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最可敬的一线院士的作文

致最可敬的一线院士的作文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11-12 02:52:26
致最可敬的一线院士的作文

致最可敬的一线院士的作文【一】

表弟:

你好!你在军营已两个月了,前几天在二舅那里看了你写来的家信。在你的家信中,你对家的思念、对父母的牵挂溢于字里行间。大家都说你懂事了、懂道理了。是啊,虽然你只有19岁,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战士了,与在学校读书不一样了,与社会上其他青年人也不一样了。为什么说军营是锻炼人的地方?一块烂铁可以炼成精钢,要在什么地方炼?——熔炉。而军营就是一座熔炉,一座炼人的熔炉。它把一个普通的年轻人锻炼成为一名军人。

我象你这样的年纪的时候,很希望自己能参军,成为一名军人。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到现在,我还是羡慕能当一回兵的人。我们单位有好几个转业军人,他们走路腰板笔挺,讲话直率爽气,办事快速干练,很能看得出那种“军人作风”。这种作风,没有真正军旅生涯的千锤百炼,是显不出来的。你可能要说:“当兵有什么好的,没办法才来的,我其实并不想当兵的”。那是你没有理解“军人”这个称呼的意义。歌颂军人的文学作品、文艺作品、影视作品太多了,也不用我多说军人为什么值得歌颂了。“保家卫国”等大道理也不用说,就说你当兵两年或三年以后,你就会改变很多——身炼强壮了,意志会炼坚强了,思想会炼进步了,眼光会开阔了,回来以后就会战友遍天下了。

你父母是很想念你的。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在家时,你像个宝贝疙瘩,可以说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身边,二舅甚至说“后悔”送你去当兵了。其实他这样说,只是表达了对你的挂牵之情。有什么好“后悔”的呢?是鹰,总有离开巢的一天!不是有一首歌里唱道:“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我知道他们对你是十分支持的.,也感到很骄傲的,你看我们这一辈里,只有你一个参军的。他们把那块政府发的“光荣之家”的牌匾挂在了外屋正墙,我知道他们是在乎这份光荣感的。

我从十六岁开始就可以说离开父母,一个人在外生活学习了,比你现在还小。拿我来说,离开父母,可以说有得也有失。失去的不是父母的依靠,而是遇到什么事,没有父母的帮助,没有他们告诉我一些处世的,没有他们为我出主意、作参考,以致于有些事,就走了弯路,有些事,现在想想做得很“傻”。而得到的呢,就是自己独立的能力,做事情不找依靠的习惯。能走到现在,基本靠的是自己,到现在没有走得更好,也是自己不够努力的缘故。我是想用我的经历,来跟你说,你现在离开父母参军了,就要珍惜这两三年的时间,用好这两三年的时间,好好努力,争取在部队里有所出息,能上进的就要上进。其实以你的情况,比我那个时候要有利。比如说你当兵前在社会上待过,还是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的,你比我在跟人交往方面也灵活得多。希望你能发挥这些长处。要记住:胆子大一点,心细一点,方法灵活一点。

至于以后的路,我想你现在还是不用去想它。只要你肯努力,做一名职业军人也不是没有可能。就算到时退伍了,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你才十九岁,年纪轻得很,以后的生活中,你会有更好的选择,但是这需要你凡事将目光放长远一点,不要安于现状。

我罗里罗索的,说得不中听的你别介意。也不一定要给我回信。多年不用笔写字了,请原谅我的这些印刷字。

祝你一切顺利!

表哥

致最可敬的一线院士的作文【二】

尊敬的教官:

您好!我是来自二十四连一排的学生刘飞,转眼间吗,我们的军训生活已悄然过去了一半。这一周,我学会了很多,同时也领悟到了很多。在此,我想向您说出来自我内心最深处的话语……

教官,我想对您说,感谢您教会了我什么事坚强。如果说军训时大学前的第一堂课,那么您就是我们大学里的第一任老师。训练场上,您挥汗如雨,毫无保留地把东西交给我们。看着您湿透了的军装,我听着您因训练而喊哑嗓子的声音,我十分感动,于是,在军训的过程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每一个动作,做到让您满意,否则怎么能对的起您的付出?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您陪着我们,认真地教授我们,不喊累,不抱怨,重复做着每一个标准动作,是您,教会了我什么事坚强,什么是真正的男儿!

教官,我想对您说,感谢您教会了我什么事自信。还记得,入大学之前,我内向,我自卑,从不敢在外人面前唱歌。然而在均需你的训练场上,休息时,您总是挨个点名,让同学们站起来自我介绍,进行节目表演,是您的强制性要求,给了我一个小小的舞台。每个人都是一样,站在这小小的舞台上,放声高歌,跑掉也好,忘词也罢,您总是时刻提醒我们,不要紧张,充满自信,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那一刻,我抛弃了羞涩和胆怯,以一颗自信昂扬的心面对大家,敞开了我的心扉,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却会影响我的一生!

教官,我想对您说,是您的=带给了我丰富多彩的军训生活,训练对您严肃,我认真,休息时,您和蔼,我放松,我们一起忍受烈日骄阳,狂风暴雨;我们一起享受谈笑风生,欢声笑语,这短暂的军旅生涯是我们一生中都难以经历到的,你我之间,虽萍水相逢,当我们之间的感情,将会深深烙印在我心中,像一座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让我终生难忘!

教官,我还有很多很多想对你说……

此致

敬礼

致最可敬的一线院士的作文【三】

60岁开始最好科研时光

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们观测到“类似‘上帝粒子’特性的一颗新粒子”。探测器上的钨酸铅闪烁晶体是严先生带领团队研制的,正是这种晶体,捕捉到了“上帝粒子”的踪迹。

早在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就找到了严先生。当时,丁肇中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持建造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中的L3探测器,准备采用新型锗酸铋(BGO闪烁晶体做探测器中的电磁量能器。然而丁肇中的要求非常“苛刻”,BGO晶体必须长达30厘米,此前从未有人实现。与此同时,美、法、日的科研机构也参与竞争。

当时,严先生领导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闪烁晶体领域已有一定积累。他立即组织团队攻关,最终拿下了12000根BGO晶体的供应合同。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各国的BGO产品进行评比,上海硅酸盐所的产品得到唯一的一个满分。因此,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决定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寻找希格斯玻色子,需要数以万计新型钨酸铅(PWO闪烁晶体来制造核心部件时,自然第一个想到严先生。2003年底,双方正式合作,这一回条件更加“苛刻”,在4年多时间里就要拿出全部晶体。严先生没有“讨价还价”,再次挂帅。已经85岁高龄的他,不仅可以脱口而出一连串PWO晶体的性能测试数据,还亲自到位于江苏昆山的原料生产车间查看晶体质量。没有拖延一天工期,2008年3月,上海硅酸盐所成功交付了约5000根高质量的大尺寸PWO闪烁晶体,那一年严先生已是90岁高龄。

在7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严先生始终保持着创新精神,当他50岁首创了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时,没有人想到他会在90岁时站在更高的科学高峰上。严先生曾经说过,他最好的科研时光是从60岁开始的,直到90岁。

展现“科学外交家”风范

严先生曾参与1956年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为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拟定了方向。当时制定规划的科研人员大多是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年仅38岁的严东生也在受邀之列。

1978年6月,严先生开始担任上海硅酸盐所所长。他前瞻性地部署了所里的五大研究方向,直到今天该所依然保持这个架构。

上世纪80年代,严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他花两三年时间跑遍了全国各省市的15个中科院化学学科研究所。每到一个所,都要住上五六天,一个个实验室去看,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况。在院党组领导下,他主持制定了中科院第一个科技体制改革方案,启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引擎。他主持或参与几项重点工作,如创建开放研究所和开放实验室,破除部门所有制,把科研设施供科学家共同使用,接受流动研究人员,打破近亲繁殖。在他的倡导下,一个以上海硅酸盐所为依托,面向全国的中科院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开放实验室于1988年成立。再如建立博士后制度试点,中科院的博士后出站后,半数以上留在了设站单位工作,补充了一批有潜力的青年人才。

严先生还展现了“科学外交家”的风范,推动中科院与国外众多知名科学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使一大批中国的年轻科研人员走出国门去发达国家深造。

毕生坚持“科学救国”梦

“严先生领导了那么多项目,但在获奖名单里他的名字要么不出现,要么就放在了最后。”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施剑林说,先生一直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研究员陈航榕至今都保留着严先生10多年来写给她的工作信件和便笺纸,上面都是严先生提出的一些学术建议。她到上海硅酸盐所读博士研究生时,严先生已经80岁了,但他基本上每周都把学生叫到他的办公室,了解实验进展。他对学生的论文审阅非常严谨,甚至参考文献的标点符号,都会一一改正。他自费订阅了许多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电子版,经常细致地做好读书笔记,再拿给学生看。

“严先生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大科学家。”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杨建华说,两年前,严先生的夫人在医院里住了3个多月,他每天下午都去医院陪她说话,一直到晚上被医院“劝”回家。严先生和夫人感情非常好,两人经常手搀着手,一起散步一起听音乐。其实,自夫人两年前去世后,严先生就状态不怎么好,没什么胃口。

时间回溯到1935年,严先生中学毕业,他的家人希望他报考税务学校,可以捧个“金饭碗”,但他的第一志愿却填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因为积贫积弱的祖国催生了他的梦想,那就是“科学救国”。他做到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