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呀走,看见旁边有一个小卖部,忽然想起了我的算术本用完了,就走进去买。走到门口时,我抬头一看,只见上面有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冈。”“嘿,这家店怎么变成‘三碗不过冈’了?”我走进去,很有礼貌的对老板说:“请跟我一个算术本。”“算术本,什么是算术本?”我以为他在和我开玩笑,说:“您可真会开玩笑。”“不是开玩笑的!”我有些生气了,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老板见我生气了,急了,忙对旁边一个人说:“小二,快给这位客官上三碗酒,压压惊!”小二走了过来,给我端上三碗“鲜橙多”,我一看,乐了,咕咚咕咚一饮而尽,叫道:“再拿三碗!”小二又给我端上一碗后,再也没有端了。我说:“怎么不拿酒来!”老板走过来对我说:“你没看我招牌上写着,三碗不过冈?”我问:“什么是三碗不过冈?”“我家的酒,虽是自酿的,但却比得上老酒,凡是在这里喝过三碗的,都喝醉了,过不了后面的山冈。”我说:“什么山冈,后面是我的学校!再给我上三碗!”我连喝了十多碗,走时自言自语地说:“上学去喽!”老板叫我:“不能走后面的'山冈!”“为什么?”“山冈上有只大老虎!”“那路我走了无数次了,哪有什么老虎?”于是,我头也不回地朝学校的方向跑去。
后面果然不是学校,是个山冈。我跑着跑着,有些累了,就躺在石头上睡着了。突然我被一阵巨大的响声吵醒了。定睛一看,把我吓了个魂飞魄散,原来是一只大老虎正在向我咆哮。那老虎走近我闻了闻,吓得我连大气儿都不敢出。这时,老虎说:“看你挺可怜的,那我就给你一个逃生的机会,和我比赛,我输了,你就走;我赢了,我就吃了你!”我心惊胆战地说:“比……比什么?”“跳皮筋!”老虎拿出一条皮筋,捆在树上,跳了起来。你还别说,老虎跳的可真好!轮到我了,刚跳了一下我就跌倒了。老虎一边笑一边说:“我要吃了你!”“等等!”我说,“跳皮筋是女孩儿玩的。”“那比什么?”我眼珠一转,想出了个好办法,说:“比睡觉!”“好!”老虎躺在地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我心想:“此时不走,更待何时。”我用尽力气向前跑,跑得太快,撞到一棵树上。我“哎呀!”一声跳了起来。
原来,是一场梦。
“武松在酒家吃了十八碗酒,不听店家的劝告,真的在景阳冈上遇到了老虎。他先闪,再打,用尽了浑身力气,终于把老虎给打死了。”这是我读的《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真是位不折不扣的英雄。他在酒家一连喝了十八碗“三碗不冈”,说明他有英雄的气量。他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明他有英雄的胆识。他在打虎时,不是冲上去硬拼,而是先闪,不仅节省了体力,还消耗了“大虫”的力气,说明他有英雄的聪明头脑。最后,他赤手空拳的打死了老虎,说明他有英雄那超群的武艺。
他具备了英雄所有的气质,所以他能够打死老虎,能够做到常人不能做到事。他是水浒一百零八将中最让我钦佩的响当当的汉子,激起了我内心男子汉的澎湃热血。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水浒传》这本书,里面的一个个英雄人物,一场场豪情壮举,都让我难以忘怀。《鲁达拳打镇关西》、《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三打祝家庄》……可让我百读不厌的却是《武松打虎》这一回合。
讲述了武松在景阳冈喝了十八碗酒,不顾店小二劝阻,硬是上山,遇到老虎毫不畏惧,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保护了自己,也为民除去一害,成为了打虎英雄。故事中作者把武松打虎描述得活灵活现,特别是武松和老虎搏斗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逼真而传神,语言精炼生动,“一扑”、“一掀”、“一剪”,作者语言的精准度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真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仅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惊险场面,也体现了武松的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读了《武松打虎》这个故事,我由衷地喜欢武松这个人物,不是因为他打死了老虎,而是他那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面对老虎这个庞然大物,许多人选择了躲避,只有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在学习中,我也经常遇到“拦路虎”,数学难题、作文,我一看到就头疼,就害怕。不是找爸爸问就是请求妈妈帮助。后来爸爸妈妈发现这样的帮助对我有害无益,就要求我自己动脑筋解决,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动脑,自己搜集写作材料,渐渐地,我发现我自己能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了!
面对学习中的拦路虎,其实我们只要像武松打虎一样,不退缩,敢于挑战,用自己的才智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拦路虎”作斗争,就一定能成为学习上的“打虎英雄”。
《武松打虎》这一个精彩生动的故事,栩栩如生的打虎场面,至今还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在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我最喜欢的英雄人物中,武松就是其中之一。
在《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里,宋江初见武松时,作者对武松做了这样的描写:“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可见,他真是一个了不得的英雄豪杰。
我喜欢武松的英勇无畏。在景阳冈,他徒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猛虎,为民除害,博得百姓交口赞誉,被称为“打虎英雄”。面对蒋门神勾结官府张都监的暗算,在飞云浦几乎九死一生的危急时刻,临危不惧,力诛歹人血溅鸳鸯楼。
我喜欢武松的英雄气概。他不为嫂子潘金莲的美色所动,不畏西门庆的黑恶势力,不屈蒋门神的凶残暴戾。他不仅除恶扬善、惩强扶弱,而且敢作敢为。他血溅鸳鸯楼,诛***蒋门神、张都监等恶霸贪官后,为不连累他人,还在墙壁上留下“***人者,打虎武松也”字迹。……足见武松的过人胆略和英雄豪气。
我喜欢武松的义薄云天。其兄长武大虽被人称作“三寸丁谷树皮”,武松却是敬重有加。为报***兄之仇,毅然抛弃县衙都头的铁饭碗,血刃***兄仇人;在孟州,为报施恩的照顾帮助,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在蜈蚣岭,他勇***恶道人,解救被劫持的良家女子;当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塔圆寂,放弃高官厚禄,为朋友守灵。
今天,我们去杭州西湖游玩,还可以看到,留存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的武松陵墓,陵墓的墓碑刻着“宋义士武松之墓”。我认为,这是后人对武松的敬仰,也是对武松的褒奖。
说起武松,景阳岗打虎是妇孺皆知的情节,所以在108将中也该是最深入人心的一个人。虽然出场比较晚,在《水浒传》中第二十三回,他投奔柴进而偶遇松江,那时他并无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迹,所以也没有与松江擦出火花。之后施耐庵让他经历了曲折离奇的一系列波折之后,才算顺理成章地上了梁山。
有意思的是,作者写武松,以浓墨重彩花了十章回来描写武松上梁山之前的经历,与此相比上梁山后却几乎没有给他特写镜头。以至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全是那十回的印象。无论景阳岗打虎,还是替兄报仇怒***西门庆等,他的孔武有力,快意恩仇,有勇有谋,在这些事件中表现的淋漓尽至,颇有英雄气概。
武松头上的英雄光环一部分是因为他的武艺高强,还有一部分来自于舆论的烘托。第二十三回武松景阳岗打虎,舆论几乎把他造成神,他的英雄形像,一夜之间就树立起来了。带着英雄光环好处颇多,不仅在江湖上一举成名,也由此进入了政府机关,虽是边缘人物,却是体验了一把做官的荣耀,莫名多了对政府的很多好感。“众上户都来与武松作贺庆喜,连连吃了三五日酒。”那时他开始明白为官才能得到社会的亲睐啊!
可是他对政府的单相思还没怎么开始,现实就让他从这种玫瑰色的幻想中抽醒了。
第二十四回潘金莲不守妇道,勾搭西门庆毒***了武大郎,这件事让武松悲痛之余,算是真正认识到了人心险恶,也挑战了他的世界观。即使亲人之间,为利益相争,说反目也反目。但是他基本还是相信恶有恶报,相信能伸张正义。所以,为报仇,他细心缜密地收集人证、物证,并且信心十足地提交给知县,他相信政府能给他公断。所以那时他并没有想到快意恩仇。直到坐在高堂上的这位政府工作人员一句话“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把他的希望扼***在萌芽状态了。
他的梦虽然尚未完全清醒,但开始对这个政府感到失望。既然没人帮他伸张正义,便只能靠自己了。那时,他要***潘金莲与西门庆是易如反掌的,可是师出有名,得叫人知道武松并不是滥***无辜之人。所以他先给自己找来舆论支持者——邻居的六七人给自己作证,并签字画押。果然,他取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性命之后,舆论是同情他的,所以得到乡人的同情,知县也不得不对他从轻发落,轻仗四十后,发配孟州。
此时虽然光彩不复,但是能保往性命,他对公办人员难免心存感激,一路上对押解自己的两个公人,“包裹内有的金银,但过村坊铺店,便买酒肉和他两个公人吃。”此时的武松还是善恶分明的。
到了孟州“安平寨”这个牢营,“幸运”地被施恩相中帮助打江湖。其实也是因为武松自知风光不再,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别的出人投地的机会,当然不愿意错过,施恩让他帮忙的时机。所以他出头替施恩把蒋门神痛打一顿,并收回了失守的酒楼。自然,施恩对他感恩戴德,武松也终于有个好去处。想不到好景不长,命运又措不及防给了他一次惨痛的教训,助人为乐,并不能总有好报。那个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后捅刀的人,开始改变他的世界观。
慕名而来的张都监,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骗得武松对他深信不疑,却设好圈套,以盗窃罪之名把武松轻松关进监狱。当然他是有备而来,对于武松这种毫无防备、来者不拒的单纯心态,胜负在一开始就决定了。只怪武松不分清红皂白,看到别人对他好,就以为是朋友的交友方式,风险太大。
武松因此再次入狱,施恩这次已无能为力,张都监的势力胜过一筹,他想要帮武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即使只是偷盗的罪名,却比先前的***人还重,身戴重枷,发配恩州。押解途中,自然不会有公人关照。还差点被他们谋了性命。此时,他才感到人善被人欺的心痛,继而对这个黑暗的世道,开始仇恨,甚至咬牙切齿了。
仇恨一旦爆发,就不可遏止,他三拳两脚就在飞云浦结果了四个公人的性命。然后,奔赴鸳鸯楼,制造了一起耸人听闻的惨案,连仆人在内共***了张都监一家十五口人,是不问青红皂白地格***勿论。那时,善恶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只有满腔的恨意急待发泄。
施耐庵在此处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武松被政府人员害得走投无路,又犯下***人重罪时,碰到张青和孙二娘,这两个***人越货的强盗,一路上却能屡次救他性命。虽然萍水相逢,却肝胆相照。还幸亏他们的主意,武松成了行者,躲过了官府的追捕。人不可貌相,或许江湖才有真义气,从那时开始,在武松眼中,世界观倒了个,一直信赖的政府里只有尔虞我诈。他的思想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为他立了战功后最终选择出家而不是回京混官场埋下了伏笔。
那么,为什么施耐庵对武松这个人物如此情有独钟?又为什么让武松在入了梁山后,变得极为低调,没有什么建树呢?
尽管武松缺点很多,冲动,急躁,认人不清。但他依然是个英雄,作者显然很喜欢他,有关武松的那些故事安排得戏剧化而很有吸引力,并且作者也让他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了悟,而得善终。一气读来,武松从最初的善恶分明,到后来***人不眨眼,内心的魔化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内心的净化却是潜移默化的。
在上梁山之前,武松该是这些人中最嗜血的人。可是梁山虽是群魔聚集地,但却神奇地净化了他,从他前后的行为方式比较,武松该是净化的最彻底的一个人了。这也是水浒要告诉人们的,黑暗的社会中善恶的标准是不可靠的,政府的法律也是不公正的,想要寻找一方圣土,只有向内,内心坦然,再乱的世道,也可以是清明的。
武松上了梁山后,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很多战役,但是他的身影却淹没在众多好汉中,似乎默默无闻。这也与他的性格有关,他骨子里吃软不吃硬,是个不轻易低头的人,比如还刚进安平寨时,公人要打他***威棒,他不求饶,只说:“打了倒干净,我不要留这一顿寄库棒。”在他眼里,骨气要比命值钱。而一路对他不错的公人,他担心张青会误伤了他们的性命,只求着他赶紧救活。这些也可能与他从小独闯江湖有关,对别人的好特别敏感,对坏也敏感,而且记仇。
另外,武松还是在领导面前眼力不行的人,虽然小说中作者没说透,但是可以猜出。所以投奔柴进时,柴进起初厚待于他,可是在庄上呆了一年,就开始冷落他了。同样的道理,梁山上人才济济,不擅长察言观色更是不易被领导重视。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嘿嘿嘿嘿参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哇……”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到让我敬佩的英雄——武松。
我眼中的武松嫉恶如仇。在孟州,武松帮对他有恩的施恩夺回了被蒋门神霸占的快活林;武松单臂擒方腊,为民除害;他反招安,反对昏庸的皇帝,反对宋江的野心,指责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都说明武松对一切恶势力非常赠物,即使是自己的结义兄弟,如果沦为恶势力的帮凶,也同样恨之入骨,决不妥协。
我眼中的武松武艺高强、力大无穷,又机智又勇敢。在第二十三回“武松打虎”这个故事中,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连喝了十八腕酒,借着酒劲只身上了景阳冈,却遇到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武松使出全身力气,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成为当地闻名的“打虎英雄”。
我眼中的武松是一个情深意重的英雄。武松是哥哥养大的,闻听哥哥暴病死去,武松悲痛,可是也理智。就包括他问及潘金莲自己哥哥如何死的情况时,也并没有怀疑到什么。等到了武大郎托梦之后,他才觉得事情的蹊跷,经过调查,最后替哥哥报仇。
我眼中的武松是一个爱打抱不平的英雄。在“醉打蒋门神”这一回中,由于蒋门神夺了快活林,打伤了施恩,武松知道后,二话没说,就去找蒋门神,把他打了个鼻青脸肿,最终还回快活林,武松替施恩报了仇。
我眼中的武松是一个敢作敢当的英雄。从“血溅鸳鸯楼”这一回中,武松在鸳鸯楼打死了可恶的蒋门神,为了不连累无辜的人,他毅然在墙上写了“***人者,打虎武松也”,显示出武松“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英雄气节。
总之,我眼中的武松是勇敢的、正义的、聪慧的、豪迈的,他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其中一位,也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