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见过无数张脸。那张脸或许是慈祥的,或许是疲惫的,又或许是阳光的。无论它是怎样的,都会让我们懂得一些真理。而那张慈祥的脸,却让我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亲情的伟大!
从出生后,我便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可以说,从我落地的那一刻,我和奶奶的心便连在了一起。
我要升入初中了,父母要将我从奶奶家接走。临走前,我看到奶奶那张慈祥的脸上,第一次多了一份难过的神情。
一天,我给奶奶打电话,说:“奶奶,我明天去你家看你”。奶奶早已笑开了花:“好好!我可想你了!对了,明天变天,多穿点衣服。还有还有,我给你买了牛肉,记得你爱吃……”不知何时奶奶变得如此唠叨,我有些不耐烦地说:“奶奶,我去写作业了,再见!”不知道当时我是怎么想的,奶奶一定很伤心吧!
第二天,我来到了奶奶家,刚一敲门,奶奶就小跑着来说:“来啦!”一开门就看到奶奶那张慈祥的脸。她接过我的书包,又给我倒了一杯水。刚进客厅,我看到了一本画满红圈圈的日历本,我问奶奶那是什么。她说:“这些都是关于你的事情啊!”孙女生病,孙女看我,孙女……这些小事,我早已忘却,而奶奶却都记录下来了。我的视线有一些模糊,我望着奶奶那张慈祥的脸,多想时间在此定格啊!
我想,奶奶对我的爱或许不能感天动地。但我知道奶奶对我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她的那张慈祥的脸也是独一无二的!
过年了,奶奶把那本日历扔了,但我却从垃圾箱里将它捡了回来。因为我舍不得那份亲情,更舍不得奶奶那张慈祥的脸庞。
公公离去到现在已有两三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公公离去不久时婆婆的面孔。
那年的冬天,婆婆匆匆的打了一个电话来。我很不情愿的离开了取暖器,接起电话问到:“喂,有什么事吗?”“没事儿,没事儿,今天是***妈的生日,我想让你们过来吃顿饭。”婆婆用那么亲切和蔼话语答道。我呆想了一会儿,今天是几月几日啊?怎么妈妈的生日这么快就到了?我三言两语很快的说完就挂了电话。挂了电话后,我跑到了日历旁。
果然,今天正是妈妈的生日。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婆婆,这么老了记忆力还这么的强,真令人佩服。
我和爸、妈来到了婆婆家。才刚刚到了家门口,那阵阵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钻入了我的鼻孔。走进家门就看见了满桌子各色各样的饭菜,令我垂涎三尺,茶几上还有一个大蛋糕……
我来到了厨房,想和婆婆打个招呼,顺便问个好。才到门口,就听到婆婆咧嘴呲牙、生气的叫道:“出去,出去,别来碍我的手……”
我从微微虚掩的门缝向里张望。妈妈在厨房里好像是要帮婆婆做饭,想让她休息一会儿,但却遭到婆婆强烈的拒绝。妈妈只好无奈的走了出来。那时,婆婆的面色真是好“恐怖”,双眉紧锁,皱着眉头,额头上又多了一道皱纹。眼睛里直冒“火”,也小了许多,仿佛站在她面前的不是自己的儿女,而是她最“恨”的人。透过她憎恶的面孔我可以看出她心里似乎在说:“你们这些年轻人,怎么这么的讨厌,碍手碍脚的,只会给我添乱。”
但当妈妈刚刚转身,走出了厨房。婆婆那紧锁着的眉目解了开来,眼睛也大了许多,不知道那“恨”哪去了,目送着妈妈走了出去,然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的面孔全变了,她又恢复了她那慈祥、亲切的面孔。眼神变得那么的无助,脸色变得那么平淡,仿佛自己说错什么,仿佛在后悔自己刚才说的那句话。通过她那无助的眼睛,我明白了她内心在说:“在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不想让你劳累。”
过了一会,开始吃饭了。只听见一声“我老了许多,离大去之日不远了。”婆婆举起了杯子向大家说。“能给大家多过一次生日就过一次。我想以后也没有这个机会了。”他微微咧着嘴,眼睛是那么黝黑,一闪一闪的发亮,在黝黑的眼睛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身影好像是我的公公。那举着杯子的手似在微微颤抖,嘴巴好象在不停的咕哝着,像说不出来的样子。她的面孔是那么沧桑而且憔悴,好像死神就在她的身边,慢慢拽着她走向生命的尽头。透过她闪闪发亮的眼睛,我看见了她无法掩饰的伤心和悲痛,有太多太多伤心的事想向我们倾诉。但她忍住了,不想破坏妈妈的生日,影响她的心情。
说完,她饮下了她杯了中的饮料,缓缓地将杯子放了下来,“大家开吃吧!”她放松地说道。
我们大家相继举起了杯子,我也了起来,共祝妈妈生日快乐,但是我的心十分的酸,仿佛觉得整个家都浸泡在婆婆关爱的幸福泡沫里,她的面孔也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
大千世界,千变万化,不变的,只是被历史埋没的面孔。
那张爬满皱纹的面孔,在另一个世界微笑。小时候我是调皮的,呆在家里不是打破杯子就是撞伤了膝盖,永远不得安宁。爷爷则是来降服我这只小妖怪的。他总是拿着奶奶的藤条,先大吼两句,再在我的掌心重重点两下。悄悄望去,他正拿着扫把帮我收拾残局,深深的皱纹下埋着和谐的神色。我笑着摸了一下脸,我和爷爷其实挺像的,如今却再也看不到了。可每当看见红色的东西,总会想起我的身体里,流着和爷爷一样的血,这,是缘吧!
那张日益憔悴的面孔,在用心灵传递智慧。教师里一片寂静,只听得同学们齐刷刷地奋笔疾书的声音。不用想,肯定是反比例函数。可是,谁都没注意到,讲台上徘徊的老师,已是疲惫得不住地眨眼,昨晚一定又熬夜了吧!黑板上的老师却又意气风发,仔细地讲解题目,望着我们还不住地微笑。与老师对视时,我突然想出了这道题目。我笑着摸了一下卷子,其实老师很累了,但是什么让他们每天未破晓便起床了?是教师里渴望知识的学生们吧!可每当看见与学习有关的东西,总会想起我的脑海中,扎拄了老师与我一同建造的只是宫殿。这,是缘吧!
那张岁月封尘的面孔,在历史的海湾漂流。在家里,书架是我最爱的地方。只要一有空,就拿起一本书阅读。随手的经典,我可以在任何地方阅读。《悲惨世界》已与我在卫生间待了一个小时,我终于舍得出来了。我的心里十分愤慨,好像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情景完全再现,人们的内心世界反应了法国人与法国的精神、风情。我笑着关上书,触摸着“悲惨世界”四个大字,心中波澜起伏。每当看见高店里有与法国有关的东西,总会想起我的精神世界中,印刻下了对法国的深情。这,也是缘吧!
爷爷的面孔,是亲情;老师的面孔,是师恩;书的面孔,是岁月的回赠。我与他们结了不解之缘。
也许面孔已模糊,但他们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份真心,每一寸历史,都在岁月的脚下成长,长在我心间,无法抹去。
有时,我会在阳光下,我会品着一杯咖啡,坐在家人热闹的谈话中,反观一个又一个民族壮烈的历史,壮烈的人们,壮烈的精神……
两年前,我升三年级的早上。我和以往一样,带着兴奋的表情进入了教室,发现少了以前的活跃,等人都到齐,我通过那张慈祥的面孔上七、八百度的厚眼镜片,隐约看见了一双含着泪的眼睛,充满了辛酸。我预料大事不妙,果然,老师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就不教你们了。”我们那幼小的心灵顶不住那么大的压力,一下子就碎了……
是的`,那张熟悉的面孔我们看了三年,这三年来她就像那帆船,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她就像那船上的罗盘,在大雾中指引方向;她就像那园丁,培养了祖国的栋梁;她就像那救命稻草,让我们在深陷泥潭时有生的希望……
那张面孔,令我怀念,那张面孔令我难忘……
那位老师姓房,他用那张面孔同我们相处了三年……
三年了,我一直没忘记那张面孔;三年了,我一直思念着那张面孔。
在看第一集的时候,看着那些诱人的食物,不得不勾起我们的兴趣认真的去倾听每道食物的神奇与诱人之处。在此片当中,它都有详细的介绍,每道食物的具体做法,它的讲述也是蠢蠢欲动。让我们边看边惊叹,甚至还留着口水。在观看那些美食的同时,那些朴实的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通过观看这部片子,我了解到每一道美食都伴随着辛勤的汗水。就像春笋的挖掘,那些有的劳动人民就知道在什么时候挖的春笋最鲜嫩可口,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挖出春笋,挖出春笋后又该如何的保护好那些竹子的根系。知道挖出的`春笋该如何保存。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劳作,才出现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美食。正是因为他们勤劳的智慧,才能使得每一道食物完美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我由衷的佩服他们!
当然,在这部片中,我也感叹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饮食文化。就像那些传统的习俗,在除夕晚上,北方人喜欢自己做馒头,包饺子吃。通过自己的手工制作,做出可口的食物。这样的习俗一代接一代的传下来,虽说,在当今这个机械化的社会,自己亲手和面蒸馒头、包饺子的人越来越少,但是还是有人传承下来了,在这里我也希望不要让这种文化消失,有着更多的人可以传承这种习俗。繁衍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
在片中我也看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他们为了生活,为了让孩子上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用自己的体力换取一些钱。就像片中的挖藕兄弟,每年九月,他们都会来到湖北的嘉鱼县挖取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一种长在水里的美食——藕。说到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大自然对于我们人类的厚爱,我也希望作为人类的我们不要鼠目寸光,肆意的虐取!从他们兄弟两上看到了他们的艰辛劳作与朴实。他们说在大街上看到藕,就有一种亲切感,就感觉那些藕是通过自己的双手挖出来的!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质朴的人,如今的我们在餐桌上随处可见藕,却不知道这些藕的背后有着多少故事,流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汗水。当我们在享受餐桌上的每一道美食上,我们都要想到那些勤劳的劳动人民,感谢他们的双手,让我们享受如此美味的佳肴!
虽说还只看了两集,但是这两集却让我受益匪浅!
这几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思考。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味蕾中的故乡,影片所展示的厚重感,体现了该片的独特性——“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升华到了“爱国主义”的境界,还有人上升到了“文化输出”的高度……一部作品为何能在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
“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一位网友的评价,指出了该片的成功所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反观当下许多作品,高投入、高科技、大场面……什么都不缺,却惟独少了真实;什么都尽心尽力,却惟独没有真诚。
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转型的挑战、创新的压力,考验着每一个文化从业者。然而,有一些人依然故我,在陈旧空洞的说辞中打转;有一些人以种种束缚为由,在改革创新中趑趄不前;也有一些人在遭遇批评质疑时,归咎于观众的“审美取向”和论者的“外行身份”……作为商业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即便是“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即便是对外传播中国形象,也应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即便是纯粹的商业类节目,也可以实现艺术与经济的双赢。
“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导演陈晓卿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这是该片走红的“秘诀”,也是每个文化创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我觉得最美的面孔是建设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建筑工人们。
他们无私奉献,有些人刚和家人团聚,就接到电话去建设医院。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着,眼睛上布满了血红的血丝,手里拿着沉沉的工具,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把一颗颗螺丝扭上去。有些人驾驶着挖土机,一点一点把土翻开,不顾被擦伤双手的工人们,仅用了10天的时间,就把医院建造起来。
汗,像雨水一样从工人们的脸上掉下来。太阳炙烤着大地,把他们的脸晒得黑极了!高强度的工作后,他们累得眼睛上像压了千斤重的铁,直接躺倒在地上睡着了。当他们投入到工作时,眼睛里射出坚定的目光,好像在说:“我们一定不负使命,把医院建好!”
那坚定的目光,把我深深打动了,让我感觉很温暖。
我小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所以我对姥姥的感情深刻!姥姥有一张慈祥的脸,为人和善,左邻右舍谁家有困难的,她都竭力帮忙,所以姥姥在邻居们口中是出了名的热心肠!
其实,姥姥年轻时也是个大美人儿,五官端正,浓眉大眼,唇红齿白,标准的美人脸。但是,岁月不饶人,此时她已苍老了许多,头发花白,皮肤松弛,可恶的皱纹爬上了脸,可是,姥姥那张和蔼的,慈祥的脸是永远都不会变的。
姥姥是一个勤俭节约又能***人。她住在一处院子里,有几间平房,有一片菜地。每年春天姥姥都种满了瓜果蔬菜,可是当丰收的季节来临,每每享受这些鲜美果实的人却是我们,姥姥总说:"她年纪大了,吃不下,"我知道她是舍不得吃,想留给我们。
秋天来了,天气转凉。她就每天去树林里捡树枝,备着冬天烧火,舍不得买煤炭,有时候我会问姥姥:"您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享享清福,为什么还要整天干活,那么累呢?"姥姥总说:"自己老了,不想麻烦儿女们,能省一点是一点。"后来妈妈实在看不下去就给姥姥买了楼房,可是勤快的姥姥每年只在楼房过个冬,春天一来就又回到小院种菜了。
姥姥非常疼爱我。听妈妈说我小时候很累人,白天睡大觉,晚上哭闹,黑白颠倒,害得姥姥休息不好,还要照顾我。姥姥每天都会给我做好吃的,一提起来我现在都馋得流口水,手抓羊肉,红烧羊肉,羊肉馅饼,糖火烧,莜面?我现在想想,如果那时候懂事的话,肯定不会那样折腾姥姥的,不免心里有些愧疚!
所以姥姥慈祥的脸庞和对我的疼爱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脑中,我的心中,我爱我的姥姥,我会加倍的孝顺姥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