砚的小桌子,旁边是一个小小的木墩,看来是习字用的。顺着桌子往前看,在房子的中间立着一个孔雀屏风,上面的图案很是美丽;地面上铺满了大红色地毯,显得格外华贵。忽然闻见一股淡淡的清香,原来是屋子里的檀香在燃烧……整间屋子虽不大,但却显得分外干净整洁。俄而,一个大约十几岁大小的女孩走了进来。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服饰很有特色,上穿短衫,下着长裙,腰带束得高高的,人长得倒也清秀。“娘子,您醒了?”她先开口跟我说道。我差点晕倒,娘子?有没有搞错?我嘴里“嗯”了一声,心想,这到底是什么鬼地方?
很快,她服侍我穿好衣服。又帮我梳了好长时间的头发。我穿这以前从未碰过的衣服,看着自己那奇怪的模样,心中很是不悦。
走出房间,四周都是清澈的潭水,里面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小鱼。不远处,还有一个小亭子,环境倒也优雅安静。看到这里,我仍旧一头雾水,但又苦于无法溢于言表,只得闷着。不过,我心里倒却高兴,老天对我毕竟还是不薄的,让我生活在一个达官贵人家里。
经过这几天的相处,我开始明白了,我穿越了,而且是在历史上繁盛的唐朝。这里的人们大都穿着丝绸衣服,而且热闹异常,历史上很少出现这么繁盛的场面的。那种初来时的满心欢喜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忧虑。我历史学的不怎么样,万一……我不敢再想下去,也无法去想。不过还好,这些天来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倒也相安无事。
总这么闷下去也不是办法。这一天,我实在忍受不住了,好奇心促使我到大街上看看去。这里的规划十分整齐,到处人山人海,街上往来商贩不断……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知走了多久,看到一个头发蓬乱,手持酒瓶但口中却振振有词的怪人。“李白斗酒诗百篇”,这,这不会是李白吧!我心中一阵暗喜,能够见到大诗人李白,我也不枉此行了!可能是在烈日炎炎下站的太久了吧,我头脑一沉,接着又是一阵恍惚……
醒来后的我竟然躺在家里,这无疑充满了戏剧性。听家人说,我已经昏迷了好几天了,这着实令人不可思议。我想,我那唐朝的生活可能只是南柯一梦;但或许,我真的穿越了也说不定……
梦回大唐,不管怎样,这都是一次惊险而又刺激的旅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